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月經羞恥,從公開談論做起

2020-12-23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廣西河池巴馬縣一山村支教老師楊非凡給班裡的女同學購買並發放衛生巾。據了解,楊老師每周都會發給女同學衛生巾,有些是捐贈的,有些是他自己掏錢買的。他說,之所以光明正大地發給孩子們,是為了讓她們知道,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害羞。(12月16日 澎湃新聞)

楊非凡老師的如此簡單的一個動作,可能改變的,是青春期的孩子看待月經和生理期的態度。

月經因為跟性器官直接相關,又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很少被公開談論,長期被籠罩在神秘的氛圍內,幾乎是男性女性都羞於啟齒的。即使是女性私下的聊天,也要創造出「例假」「姨媽」「來那個」等詞語來代稱,對衛生巾的稱呼也是「姨媽巾」「那個紙」;女性在便利店裡購買衛生巾時,店員會默認用黑色塑膠袋,避免外人看出來是衛生巾,避免「尷尬」;女性來月經一定不能穿太薄的褲子,否則會被看出形狀,把衛生巾從包裡拿出來的時候,也要遮遮掩掩,不敢讓別人知道以自己來月經了……在一些貧困偏遠地區,生理知識和性教育還未普及的地區,月經甚至被認為是骯髒的,是不潔的,女性來月經不能上桌吃飯,不能祭拜神靈,不能觸碰「聖潔」的貢品……

月經羞恥不僅給女性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對於一些山區的貧困女童來說,更是危害到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因為月經羞恥,她們對於月經和月經期間的護理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衛生意識,也羞於提起,便沒得到家長的重視和照顧。沒意識到衛生巾在月經期間的重要性,加上家境貧困,很多女童在月經期間沒有足夠的、合格的衛生用品。這不僅影響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也容易因為細菌問題,引起一些併發症和疾病,長此以往,孩子們的學習進度也容易落下,進而演變為教育缺失問題。

拒絕月經羞恥,從公開談論做起。2018年「me too」運動傳入中國以來,女權主義和女性議題,成為大家談論頻率越來越高的話題,在大家倡導男女平等、男女平權的今天,月經正在被大家正常談論。事實上,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為什麼要覺得羞恥?希望大家都能坦坦蕩蕩談月經,有月經才有你我,才有人類。雖然很多人的觀念不是能馬上改變的,但是可以從現在開始去了解月經、理解女性,讓月經成為社會可以公開討論和關注的議題,讓月經不再羞恥,也不再敏感。

文/劉澄玉(廣西大學)

