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及其相關標記物

2020-12-26 騰訊網

腫瘤免疫治療作為新的治療手段,改變了腫瘤的治療模式,逐步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後的第四種治療模式。

但免疫治療應答率有限,如何提高療效,減少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為研究的重點,亟需更加清晰的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作為靶標或檢測及評價指標,以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今天和大家一起,就目前臨床研究中的腫瘤免疫治療相關的生物標記物予以述評,並對當前腫瘤免疫治療的現狀進行綜述[1]。

腫瘤免疫微環境相關標誌物

1.PD-L1

PD-L1是唯一在前瞻性臨床試驗中被證實具有預測功能且並被FDA批准作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療前輔助診斷的生物標誌物。

Anti-PD-1被批准作為一線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cell carcinoma, HNSCC),二線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三線治療復發性胃/食管胃交界腺癌,疾病進展宮頸癌及難治性高風險非肌浸潤性膀胱癌的二線治療。儘管應用廣泛,PD-L1仍然不是完美的。

多項研究表明,ICI治療中PD-L1表達與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之間缺乏相關性,還有研究顯示患者的PD-L1表達水平很少或不表達,對ICI仍可產生持續的反應。最近的一項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ICI治療的所有研究進行回顧性分析顯示僅28.9%的病例將PD-L1作為一種預測生物標誌物。

2.TIL細胞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s)為浸潤在腫瘤組織中的淋巴細胞,其中表達CD8的部分稱為CD8+腫瘤浸潤淋巴細胞(CD8+TIL),這部分細胞能夠發現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並將其破壞。

TILs在腫瘤及其微環境中浸潤程度及分布可作為預測ICI反應的重要指標,例如T細胞高度浸潤的熱性免疫腫瘤患者獲益高,而腫瘤組織及邊緣均無T細胞浸潤的冷性免疫腫瘤患者臨床效果差。

在早期結直腸癌的隊列研究中,腫瘤核心和浸潤邊緣的細胞毒性和記憶性T細胞數量比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狀態或TNM分期更能預測患者的總生存和疾病復發。關於黑色素瘤的研究結果顯示邊緣浸潤的TIL密度與Anti-PD-1治療反應關係密切,且缺乏TIL實質浸潤的腫瘤組織對ICI的治療存在耐藥性。其他TIL免疫表型也被提出作為患者ICI反應的預測生物標誌物。CD8+TIL中CD39表達越高,PD-L1抑制劑的應答率越高。

另一個最近發現組織常駐記憶T細胞(TRM)與實體腫瘤(如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反應和預後有關,同時測量效應T細胞間的溶細胞活性表達也可以作為評估ICI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在進展性黑色素瘤患者隊列研究中,顆粒酶A和穿孔素1(細胞溶解評分)的幾何平均值較TIL浸潤程度,可以更好地預測納武利尤治療的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病理免疫表型分析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但是並非所有的病人都能夠進行組織活檢,因此需要尋找創傷性較小的生物標記。精準醫學和生物標誌物分類的一個重要進展是使用先進的成像技術來確定腫瘤的特徵,如目前正在進行2期臨床試驗的鋯去鐵胺標記的半胱氨酸-雙體 (immune-PET)檢測全身CD8+T細胞的新技術。

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和MSI

TMB是指基因組去除胚系突變後的非同義突變,指外顯子區域上平均1 Mb鹼基出現的體細胞非同義突變總數。腫瘤的TMB越高,新抗原產生越多,腫瘤免疫原性越高,T細胞抗腫瘤反應越高。

研究顯示,TMB水平在多種腫瘤中均與PD-1/PD-L1抑制劑治療的客觀緩解率(ORR)高度相關,TMB水平與免疫治療OS呈正相關。TMB雖然與PD-L1表達水平無關,但是二者聯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預測療效。

