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焦點時刻特別策劃《回聲嘹亮》:第三篇《一個日本女人的反戰播音日記》.mp3
06:25來自湖北之聲FM1046
在武漢會戰最激烈的時刻,有一個溫柔甜美的女性聲音,從江漢關附近的廣播室傳出,向戰場前線進行日語和平反戰播音,給參戰的日本官兵以極大的震憾,引起了日軍總部的恐慌。這位有著甜美嗓音的日語主播就是綠川英子。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系列報導「回聲嘹亮」今天播出第三篇《一位日本女人的反戰播音》。
1938年7月2日,武漢會戰已經進入到了焦灼狀態。晚上7點,江漢關的鐘聲伴著傍晚的微風吹進窗戶,綠川英子坐在窗前的書桌邊,用一口純正的日本東京口音,開始了她第一次的對日廣播。
「日本士兵們,我們不管什麼樣的戰爭都是不幸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吧。在日本,我們的祖國,你們的親人、妻子、兒孫們都在為你們祈禱,祈求戰爭結束,和平早日到來,請保重吧,你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不過1秒鐘的功夫,綠川英子的聲音已經穿越戰火,從電波的這一頭,傳到了電波的那一頭。在九江,日軍準備進攻武漢的軍艦上,一位日本軍官打開廣播,準備收聽日本戰報鼓舞士氣的時候,卻意外聽到了一個令他們感到親切而熟悉的家鄉的聲音。
綠川的廣播復甦了一些麻醉的靈魂,日本侵華部隊華中派遣軍某部通信兵堀銳之助在聽了她的廣播後寫下:「重慶廣播,偷偷傾聽,那流暢的日語,心中不能平靜。」一個侵華日軍電話兵聽了她的廣播,從前線逃跑了;一個被蒙蔽的士兵深感自己罪惡的嚴重,喊著妻子的名字剖腹自盡;還有一些士兵拒絕登岸作戰,從兵艦上跳江自殺......
此後,在軍營裡偷偷傾聽每周一次的對日廣播成了日本士兵之間不能言說的秘密。動人心弦的聲音,鏗鏘有力的話語,一句句融化在日本士兵的心裡,像一發發重磅炸彈投向敵群中。
湖北省檔案局工作人員袁麗:「當時有人評價就是說綠川英子各種反戰威力就相當於一個集團軍,她雖然說不是直接到前線去從事抗戰工作,但是她的這種宣傳的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日本就有這方面的評價,當時在作戰過程中一方面是需要武器,另一方面是需要士兵的士氣和意志,也是非常重要的,當時日本士兵認識到自己的罪行,產生了厭戰情緒,那他在戰場上肯定是不想再打仗了。」
這是綠川與丈夫劉仁來到武漢的第二個月,從日本到中國之後,他們輾轉在上海、廣州、香港進行愛國主義活動。後來她又目睹了日軍在上海製造的「八一三」事變,遂而提筆為中國無產階級世界語者聯盟的對外刊物《中國怒吼》寫下了《愛與憎》、《中國的勝利是全亞洲明天的關鍵(致日本世界語者的信)》等文章,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翻看當年的《新華日報》,我們找到了刊登在上面的《愛與憎》,綠川用詩一般的語言,滿懷深情地寫道:「我愛日本,因為它是我的祖國,在那兒生活著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親戚朋友——對他們,我有著無限親切的懷念。我愛中國,因為它是我新的家鄉,這裡我有許多親愛的活躍的同志。我憎恨正在屠殺中國人民的日本軍閥。作為一個世界語者和愛好世界文化的我,我願保衛中國的文化,不為日本強盜所掠奪。」
湖北省檔案局工作人員袁麗:「她當時反對是日本帝國主義,並不是反對日本的普通人民,她就是要勸阻日本的人民對戰爭的性質要有一個認識,尤其是那些即將走向戰場的日本士兵們來說,有一種勸阻的語氣在裡面。1941年在重慶召開了一個紀念會,當時周恩來對她評價還是很高的,周恩來說日本帝國主義者把你稱作嬌聲賣國賊實際上你是日本的好女兒,也是真正的愛國者。」
對於綠川英子來說,武漢時期是短暫的——僅僅三個月,但這又是綠川英子一生中最充實、最快樂的時期。在那本抗戰日記中,她把自己在武漢工作的三個月稱為「昨日的玫瑰」。原武漢市世界語協會副會長代勝橋:「她自己在日記裡說雖然在武漢的時間很短,但是在我的人生中間是非常輝煌的,我終於站在了抗戰的前線,做我自己想做得事情,第二個就是這裡人人都尊敬我,第三個就是發現這裡的人民非常熱情,抗戰的決心和信念非常高昂。」
抗戰勝利後,綠川英子與丈夫到東北開展工作。1947年1月10號,年僅35歲的綠川英子病逝,永遠地離開了為之戰鬥整整10年的中國,她短暫的生命宛若劃破夜空的流星,最終墜落在中國的土地上。100天以後,丈夫劉仁因悲傷成疾,也追隨英子而去,一起長眠於佳木斯烈士陵園。
湖北臺記者李維佳 編輯周漫 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