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參加同事的送行宴,這是這個月第二個了。
上個月聽說前單位的一個副科主任要被降職,一氣之下提出離職。提出離職後,他卻開始焦慮、失眠、不甘,擔憂。他害怕,害怕自己30多歲的年紀找不到工作。
當時覺著理解他的處境,畢竟受疫情影響,好多人被迫離職。好多人找了好久的工作都沒找到,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今年工作難找」。
可我身邊發生的,卻是另一種現象,身邊同事陸陸續續的離職,並且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有一個同事在大學時期讀了環境工程和法學雙學位,畢業後從事環境方向的工作,但是每年都會報考律師執業資格證,連續三年,終於在去年拿到證書。他覺得不喜歡這種「白開水」式的工作,想要跨行做律師,決定辭職。
現在在一家不錯的律所當實習生。我們都說行業跨度太大,從零開始會很累。他對我說:「現在我年輕,不怕從頭開始,我害怕的是以後連從頭開始的機會都沒有了。」
有一個同事說想考公務員,在深思熟慮後決定辭職報班學習,報班的費用昂貴,離職後又沒有收入,壓力很大。但是她說:「也許把自己後路堵住,才能逼自己前進。」
還有一個同事當初陪著她最好的朋友考教師資格證,沒怎麼學習的她竟然考出來了,在考量之後決定辭職去做教師。
他們,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份工作,轉而去做自己更喜歡的工作了。
有的,是想要回到父母身邊而選擇回老家。
看著平時相處都不錯的同事一個個離職,心裡有不舍。但也真心地為他們感到高興,生活如此艱難,大家仍然向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前進,也許步伐不大,也許走得不快,但是向前走的每一步都很踏實。
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年輕。在工作中踏踏實實的做事,不會偷奸耍滑。雖然沒有很大的野心,卻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生活,並且提前做準備。他們不害怕從頭開始。
原單位的副科長說,年齡大在職場沒有競爭力,而且這個時期不好找工作。
我並不認同,最根本的還是自身沒有核心競爭力。與年齡無關。我與他共事了2年,了解他為人和善,不喜與人爭辯,能吃苦,但是在工作上沒有野心,習慣了溫水似的生活,不喜歡也不想走出舒適圈。
我一直相信人的潛能無限大,只要逼自己一下,自己都會被自己的潛能所驚豔。讓我不害怕從頭開始的「教師」,就是我的老爸,在他49歲那年,選擇跨行從零開始,認認真真在筆記本上寫下工作的內容,一點點去學,從零到一,最終在年輕人中脫穎而出。
這除了自身努力,還有機遇。不過又有多少人,即使機會就在眼前,都沒有把握住呢?要麼能力不足無法勝任,要麼優柔寡斷而錯過。
後來聽說,副科長最終留下來了。留下來後的待遇如何,不得而知。
從新開始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說不定還會帶來驚喜。但這前提是要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是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不是盲目的去「撞大運」。當選擇好目標後就要做準備了,如果有機遇,不要猶豫,狠狠的抓住。
不求榮華富貴,但求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