研究發現PD-L1表達與TMB均高的患者免疫治療臨床獲益率高達50%,而二者均低的患者臨床獲益率為18.2%。最近,一項納入1662名晚期或轉移性腫瘤患者(包括NSCLC、黑色素瘤、HNSCC、腎細胞癌和膀胱癌)研究結果顯示,通過二代測序評估的TMB與OS呈正相關,即使TMB在正常低突變負荷的組織中出現相對增加,仍與免疫治療應答密切相關。該研究中TMB檢測的Cut off值為20%,這個閾值的缺點是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夠檢測到。

TMB檢測可用於多種腫瘤,進而篩選出更有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患者,但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TMB檢測平臺不統一,且TMB並非完全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答率相關,仍需繼續研究探索。

錯配修復(MismatchRepair, MMR)狀態是一個潛在的遺傳過程,有助於新抗原和TMB的行成。MSI繼發於MMR缺陷,與ICI療效獨立相關。進展和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使用抗PD-1治療的II期研究結果顯示MMR缺陷(MSI高)的患者對ICI治療的應答率較高,MSI高組中帕博利珠單抗的ORR率達40%(MSI穩定組為0%),中位PFS和OS均未達到。MMR/MSI是美國FDA批准的抗PD-1/PD-L1 治療的伴隨診斷標誌物]。

MSI高度不穩定性(MSI-H)/MMR缺陷的實體瘤通常具有免疫原性並具有廣泛的T細胞浸潤,從而對ICI治療有較好的臨床反應。在多種實體瘤(包括前列腺、胰腺、甲狀腺、神經內分泌、子宮內膜、胃食管和膽道)的後續實驗中,MMR缺陷患者的再生產反應和生存獲益(影像學反應53%;CR, 21%;PFS和OS中位數未達到)。

基因表達相關標誌物

基因表達標誌物在評估腫瘤對ICI的治療反應中應用廣泛且比較全面。高通量基因測序已經由分析免疫轉錄組模式發展為對ICI敏感性或耐藥性的預測。如在POPLAR試驗中,對接受阿替利珠單抗或多西他賽治療的進展性NSCLC患者腫瘤樣本中效應T細胞轉錄模式進行預處理,主要為CD8A、GZMA、GZMB、IFN-γ、EOMES、CXC基序趨化因子9 (CXCL9)、CXCL10和TBX21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接受阿替利珠單抗且具有高水平IFN-γ信號患者的OS顯著改善(HR,0.43)。此外,隨後對9種腫瘤的18個基因(也主要是IFN-γ應答靶點)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pembrolizumab與患者的應答有中度相關性。最近一項非隨機Ib/II期臨床試驗中,在NSCLC或尿路上皮癌患者中證實IFN-γ信使RNA轉錄模式(包括CD274、LAG3、CXCL9和IFN-γ)高的患者,度伐利尤單抗治療可以或得更高的反應率和更長的中位PFS和OS。

基因表達譜(GEPs)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其預測功能可能依賴於個體治療策略。例如,最近評估抗人糖皮質激素誘導的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在晚期實體瘤中療效的研究未能證明IFN-γGEPs對治療的可預測性,這表明IFN-γ信號轉導和轉錄組模式可能僅與直接相關靶標(即下遊PD-1/L1)的治療反應相關,涉及腫瘤壞死因子-α或基質金屬蛋白酶-9等目標的不相關免疫通路可能需要個性化的基因表達分析。提高免疫生物標記的準確性並應用於多種腫瘤的方法是尋找綜合的多因素預測工具。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和T細胞相關標誌物

美國FDA已批准抗CD19 CAR -T細胞產品tisagenlecleucel和axicabtagene ciloleucel 分別用於ALL和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這是治療復發和難治性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的一項重要進展[2]。

同時多項臨床試驗正在評估CAR-T細胞在其他腫瘤中的療效,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間皮瘤、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和膠質母細胞瘤等。患者治療成功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為輸注後CAR -T細胞的持續擴增。

