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天涯》:最遠的距離,是你我之間的五英尺

2021-01-13 新D影院

《五尺天涯》

一部2019年3月在美國上映的,豆瓣評分8.0的電影 。

真的被看哭了好久。

這是一部清新的愛情片。

影片帶給小妹最大的震撼和感悟不是戀人的愛而不得,而是死亡。

這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那對情侶在沒等到電影放映前便已離開人世。

醫院、病號服、消毒水、營養液、不停地咳嗽聲此起彼伏。

史黛拉和威爾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明白,彼此是對方天敵一般的存在。

這種天敵的宿命感並不是尋常青春校園的針鋒相對。

而是來自於身體裡名為CF(囊腫性纖維化)的基因疾病。

這樣的基因疾病,大概每2500名新生兒中,就會有一個患上一例,

疾病沒有治l療方法,哪怕做肺移植也只能延長五年壽命。

同種病症患者之間更容易互相傳染病菌,

所以每一個CF患者之間至少要保持六尺距離。

前進一步,都是一場致命威脅。

大家靠著管道借來呼吸,依賴藥片續命,默默接受著自己生命的加速倒計時。

故事快結束的時候,

眼看好友的死去,史黛拉受到嚴重的打擊。

既然生命如此短暫,

那麼不如賭上一切過上一段自己渴望的正常生活。

於是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

攜手逃離了醫院來到了五公裡外的紅海。

這一刻,她們打破了五尺規則,

第一次擁有夢寐以求的近距離接觸。

"人們總是說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就必須要學會放手,我以前覺得這話是放屁,

直到我看見你快死了,在那一刻,斯黛拉,除了你,一切都不重要了。"

