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終究只是「語」!花了50年來全民去漢字,還是沒能徹底去掉!

2020-12-11 歷史文談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韓國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韓國一直使用漢語,沒有自己民族的語言。

韓國使用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秦漢時期,開始是將漢字作為書面交際工具,直至公元前2世紀漢字傳入韓國,到了明朝時期韓國的儒生要學習一門理學課程,這是連中國的儒生都不會修習的一門課程,而韓國的小說也是用文言文來書寫的,直到1443年韓國的世宗大王組織賢能之人創造了屬於本民族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也就是韓語,但創始之初其實是為了推廣漢語,所面對的對象也是普通民眾而不是熟悉漢語的知識階層,為了讓一般民眾也知悉漢文化。

後來由於集賢殿崔萬裡等學者認為既然是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索性連漢字也一起學習了,沒必要再創一種文字。後來中國的小說等傳入韓國,但由於漢字學起來太難,於是人們便使用訓民正音,也就是說韓語的正式推廣是由於小說的盛行。在甲午戰爭之後,韓國從漢字向正音過渡;在1945年之後,日常交流用韓文,歷史、文獻等文書中仍使用漢字。1988年,韓國首次舉辦奧運會,舉辦地點在韓國漢城,漢城也就是如今的首爾,因韓國有一條河流為漢江而得名漢城,那它為什麼會更名為首爾呢?

這得從2005年韓國展開的「消滅漢城」的改名運動說起,2005年韓國的政府和民間聯合起來,態度很堅決的將漢城改名為了首爾,一時間所有和漢城有關的字樣都被抹除。漢城最早出現是在1394年時,朝鮮國王受到明朝皇帝的冊封將都城遷到漢陽,並將首都改為漢城;1948年,韓國又將漢城改為韓語中的固有詞,發音首爾,意為首都,這便是韓國第一個沒有漢字名的城市。

但由於習慣使然,在整個東亞文化圈裡還是習慣將這座城市稱為漢城。這也成為了韓國人心中的一根刺,一直想要將它徹底拔除,有關更改首都名稱的議題反覆被提上政府議程,直至2005年韓國政府才正式將首都名稱更改為首爾,可算是完成了一件鯁在心裡好久的大事。

