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路,讓咖啡衝煮既穩定又獨特?

2021-02-26 CafeCulture啡言食語

專業媒體丨微信服務丨活動推廣丨品牌推廣

培訓丨市場調查丨貿易平臺資源


——————


一名咖啡衝煮比賽的選手,可以通過成千上百次地設計衝煮方案,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傳達自選咖啡的巔峰表現,或者極盡所能提高指定咖啡的最低下限。可一旦回到門店,尤其可能是幾家同一精品咖啡品牌的門店,面對日常十幾種不同的咖啡,如何快速穩定、又合適地衝煮就是從選手到門店品控這兩種角色轉換時最為困難的問題。一方面,我們了解這些咖啡肯定有更加完美的表現,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明白不可能在門店出品的時候覆刻那一現的曇花,特別是不同門店這麼多的咖啡師,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要怎麼樣在最完美,和最穩定之間找到一個一個平衡呢?三歲曾經寄希望於「分段」(詳見《關於「分段注水」的一些思考和應用》),或曰咖啡衝煮工作周期(簡稱「周期」),即簡單通過控制周期數量,改變萃取率。咖啡師只要記得哪一支豆子需要多少周期即可,搭配D特壓【下壓➕噴灑注水】的方式,能夠儘可能均勻萃取,減少人為的影響。但有沒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減輕門店咖啡師的工作記憶負荷,提高出品穩定性,又能儘量展現一支豆子的最佳特性呢?

在杜嘉寧的框架中,判斷咖啡風味結構放在首位,其次是調整水質、萃取率與濃度,再次是衝煮器具和研磨,燜蒸、3T(即水溫、時間和擾流)和流速居末。

當我們在尋找一支咖啡的極致表現,卻陷身迷霧中不知所去時,這樣的框架能夠在一開始就如明燈般指引我們的方向。但是,當我們回到門店,特別是咖啡師在日常的衝煮中,依次想要為客人找到一杯咖啡的最佳表現時,會不會極大地耽誤出品速度?通常而言,當我們在門店出品,實際上大致的出品方向已經確定,每天會根據豆子的排氣變化等小因素造成的口感差異來微調,如溫度和研磨度這兩樣能夠簡單調節的參數。流速的變化,如3克/秒和5克/秒,由於監測困難加上需要長時間訓練,通常不在調整範圍內。而擾流,即通常說的攪拌,和燜蒸一樣因為受到注水速度的影響在人和人之間有明顯的差異。更不用說,針對咖啡調整水質在門店出品中暫時還難以大規模應用。 除了研磨和溫度,有沒有其他可以快速調整又穩定的因素呢?有沒有可能,我們固定其他衝煮參數,包括水質、研磨、燜蒸、3T(即水溫、時間和擾流)和流速,單純通過換用濾杯,在提高不同咖啡師之間衝煮的一致性之餘,又能突出每一支咖啡的調性呢?

又是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員們,就對錐形濾杯與平底濾杯在衝煮中造成的感官差異進行了研究。

《Journal of Food Science》在2019年刊載了該校的Scott C. Frost,William D. Ristenpart和Jean-Xavier Guinard共同發表的《Effect of Basket Geometry on the Sensory Qualityand Consumer Acceptance of Drip Brewed Coffee》,初步理清了烘焙度、研磨度以及濾杯形狀對於咖啡的感官影響。

第一步,他們確認了一般消費者們的確可以分辨得出兩種濾杯衝出來咖啡的感官差異,但難以分清不同研磨度對於咖啡風味的影響。

(圖2,一般消費者對於濾杯形狀和研磨度的分辨概率,圖片來自SCA)

如圖所示,45位一般消費者中,在中等和偏細研磨下,分別有25和23位能夠分辨出濾杯帶來的差異,P-value分別為0.004和0.024,即重複1000次實驗,只有4和24次能夠在完全隨機的情況下得到同樣結果,在統計學上其差異性得以驗證。

第二步,研究人員為2種濾杯,2種研磨度以及2種烘焙度,即2✖️2✖️2=8種不同的搭配提供了26種不同的風味描述詞,請上一步中表現最好的一般消費者接受進一步的感官訓練,並和感官專家一共12人,一同用風味描述詞為那8種搭配,每種3杯咖啡進行描述,最後得出8✖️26✖️12✖️3=7488個數據點。