在ZUMA-1試驗中,axicabtageneciloleucel 的擴增與客觀療效的改善顯著相關(峰值因子4.0),在持續2年CR的3例患者中也證實這一結論。免疫表型也可以作為CAR - T細胞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如在高危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治療前外周血CD27+CD45RO-CD8+ T細胞水平升高與患者對tisagenlecleucel的CR率密切相關。

此外,在一項評估B細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抗CD19 CAR -T細胞療效的小型研究中,外周血中IL-12和樹突狀細胞溶酶體相關膜糖蛋白是陽性反應的良好預測指標。而TNA相關的凋亡誘導配體和Fas配體與患者的生存直接相關,而IL-6、IL-8、PD-L1、PD-L2和NAP3則呈負相關。

評估CAR- T細胞治療的另一個有價值的指標是TMB和新抗原形成。例如,在晚期和難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早期臨床階段試驗中,較高水平的體細胞突變與改善TIL轉移和IL-2的應答、PFS和OS相關。幾項針對不同腫瘤的研究結果顯示,當TMB增高時,過繼細胞治療的療效會提高,為開發真正腫瘤特異性CAR抗原組合提供理論基礎。

腫瘤免疫治療的思考

免疫治療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模式,且單獨免疫治療方案療效顯著。同時,腫瘤免疫療法的出現伴隨著極具挑戰性的副作用,主要為皮膚黏膜毒性、結腸炎和腹瀉、肝毒性等,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rAE)的發生與藥物的半衰期密切相關,這些毒性帶來的臨床和經濟負擔是顯著的,應充分預防並規範管理irAE的發生[3]。

生物標記物將成為未來用免疫療法治療腫瘤的基礎,探索更加精準的生物標記物仍是研究重點。由於免疫系統的複雜性,單標記生物標誌物可能不足以充分預測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答。因此可能需要對單個腫瘤進行全面的免疫分析,從而開發出能夠準確指導患者免疫治療的預測性生物標誌物。理想的生物學標誌物需滿足以下條件(圖1),另外還需要找到能夠與靶標相互作用,改善細胞功能的新藥物[4]。

圖1.免疫治療中理想生物標誌物的設計和優勢

在未來的發展中,相同來源或不同來源的多種生物標誌物,例如DNA、mRNA、微小RNA或蛋白質和基因表達,將更常用於臨床試驗、更具體地應用於常見疾病。因此即使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生物標誌物依然是個體化醫療時代藥物開發的關鍵。

小結

腫瘤免疫治療作為新的治療手段,改變了多種實體瘤和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模式。不斷開啟和正在進行中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會進一步擴大免疫治療的適應證。

發現更加精準的腫瘤免疫治療標記物、探索更為有效的治療模式是後續研究的重點。探索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有助於臨床預防及應對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相信隨著研究的更加深入,免疫治療會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曙光。

參考文獻

[1] McKean W B,Moser J C, Rimm D, et al. Biomarkers in Precision Cancer Immunotherapy: Promiseand Challenges[J].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Educational Book,2020, 40: e275-e291.

[2] Neelapu SS, Locke F L, Bartlett N L, et al.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CAR T-cell therapy in refractory large B-cell lymph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377(26): 2531-2544.

[3] Nixon A B,Schalper K A, Jacobs I, et al. Peripheral immune-based biomarkers in cancer immuno therapy: can we realize their predictive potential?[J]. Journal for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19, 7(1): 325.

[4] Oxnard G R,Arcila M E, Sima C S, et al. Acquired resistance to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EGFR-mutant lung cancer: distinct natural history of patients with tumors harboring the T790M mutation[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1,17(6): 1616-1622.

