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2020-12-23 國際資訊消息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

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事情的起因是,12月初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10名議員之一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不意外,韓國韓文協會又對此發表了反對聲明,其表示「教科書僅用韓文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絕無問題」,「韓文對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絕無阻礙」,「韓文專用是文字生活的表現和理解自由,是我們固有的」,「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總之像以前一樣,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分成贊成與反對的兩方,互相爭論不休。這次的「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會不會通過,很難說,因為韓國存在強大的反漢字勢力。其實在1970年代全面廢除漢字後,韓國社會不時有人發出恢復漢字教育的呼籲,但都因為反對聲浪很大,最後皆不了了之。

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韓國教育部曾發布教育方針稱,將在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並列標記漢字和韓文,並開始推進相關方案的研究。不過因該政策遭到韓國教育界不少人士反對,認為此舉會「增加小學生學習負擔」,韓國教育部最終在2018年廢除了該計劃。顯然,韓國社會或許還沒有做好重新接受漢字的心理準備,仍處在掙扎糾結期。

為什麼韓國不能像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其實根源還是民族自信問題。日本沒有在近代民族主義崛起的時代廢除漢字,主要還是因為日本是東亞轉型發展最成功的國家,超過了漢字的發源地中國,所以日本有足夠的民族自信,不需要用廢除漢字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民族特性。

而廢除漢字的韓國、朝鮮、越南近代轉型並不成功,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這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他們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識。加上受近代民族主義影響,所以1945年獨立後,朝鮮勞動黨、越南共產黨率先廢除了漢字,以此來凸顯自己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自尊。

當然,這與共產黨反傳統的基因也有關係。全世界所有的共產黨都對本國的傳統文化發起了挑戰,漢字作為傳統的象徵,自然也被朝越共產黨掃入歷史的垃圾堆。韓國、南越雖然受傳統影響,持續使用漢字到1970年代,但最終還是被不自信的民族主義徵服,決定放棄漢字,使用所謂本民族的文字。

正視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韓國應該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圖為韓國古寺。(VCG)

但悲劇的是,漢字已經在韓國使用2,000多年,韓國的歷史文化典籍都是用漢字寫成的,廢除漢字無異於斬斷自己的文化根基。現在的韓國字是拼音文字,同音字太多使其很難準確表達意思,所以韓國法律很多要用漢字書寫,韓國身份證上的名字也都註上漢字。客觀來看,無論從文化傳承還是現實需要來看,韓國都有「恢復」漢字教育的需要。

其實,漢字雖發源於中國,但它從來不只屬於中國,而是屬於韓國、越南、日本等整個東亞,未來也可能屬於全世界。關鍵是樹立正確的認知,突破狹隘的民族心理,獲得真正的民族自信。應該說,現代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中國的三倍,正逐漸趕上日本,這些發展成就足以給韓國更多的民族認同和自信。

與拉丁字母屬於整個歐洲一樣,漢字也是韓國的,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正獲得這種認知,所以恢復漢字教育也得到越來越多韓國民眾的支持。以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漢字教育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回歸韓國,這是對韓國歷史文化和韓民族的最大尊重。