相關焦點

  • 杭州一小學女廁現月經提示牌,打破「月經羞恥」再成輿論焦點
    月經初潮時的無措與不安,讓女性群體更加感同身受,不少網友談論起了自己幼年月經初潮時的羞澀記憶。有網友說誤以為自己受了內傷,還有網友以為自己得了絕症,也有網友因為「初一的女孩子板凳側漏有血跡,下午就被傳遍全年級取笑」的經歷感到難過......
  • 「我是女生,我拒絕「月經羞恥」」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月經」是羞恥的、禁忌的,不宜在公共場合討論。讀書時每次拿著它上廁所時都要迅速地放進袋子裡,生怕被別人看到;老師會在生物課上自動忽略相關章節;去商店買衛生巾售貨員都會「貼心的」用黑袋子裝好;轉自微博我們還發明了好多代號來掩飾這種羞恥
  • 復旦歷史系教授陳雁:關注女性身心健康應先摒棄「月經羞恥」
    『月經貧困』只是貧困問題中的一方面,但這也成為一個契機,引發大家關注女性月經這個話題。實際上,『月經貧困』是與『月經羞恥』聯繫在一塊的。關注女性經期健康,我們最先應該摒棄的就是『月經羞恥』。」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月經羞恥」由來已久  陳雁認為,如果女性願意把月經期遇到的困難放到檯面上討論,能得到的信息和幫助肯定更多。
  • 林依輪表態獲網友盛讚,月經羞恥還要遮掩到幾時
    痛經本來就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反應,羞於談論月經,本質上是月經羞恥的一個表現。如果男人都能像林依倫這樣,很自然地看待女性的生理期,能大大方方地與男女朋友討論有關月經的一切,才是真正地理解女性,有利於消除羞恥,促進男女平等。正如林依輪所說,月經只是人類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帶什麼羞恥的性質。但是我們生活的觀念和環境,卻賦予了女性以月經歧視。
  • 月經貧困、月經羞恥?女孩們,欣然面對自己的身體吧!
    「月經羞恥」大可不必「月經羞恥」(Period Shame),指將月經這一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視作羞恥不潔之物的思想觀念。當我們去超市購買衛生巾時,售貨員總是「貼心」地用黑色塑膠袋將之包裝起來。在月經初潮到來的中小學階段,讓孩子們擁有健康的生理教育,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向「月經羞恥」勇敢說不,欣然接受自我「恭喜你來月經!」
  • 美柚《少女生理健康洞察報告》出爐:「月經羞恥」依然普遍存在
    在近期熱播劇《三十而已》中,以女強人形象示人的顧佳對爸爸袒露心聲,自己初潮(首次月經)來臨時還硬是騎車去上學,結果一身狼狽但未向他告知此事。事實上,顧佳的行為也是我國女生(12-18歲未成年女性)群體對自身生理健康存在認知盲區的縮影。
  • 神鳥輿論場丨反對月經羞恥,是不是沒事找事?
    該學生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月經羞恥」。這一行為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女性分享自己曾經歷的月經羞恥如果有人感受不到月經羞恥媒體觀點:反對月經羞恥絕不是沒事找事希望這場行動能夠真正帶來觀念上的改變,以後每一個女孩面對月經這個話題,不必再遮遮掩掩。
  • 當「月經羞恥」發生在貧困女童身上
    對月經的一切保持沉默,或沉迷於月經的委婉表達,再或者甚至認為月經是骯髒的、恥辱的,甚至把這一切又連同到對性別價值的評價,都是月經羞恥的一部分。疫情期間,萬祺他們也曾發起過籌款,而這次的衛生巾的短缺,讓他們更加意識到——月經羞恥依舊嚴重。
  • 9012年了,你敢公開談論月經嗎?
    但同時大家又有驚人的保守的一面,比如很多人是不會說」月經「這個詞的,大家用」姨媽「」那個「」不方便「等代替。仿佛某種約定俗成的禁忌。這兩年我才知道,來月經的時候喝紅糖水是沒有用的,這個不能以形補形,如果你覺得舒緩了你的疼痛感,是熱水在起作用。
  • 廣西支教男教師給女同學發衛生巾,月經羞恥話題何時休?
    這則新聞讓我不得不提起「月經羞恥」這個話題。 去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月事革命》中有一個片段,說在印度德裡的一個村莊,月經被認為是一種禁忌。來月經的女性不能去寺廟,也不能向任何神禱告。
  • 消除月經羞恥,高校男生體驗「生理痛」,女生:讓他們多喝熱水
