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的鴉片有多泛濫,看一個煙館的日常就知道了,簡直難以置信

2021-02-06 啟事刊


.

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的時候,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後一個「粟」當蒴果解。

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鴉片到中國,逆轉西方世界對中貿易逆差,最終,這些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即便如此,中國對鴉片危害的認知和和禁止不算很晚,至少在雍正七年的時候,雍正皇帝就頒布了《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和《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

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份對鴉片的禁令,此後多位皇帝一直強調禁菸。

話說,晚清街區的煙館,曾經佔據著各個街區,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交功能。

菸民們穿梭其中,絡繹不絕,如入無人之地。那時候的時代不同,鴉片來源單一,產地散布各地,鴉片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總體來說價格偏低,受眾依舊十分廣泛,普通消費者也能成為固定客源,定期進行消費。若是想要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情形,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日常生活,這樣,他們從中獲得的樂趣便不難被理解了。

煙館並不是一直都有人的,菸民們通常有自己習以為常的習慣,可能是一天中的下午,更可能是一天中的傍晚。所以,其他時刻,煙館甚至空無一人。菸民通常有自己常去的煙館,在那裡他們日久形成的消費習慣得到滿足。但也有例外,倘若遊到其他街區,街上牆角的小廣告抑或是某個招牌或許會吸引他的注意。

這些煙館一般會選用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稱呼,像是那些個吉祥的字眼,如「興」「隆」「福」「平」「安」等,這樣的字受到大多數生意人的歡迎。儘管這樣,有些煙館依舊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向煙客揭開了面紗 。吸食鴉片便是吞「雲」吐「霧」,十分生動形象,這樣暗喻的字眼層出不窮,19世紀末,就有叫「綿雲閣」的上海煙館。

廣州煙館別出心裁,擬雅稱「鶯歌」,一方面,煙槍吞雲吐霧之際,有嘯聲入耳,些許尖銳,使人不禁想到群鳥啼鳴。這其中又有深意,暗指燕舞鶯歌之詞,此語用於描述春鳥啼叫歡騰之象,也蘊含著生機勃勃之意。競爭使得廣告推銷花樣繁多,有的一如裝飾今天的主題樂園,繁花似錦,植物茂密,亦或是如同飯館的小二,站在門口招呼客人,吆喝館內環境優美,鴉片質量上乘,服務體貼周到,以此,增加消費者的消費傾向。

然而,從照片和文字記載中,帘子都是從未缺席。這個細節被著重強調,據稱,更是成為了煙館區別於其他社交場所的特點。帘子起到阻止窺視的作用,但是,大門同樣有此功效。也許是它的可移動性,對通風透氣有利,又能避免穿堂風——影響吸菸。煙客進入煙館後,在櫃檯處拿取煙槍, 櫃檯後面如同存放房間的號碼牌一樣,煙槍也存放在這裡。無論招待的客人是誰,鴉片都經由一小罐交於煙客,有時候也要經過稱量,煙客要保管好自己的煙槍直到交還。

此外,除非你是有特權的常客,可以賒帳,否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官方規定的手續辦理也十分重要,包括登記表的記錄,吸菸許可證的檢查等等。接著,侍者把此人引至床榻,點燃煙燈。不過,兩個人要同享一盞煙燈也是常事,煙客如洪水傾瀉而至不免難以應酬,因此而起爭執的事情也是常有的。菸癮發作,但是,由於二人共用煙燈不能讓自己馬上使用,因此惱怒。但是,如同打一桌麻將,鴉片使他們聯繫在一起,高山流水遇知音也就是此刻了。