根據這些數據點,利用「方差分析」(ANOVA)與」主成分分析「(PCA),進一步分析在烘焙度、濾杯形狀以及研磨度綜合影響下對風味的影響,得出了有趣的結論。

烘焙程度對衝煮咖啡風味的影響最大,

研磨次之,濾杯形狀最後

(圖3,烘焙度、研磨和濾杯形狀影響因素分布,圖片來自SCA)可以看到,淺烘和深烘在橫向上的間距非常大,不同研磨度在縱向上還是能觀察到間距,但錐形和平底濾杯的風味感受幾乎都雜糅在一起了。(圖4,烘焙度、研磨和濾杯形狀影響的風味,圖片來自SCA)在具體的風味上,對於淺烘咖啡而言,平底濾杯產生更多的乾果風味,更甜,也更多花香,而錐形濾杯則更酸,產生更多柑橘、漿果風味。深烘咖啡也展現出不同的風味趨向,平底產生更多巧克力、可可和木質風味,而圓錐濾杯則更苦。

不同形狀的濾杯會影響咖啡萃取的濃度

而這很有可能是造成不同風味的原因

(圖5,研磨和濾杯形狀對TDS的影響,圖片來自原論文)對於細研磨,錐形濾杯比平底濾杯的萃取率平均多0.40 %TDS,而對於粗研磨,則是0.39 %TDS。換言之,儘管換用濾杯沒有辦法改變整體的風味架構(和烘焙相比),但卻可以調整風味的走向。

試想,所有門店的咖啡師,在記住不同濾杯差異的前提下,只要學會一種操作方法,就可以穩定且有特色地出品,這是不是一個兩全之法?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啦,那豈不是要買很多濾杯???剁手群暗笑的同時,咖啡店老闆們要哭啦???別急,改變濾杯的目的是為了調整粉層結構,那只要能改變粉層結構,不換濾杯也可以啊!繞了這麼久,終於有內味兒了。為了能夠儘可能控制變量且調整粉層結構,我選擇了搭配不同形狀濾紙的ORIGAMI濾杯來進行實驗。以下是實驗設計。在這基礎上,換用不同形狀的兩種濾紙,試看它們的異同。1、分別使用15、18和20克咖啡,在同等粉量的情況下,錐形濾紙比平底濾紙的萃取率更高;2、在同一種濾紙中,萃取率隨著粉量增多而提升,而粉量增加的同時,粉層高度也在增加。3、綜合兩個小實驗,6種不同樣本來看,整體萃取率隨著粉層高度增加而提升。當然,強行將兩者結合,且僅僅是比較粉層高度,未免失之牽強。或者粉層的最大水平面積,也和這有關係,但這對於門店測量起來的難度就大了。簡單而言,我們可以通過輕鬆換用濾紙,改變粉層結構,進而改變萃取率和風味走向。這樣一來可以保持穩定性,又可以為不同的咖啡搭配專屬的萃取方案,凸顯其產地特色。問題可能在於,目前能夠兼容不同結構濾紙,且普遍使用的就只有ORIGAMI濾杯,下一步的實驗或許可以針對單一形狀濾杯,搭配不同材質的濾紙來為不同的咖啡設計衝煮方案。另外,KALITA和MOLA濾紙的材質不同,這也為實驗增加了變量。不管如何,三歲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給大家帶來更多關於門店衝煮的思考。中文版:https://scanews.coffee/25-magazine/issue-8/chinese/flat-vs-cone-brewer-research

英文版:https://scanews.coffee/25-magazine/issue-8/english/flat-vs-cone-basket-shape-is-as-important-as-grind-size-in-drip-brew-coffee-25-magazine-issue-8/

來源:吳三歲的咖啡筆記 CoffeeToGo

(ID:gh_be3874a83f4a)


微信投稿、轉載:188 0115 6061

雜誌投稿:155 5961 5587

閱讀《Cafe Culture 啡言食語》 了解專業信息!

