秦始皇為何不築城堡抵禦外敵?日本學者的回答彰顯秦始皇的偉大!

2020-12-14 大咖說史

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自封為「始皇帝」,所以從此時起君王才有了皇帝之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雖頒布了許多利於中國大一統的政策,但是也有一些損害百姓利益的行為。

從此,秦始皇便成了「暴君」的代表,從漢朝開始,秦始皇就一直被後人批得體無完膚。

就拿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一事來說,人們認為秦始皇調動大批勞動力,導致無數民眾累死,甚至還傳出「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奇故事。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秦始皇修築長城用處太小,反倒是坑苦了民間百姓。甚至,因為長城,還間接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看來,大秦的滅亡與這長城也有很大的關係。

圖片來源於網絡:孟姜女哭長城漫畫

讓窮苦大眾奔赴遙遠的北方,修建工程量巨大的長城,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他的意圖很簡單,就是防範匈奴來犯,抵擋進攻。看到這,也許有人會問,秦始皇為什麼不仿照歐洲國家,直接修建一座城堡防範?卻要不遠萬裡跑到邊境去修長城,這不是太麻煩了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封建時期的文明少不了城堡,堅固無比,抵禦作用很突出。例如在查理曼帝國時,直接建立「採邑制度」,就是上至國王,下至騎士,層層分封,自己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城堡進行統治。

這麼一來,每一塊封建主都會修建城堡,所以,在封建時期的歐洲,真可謂是「遍地城堡」。

圖片:歐洲城堡劇照

除了歐洲之外,我們的海上鄰國日本也對城堡情有獨鍾。日本戰國時期,領主們在自己的地盤也修建起了山城,依山而建,防禦能力特別突出。為什麼秦始皇卻如此另類,非要修建長城呢?下面我們就以長城和城堡的優缺點來進行比較。

長城十分蜿蜒,長達萬裡,看起來十分雄偉壯闊。不過,畢竟其防守是以「線」為主,士兵們都是分散防守,如果敵軍聚集兵力猛攻一點,那還是比較容易得手的。

雖說長城上有狼煙,放了之後會有援軍支援,不過趕來也需要時間,只要敵軍動作迅猛,那還是有機可趁。

圖片:放狼煙劇照

反觀城堡,其優勢很突出,城堡有大有小,長城規模再大也無法與城堡匹敵。正因此,城堡小而堅,不需要太多的駐守士兵,就能拒敵軍於城下。就算敵軍強行攻下城堡,也會損失慘重,而我方的軍力損失很小。

其實,在周朝時期,各諸侯王們也熱衷於修建城堡。因為周朝實行的也是分封制度,各諸侯王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在自己的領土上自治。

不過,周天子為了顯示自己帝王的尊貴,並且限制各諸侯王的實力,也曾下達了一條規定:「諸侯王修建的城牆不能超過十八尺」。

圖片:城牆

在周王朝實力強盛之時,各諸侯王們不敢逾越,都乖乖遵守。不過,等周王室實力衰微之時,諸侯王們就蠢蠢欲動了,城牆也越修越高,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到了戰國時期,城堡就更多了,諸侯王們基本就是進行「城堡爭奪戰」。

那麼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為什麼不繼續以城堡作為防禦工程了呢?

因為秦朝的制度發生變革,將分封制廢除了,轉而實行郡縣制,沒有了諸侯王,有的只是秦始皇任免的官員。如此一來,原先諸侯王們的城堡都給拆掉了,這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方式。

拆除諸侯王的城堡,這很正常,不過為什麼秦始皇不修建城堡來抵禦外敵呢?很多外國朋友都感到納悶,以長城來代替太費力,而且缺點也很明顯。對於這個疑惑,很多網友都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圖片: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劇照

一些網友認為,秦始皇之所以修建長城而不修建城堡,是因為城堡規模太小,在中國起到的防禦作用不大。因為中原的戰爭規模比較大,一次交戰人馬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上達百萬。

反觀同一時期的歐洲和日本,他們的交戰在我們眼裡完全就像「過家家」一樣,根本不值一提。如此一來,小小的城堡在數十萬大軍面前自然沒什麼作用了。

除了網友們發表見解之外,還有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慧比較贊同日本一位學者鶴間和幸的看法。

鶴間和幸認為:「秦始皇並不是戰爭愛好者,他發動戰爭是為了統一,而不是為了殺戮。因此,在統一中國之後,秦始皇便不再輕易發動戰爭,他注重的是國家的和平與安寧。像亞歷山大或成吉思汗等人,他們就像一位徵服者,喜歡四處徵戰,以顯示自己的實力。秦始皇與他們不同,他不懼怕戰爭,但是反感戰爭。」

圖片:秦始皇劇照

要知道,城堡代表了封建割據,是割據勢力的混戰,這是秦始皇最不願看到的局面。不然,他也不會廢黜分封制,拆掉諸侯王們的城堡。這些城堡就像是混亂的象徵,在秦始皇看來,只有摧毀城堡才能保持和平。

