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間,播出第三集的《朋友請聽好》憑藉「何炅自卑」和「該不該參加前女友的婚禮」再上熱搜。這檔從播出前到播出後都佔據極高熱度的綜藝,幾乎每期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是沒有看過正片的網友,也一定在熱搜榜單上了解過「易烊千璽跳女團舞」、「何炅謝娜易烊千璽一起煮火鍋」、「貓在易烊千璽腹肌打滾」等片段。
廣播元素、慢綜藝形式和三位嘉賓的粉絲數量,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節目不缺話題和流量。但與高熱度相伴而生的是高風險,如果節目組未能打破粉絲圈層,將明星流量轉化為作品的實際流量,過度營銷反而會給節目帶來反噬。另一方面,嘉賓真的適合這檔節目嗎?過往很多綜藝節目因為嘉賓而出圈,留下的卻並不是什麼溫暖有愛的口碑,觀眾們記得的反而是嘉賓之間的唇槍舌劍和明爭暗鬥,節目本身重點完全被帶偏。
在《朋友請聽好》裡,常駐嘉賓何炅、謝娜和易烊千璽被定義為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老友」。他們要定期接待做客的新朋友(助播),並完成接聽來電、收取信件、寫朋友的話、與聽眾交流等任務。何炅與謝娜之間天然的老友關係使得節目的立意成為可能。同時,何炅作為一名從廣播電臺起步的主持人,本身就具備與節目的高適配性。他擅長讓所有人感到親切與愉快的性格,給廣播小站帶來了寬容、周全、善意的氛圍。
但易烊千璽的出現卻可以稱得上是給觀眾帶來了驚喜。過去,觀眾更多在舞臺和節目上要求易烊千璽作為舞者和歌手的專業度或責任感,期待他初涉大銀幕的轉變,卻很少能在節目裡看到他放下擔子、完全放鬆的樣子。但在《朋友請聽好》裡,易烊千璽的沉穩、禮貌,以及在節目中願意傾聽、投入的真誠態度,讓他和整個綜藝團隊一起貢獻了期待以上、擔得起讚美的作品。在一次採訪中,易烊千璽曾提到自己兒時的夢想是做舞蹈老師或者廣播主播。對節目本身的興趣,是他參與這檔節目並作為常駐嘉賓的本質依託。
三位常駐嘉賓:易烊千璽、何炅、謝娜(圖源:《朋友請聽好》官微,下同)在慢綜藝裡,節目的核心人物幾乎就能為氛圍定調。就如同《三時三餐》選擇了李瑞鎮,《嚮往的生活》選擇了黃磊和何炅,《朋友請聽好》挑選的「三位真火」是非常周密和有意味的。他們足以在節目中產生適當的化學反應,同時也不讓觀眾感到突兀。參與者本身的個性,以及自身作為70後、80後、00後的不同視角,就能自然產出節目應有的態度和觀點。
1月2日,節目開啟音頻直播階段。2月19日,真人秀部分上線。如今《朋友請聽好》的錄製仍未結束,但根據目前已經播出的內容,豆瓣網友給它打出了8.7的高分。這一分數不僅是因為成員和節目主題非常適配,也是由於它符合當下觀眾的情感需求。就如同製片人果果所說,雖然廣播這個形式比較小眾,但「情緒是大眾」的。
在疫情期間上線的《朋友請聽好》,也許是抓住了慢綜藝的紅利期。它就傷口凝膠,溫柔地把世間的傷害隔離在廣播小站之外,也讓久居家中不能外出的陌生人,以聲波的頻率聯結在一起。過去,不能見面的廣播在深夜撫慰了無數人的孤獨。如今的《朋友請聽好》,則是以廣播「可視化」的方式,給看膩疫情新聞的觀眾帶來某種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治癒。
但製片人果果認為,治癒並不是「雞湯」,也不是「編造故事」為大家提供笑料。在採訪中,製片人果果主動聊起第一集中去交往多年的男友家做客,卻發現牆上掛有前女友結婚照的那個女孩,自嘲地說道:「大家太高看我們了,我們的編劇真的編不出那樣狗血的故事。」她也相信一個節目的氛圍是不能被表演和美化的。「現在的觀眾非常聰明,也很挑剔。他見過的東西多了,可以清楚地分辨和感受一個節目的氛圍。他們是否在真實地生活,真實地交流,真實地享受節目裡的時光,我相信觀眾也能感受得到。」
果果(中)在《朋友請聽好》錄製現場(圖源:受訪者提供)界面文娛對話製片人果果
界面文娛:《朋友請聽好》最初的靈感來源於哪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籌備的?