相關焦點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總之像以前一樣,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分成贊成與反對的兩方,互相爭論不休。  日本沒有在近代民族主義崛起的時代廢除漢字,主要還是因為日本是東亞轉型發展最成功的國家,超過了漢字的發源地中國,所以日本有足夠的民族自信,不需要用廢除漢字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民族特性。  而廢除漢字的韓國、朝鮮、越南近代轉型並不成功,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這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他們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識。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同樣的問題,在日本就不是問題。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由於漢字頑強的生命力,韓語發展得相當不錯。當然韓國有很多古籍,都是直接用漢字寫的。所以在古人眼裡,韓語更像是漢語的一種方言。但我們也明白,每個國家獨立後,都會增強民族團結意識和民族國家觀念,特別是對於自尊心很強的鄰國。70年代韓國經濟剛剛有一點起色的時候,韓國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爆發。他們覺得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應該使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所以韓語始於70年代。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小孩漢字,去漢字50年後的韓國,為何還要恢復?
    ,在過往上千年的歷史中,日本和韓國,一直是非常仰慕中原文化的,我們實際上也願意把日韓,看做跟我們是一個大中華,儒家文化圈的,雖然中原帝國,從來沒有統治過日本,但這不妨礙日本,一直歆慕中華文化,而韓國就更不用講了。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到了朝鮮三國時代,新羅和百濟文人已經開始用漢字作詩,史官也用漢字記述和編撰歷史典籍。漢字的傳入對於朝鮮民族語言文化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不過日本用強制學習的方式傳入的日文和漢字對於韓國人來說卻是極其反感的結果這種民族受辱後的憤怒,也同樣發洩在漢字身上(日本佔領時期頒布的「創氏改名」令,圖片來自:Wikipedia)▼儘管漢字對韓語的影響十分深遠,而且漢字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朝鮮半島政權的官方文字,但是漢字在半島民間始終缺乏流傳的基礎。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韓國漢字二戰之後的幾十年中,韓國在經濟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急於樹立文化上的自信,尤其要是擺脫來自中國的影響。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導讀:韓國文化源自中國,因此漢字文化在韓國一直非常多的支持者,然而韓國卻一直在使用漢字文化方面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呢?據悉:韓國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回答為什麼要這樣做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成韓國爭議熱點
    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成韓國爭議熱點 環球時報 | 2020-12-22 10:16:02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 用不用漢字?韓國人又吵起來了,前總統:放棄漢字就是放棄歷史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由於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的「中小學教育法案」,法案規定教育類的書籍可以使用韓語書寫,但可以根據教育部長的命令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方便更好的表達含義。解釋一下就是以後韓國的小學教科書中也可使用漢字了。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憑什麼漢字要統治一個外族?一種語言是否適用,只有用的人自己知道,中國人自己的優越感自己感受得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民族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中文卻不是!要知道英語對很多國家的影響遠遠沒有中國漢字漢語對周邊國家影響的時間更長,為什麼漢字不能被周邊國家接受成為官方語言?所謂民族自尊是你以為的而已。
  • 韓國全面廢除漢字,63年後韓國學者:漢字才是我們的文字
    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人類具備更為高等的智慧,而更重要的是,人類有將智慧積累轉化為文明的本領,然而,構建一種文明、一種文化,都離不開用之傳播的語言和用之記錄的文字。華夏民族的驕傲感,就源於自身文明和文化的強大,而漢字的存在,更是華夏民族最為強大的倚仗,漢字承載著我們數千年的智慧和歷史,漢字也在千百年中不斷潛移默化地影響輻射著中原以外更為廣闊的地理區域。
  •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何戰鬥機上刻八個大字,用漢字而不用韓文?
    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的歷史,中國文化曾經影響了東亞幾千年,作為中國曾經的附屬國,韓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頗深。在近代之前,韓國使用的一直是漢語,後來隨著清朝後期中國的沒落,西方文化對韓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來韓國廢除了漢字,使用了現在的韓文。
  • 韓國廢除漢字,春聯是用韓文寫,國人看到成品後都笑了
    眾所周知,文化語言是一個民族燦爛文化的產物,有語言的民族和沒有語言的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極端,有語言的人一般比沒有語言的人名在文化規模上更大。比如我們的漢語,就是一個有六千多年歷史的文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字符,沒有任何毛病。因此,作為意音文字,它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史實,使得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在當代仍有巨大的影響。歷史上,漢字也曾為中國歷代王朝服務,助其強盛。
  • 韓國廢除漢字50年後,把自己當做起源,如今又被迫恢復漢字
    中國的漢字就是很珍貴的文化之一,由於在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漢字也曾是韓國使用的文字,而後來韓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廢除了漢字72年後,把自己國家當作是漢字的起源地,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韓國廢漢字的惡果已經逐漸顯現。
  • 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韓國又開始爭論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於正怒懟韓國人搶漢服後,韓國大學教授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而是韓國...
    在韓國網友搶奪漢服起源地被於正怒懟之後,沒想到韓國網友還沒消停多久,又開始了興風作浪。12月18日,有網友在海外社交平臺上發現竟有很多關於「漢字不是中國文字」言論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