秦始皇其實是個熱愛和平的人,例如他每次巡遊江南的時候,都會在一些石碑上刻下四個字「永和平」。

所以,為了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秦始皇決定修築萬裡長城,希望它能夠抵擋住匈奴的入侵,保護中華大地。可惜,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長城保住了中華大地的安危,卻沒辦法護住秦王朝的安危。強秦的滅亡,罪不在秦始皇,而在於他的接班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萬裡長城

秦二世胡亥的殘暴,最終引起了天怒人怨,起義軍以不可阻擋之勢,將秦王朝打得支離破碎,毫無還手之機。最終,天下落到了劉邦的手上,而天下,也從戰亂中再次回歸一統。

其實從漢朝之後,中華大地也曾多次陷入分裂之中,接踵而來的便是「城堡」的再次復生,不過化身為了「塢堡」。

圖片:秦二世胡亥劇照

有秦始皇的先例,這些塢堡最終還是難逃一劫,被毀掉了。正因此,沒有城堡的林立,才換來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大一統。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美國學者破解了秦始皇陵長明燈千年不滅之謎?
    他統一度量衡與文字,修建的萬裡長城更是在抵禦外族入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稱為千古一帝。史學家司馬遷曾經這樣評價秦始皇:「始皇既立,併兼六國,銷鋒鑄鐻,維偃幹革。」而詩仙李白也曾這樣評價秦始皇:「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還有張居正、柳宗元等眾人都對秦始皇有著「合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卓越能力」的高度評價。
  • 秦始皇:歷史中,所有的結局,都是償還
    據郭沫若推測,秦始皇可能有生理缺陷,是一個軟骨病患者。刻薄少恩,虎狼一樣的心腸。焚書坑儒,築長城,簡直就不是人。至於始皇的身世,更是被塗抹得淫亂、陰暗。父親被綠,自己還被人說是母親與情夫呂不韋生的兒子。
  • 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統一與長城的建立,中國會成為歐洲還是印度?
    假如不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別的強國呢?也許還會像周朝那樣分封天下,周而復始地運轉。而秦始皇的統一是更高形式的統一,不再實行分封制,避免了諸侯傳代過多、難以控制的弊病,實行郡縣制和諸多統一措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和大一統模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長城與抵禦外敵。在中國古代,把周邊的部族和國家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 【趣讀歷史】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下令修長城,僅是為預防外敵那麼簡單?
    建立新的中央政權之後,秦王巡遊四方,所到之處,命人以石刻來歌功頌德,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連年的徵戰,百姓苦不堪言。經濟和民生都大不如前,百廢待興,秦國需要休養生息以安四海。但秦王沒有給百姓喘息的機會,在吞併海內之後,著手修建長城,不信功臣,不親百姓,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為政暴虐以致民怨沸騰。
  • 「蠶種祭」(上) 秦始皇的子孫與日本忌宮神社
    仲哀天皇八年(199年),天皇在筑紫的香椎逝世,神功皇后徵討三韓凱旋迴都之後,在「豐浦宮」祭祀仲哀天皇,並於200年12月14日在該地誕下皇子(即後來的應神天皇)。後來,日本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701年—756年)執政期間,在香椎建宮共同祭祀仲哀天皇、神功皇后及應神天皇。
  • 我們都低估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看完就明白了
    秦始皇把稅收和民力都用在強國強軍之上。修長城,北邊要抵禦匈奴的入侵,南邊要抵禦嶺南的蠻夷騷擾,這些都需要錢,國家的錢從哪裡,稅收。如果不加重賦稅,不濫用民力修築防禦工勢,加強軍隊建設百姓面臨的就是戰爭和死亡。
  • 秦朝沒有鋼筋混凝土,秦始皇是加了什麼?讓長城2000年屹立不倒
    長城,這座中國古代史上最偉大的防禦工程,地下埋葬了無數戰士的亡魂。如今萬裡長城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提到長城,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秦始皇。長城的建造,離不開秦始皇在軍事上的卓越見識,但也離不開他嚴苛的暴政。
  • 長城真的能抵禦外敵嗎?
    長城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建築之一。長城以其蜿蜒遼闊,馳名中外,成為現在著名的旅遊景點。對於長城,不太了解的歷史的朋友們,可能對其修建時間和功能太了解。而對一些願意看古代歷史方面知識的朋友來說,他們會知曉長城是古代時期軍事方面的重要建築。
  •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命趙佗南徵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
    秦始皇東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萬人敬仰的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之盛更是無人可及。網上常有人戲稱如果秦始皇知道中亞和西歐的存在,肯定會揮兵西進,一統寰宇。其實這種話不足信,就拿匈奴來說,秦始皇明明知道他們的存在,卻並沒有消滅他們,相反卻建造長城,用來抵禦外族的入侵。
  • 秦始皇是一位多偉大的君王呢?他為何能流芳千古呢?