果果:我們平臺每年會向所有團隊徵集新項目方案策劃,去年3月份我們在做節目創新的時候,就特別想做一檔「老友記」。因為我們覺得,在網際網路時代雖然聯繫越來越便捷,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反而變得更「雲」了。好多時候朋友好不容易約個飯,大家坐在一起也是在刷手機。當時我們很多朋友都在討論,以後老了怎麼辦,可不可以三五個好友住在一個房子裡面,一起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想一想就覺得很羨慕。
所以以這個為起點,我們就策劃了最初的節目原型。當時就想到邀約好朋友住在一起,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一起生活,一起創作。我們覺得可能要先溫暖彼此,再去溫暖其他人。
廣播小站外觀可能因為我自己是80後,所以在想感興趣的事這個方向的時候,就想到了廣播。在我們高中、大學的時候,廣播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東西。深夜裡面單純地跟著聲音去走,靜靜地聆聽別人,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可能對現在很多小朋友來說,廣播很復古,但實際上廣播也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彼此看不到,才能表現出最真實的自我,對陌生人放下防備,所以最終就有了這個節目的創意。
但跟現代的移動音頻內容不太一樣的是,我們不單單想做一個音頻產品,也想給大家帶來陪伴。包括我們選擇的時間也是大多數人剛剛吃完飯,或者在回家路上的時候,希望能在這個時間段帶給聽眾溫暖。
界面文娛:怎麼想到邀請何炅、謝娜、易烊千璽來擔任小站的主播呢?
果果:何老師大家都比較熟悉,他的一切都是從廣播開始的。高二的時候他就去了廣播站,然後陰差陽錯做了客座主持。到了大學階段,他又做校廣播。廣播確實給了他很多信心,讓他得到了肯定,找到了樂趣,甚至可以說廣播就是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東西的原點。其實娜姐最開始在學校裡面也是校廣播員,廣播是她的第一個舞臺。
易烊千璽則是因為我們突然看到他的採訪。在這個採訪裡,千璽說他小時候最想做的兩個職業,一個是舞蹈老師,一個就是廣播主播。我們覺得真人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嘉賓選擇上,嘉賓對節目要有真實的原動力,而不是說為了參加一檔節目強行給他加上一些特點。
這三個人都是真心想要去做廣播,同時娜姐和何老師又是天然的老友關係。包括他們自身的經歷或者觀點,剛好又能代表70後、80後、00後三個不同的維度。基於這些原因,我們最終選擇了這三位嘉賓。
界面文娛:我覺得娜姐還挺讓我驚喜的,因為平時她的主持風格比較活潑。這次在小站裡反而展現出不同的一面。
果果:是,我們對娜姐也比較熟悉。可能大家平時看到的都是比較「綜藝」的她,其實私底下娜姐是一個非常善於傾聽,善於用自己的方法幫你化解情緒的人。可能這一面大家比較陌生,但這也是她真實的一面。
界面文娛:整個節目錄下來,對易烊千璽的印象有沒有發生轉變?