相關焦點

  • 耶加雪菲咖啡衝煮 不同衝煮濾杯衝煮埃塞耶加雪菲碧羅亞咖啡衝煮
    科契爾位於耶加雪菲東南方約25公裡的一個小產區,收成的咖啡豆來自當地種植的咖啡小農,是集合為數眾多的咖啡小農民個體組成,這些小農民的咖啡農耕種面積平均約1公頃,種植海拔高度約1900-2000米,屬於耶加雪菲Yirgacheffe中蓋迪歐Gediyo的一部分,也是Yirgacheffe最重要的產區之一。
  • 手衝咖啡衝煮技巧 衝煮衣索比亞咖啡豆的粉水比例以及衝煮方式
    處理法:日曬處理品種:鐵皮卡產季:2020年在衝煮一款咖啡豆時候,前街會先了解咖啡豆的產區風味,咖啡豆品種,處理方法,再烘焙以及杯測再去決定如何衝煮這支咖啡豆。前街咖啡通過杯測不同阿爾西產區的咖啡豆,了解到該產區咖啡豆有個共同點:莓果果汁感以及李子的酸質,在此我們可以直到阿爾西產區的咖啡豆是酸質比較高的一款咖啡豆,所以衝煮的時候水溫不宜過高和過低去衝煮。前街咖啡這次拍賣的這支COE#22名的咖啡豆在官方給出的信息中顯示為鐵皮卡。衣索比亞最古老的原生品種,所有阿拉比卡皆衍生自鐵皮卡。
  • 曼特寧與意式咖啡哪一個更苦?咖啡不同衝煮方式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曼特寧咖啡風味非常濃鬱,香、苦、醇厚,帶有少許的甜味。口感豐富紮實,有著令人愉悅的酸味。氣味香醇,酸度適中,甜味豐富十分耐人尋味,適合深度烘焙,散發出濃厚的香味。 曼特寧一直都以最獨特的苦表現它最獨特的甜。
  • 瑰夏咖啡有蜜處理嗎?巴拿馬蜜處理的瑰夏咖啡衝煮比例&衝煮風味
    在波奎特產區其中還分布著許多的優秀莊園,除去著名的翡翠莊園,還有艾麗達莊園,卡託瓦鄧肯莊園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莊園,都出產著優質的精品咖啡,這也歸功與和、巴魯火山地的肥沃火山灰土壤和涼快多霧,多山的地理環境創造出獨特的微型氣候。前街咖啡杯測該產區的咖啡豆,咖啡風味可以從可可到果香,並帶微微的酸度。
  • 哥倫比亞咖啡衝煮 哥倫比亞天堂莊園草莓咖啡如何衝出草莓的香甜
    最近天堂莊園的一款草莓咖啡豆闖進了咖啡愛好者的視線,這款咖啡為什麼叫草莓,真的都如其名嗎?前街入手了這款咖啡豆進行杯測,用3種不同的衝煮方式衝煮了這款咖啡豆,看看這款天堂草莓的風味表現如何?前街衝煮參數:水溫:90-91度粉量:15g研磨度:細砂糖研磨度V60衝煮V60錐形濾杯杯口比較大,再加上其獨特的螺旋形曲線肋骨
  • 掛耳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咖啡衝煮方式對咖啡因的影響 掛耳包衝煮
    前街咖啡為了讓大家在日常衝煮咖啡的時候能更加的方便製作出了掛耳包咖啡。前陣子有客人買掛耳咖啡的時候問到前街的咖啡師掛耳咖啡咖啡因會不會很高?這次前街咖啡就來說說掛耳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問題。前街咖啡衝煮咖啡前街用幾種大家日常常用的衝煮器具舉個例子手衝咖啡:熱水衝過咖啡粉時間短,
  • 2016世界盃咖啡衝煮大賽決賽選手衝煮參數
    ,設定衝煮參數、配方及衝煮理念的好機會。小編今天為大家分享這篇文章,詳細地記錄了2016年WBrc決賽6位選手的衝煮參數及競賽期間展現的細節,這樣你在家也可以成為世界級的衝煮手,快來一起觀摩學習吧挪威Supreme Roastworks AS, Odd-Steinar Tøllefsen
  • 手衝咖啡萃取思路分享 #嗨咖TV
    很多人覺得手衝咖啡很玄學,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都和我一樣,主修夏季八衝,這種衝法呢,有時好喝,有時難喝。(主要還是看豆子)  那除了夏季八衝,有沒有辦法可以調整我們的衝煮方案呢?今天我們就試試用自己的舌頭,來衝一波。
  • 2019PCA咖啡衝煮全年贊助商——Clever
    並改善缺失創造出: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2019PCA咖啡衝煮賽全年贊助商—Clever因當時精品咖啡市場還很年輕,所以Clever聰明濾杯並不在公司推廣的主產品計劃,Jessica表示「新發明需要持續的測試跟改進,測試要等到我們覺得使用方便了,加上基本的衝煮技術跟市場性成熟同步,才會開始做銷售。」
  • 法壓壺 法壓壺使用 法壓壺衝煮原理 咖啡入門濾杯 咖啡新手入門