為什麼韓國會對漢城這個稱呼如此反感呢,甚至成為一塊心病?主要還是歸因於韓國想要推行去漢字化,只可惜這個文化的影響太過深遠持久,直到今天漢字仍在韓國詞彙中佔很大比重:小孩的名字、商店的名字及新的專業術語的規範方面都習慣使用漢字。可見韓國的去漢字實在是任重道遠,這也正面說明了我國文化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韓國,用50年全民去漢字,還是去不掉!韓語,終究只是「語」
    1948年起,韓國將漢城改稱韓語固有詞「서울」,即首都的意思,發音便是首爾。在當時,這可是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不過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文化圈,對這座城市的稱謂仍是漢城。可韓國人始終對此如鯁在喉,關於首都名稱的修改,屢屢被提上政府的議程。終於在2005年1月,韓國政府正式照會全球,將首都名稱徹底改為「首爾」。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小孩漢字,去漢字50年後的韓國,為何還要恢復?
    ,烏克蘭感受到了,俄羅斯在其旁邊巨大的壓力,所以這些年來,烏克蘭就推行一種去俄羅斯化的教育,所有的烏克蘭中小學,都不允許教授俄羅斯的語言文字。  是的,他們只保留了,有表意作用的韓語,而把韓語中,所有其輔助作用的漢字,統統去掉了,說實話,這個事幹的比日本還徹底,今天我們打開日本的報章,或者說在日本街頭閒逛的時候,很多中國人都說,我光看日語中的漢字,就能把這個意思猜的八九不離十,是的。  日語中還是保留了,大量的漢字的,而韓國幹的很徹底,直接把所有漢字,全部廢棄掉了。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日本和韓國一直非常崇拜中原文化。其實我們也願意把日韓當成跟隨者。在過去幾百年的歷史中,韓國一直作為中華帝國的附屬國而存在。所以日韓的上流社會,一大批有見識的階層,對漢語和漢字都非常熟悉。在古代,日本人和韓國人熟悉漢語,數量也不算多。即使到了明朝,韓國還是有很多人為了成名而去中國,不僅是中上階層,日韓也有,有大量的漢字甚至韓語,據說他們的世宗王創造了韓文。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這個問題,72.4%的人表示"漢字是書寫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有60.1%的人認為「漢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於閱讀」。在日本有部分大學和高中還將是否擁有「漢檢」資格證書,作為入學選拔標準之一;甚至國家公務員考試中也會不時來上一段《列子湯問》或者王安石變法一類的古文題目。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從五個方面對比韓語和日語難易程度,但漢語詞還是起了重要作用!
    日語和韓語在書寫和發音等方面有著各自明顯的特點,但從整體上看日語和韓語是非常相似的。只要掌握了他們的異同點,學好其中一門之後,再去學另外一門就簡單多了。很多學習日語和韓語過來人都感覺到的一點。但是在還沒有學習這兩門語言之前,很多零基礎學者都會做一番比較,哪個學了更有用,哪個更容易學。
  • 為脫離漢文化圈,韓國花72年廢除漢字,為什麼還是廢不掉?
    那麼除開越南之外,有一個國家有著和越南類似的漢字使用史,也同樣在四十年代末期下令全民廢除漢字的使用,這個國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韓國了。 韓國漢文教育 如果說越南廢除漢字是為了自身的尊嚴和自身的文化認同感,那麼韓國廢除漢字的目的則更單純一些,他們或許只是為了脫離漢文化圈。
  • 韓語常用語大全
    作為中國的學生,英語是一門主修課,但是有的學生偏偏喜歡韓語。不管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巧,需要熟練的掌握,這樣才能克服交流的障礙。下面為大家整理的韓語常用語,希望大家喜歡。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用不用漢字是他自己的事情,現在的韓文確實就是古漢語拼音是中國字的韓國發音,跟中國還是有關係。最好改用英文。這樣就跟中國徹底沒關係了!他們會恢復漢字的!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市場在哪,世界性的語言就在哪!看看目前的英語,不就是英國、美國曾是最大的市場嗎?不用擔心,他們有漢字的基因,二十年或五十年後,自然還是講漢語!
  • 韓語|吳赫&hyukoh&韓語~
    說起來就沒完了但是半夜了不能再寫他了要開始我的韓語第一課了~韓文是一種表音文字,外國人看到那些文字,可以直接讀出來,就即使不知道意思,也可以讀出來。韓國古代是使用漢字表記,在韓國文字創造之前,朝鮮半島都用的是中國的漢字,難怪我們有時候看韓國的一些電視劇,古代的時候,他們的書面文字,竟然都是漢字書寫。使用漢字導致了文言分離的問題,他們說的是韓語,書寫的時候用的是漢字,所以非常的不方便,漢字本身非常難寫,當時朝鮮半島漢文的學習,也不是人人普及的,只有貴族可以上學學習漢文,平民大多數屬於文盲。
  • 韓語詞彙3大分類