節目中的易烊千璽果果:以前沒有錄節目的時候,可能覺得他比較沉穩,而且寡言少語。但真正錄完節目之後,我覺得除了這幾點以外,讓我們特別驚訝的是,他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小孩,非常善於獨立思考。當然,他自身也有小孩子的一面,其實他的內心挺柔軟的。
我們經常說,《朋友請聽好》是他笑容最多的節目。在這個節目裡面,他該放空的就放空,該努力工作的時候就努力工作。而且他跟娜姐和何老師的相處,我覺得也是非常放鬆的。他的狀態很真實,我覺得真實是最重要的一點。
界面文娛:在敲定易烊千璽的時候,你們遇到困難了嗎?
果果:在敲定易烊千璽的時候,說實話我們挺驚訝的。他是最後一個敲定的嘉賓,我們之前不敢太找他。因為覺得在這個等量體的嘉賓,可能相對考慮的時間會長一點,考慮的方面會多一些。所以當時我們在找他的時候,確實還是挺擔心的。
但是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我們把這個案子遞到他跟前的時候,不僅沒有說第一時間拒絕,還馬上有了回饋,約了面聊。後來我們才知道,其實他自己是很願意去做感興趣的事情的,所以一切都很順利,超出我們想像的順利。
界面文娛:我看到何老師也是節目的聯合監製,他主要負責什麼工作?
果果: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這個節目可能是讓何老師操心最多的節目,《朋友請聽好》這個名字就是他自己取的。另外在策劃之初,因為我們也會擔心大家對慢綜藝、廣播的接受度,所以為了吸引觀眾,我們在最初的方案裡做了很偏綜藝的策劃。但在每個重要的節點,何老師都會給我們開會,把控整個節目的大方向,在有些偏離的時候把我們拉回來。
他這個聯合監製真不是掛名,他給了我們很多很好的建議和方向。因為我們是做電視的,何老師對廣播比較熟悉,所以預期接幾個電話、電話的時長,包括對嘉賓的訓練,都有何老師的建議和想法。
界面文娛:在飛行嘉賓的選擇上,目前公布的周震南、範丞丞都是比較年輕的男性嘉賓,未來會不會有更多類型?
第二期的飛行嘉賓:董又霖、範丞丞果果:會的,我們未來可能有一些音樂向的,一些語言向的,還有一些生活經驗比較充足的嘉賓進來。因為我們還是想從不同維度來陪伴大家,給大家更多更好的建議,所以未來的嘉賓可能會更加多元化。
界面文娛:主要是基於什麼標準來挑選嘉賓的呢?
果果:主要是考慮嘉賓跟三位真火之間的熟悉度。我們希望嘉賓之間是相對彼此熟悉的,有話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不同的觀點。
界面文娛:也有質疑聲說,節目後期會不會變成飛行嘉賓為了宣傳而上這檔節目,您這邊有收到類似的反饋嗎?
果果:暫時沒有。因為我們是一檔新節目,我們選擇飛行嘉賓的時候,還是從節目內容,或者說他與三位真火之間的化學反應來考慮的。
界面文娛:我們看到節目地點是選在長沙江邊的一棟房子裡面,這個地點是怎麼考慮的?
果果:我們最開始策劃的時候,就想到讓幾個好友住在一所房子裡。那麼從真實的角度出發,這所房子可能是一個城市的房子。另外第一季在長沙錄製相對比較方便一些,至少第一季是這樣子的。
界面文娛:裡面的裝潢非常用心,還有兩隻很可愛的貓。
果果:對,兩隻貓的品種都是何老師出的主意,他對貓可能比較了解。他想要一隻比較黏人的貓,所以就選擇了那隻德文貓點點。英短阿苔就是比較高冷的貓。我們覺得兩隻貓性格不同,可能會有更多的化學反應。
易烊千璽和德文貓「點點」界面文娛:這兩隻貓後期會被嘉賓領養嗎?
果果:這個暫時保密。
界面文娛:從播出分量來看,嘉賓的日常佔比相對廣播部分更高,你們是怎麼考慮到這兩部分的播出分量的呢?