    為了能喝到美味的咖啡,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用了各式各樣的方式煮製咖啡,也發明出各式各樣的咖啡器具,從而達到製作快捷,口感乾淨的咖啡。這次前街要來說說一款十分方便,適合任何一個人操作的咖啡衝煮器具——法壓壺。
  • 手衝咖啡知識入門 手衝咖啡步驟圖解悶蒸 手衝咖啡衝泡手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手衝的一些手衝咖啡的建議和手衝咖啡的手法~【關於手衝大建議】01 水質一杯好喝的咖啡當然離不開好的水質,在日常生活中,衝咖啡別直接用自來水,建議使用過濾過的水或者純淨水衝煮咖啡,當然,
  • 手衝咖啡多少咖啡粉放多少水 精品手衝咖啡水粉比例推薦
    相信大多數手衝咖啡愛好者都會注重手衝的每一個細節,手衝壺咖啡的水粉比例應該是多少呢?有的說1:16,有的說1:18,更有的說1:10,五花八門的衝煮水粉比例真的讓手衝入門的小夥伴迷茫。前街咖啡一直都給咖啡愛好者推薦水粉1:15的比例。這是為什麼呢~
  • 手衝咖啡水溫怎麼控制 手衝咖啡溫度高低區別 不同豆子衝煮溫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自己衝煮出來的咖啡要麼很苦,要麼沒味道。同一包豆子每一次研磨度一樣,但是每衝煮出來的味道差距好大。那時哪一步出問題了呢?很大原因出在衝煮時的水溫哦~前街有聽過不。前街咖啡衝煮肯亞阿薩莉婭咖啡手衝咖啡溫度高低區別手衝咖啡衝煮最直接的就算水與咖啡粉進行一個置換反應,不同的階段產生不同的反應
  • 手衝咖啡手衝手法 手衝咖啡河野式手衝方法 手衝咖啡Kono濾杯
    導讀之前有小夥伴私信說能不能出一期日式點滴咖啡衝煮教程,那麼本期咖啡師養成記就來分享一下河野式衝煮技法。前街咖啡手衝咖啡水溫在選用咖啡豆方面一般會選擇烘焙度較深的,本次選用前街咖啡的印尼黃金曼特寧,具體信息如下:衝煮教程
  • 咖啡衝煮器具 法壓壺和越南咖啡壺製作黃金曼特寧咖啡風味區別
    在越南的大街小巷,咖啡攤檔幾乎走兩步就會見到一家,越南的人民坐在路邊,喝著咖啡,暢談著每一天的日常。前街咖啡的小夥伴看到他們當地特色的咖啡衝煮壺,決定買一個回來研究研究。前街咖啡越南咖啡壺衝煮演示前街咖啡越南咖啡壺衝煮演示
  • 肯亞咖啡豆衝煮 v60 法壓壺 掛耳衝煮肯亞咖啡風味區別
    炎熱的天氣讓不少咖啡愛好者愛上了柑橘、莓果等一些清新風味的豆子。今天前街咖啡為大家準備了來自肯亞的阿薩利婭咖啡豆,為大家演示4種不同的衝煮方法,看看不同衝煮方法萃取出來的風味有哪些不同。前街咖啡準備了四種衝煮方法,大家在家也可以試試哦~| Hario V60由於 V60濾杯的肋骨是從上往下呈彎曲狀分布著,且長短不一,在衝煮的時候排氣較為順暢而且流速也是比較快,也正因如此萃取出來的咖啡風味層次會比較明顯呢~在衝煮手法上小編會用分段式萃取的方式來增加豆子的萃取率
  • 濃縮咖啡濃度與萃取率實驗 咖啡機衝煮頭與粉餅間隙的關係
    ,萃取濃縮咖啡中的粉量參數一般取決於粉碗的大小,例如18克粉碗會裝17到19克粉左右的粉量,最近前街門店在調整濃縮咖啡的時候入手了一個較大的粉碗,在調試階段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的粉量在兩個粉碗下,較大粉碗的一個萃取時間更快,但是濃度與萃取率卻更高。
  • 肯亞咖啡和衣索比亞咖啡 如何衝煮果酸風味的非洲產區咖啡豆
    耶加雪菲一直以來都是衣索比亞最重要的咖啡產區之一,曾是隸屬於西達摩咖啡產區,後因耶加雪菲咖啡豆的獨特風味而獨立成為一個咖啡產區,可以說耶加雪菲不單單只是一個咖啡產區名稱,還是特定咖啡風味描述的名詞。耶加雪菲咖啡產區算是高海拔咖啡產區,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耶加雪菲咖啡產區有40多個合作社,主要以家庭經營模式管理咖啡種植。
  • 星巴克咖啡豆種類13種推薦 咖啡豆產區風味特點&咖啡衝煮風味口感
    >海拔:1200-1600m公司:La Minita品種:波旁、卡杜拉處理方式:水洗處理等級:SHB衝煮風味:莓果酸、柑橘、輕微巧克力,層次感豐富,口感順滑。:哥倫比亞蕙蘭咖啡豆國家:哥倫比亞產區:慧蘭海拔:1500-1800米品種:卡杜拉處理法:水洗處理衝煮風味:堅果、黑巧克力、焦糖、柔和果酸。
  • 貝多芬咖啡豆衝煮分享 哥斯大黎加貝多芬咖啡輕快活潑的咖啡風味
    咖啡豆研磨後會有著草莓般的香氣,衝煮時能感受到花香以及葡萄的酸甜感。前街通過杯測貝多芬咖啡有著紅色莓果的酸甜感,以及柑橘般的活潑輕快酸質,慢慢降溫後,紅色莓果的果汁感慢慢浮現,尾韻還帶有一絲絲杏仁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