    韓語中漢字語佔59%,固有語佔26%,外來語(英語等西方語言)佔11%。所有這些詞彙構成了韓語的詞彙體系並豐富了韓語的詞彙。因為韓語中一半以上的詞彙來自漢字,所以中國人學韓語有天然優勢。同樣,韓國人學中文也不會特別難。
  • 韓國「去漢字」化,連首都都改名了,為啥大部分人還是中國名?
    朝鮮語和日本語三語的書寫字有六成源於漢字。韓國「去漢字化」,連首都都改名了韓國1948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給廢除漢字以法律依據,法律全文如下:「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需使用諺文書寫。然而,在過渡期間,可以在諺文後方以括號形式插入漢字」。
  • 韓國人不解:為何中國人沒學過韓語,卻還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
    華夏傳承至今,經過了幾千年的文化更替,從夏商周開始,最能凸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就是漢字。從最初的甲骨文開始,直至如今的簡體字,其中經過了漫長的發展,然而漢字文化的發展並不只是豐富了中國,也影響著中國周邊幾個國家,像是韓國,日本等。
  • 韓語零基礎入門,一年能學到什麼程度,初級教程
    我們往往會把考試看作判斷能力的標尺,這本身無可厚非,但考試終究不是學習的目的。所以,我個人建議大家堅持學習1年。 如果在2004年,當我第一次教韓語的時候,我還不能做正確的估計;那麼時至今日,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韓語(其他外語也一樣)至少要學1年才能達到初級水平。而大多數初學者寄希望於三個月內入門並達到一定程度,這不現實。
  • 許多人認為日語引進大量外來語是負面的嗎?
    所以很少將外語直接嵌入日文,這點有些中國人還不習慣,認為「既然古代引入了漢字,今日為何不能直接將英文引入日語」3.使用和翻譯漢字詞較多的明治維新後-二戰前的時期,日本的教育讓漢字還是有比較好的根基,和漢字一直只活在精英階層的朝鮮(韓國)、越南截然不同。4.外來語廣泛使用不是這一兩年的事。50年代的外來語表達現代新鮮感尚不算泛濫,80年代末至今則會在有些作品中泛濫過頭。
  • 韓國固有詞人名小識錄|韓國|漢字|韓語|dara|越南
    因為빛在韓語中有「光、光線 、光亮」的意思,而가람在古語中是「河」的意思,河既長又寬,寄託著美好的願望。所以說,韓國語人名的翻譯始終都是有難點存在。首先說漢字詞人名。雖然韓國已經不再使用漢字,但人們在起名時,還是會參考漢字的意義。根據韓國《戶籍法》第37條的規定,以漢字取名時所用的漢字必須在許可用字範圍內。未經許可的漢字名在戶籍註冊時必須以韓文代替。
  • 為什麼繁體字「愛」簡化成「愛」要把「心」去掉?漢字的演變是怎樣...
    但是簡體字」愛「卻把最重要的「心」給去掉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並不是繁體字轉化為簡體字而去掉了「心」。我國自古以來,「愛」這個字有時就是沒有「心」的。
  •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文字是漢字嗎?他和韓國使用的文字是否一樣?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漢字,因為在漢武帝時期,那時的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的已經被漢帝國納入版圖了。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8年,半島上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割據政權的官方書面文字均使用漢字來表達。朝鮮一直對漢字進行本土化改造,早期的文字稱為「吏讀」,主要是社會上官吏使用,根據半島文化,創造出許多新的吏讀漢字,主要是會意、形聲,完全是為朝鮮語法結構創造的。這只是朝鮮早期的文字。與中國漢字有很深的關聯。一,朝鮮李氏世宗創造了「諺文」。到了15世紀中葉,李氏朝鮮王朝的世宗決心解決朝鮮文字問題,他召集許多儒生精英推出一套名「訓民正音」的拼音文字 。
  • 一直想盡辦法「去漢字化」的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何仍有漢字?
    當時,只有朝鮮王朝的貴族和官紳才有條件學習漢字,這就導致普通百姓只會說韓語,但是不認識漢字。直到15世紀,朝鮮王朝的一批學者創造了韓國人專用的韓語字母,王朝的第四代君主又倡導使用他們自己的民族文字後,韓國的老百姓都才有機會習字閱讀。
  • 漢字經歷過幾次簡化?其中的一次失敗簡化讓很多人的姓氏徹底改變
    國人學習簡體字的時間肯定要比學習繁體字短得多,因此漢字簡化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實際上,我國實行漢字簡化的政策完全是成功的,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對於國人來說,使用簡體字確實方便許多,雖然有部分人還是很執拗,找出一些理由來證明簡體字並不好,如諸如「愛」變成簡體字「愛」的時候去掉了一個心,就被那些反對者曲解為心中無愛或是無心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