本文由一嘉醫課編輯部負責編寫或約稿。

相關焦點

  • 【名醫對話】秦東春:深度解析腫瘤免疫治療與檢驗,為腫瘤患者帶去...
    在進行免疫治療時我們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今天我們就有幸邀請到了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醫師秦東春教授做客我們健康大河南直播間,與我們講述關於腫瘤免疫治療與檢驗的知識。 問題一:秦主任,您好!很多觀眾朋友們會經常聽到免疫治療,對這個免疫治療還不是很了解,那麼您能先給大家講講什麼是免疫治療嗎?
  • 以色列科學家發現新標記物,有望預測癌症免疫療法有效性
    以色列科學家發現新標記物,有望預測癌症免疫療法有效性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通過研究確定了新的標記物,有望幫助預測免疫療法對哪些癌症患者產生積極反應的機會更大。
  • 體檢發現腫瘤標記物升高,是不是得了癌症?
    專家簡介:馮強,醫科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協和醫科大學腫瘤外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代醫學儘管已經攻克了很多難關,但癌症依然令醫生和患者頭疼,「談癌色變」的現狀似乎沒有改善。目前對於腫瘤來說,早發現,早治療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 mUC一線維持免疫治療的人群優化:Javelin Bladder 100的亞組分析和...
    因此,該研究證實了一般狀況良好、沒有內臟轉移、PD-L1+的患者是免疫治療的優勢人群這一理念;並且在進一步的隨訪數據顯示,PFS超過一年的患者,其腫瘤控制獲得長期穩定,顯示了免疫治療的遠期療效較好的特點。
  • 當腫瘤免疫治療遭遇不良反應,如何轉危為安?
    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為人類攻克癌症帶來了曙光。其中,PD-1藥物免疫療法是通過阻斷PD-1信號通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PD-1藥物免疫療法在肺癌治療領域,已經成為繼手術、放化療之後新興的有效治療方法。雖然免疫治療可通過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產生確切療效,但是因免疫檢查點阻斷導致的不良反應不容忽視。
  • 腫瘤標記物升高就是生病麼?快來了解一下標記物家族
    女性在進行體檢時,可能會進行一些婦科相關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這裡所說的腫瘤標誌物,實際上是腫瘤細胞由於異常表達所產生的物質,進入到患者血液、組織,在檢查中被檢測出來,可以幫助診斷腫瘤並且觀察腫瘤治療的效果以及病情的發展、預後。
  • Science子刊:免疫治療新策略!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面受體CD206...
    癌性腫瘤通過操縱人體的免疫防禦來逃避檢測並促進自身生長。這種新開發的治療方法依賴於稱為宿主防禦肽的小蛋白,它們是我們免疫系統中用來抵禦細菌、病毒和其他外來入侵者的古老防禦系統的一部分。通過使用檢測結構相似性的新算法,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一些宿主防禦肽中的一小片段胺基酸在不同生物體中保持不變或變化很小。
  • 罕見腫瘤不罕見,免疫治療顯奇效|嗜鉻細胞瘤|腎上腺|皮質癌|-健康界
    表1 實體瘤免疫相關反應評估標準(不相關)評價K藥對四種罕見腫瘤組的療效  圖1 通過實體瘤免疫相關反應評估標準(不相關)對四種罕見腫瘤組進行評價圖1體現了K藥的治療四種罕見腫瘤的具體數據,表中的數值是接受K藥治療的患者所有靶病灶和任何新病變的最長直徑之和與基線相比的最大百分比變化
  • 從頭到腳,各器官對應腫瘤標記物全梳理
    甲狀腺癌為惡性腫瘤,手術是基本治療方法,TG、CT、CEA 可用於術後的隨訪,檢測腫瘤的殘存和復發情況。甲狀旁腺瘤雖然是一種良性內分泌腫瘤,但因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會對骨骼系統和泌尿系統(主要是泌尿繫結石)有嚴重損害,所以其治療原則上是手術切除。 03.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癌症|...
    例如,Pembrolizumab(抗PD-1)被批准用於微衛星高不穩定性和失配修復缺陷的癌症,使其成為第一種基於生物標記物預測的治療實體腫瘤的藥物,而不考慮腫瘤類型。嵌合抗原受體(CAR)工程化T細胞是個性化醫學的又一重要突破。
  • NK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
