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用50年全民去漢字,還是去不掉!韓語,終究只是「語」

2021-02-19 佔豪說歷史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1988年,奧運會首次在韓國舉辦。韓國人舉國歡騰,並以此為建國以來最大榮耀,30年後,一部名為《請回答1988》的韓劇,也飽含深情地回憶起這一民族盛事。不過,彼時舉辦奧運會的地方,現在已然在韓國地圖上尋不見了。這個地方,叫漢城。漢城因漢江得名,漢江也是韓國主要的河流之一。為何漢城無跡可尋了?

因為在2005,韓國政府與民間,以決絕的態度,開展了一場「消滅漢城」的改名運動。城市改名為首爾,所有漢城字樣,在一夜之間被抹去,仿佛漢城從來不存在於韓國歷史上。韓國人為何鐵了心要給首都改名字?答案就在於這個字:漢。

漢城要刪「漢」

漢城首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是1394年。這一年,獲得明朝皇帝冊封的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將首都改為漢城。漢城即以李氏朝鮮首都,屹立於韓國歷史舞臺上。

1948年起,韓國將漢城改稱韓語固有詞「서울」,即首都的意思,發音便是首爾。在當時,這可是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不過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文化圈,對這座城市的稱謂仍是漢城。可韓國人始終對此如鯁在喉,關於首都名稱的修改,屢屢被提上政府的議程。終於在2005年1月,韓國政府正式照會全球,將首都名稱徹底改為「首爾」。韓國人之所以對漢城的名字「不爽」,其核心還是「漢」,換言之,這個名字,太中國了。在為首都改名背後,還有韓國傾盡全力推行的去漢字化。只是,費了50年,韓國仍未能去除漢字影響,漢字仍是韓國人的必修課。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深層原因?

漢字即韓字

歷史上,韓國始終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漫長的古代史中,韓國一直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

漢字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公元前後相繼建立的 高麗、新羅、百濟三國都先後使用漢字為書面交際工具。韓國學者認為, 漢字大約是在公元前2世紀隨著位於半 島北部的衛滿朝鮮的建立而傳入的。到了明代,韓國的儒生,更是要上比中國儒生更傳統的理學課程,韓國的筆記小說也全是以文言文書寫。不過,在1443年,韓國的世宗大王組織集賢殿學者鄭麟趾、申 書舟、成三問等人創製本民族的表音文字,創製了《訓民正音》——這便是我們如今所見的韓語。不過,世宗大王創製韓語,並不是為了去除漢語,恰恰相反,他是為了推廣漢語。

「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 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 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矣。」這段文字是《訓民正音》 的序文, 它充分體現了世宗創製訓民正音的主要目的在 於教化百姓,讓百姓在習得文字之後,懂得忠孝廉恥,能 夠申其情,守其律。韓文創製的目的不是針對 熟知漢字的知識階層, 而是為了給一般民眾科普漢人文化。

韓語只是「語」

訓民正音在頒布後並沒 有得到普及,漢字的使用並無減少。因為集賢殿崔萬裡等學者認為,既然先進的文化要從中國學習,那不 如直接學習漢字,沒有必要另創一種與漢字不同的文字。這一韓語雛形,真正推廣,是伴隨著小說的登場。從中國傳入的小說、演藝,也風靡韓國,但漢字建立了太高門檻,於是小說商人們,便想到了訓民正音。其實,訓民正音就相當於漢字拼音,只能表音,不能表意。學習門檻自然低,但也有無法避免的劣勢:對同音字的無法界定。

在甲午戰爭之後,朝鮮王室頒布了人名、外國的國家名、法律法規等使用訓民正音,但附加漢文,標誌著從漢字向正音的 過渡。1945年以後,在日常交 流中,基本實行了廢除漢字、專用韓文的政策,但在歷史 文獻和法律等文書中仍然多使用漢字。時至今日,漢字 在韓國語詞彙中仍佔有很大的比重,在書寫時用漢字直 接書寫的情況也間或有之。韓國人給孩子取名,為新的 學校、政府機構、商店命名,以及規範新的專業術語時, 仍習慣於使用漢字。

使用了2000多年的文字,又怎是說斬斷,就能斬斷的?

韓語說到底,只是一種沒有歷史根基的「口頭語言」,而難以成為一種有機的語言系統。這也是它無法離開漢字的深層原因,根子上,它是作為漢語的附屬語言存在的,就像韓國一樣。