同道中人交流吸菸場所、菸癮深淺等等;而陷落者,則不免在悔思自身的同時,尋求共同的心理安慰,之後,繼續在毒焰中尋找快樂;如是結伴而來,那便更加密不可分。

幾人橫在一起吞雲吐霧,在床榻上形成一個U字型。

抽大煙需要的工具:煙燈、煙針和鐵條都放在榻上,兼有一個枕頭。若是不許人服侍則可體驗自己燒煙泡的樂趣。買定的鴉片抽完可以續訂,煙客也可以趁機在床上打個盹。只是有人等待床位空出時,就睡不成了,但的,高檔煙館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若客人不多, 甚至,還可以中途離開一會兒,回來繼續吸鴉片。只要有空閒時間,並且,吸足夠量的鴉片,此人幾乎可以一直呆在那,呆的時間的取決於自己空閒的時間和吸菸量。

如果,想要對這個社交場所進行更加詳實的描述,不應忽略其聲音和味道。

鴉片的煙味、吸菸人的體味,讓煙館的氣氛既鬱悶又昏暗,更使局外人感到震驚,並描述道:「那裡昏暗得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但是,菸民對此習以為常,視若無睹。最出人意料的是,煙館裡的喧譁吵鬧、嘰嘰喳喳,活像誰家的婚禮現場,亦成為其典型特徵:菸民橫在榻上,摩肩擦踵,大聲吸食... ...神志不清的菸民們坐在床邊,言語不著邊際,前言不搭後語... ...分不清楚誰問誰答,亂鬨鬨的... ...可以說,只有豪華煙館的包間才能免受其擾。

不過,不應該以西方標準評判這件事,因為,在中國的社交場合,「安靜」並不與「尊敬」劃等號。訪問中國的西方人,往往提及中國隨處可見的嘈雜,但是,對噪音和氣味的容忍尺度,則是一個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產物。況且,中國古代文學登峰造極之作——唐詩,都對各種聲音有著溢美之詞:一些聲音在主觀角度聽來,刺耳又粗俗,如馬的嘶鳴、猿猴的啼嘯,但是,連再嚴肅文學中都會有聲音的出現。

前文所提「前言不搭後語」,然則日常瑣事。而其他一些反鴉片鬥士,在走訪過上海和成都煙館之後,也聲稱:菸民聊天話題多和鴉片給人的感受相關,談天說地雲裡霧裡。但是,別輕信這些人的證詞,比方說,1884年時包天笑的父親來到上海一家煙館洽談合作,儘管他不吸鴉片。

到20世紀50年代之前,香港商人非常喜歡到高檔煙館裡談生意。大家可以想像,在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常去的煙館裡,煙客們所談的話題多與他們所關注的事情、或是和時事相關。

描述煙館嘈雜的環境也好,講述煙客們的聊天內容也好,若我們放下成見,仔細審視,這些描述恰則表明:菸民之間存在著親和關係。而另一些見證文字則明確地將煙館描述為「一個大家歡聚一堂開心聊天的場所」。晚清時期,描述上海煙館內景的畫,也展現出了另一種場景:有的煙客坐在床榻邊上談天,或有人立於一側,或有人在抽水菸袋。

最後,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煙客們是怎樣將煙館的空間分割佔據的。幾乎在所有的城市裡,大部分居民居住空間狹窄、潮溼、擁擠。寬敞的煙館自然成為了一個逃避苦痛、躲避無趣職場的理想地點。所以,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人的精神面貌隨著身體的釋放煥然一新。煙客的實際感受,也使我們發覺一個人的心理則需要藉助種種複雜的渠道才能得以恢復。

除了社交吸引力,煙館裡社會劃分依然如故,社會的差異性同樣體現在煙館上,但是,燒上幾泡大煙,差異也就被他們拋在腦後了,這些人很滿意這種狀況。

事實上,即使是不名一文的小工,在吸菸的時候也會有此感觸:他拋開了社會階層,遁入臆想的世外桃源,還品味著受人服務的舒適生活,享受著命令的尊嚴,而非對別人的唯唯諾諾。迪迪埃·努裡松在描述19世紀法國鄉村酒專賣店時這樣說過:「他(指農業工人)在店裡喝葡萄酒,喝燒酒或喝利口酒,在此感覺贏得一種尊嚴。」去煙館吸鴉片的工人又何嘗不是呢?