    目前,腫瘤的聯合免疫療法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優越性。一方面,要減少腫瘤靶向結合的非特異性,減少治療過程對正常細胞的殺傷,我們需要儘可能地將免疫系統引起的細胞毒性局限在腫瘤組織中(靶向藥物)。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解除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之間的免疫負調控,提高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免疫負調控抑制),使腫瘤殺傷單抗藥物的腫瘤殺傷作用更能發揮威力。
  • Neuropilin-1:對癌症免疫學和免疫治療有獨特意義的檢查點靶點
    一方面,NRP1在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中的生理作用,有助於這些細胞的抗炎表型,被腫瘤「劫持」以促進腫瘤血管生成和腫瘤相關免疫抑制。另一方面,NRP1直接影響適應性抗腫瘤免疫,這是通過調節腫瘤內Treg細胞和CD8+T細胞的細胞外和細胞內抑制途徑來實現的。
  • 新型NK免疫細胞治療在實體腫瘤中大放異彩!
    因此,使用自體或異體的NK細胞不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也不需要與患者免疫匹配,更容易被臨床應用。NK細胞最早是1975年發現的,存在於人的血液當中,是免疫系統的「第一反應者」,它就像是一直在體內執勤的巡警,隨著血液到處跑,在巡邏時,NK細胞不斷接觸其他細胞,一旦發現體內出現異常細胞,馬上穩、準、狠等一時間處理掉。
  • CAR-T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 腫瘤;CAR-T;嵌合性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治療自1985年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就把腫瘤的生物治療列為腫瘤綜合治療第四大模式。2000年舉行的國際腫瘤生物基因治療年會也指出:「生物治療是目前知道的唯一有望完全消滅癌細胞的治療手段,21世紀是腫瘤生物治療的世紀」。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2020-12-1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這一特殊的病例引起了科利的興趣,他意識到也許這個感染能夠通過喚醒免疫防禦治療腫瘤。於是,他提取患者鏈球菌膿腫進行培養,再把培養好的活細菌注射給腫瘤患者。接受這種方法治療的患者中,兩名好轉,兩名死於感染。
  • 【在行動】重慶市腫瘤研究所: 讓免疫治療精準殺死腫瘤細胞
    重慶市腫瘤研究所腫瘤精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錢程教授給出的答案是:免疫療法。12月9日,他向重慶日報記者講述了他和團隊研究腫瘤免疫療法背後的故事。2003年,美國《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療法作為當年六大科學領域值得關注的內容之一。而錢程對腫瘤免疫療法的研究,早在11年前就開始了。1992年,錢程在國外攻讀博士,研究方向是當時大熱的腫瘤靶向治療。
  • 白凡課題組與合作者發現鼻咽癌「上皮-免疫」雙重特徵腫瘤細胞並...
    ,並鑑別出一類獨特的「上皮-免疫」雙重特徵腫瘤細胞亞群。圖2.單細胞水平發現鼻咽癌腫瘤細胞獨特的「上皮-免疫」雙重特徵亞群,該亞群在鼻咽癌樣本中廣泛存在並與臨床較差預後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轉錄組分析,全面刻畫了鼻咽癌與非腫瘤鼻咽組織免疫微環境中的
  • 劉韜:免疫治療,抗腫瘤的有效利器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消化道腫瘤多學科高峰論壇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消化道和胃腸道腫瘤治療和康復領域的專家齊聚深圳,大咖們圍繞胃腸道腫瘤的治療展開了熱烈的學術探討和交流,尤其是大會的執行主席,來自深圳市羅湖人民醫院腫瘤康復科的劉韜教授進行的PD-1聯合NK細胞治療結直腸癌初步探索的主題演講,
  • 李軍教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損害的診斷及治療
    原創 瑞金感染科杜冰瑩 瑞金感染科在「第四屆長三角肝病高峰論壇暨肝臟腫瘤多學科診治學術研討會」上,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李軍教授作了題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損害的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