你是我臨死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想要摘下氧氣罩親吻的人,

也是我寧願孤獨一生沉默死去也要守護的人。

相關焦點

  • 高顏值愛情片:情侶患上怪病,必須保持6尺的距離
    今日推薦影片——《五尺天涯》六尺的距離有多遠?換算成熟悉的計量單位,大約是兩米的距離。這可能是你與陌生人的安全距離,但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這就是與愛人最親密的距離了。它對健康人不具有傳染性,但患者之間卻極其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得相同病的這類人,需要保持六英尺的距離。一輩子都不能觸碰對方。影片在女主史黛拉的獨白中展開。
  • 《五尺天涯》:我愛的人,五尺天涯
    「你願意嗎?」「我非常願意」斯黛拉和威爾相遇的時候是在醫院的新生兒病房,在這裡,命運讓兩個被命運捉弄的人相遇了,他們都是先天的基因病患者,而也就是在這裡,在這個新生和充滿希望的地方,兩個人能的故事開始了。
  • 《五尺天涯》這就是初戀的感覺吧~
    可是,你知道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即使相親相愛也無法擁抱,他們就是囊性纖維性病變的患者。這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特徵是頻發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難,最終造成永久性的肺損傷。目前,這種病沒有特效治療方法,患者和患者之間需要保持六英尺的距離,不然,患者間病菌交叉感染機率極大,如果感染兩種病菌,那麼對患者來說是有致命危險的。因為同樣的疾病,斯黛拉和威爾相遇了。
  • 你看過這部催淚英文電影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催淚英文電影《FIVE FEET APART》(五尺天涯)。五英尺的距離圖1《五尺天涯》是一部由真人故事改編的催淚愛情電影。由於患者之間更容易互相感染病菌,所以每個患者都必須保持五英尺的距離。
  • 三觀,才是人和人之間最遠的距離
    世界觀: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 人生觀:你覺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價值觀:你認為做什麼是最有意義的? 這世上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三觀。
  • 一分鐘了解「6英尺」的社交距離到底有多遠?
    Max Pepper/CNN | CNN Wire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我們與他人保持6英尺的距離,以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但是——我們要如何判斷我們與他人的距離足夠遠呢?
  • 從《星運裡的錯》到《五尺天涯》:疾病與愛情是如何向無限過渡的
    你在我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奇蹟,很感激。《五尺天涯》是由賈斯汀·貝爾杜尼執導,海莉·路·理查森、科爾·斯普羅斯主演的愛情片。影片內容:17歲女孩史黛拉熱愛生活,熱愛她最好的朋友們,每天直播和觀眾聊天,樂觀積極。但與大多數青少年不同的是,她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住院治療上。她是一個囊性纖維化患者。她的生活充滿了規律、界限和自我控制,直到遇見了無比魅力的病友威爾。
  • 新冠氣溶膠可包含仍存活的病毒 傳播距離遠超6英尺
    新冠氣溶膠可包含仍存活的病毒 傳播距離遠超6英尺2020-08-13 11:5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氣溶膠包括可以感染和在細胞中繁殖的活病毒,它證明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傳播,且傳播的距離比建議的6英尺(1.8米)社交距離遠得多。  200多名科學家幾周前敦促世界衛生組織(WHO)承認COVID-19的氣溶膠傳播。該組織後來承認了這點,但堅持認為,飛沫傳播是COVID-19傳播的主要途徑。
  • 誰是NBA平均出手距離最遠的球員?
    NBA投籃距離最遠的球員是誰?當前,NBA平均出手距離最遠的球員是邁阿密熱火隊的小前鋒鄧肯.羅賓遜。鄧肯.羅賓遜平均出手距離為24.7英尺,也就是7.53米。而NBA三分線最長7.25米,最短6.7米!也就是說鄧肯.羅賓遜投籃選擇幾乎都在三分線外。
  • 研究表明新冠氣溶膠可包含仍存活的病毒 傳播距離遠超6英尺安全距離
    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氣溶膠包括可以感染和在細胞中繁殖的活病毒,它證明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傳播,且傳播的距離比建議的6英尺(1.8米)社交距離遠得多。200多名科學家幾周前敦促世界衛生組織(WHO)承認COVID-19的氣溶膠傳播。該組織後來承認了這點,但堅持認為,飛沫傳播是COVID-19傳播的主要途徑。
  • 雙星系統之間的距離最遠和最近是多少?
    至於它們最遠的距離有多遠,這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按照目前觀測到的雙星系統,雙星系統中彼此相隔最遠的恆星可能達到了上萬個天文單位,一般不會超過0.5光年,對應公轉周期可能達到數十萬年。  另一方面,雙星系統中彼此相隔最近的恆星幾乎達到零距離。例如,KIC 9832227是一個密近雙星系統,其中兩顆恆星的距離已經極度接近,它們的表面已經互相接觸。
  • 研究發現飛沫最遠可傳6米,是美疾控推薦社交距離的3倍多
    9月10日,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期刊《Nano Letter》刊登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在溼冷條件下,飛沫最遠可傳播6米。該研究團隊認為,在溼冷環境中,美國疾控中心(CDC)推薦的保持6英尺(約為1.83米)的社交距離,並不能完全消除所有接觸飛沫的可能。
  • 範弗利特命中52英尺超遠三分,創個人生涯最遠進球紀錄
    半場結束前,範弗利特在52英尺(15.85米)處投中一記超遠壓哨三分。據媒體統計,這是範弗利特生涯命中的最遠距離投籃(包括常規賽和季後賽)。與此同時,這也是聯盟近兩個多賽季以來的最遠季後賽進球紀錄,上一個在季後賽中命中更遠距離投籃的是2018年4月28日的達裡厄斯-米勒。(編輯:窩瓜)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距離,是遠可隨意,近能在意
    01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距離,是遠可隨意,近能在意;最好的感覺,是不語默契,暢談歡喜。有人對你好,是因為你對他好,他也懂得你的好;人生,貴在心淡。有些事看得太清,亂於心;有些人看得太真,困於心;有些情看得太重,傷於心。
  • 「最近和最遠的距離」——請說出你的故事
    新華社發你在隔離病房救治病患我在後方盼你平安我們在一個城市我們卻見不到面最近的距離也是最遠的距離最遠的距離就是母親明明在身旁卻要堅持離我們遠遠的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湖北高速站崗執勤你在抗疫一線救治病患最遠的距離
  • 疫情下戶外運動6英尺是安全距離?研究表明並非如此
    如何安全的在戶外運動是人們最想了解的內容。 由於「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此前,英國衛生部曾推出一項衛生建議,建議在戶外的人之間應該保持6英尺(約1.83米)的距離。這一建議是否真的安全呢? 近日,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衛生工程師馬克·霍爾內分析了這一措施原理。
  • 世上最遠的距離
    世上最遠的距離
  • 全球戰「疫」:舊金山灣區6英尺的「間距」生活
    「我的老夥計家裡出了點狀況,我想安慰他一下,給他一個擁抱,可突然想起來我們要保持『社交距離』,我連拍拍他肩膀都辦不到,只能看著他,跟他說說話。」美國舊金山灣區六縣當地時間16日頒布禁令,要求居民翌日起在接下來的三周內儘可能留在家中。因為「必要活動」出門,需與他人保持6英尺(約1.8米)「社交距離」。
  • 適可而止,是人與人之間最適合的距離
    最好的交往,不是無時無刻在一起,而是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不遠,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 關係再親,也應有自己的意願和生活方式。保持距離,保留空間,保持尊重,自能相見歡,關係長久可親。
  • 副總統候選人辯論開始,二人之間設隔離板,需保持12英尺距離
    據現場視頻及主持人介紹,疫情之下,此次辯論採取額外的防護措施:哈裡斯與拜登之間設置隔離板,二人之間保持12英尺(約3.6米)距離。此外現場觀眾需佩戴口罩,儘管他們對候選人表現得十分熱情,但他們都同意在辯論結束時表達自己的熱情,且只可表達兩次。另據美國總統辯論委員會此前消息,這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的規模比以往小得多,原可容納500人的會場,最多允許200人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