此外,菸民在煙館裡的感受極為短暫,在吸食時飄飄欲仙,不多時又回到了現實的生活之中,於是,想拋下平凡人生的種種苦惱,忘卻凡塵,但是,這個過程十分短暫,只有數個小時。因為,他需要花費時間備煙、燒煙泡,然後,慢條斯理地吸完當天購得的鴉片。作為鴉片量的支配者,他甚至享受著延伸此過程的樂趣,因為,他能夠悠閒地打發時間。

即使煙館的存在,因為消費鴉片而變得有意義,但是,煙館並不只涉及這一項活動,因為,煙館老闆總要想出點子開闊市場、增加客源。1936年,沈鎮煙館通過客人向圍棋冠軍挑戰的活動,收取客人酬金。若獲勝,則贏得鴉片,價值為其酬金的十倍之後。最後,再說一點,煙館不止支持當堂消費,有些人想要在家裡抽,煙館則採取零售方式。

19世紀40年代,福州有些有錢人的傭人去豪華煙館買鴉片,裝在小盒子裡,給主人帶回去,如果,購買量小,便用竹葉包。煙館的另一個功能就是熬煙膏,即使這並不普遍,但是,一家煙館的名氣不止取決於其優美的環境,恰到好處的服務,通常還受制於熬煙膏師傅的手藝。

反鴉片鬥士,常在解釋光顧煙館的重要性時提到:煙館、妓院以及賭場,是少有的幾個百姓得以進出的娛樂場所。雖然,這個說法有些偏激,但是,其說法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在鴉片徹底禁絕之前,煙館的成果從未得到任何人的質疑,這是一個難以迴避的事實。

所以,現今的我們有必要去分析其中所蘊藏的種種深意。

合法煙館環境幽靜,設施精良,服務周到,因而,長盛不衰,但是,另一個原因就是當地居民的居住條件相對較差,住房狹窄。而光顧非法煙館更是具有一定風險, 吸鴉片鬧出的聲響以及散發出的氣味容易被人發現。

儘管如此,晚清時期的官方還是特別指出:非法煙館不僅在全國遍地開花,而且,十分具備活力。針對此現象,唯一說得通的理由是:這樣的集體消費場所有著巨大的需求,在這裡的消費者,可以同時嘗到兩種樂趣:吸食鴉片;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與此同時,19世紀的清朝書籍《夢廠雜著》中,也這樣記錄鴉片吸食的痛苦:「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腰疼這麼多年,原來只要這樣就能治!

千年養肺古方,利咽潤肺,1顆相當於10盅冰糖雪梨!

新發現,失眠帶來的危害簡直觸目驚心!拯救「睡不著」,睡前一噴,秒入睡!

含一顆,2秒「爆珠」,5秒解決口臭!胃病、幽門螺桿菌都沒了

清新口氣,連出汗都是香的!原來是吃了這傳承千年的「丸子」!

刷牙刷這裡,能有效緩解失眠多夢、易醒!

媽媽只吃魚的這個部位,吃了10年,現在比同齡人都顯小

讀了太多閹割版,世界10大名著完整版,你敢看嗎?

脾胃虛,則九竅不通。學古人用最簡單的方法來養護,值得收藏!