    秦始皇有多偉大呢?沒有秦始皇中華文明就像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一樣消逝在歷史長河中,比如五胡亂華時期,江北的漢人都被南侵的少數民族吃光了,何談中華文明,比如蒙古統治中原時,漢文明如沒有統一的文化支撐著,漢文明能保留下來嗎?更別說還有日後的滿清殖民中國。漢文明估計都消逝怠盡了!
  • 考古證據揭示秦始皇並不偉大,他的制度或是抄襲波斯帝國的大流士
    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修馳道、車同軌,修阿房宮、秦始皇陵。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而修築萬裡長城,「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問題是,在沒有參考的情況下,秦始皇到底是如何構建他的大一統制度呢? 針對於此,學術界存在諸多的辯論,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有學者認為秦始皇大一統制度來源于波斯帝國大流士改革,並且還給出了具體的人證和物證。
  • 秦朝滅亡時,為何還有50萬大軍按兵不動?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如今的秦始皇兵馬俑還未完全開發,但已經相當之壯觀,就算現代文明要建造這座兵馬俑都要花費不少力氣,可見當年秦始皇時期的秦國是多麼的強大。那當年如此強大的秦國怎麼會在頃刻間覆滅呢?要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之後,秦朝擁有上百萬人的軍隊,所以說就算當時全國農民起義,秦朝軍隊也是有能力鎮壓的。
  • 秦始皇為何要修長城?
    從西周開始的2000多年中,中華民族都在不停地修建或完善長城這個偉大的軍事防禦體。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看到氣勢磅礴的長城,總會想起那位耗費巨大民力修建長城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我國現存的萬裡長城遺址主要是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
  • 古代時期為了抵禦外敵,為何中國人建城牆,西方人卻修城堡?
    對比中國與西方封建社會時期的建築,人們會有這樣一個發現,中國封建時期以城牆建築為主,比如有著中國巨龍之稱的萬裡長城;西方人則喜歡建城堡,那些充滿歐式復古韻味的浪漫城堡,是西方建築中的璀璨明星。這些誕生於同時代的歷史古蹟,它們有一個共同作用,就是用來抵禦外敵。
  • 為何秦始皇陵長明燈千年不滅?美國學者得出結論,令中外信服
    秦始皇的一生都非常的傳奇,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發掘到秦始皇的墳墓以後,發現裡面的油燈依然閃耀,千年不滅的燈火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秦王一掃六合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中國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何處諸侯割據,群雄並起,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的局面!
  •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看了之後才覺得他太了不起了
    秦始皇收稅是為了什麼?濫用民力又是為了什麼?站在今天的高度回頭看歷史就很清楚。秦始皇把絕大部分稅收和人力物力都用在強國強軍之上。秦始皇修築長城,組建軍隊,北邊要抵禦匈奴的入侵,南邊要抵禦嶺南的蠻夷騷擾,這些都需要錢,國家的錢從哪裡來?稅收。如果不加重賦稅,不濫用民力修築防禦攻勢,加強軍隊建設百姓面臨的就是戰爭和死亡。二者相比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鐵血手腕統一華夏,創造了皇帝稱號
    雖然呂不韋擁有眾多財富但地位卻不高,若趙姬懷孕嫁給秦莊襄王他也許早就發現了,也不會忌憚呂不韋,所以嬴政的血統極有可能是正宗的。自古以來在戰場上有不成文的規定: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戰國時期也有不準殺別國人質的說法,因為人質代表著對方國家,若殺人質則意味著開戰,會受到譴責師出無名。但不傷性命不代表不欺負人,從小在異國他鄉長大的嬴政生活怎麼會幸福呢。
  •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這個人,歷史上大家爭議比較多的。現在許多人還是這位皇帝,是一個殘酷的暴君和瘋狂的帝王。但事實究竟是怎樣?當時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為何他成為了統一華夏的千古一帝,他的故事卻始終籠罩著神秘的色彩。    公元前三百年。在這片土地上,和平已經遠離人們很長時間了。
  • 秦始皇陵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千年之謎被美國學者破解,中外信服
    秦始皇時代出名的歷史遺蹟除了兵馬俑和長城外還有他的陵墓。秦始皇陵不僅規模浩大,還有著諸多未解之謎,以至於令眾多學者想要一探究竟。陵墓中的離奇之事秦始皇陵被稱作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毫不為過。它的規模之浩大,細節之精細,造價之高昂,都令見過的人瞠目結舌。
  • 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一共花了多少錢,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
    歷史上的秦始皇,一直被人稱之為暴君,因為他濫用民力,不體恤百姓。三國以前,對於秦始皇的評價其實並不好,而在三國之後,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才慢慢改變。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當時中原是經常會受到北方的一些遊牧民族的侵犯,於是秦始皇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便下定決心,修建一個防禦工事來抵禦外敵,於是萬裡長城就是這樣開始修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