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從罌粟花蒴果裡提煉製造而成,又稱大煙。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希臘人就把罌粟的花或果實榨汁入藥,他們發現罌粟有安眠、鎮痛、安神等功效。史書記載,西漢時期鴉片正式傳入中國,當時是作為藥物的存在。
鴉片的特性,使得很容易讓人成癮。到了晚清時期,鴉片在中國大行其道,舉國上下都為之瘋狂。1880年,英國倫敦出版社出版了一份《鴉片吸食者》的研究報告,內容是英國人對當時中國人吸食鴉片情況的調查報告。
報告引用了在北京生活多年的英國人韋德的觀察報告,韋德在報告裡寫道:「在我看來,中國人吸食鴉片,無異於英國人酗酒,都極具危害性。鴉片不僅使人散盡家財,還沒有根治的法子。每個鴉片吸食者的道德品行和身體素質,都在持續性下降。不過,鴉片的危害甚於酒精,因為沒有證據表明,酗酒會令人臭名昭著。」
韋德沒有說錯,當時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情況令人髮指。在很多城市,煙館的數量比米店的數量還要多,尤其是清廷推廣國產鴉片後,使得鴉片價格一降再降,到最後連最普通老百姓都能吸食得起鴉片了。
我們在很多老照片中看到了晚清人們吸食鴉片的場景,男子多骨瘦如柴,女子則媚態百出任人擺布。吸食鴉片極易成癮,一旦停止吸食痛不欲生。據描述,鴉片癮犯了之後,他對身體的摧殘極大,「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事實上,英國人走私進入中國的鴉片最開始流行於社會上層,吸食鴉片成為最重要的交際方式之一,比如今菸民見面抽菸還有嚴重。到了最後,老百姓照衙門捕快辦事,如果不事先買點鴉片招待他,根本不給你辦差。
1906年,《申報》接連發表了《札知議除煙毒》、《議除煙毒說》、《論官賣鴉片事》、《掃除煙毒治本說》、《戒菸說》等文章,裡面揭露了吸食鴉片造成「煙毒」對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文章中指出無數家庭因吸食鴉片家破人亡,父母賣掉子女,女孩淪為青樓女子等。
那些長期吸食鴉片的人形體消瘦、臉色灰黃,加上鴉片對肝肺腎臟等器官的損害,帶來的惡果是難以想像的。舉個例子,末代皇后婉容也是一個「菸鬼」。據婉容身邊太監回憶,「婉容平均每天要吸食二兩鴉片……經受著毒品的無情摧殘和長期的營養不良,到偽滿末年,婉容的兩條腿甚至不能動了,到了最後牙齒都爛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