相關焦點

  • 晚清國產鴉片,是如何戰勝進口鴉片的? | 短史記
    ……在四川、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和貴州等省,印度鴉片幾乎都被趕出了市場,現在簡直不再運往這些地方,那裡的消費全部由中國產的鴉片供應了。牛莊曾經每年進口約3000擔的印度鴉片,1881年卻只進口了358擔。……煙臺和天津也在緩慢地仿效牛莊的榜樣。1881年,它們進口印度鴉片的數量已減少了15%。
  • 晚清鴉片的毒害究竟有多大?男人骨瘦如柴,父母賣掉子女,只為吸鴉片
    鴉片,從罌粟花蒴果裡提煉製造而成,又稱大煙。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希臘人就把罌粟的花或果實榨汁入藥,他們發現罌粟有安眠、鎮痛、安神等功效。史書記載,西漢時期鴉片正式傳入中國,當時是作為藥物的存在。
  • 鴉片售價昂貴,為何晚清的窮人都買得起?你看慈禧出的什麼餿主意
    奧運五環旗下,一群頭蓄長辮、長袍馬褂、形容枯瘦的中國人,用擔架扛著一個大鴨蛋。從那之後,東亞病夫就成了對中國人的貶稱,不過後期許多人對東亞病夫一詞的理解是。清末的中國人吸食鴉片,才導致了身體瘦弱,遭外國人歧視。這跟人們所說的鴉片菸鬼是一個意思,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鴉片禍害了當時好幾代的中國人。可本該價格昂貴的鴉片,為何在晚清卻連窮人都買得起?
  • 鴉片價格昂貴,為何晚清窮人都抽得起?慈禧太后「實在是太聰明了」
    在這段歷史中,鴉片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毫不誇張地說,近代中國尤其是晚清到民國這段時間,舉國上下幾乎都吸食鴉片。1871年,在中國生活多年的韋德向英國國王提交了一份關於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文件。 在文件中,韋德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人吸食鴉片,無異於英國人酗酒,都極具危害性。鴉片不僅使人散盡家財,還沒有根治的法子。每個鴉片吸食者的道德品行和身體素質,都在持續性下降。
  • 晚清老照片:抽鴉片的女子,非富即貴,敗落的徵兆暴露無遺
    鴉片對人的危害非常的大,輕則錢財耗盡,重則家破人亡。無論在什麼時候能抽大煙的人都是非富即貴。 這張晚清老照片上的那位抽大煙的女子長得蠻有情調的,一看就是富人家裡的太太,從她的狀態上看此時正陶醉在大煙帶給他的樂趣之中。
  • 晚清鴉片館的真實場景:男子骨瘦如柴,女子拋棄貞潔,任人擺布
    此時,從明朝就傳下來的、倍受清朝統治者推崇的「福壽膏」就成為了一個突破點。於是從18世紀後半葉以來,英國開始瘋狂地通過東印度公司和邊境鴉片販子向清朝兜售鴉片,致使清朝內部的鴉片越來越多,供求關係不再緊張,價格也變得越來越低廉,到後來連老百姓也開始吸鴉片了。
  • 晚清罕見老照片:圖6女子欲仙欲死、圖7男子讓人唾棄、圖9很諷刺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為晚清兩個窮人在家門口抽大煙,一個已經抽完,另一個正在抽。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為五六個男子躺在一個破房子裡,地上鋪著雜草,都窮成這樣了,還在抽著大煙。
  • 晚清鴉片對中國的傷害有多大?男的瘦骨如柴,女的淪為玩物!
    所謂是落後就得挨打,這已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中國在晚清時期那段屈辱的歷史,更是讓我們深刻的明白,國家實力的強大才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根本。當然造成清朝落後的局面,不僅僅是與當時的統治者腐敗無能有關,還在一定程度上與鴉片有關,因為作為一種精神麻醉劑,鴉片對吸食者的身體和心靈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害。
  • 歷史解說:鴉片價格昂貴,為何晚清窮人都抽得起?慈禧太后「實
    在這段歷史中,鴉片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毫不誇張地說,近代中國尤其是晚清到民國這段時間,舉國上下幾乎都吸食鴉片。1871年,在中國生活多年的韋德向英國國王提交了一份關於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文件。在文件中,韋德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人吸食鴉片,無異於英國人酗酒,都極具危害性。鴉片不僅使人散盡家財,還沒有根治的法子。每個鴉片吸食者的道德品行和身體素質,都在持續性下降。