    相信不少女生在第一次經歷自己的生理期時,總是會感覺難堪和羞恥,認為這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連從書包裡拿出衛生巾也是一件小心翼翼的事情,生怕同班的男生發現被嘲笑,隨著學生的生理知識普及越來越規範化,女生來月經已經不是什麼私密的禁忌了,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身體生理髮育過程,月經不是病,羞恥才是。河南鄭州的一所高校特為此開展了一項活動,讓男同學們通過體驗儀來感受女生的生理期疼痛。
  • 「爸爸,什麼是月經?」爸爸的教科書般的回答,令人稱讚
    @啊喵:我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告訴過我相關的知識,第一次月經的時候沒有感到害怕。@蘇蘇:記得初中時,班裡一個女同學什麼都不懂,來月經以為自己要死了,還是班主任幫著解決的。女孩月經不羞恥,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何必隱瞞?
  • 告別月經羞恥與貧困!全球首個免費發放經期用品的國家是它!
    一句「我有難處」,終於讓「月經貧困」這一詞彙從「隱秘的角落」擺到了國內大眾面前。實際上我國有約400萬少女面臨「月經貧困」。甚至在一些貧困山區,她們還在用月經帶、劣質衛生紙,甚至襪子來做替代品。
  • 小學女廁現月經提示牌引爭議,校方回應
    近日,經《都市快報》報導後,「小學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登上熱搜。多位網友留言,「暖心」、「值得推廣」。有網友認為此舉有利於破除月經「羞恥」,推動性別教育和性別平等。但也有些家長認為,這種公開談論女孩子月經的事情非常不合理。
  • 14歲的女孩第一次來月經,竟被老師說「髒」,爸爸,月經到底是什麼...
    「哈哈哈哈好尷尬,真為她感到羞恥!」 定睛一看,原來是前面走路的那位女生來了月經,不小心染紅了自己的小白裙。 我急忙走上前,提醒那位女孩,女孩羞愧地用包包擋住自己的屁股,快速地跑遠了…… 月經不小心染到裙子上確實是挺尷尬的一件事,但哪來的羞恥一說?
  • 「音頻+中英文稿」我們為什麼不能談論月經?/Why can't we talk...
    我們為什麼不能談論月經我的母親對月經一無所知, 除了「這是一個骯髒且羞恥的話題, 我不應該談論它。」 我問過我的女性朋友, 然而她們每個人說得都很委婉。最終,當我鼓起勇氣去看醫生 並談論我月經過多的問題時, 我被告知要多吃動物肝臟。
  • 小學女廁現月經提示牌引爭議 校方回應:幫助孩子們接受生理變化
    近日,經《都市快報》報導後,「小學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登上熱搜。多位網友留言,「暖心」、「值得推廣」。有網友認為此舉有利於破除月經「羞恥」,推動性別教育和性別平等。但也有些家長認為,這種公開談論女孩子月經的事情非常不合理。
  • 杭州小學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這堂缺席的課,早該補上了!
    月經,這個羞於提及,難以啟齒的話題,終於大大方方地出現了我們面前。對於青春期女孩來說,無論是即將面臨,還是正在經歷,這都是給予她們的最好的關愛。月經,從來不該是羞恥的,更不該被隱藏。這堂缺席了多年的課,早該被補上了。
  • 請不要拿你的性快感,來類比我的月經痛苦
    只不過,「衛生紙互助盒」並不僅僅是提供免費衛生紙的服務,從文案上的「手當其衝,兄弟互助」,再到背景中的「拒絕射精羞恥」,都寫明了這些衛生紙被期待的用途。在百度搜索「月經羞恥」詞條時,「為您推薦」的內容仍然是「尷尬」、「汙穢」與「噁心」……在現代生活裡,月經或不可見、或被給予了許多荒唐可笑的誤讀。
  • 青春期第一次來月經,媽媽要告訴女兒這些事,影響孩子一生
    在我們很多女孩在糾結著喝30塊錢一杯的奶茶,還是咖啡的時候,在一些貧困山區的女孩,問家長要30塊錢買衛生巾,卻遭到了最惡毒的拒絕。在貴州山區裡面因為交通不方便,也沒有其他能掙錢的路子,所以生活很貧困。會讓孩子覺得月經是一件不好的東西。無論是因為沒有錢買衛生巾,或者是因為家人對衛生巾很反感,或者是媽媽傳遞給初潮女孩月經就代表麻煩,或者是自己在外面來月經,一時半會沒有衛生巾,褲子髒了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去超市買衛生巾,如此種種,無一不讓伴隨著我們女性成長,每月一會的月經蒙上了羞恥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