果果:我們覺得《朋友請聽好》其實是在孤獨的城市裡,好朋友之間如何相處的生活提案,所以日常生活本身就隸屬於其中的一部分。只有我們彼此先溫暖了,才有可能去陪伴那些陌生的朋友。另外,他們聊為什麼要做這個節目,未來可以怎樣去改進它,這些也是圍繞主題在進行。
而且我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在1月2日錄製的那個下午。那天廣播之前有20分鐘的休息事件,謝娜和南南(周震南)選擇在沙發上小憩,何老師在床頭寫字,弟弟(易烊千璽)在水吧看書。當時錄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們監控器外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說,這個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幾個朋友在一起,可以不必焦慮是不是要說話,是不是該幹嘛,可以非常放鬆地在同一個空間裡做不同的事情。這個畫面是很溫暖的,這種溫暖本身就是屬於節目的一個部分。
當然我們剪輯的時候,也會考慮到廣播的時長和可看性。因為之前我們比較擔心,如果一直處在一個空間、一個畫面,觀眾會不會產生視覺疲勞?只用耳朵去聽廣播的時候,大家不會產生這種顧慮。但是同樣的廣播內容用視覺去呈現,就要考慮中間節奏的問題了。
果果(左)現場工作照(圖源:受訪者提供)所以第一期、第二期內容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次嘗試。但是從平臺的反饋和衛視播出的反饋來看,我們驚訝地發現大家對這個部分是非常喜歡的。這一部分的收視率也好,數據反饋也好,都顯示出觀眾對這部分內容的興趣。所以未來我們會考慮去加長這個部分的剪輯。
作為一檔原創的節目,我們沒有前例可以借鑑,所以也還在不斷摸索、修改和調整。包括之前片子定色調的時候,我們定的相對比較淺。但觀眾反饋說,這個顏色剛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很舒服,但是長時間盯著看容易疲勞。所以到第二集的時候,我們又會把顏色往回拉一點。這就是一個隨時跟觀眾互動,再一步步改進的過程。
界面文娛:在節目裡攝影師的介入感比較弱,你們在這方面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嗎?
果果:其實就是遠離他們,給他們一個空間。就像我們以前錄《花兒與少年》的時候,所有的攝像和跟拍編劇都是一隻「貓」,只能觀察藝人,不能和他們對話。所以我們所有的拍攝都是觀察式的,他們在房間裡面看不到攝像,才能真正放鬆和投入,這樣也會更真實。
界面文娛:這樣的拍攝對你們來說,會增加剪輯難度嗎?
果果:這個在剪輯上肯定會有一些自己的考量。但是我覺得真人秀裡面,只要選擇了對的人,他就是在你的敘事裡面的,觀察他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
果果在廣播小屋內指揮調度(圖源:受訪者提供)在《朋友請聽好》裡,三個常駐嘉賓是真的適合這個節目。所以我們把一切交給他們,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有東西產出,甚至給到我們更多。
界面文娛:在已播出的幾期節目裡,廣播中出現的故事都偏輕鬆和誇張,在這方面你們是怎麼取捨的呢?
果果:我們所有的故事和人都是真實的。播出的時候還有朋友問我,在家裡掛前任照片的故事是你們編的嗎?大家真的太高看我們了,我們編不出這麼狗血的故事,我們的編劇沒有這樣的能力。
而且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是,還有人會問我,那個中戲的故事是你們特意為易烊千璽安排的嗎?但這個故事千真萬確是自然打進來的觀眾,而且在他打進來的那一剎那,我的頭都大了,因為我覺得太像是安排的了。
在做這個節目之前,我們做了一個調查。中國所有廣播節目的熱線電話裡,90%都是情感問題,這些可能是易烊千璽的經驗不能涉及的部分。所以我們也希望大家有學業問題、工作問題,可以多多來電。
另外,我們節目其實有很多衍生節目,除了《朋友請聽好》之外,還有《朋友請聽好》plus版。在plus版裡,大家可以看到90%跟正片完全不一樣的內容。除了plus版,我們還有《喵喵請聽好》和《朋友請吃好》,前者主要是以阿苔和點點的視角為出發點的衍生節目,後者主要剪輯的是餐桌上的故事。
除《朋友請聽好》正片外,果果團隊還上線了多檔會員衍生節目如果想看完整的廣播內容,可以看《朋友請直播》,這個就是他們完整的廣播節目的視頻化版本。所以我們就不是個周播節目,幾乎可以算是日播節目(笑),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我們都是有新的內容播出的。
界面文娛:在嘉賓比較自由,任務相對簡單的情況下,你們是如何考量把握節目的節奏和觀眾的注意力的呢?