  • 鴉片這麼貴,為何晚清窮人個個都抽得起鴉片?答案讓人恍然大悟
    鴉片戰爭的起因,是因為當時中國人大量的吸食鴉片,這些鴉片又幾乎是從英國流出來的,造成了清政府大量的白銀外流。為了阻止白銀外流,清政府命令林則徐虎門銷煙,而英國就以清政府干擾自由經濟市場的名義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在當時,中國人大量的吸食鴉片,不僅上流社會吸,就連底層人民也吸。不僅造成了大量的白銀外流,甚至讓中國人被冠以了「東亞病夫」的稱號。
  • 晚清鴉片的毒害有多大?男人骨瘦如柴,女人拋棄貞潔任人糟蹋
    說起鴉片,清朝時期造成的危害,讓人不禁毛骨悚然,那是我國噩夢的開始。鴉片的進入,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西方列強也從中得到了許多利益,讓後人們不禁感慨萬千。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講一講,晚清鴉片的毒害有多大?
  • 而你不知道的是……
    181年前的今天時任欽差大臣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79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震驚寰宇,史稱「虎門銷煙」▲觀前街林公則徐紀念碑正是在蘇州期間,林則徐認識到了鴉片對國計民生的無窮貽害。蘇州乃江南富庶之地,但當時城內鴉片泛濫,吸食者不下數萬,經銷鴉片者也數以千計。在巨大利益驅使下,一些官吏不僅加入吸食者行列,而且與鴉片商相勾結,販賣鴉片,導致官場、社會烏煙瘴氣。
  • 老照片中晚清人們的生活日常,有人衣著破爛,有人摟著美女抽大煙
    賣藝師傅正在認真表演節目,圍觀的人很多,有不少是孩童。場地上放著一個銅盤,應該就是我們平常在電視裡看到的賣藝師傅表演後用來收賞錢的。這張照片拍的是兩位清末的小姐姐。從穿著打扮上看,這應該是兩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女子,看頭飾有可能是滿人。其中一位小姐姐正叼著大煙杆一邊抽菸一邊洗衣服。這張照片應該是在當時的煙館或其他娛樂場所拍的。
  • 乾隆在位的那年使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家賊難防,誰又做了最大幫兇
    鴉片用好是藥,過量是毒!雖然,鴉片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名稱,諸如:唐朝人詩中的米囊、明朝人筆下的黑香、阿拉伯人口中的af-yum(譯作:阿芙蓉)等。儘管名字曼麗,但是,最終在我們中國人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卻是共同的:「大煙、煙土、有毒」!
  • 鴉片價格昂貴,為何晚清窮人都抽得起?慈禧的做法被後世痛罵百年
    這個數字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同時,也難免會讓人感到質疑,就算鴉片再依靠進口,但是也僧多粥少,屬於一種價格高漲的奢侈品,為何從晚清到民國窮人卻都抽得起呢?實際上,慈禧的做法被後世痛罵百年。:「且以兩害相較,即使內地有人私種,其所賣之銀仍在內地,究與出洋者有間。」
  • 晚清吸食鴉片場景:男的骨瘦如柴,女的媚態畢露淪為玩物
    公元667年,也就是唐乾封二年,有記錄鴉片進口中國,當時的鴉片被稱之為芙蓉膏。公元973年,在《開寶本草》中,鴉片被定名為罌粟粟,後一個「粟」是蒴果的意思。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時期,鴉片被作為社會的一種商品,但那個時候只是作為藥用。
  • 毒品價格不菲,為何晚清的窮人也能抽得起鴉片?實情令人憤怒痛心!
    毒品價格不菲,為何晚清的窮人也能抽得起鴉片?實情令人憤怒痛心!所以他們希望利用銷售鴉片來扭轉貿易逆差。此外他們更想通過讓群眾吸食鴉片,降低軍隊戰鬥力,遏制經濟發展。從而能夠更加順利的侵略佔領這片土地。可是這個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虎門銷煙"事件大快人心,拯救了無數中國人。
  • 清朝抽鴉片老照片:男子皮包骨頭,被鴉片毒害的婦女,媚態畢露
    晚清之所以如此脆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鴉片,外國人就是以這種不費吹灰之力還能賺錢的方式,摧毀了中國人民的戰鬥力。 百年之前人們醉生夢死的躺在床上吸鴉片,健康男性的身材也只剩下皮包骨頭,看起來非常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