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廣西河池巴馬縣一山村支教老師楊非凡給班裡的女同學購買並發放衛生巾。據了解,楊老師每周都會發給女同學衛生巾,有些是捐贈的,有些是他自己掏錢買的。他說,之所以光明正大地發給孩子們,是為了讓她們知道,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害羞。(12月16日 澎湃新聞)
楊非凡老師的如此簡單的一個動作,可能改變的,是青春期的孩子看待月經和生理期的態度。
月經因為跟性器官直接相關,又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很少被公開談論,長期被籠罩在神秘的氛圍內,幾乎是男性女性都羞於啟齒的。即使是女性私下的聊天,也要創造出「例假」「姨媽」「來那個」等詞語來代稱,對衛生巾的稱呼也是「姨媽巾」「那個紙」;女性在便利店裡購買衛生巾時,店員會默認用黑色塑膠袋,避免外人看出來是衛生巾,避免「尷尬」;女性來月經一定不能穿太薄的褲子,否則會被看出形狀,把衛生巾從包裡拿出來的時候,也要遮遮掩掩,不敢讓別人知道以自己來月經了……在一些貧困偏遠地區,生理知識和性教育還未普及的地區,月經甚至被認為是骯髒的,是不潔的,女性來月經不能上桌吃飯,不能祭拜神靈,不能觸碰「聖潔」的貢品……
月經羞恥不僅給女性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對於一些山區的貧困女童來說,更是危害到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因為月經羞恥,她們對於月經和月經期間的護理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衛生意識,也羞於提起,便沒得到家長的重視和照顧。沒意識到衛生巾在月經期間的重要性,加上家境貧困,很多女童在月經期間沒有足夠的、合格的衛生用品。這不僅影響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也容易因為細菌問題,引起一些併發症和疾病,長此以往,孩子們的學習進度也容易落下,進而演變為教育缺失問題。
拒絕月經羞恥,從公開談論做起。2018年「me too」運動傳入中國以來,女權主義和女性議題,成為大家談論頻率越來越高的話題,在大家倡導男女平等、男女平權的今天,月經正在被大家正常談論。事實上,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為什麼要覺得羞恥?希望大家都能坦坦蕩蕩談月經,有月經才有你我,才有人類。雖然很多人的觀念不是能馬上改變的,但是可以從現在開始去了解月經、理解女性,讓月經成為社會可以公開討論和關注的議題,讓月經不再羞恥,也不再敏感。
文/劉澄玉(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