果果:嘉賓相對比較自由,但是也會有一些固定的任務,比如廣播和讀觀眾來信是一定要做的。然後日常廣播方面,我們也會一集一集去升級,把廣播玩出花樣,所以其實不太擔心吸引不到觀眾的注意力。我們反而會覺得,如果任務和流程設置得太繁瑣,嘉賓也會感受到焦慮。你焦慮的時候是溫暖不了大家的。
然後另外一部分就是寫「朋友的話」。不一定要規定什麼時候去寫,這個可以隨時隨地做,我覺得這也是比較珍貴的事情。從第四集之後,我們每一集都會給嘉賓設計一些新玩法。第一是他們可以做到的,第二是對他們來說每一集也能有新的挑戰,第三又不會引起焦慮。就按照他們的節奏去走,我覺得這是最舒服的狀態。
界面文娛:我覺得「朋友的話」那個環節,其實治癒和雞湯的界限還是很難把握的,你是怎麼區分兩者的呢?
在廣播的來電環節,主播會隨機從《朋友的話》中挑選一句送給觀眾果果: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在於真實。所謂的治癒感,是要從方方面面給到大家的,包括我們設計這個房子的時候,也會考慮到它看上去是否溫暖,是否讓人嚮往。我們會糾結木頭用什麼顏色,廚房結構怎麼設計等等。房子本身就能帶給觀眾治癒感,這是它的真。第二是他們之間的相處。從節目中可以看出來,嘉賓彼此是熟悉的,是放下防備的,是輕鬆真實的。這種真實的感覺裡也可以帶出治癒感。另外從拍攝手法上,我們基本上沒有用到監控,大部分都是人控的。無論是裝修、嘉賓的選擇、相處模式,還是回答問題的方式,我們是從方方面面來營造治癒的整體感受。
那雞湯感就是「硬凹」。你本身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強行來做,給觀眾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包括在某個地方硬要拔高,或者強行達到某個目的。所以人選對了最重要,他們是否在真實地生活,真實地交流,真實地享受節目裡的時光,我相信觀眾也能感受得到。而不是我們一起來錄某節目,努力營造某種氛圍,這種氛圍是演不出來的。
界面文娛:其實廣播這個形式還是相對小眾,你是怎麼考量讓其更符合大眾的接受度呢?
果果:我覺得形式是小眾的,但情緒是大眾的。這個時代人們用便捷的電子工具交換海量信息,但是卻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交流。所以我們強調聲音的力量,強調傾聽。即使我解決不了你任何問題,但這一刻我是認真傾聽的。我希望這種傾聽能帶給大家溫暖。
界面文娛:我看到有業內人士認為,疫情過去以後會迎來慢綜藝的紅利期,你認可這種觀點嗎?
果果:疫情過後大家肯定需要心靈上的慰藉,但是怎麼去抓住這個紅利期,還是要看題材和出發點。就像你說的,其實現在的觀眾非常聰明,也很挑剔。他見過的東西多了,可以清楚地分辨和感受一個節目的氛圍。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什麼是治癒,什麼是雞湯感,很多人現在是反雞湯的。
那你說紅利期有沒有?我覺得肯定是有的,因為這符合當下情感的輸出和需要。但能否抓住這個紅利期,我覺得那又是另外一說了。
界面文娛:現在節目已經錄製結束了嗎?
果果:沒有,打算要開新一輪的錄製。但可以保證的是不會斷檔,也沒有雲錄製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