相關焦點

  • 韓語終究只是「語」!花了50年來全民去漢字,還是沒能徹底去掉!
    韓國使用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秦漢時期,開始是將漢字作為書面交際工具,直至公元前2世紀漢字傳入韓國,到了明朝時期韓國的儒生要學習一門理學課程,這是連中國的儒生都不會修習的一門課程,而韓國的小說也是用文言文來書寫的,直到1443年韓國的世宗大王組織賢能之人創造了屬於本民族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也就是韓語,但創始之初其實是為了推廣漢語,所面對的對象也是普通民眾而不是熟悉漢語的知識階層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小孩漢字,去漢字50年後的韓國,為何還要恢復?
    要知道今天在烏克蘭境內,還生活著大量的俄羅斯族,俄羅斯語是他們的母語,要知道烏克蘭和俄羅斯,有著300年的合併歷史,而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俄語可是烏克蘭的官方語言,然而因為烏克蘭獨立了,因為俄烏之間的關係,所以今天的烏克蘭人,想學習俄語都很困難。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即使到了明朝,韓國還是有很多人為了成名而去中國,不僅是中上階層,日韓也有,有大量的漢字甚至韓語,據說他們的世宗王創造了韓文。但是,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今天的韓語其實並不是一個成熟完整的漢字,更像是我們的漢語拼音。是的,如果打開學前課本,看拼音而不是漢字,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變了的韓語。韓語或多或少是先天不足,因為它的語音特點而不是漢字,但這並不重要。
  • 韓國固有詞人名小識錄|韓國|漢字|韓語|dara|越南
    因為빛在韓語中有「光、光線 、光亮」的意思,而가람在古語中是「河」的意思,河既長又寬,寄託著美好的願望。所以說,韓國語人名的翻譯始終都是有難點存在。首先說漢字詞人名。雖然韓國已經不再使用漢字,但人們在起名時,還是會參考漢字的意義。根據韓國《戶籍法》第37條的規定,以漢字取名時所用的漢字必須在許可用字範圍內。未經許可的漢字名在戶籍註冊時必須以韓文代替。
  • 韓國「去漢字」化,連首都都改名了,為啥大部分人還是中國名?
    朝鮮語和日本語三語的書寫字有六成源於漢字。韓國「去漢字化」,連首都都改名了韓國1948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給廢除漢字以法律依據,法律全文如下:「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需使用諺文書寫。然而,在過渡期間,可以在諺文後方以括號形式插入漢字」。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韓國成均館大學中文學教授全光真表示,韓文協會所謂的「韓文專用」,其中的「專」和「用」如果不懂漢字的話,就可能產生歧義。因為韓語是表音文字,韓文的教科書只是給學生提供聲音上的信息,這並不全面。  而是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字詞和語句的準確含義,在此基礎上標記漢字」。  為何爭執不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朝鮮半島的民族是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後來,王公貴族開始使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再後來,為了讓大部分朝鮮人也能用韓語書寫,半島歷史上重要的一位帝王:世宗大王於1446年創造了《訓民正音》(韓國諺文字母表),也稱諺文,現代韓語的雛形問世。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導讀:韓國文化源自中國,因此漢字文化在韓國一直非常多的支持者,然而韓國卻一直在使用漢字文化方面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呢?據悉:韓國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回答為什麼要這樣做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比如韓語中一到十的數字發音很像中國有些地方的方言,有專家認為是因為韓語數字發音較好地保留了中古漢語的音韻。同時很多韓式漢字的寫法也與簡繁兩種漢字截然不同。其二是韓國自造漢字詞,韓國社會或者學界依靠漢字造詞原理,應對韓國的具體情況獨立創造出的漢字詞彙。第三就是從日本傳入的日式漢字。日本明治維新後實施「脫亞入歐」的文化政策,引進西方技術、學習西方文化。
  • 韓國號稱「小中華」,韓語才使用了50年,漢字才是他們的官方文化
    今天大家看韓國大街上的文字都是韓文,實際上韓國在歷史上都是用漢字的,到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韓國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韓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就跟咱們中國的漢語拼音是一樣的,所以如果用拼音文字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重名重姓的太多了,所以韓國人就想了個辦法。
  • 韓語詞彙3大分類
    (語法總結來自<鹿老師說外語>app)韓語的詞彙被分為「漢字語」、「固有語」和「外來語」三大類。韓國權威的「標準韓國語大詞典」收錄比例如上圖。韓語中漢字語佔59%,固有語佔26%,外來語(英語等西方語言)佔11%。所有這些詞彙構成了韓語的詞彙體系並豐富了韓語的詞彙。因為韓語中一半以上的詞彙來自漢字,所以中國人學韓語有天然優勢。同樣,韓國人學中文也不會特別難。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韓國急了:中國字搶不到不要了,專家:70%韓語詞彙是漢字詞
    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學生們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非常重要。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科書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語常用語大全
    作為中國的學生,英語是一門主修課,但是有的學生偏偏喜歡韓語。不管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巧,需要熟練的掌握,這樣才能克服交流的障礙。下面為大家整理的韓語常用語,希望大家喜歡。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12月初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10名議員之一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韓國又開始爭論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文/觀察者網 陳聰】是否恢復漢字教育,是韓國社會每隔個幾年都會被拿出來爭論一番的議題,支持者與反對者主要交鋒於漢字要不要進入中小學階段的教科書中。最近,他們又開始吵了。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議員,金睿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提案初衷:「韓語中有70%的字詞來自漢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也需要並用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