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陽光網訊 (全媒體記者 吳智薇)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英勇的東莞人民,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奮起抗爭,成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的重要力量。75年前戰火硝煙在這片土地上瀰漫,這段血與火交織的戰鬥歲月,有著怎樣激昂、動人的歷史?記者走進東莞的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重溫廣東東江縱隊的光輝歷史。
廣東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遺址
走進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大王嶺村,整個村子空無一人,時光似乎靜止了一般,這個村子仍保留著抗日時期的歷史風貌。一路走來,可以看到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6處抗日舊址,讓人仿佛走進了歷史的長河。
據了解,1938年10月12日,侵華日軍在惠陽大亞灣登陸,東江下遊各縣及廣州相繼淪陷。三天後,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火速在東莞中山公園成立,1940年10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的前身之一,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挺進東莞大嶺山區,在大王嶺村設立部隊領導機關,創建大嶺山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遊擊鬥爭。「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目前是廣東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遺址,也列入了全國的國家級抗戰遺址名錄,這個區域原來一直是東江縱隊以及前身主要的活動區域,被曾生同志稱為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中的根據地。」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館長王紅星介紹。
東江縱隊紀念館成重要紅色旅遊熱點之一
離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大概5分鐘路程,就是東江縱隊紀念館主題展廳,從一個個展廳的陳列品就能感受到當年英勇抗日的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軍事鬥爭,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對日本侵略者開展轟轟烈烈的一系列戰鬥,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研究策劃部主任陳光新從東江縱隊紀念館選址建館之時就一直在研究東江縱隊歷史,其中百花洞戰鬥的歷史事跡讓他印象尤其深刻,對每一個陳列品都如數家珍。「這是1941年6月,第三大隊在百花洞戰鬥中繳獲日軍的三把槍栓和防塵蓋,這場戰鬥第三大隊擊斃了長瀨大隊長還有第三日軍50多人,取得了重大勝利,華南日軍自稱這場戰鬥是日軍進入華南以來最丟臉的一戰。」
而在紀念館的另一個展廳,一張張愛國人士和文化名人的畫像排列有序,畫像展現的是被著名作家茅盾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文化名人大營救」,廣東抗日遊擊隊排除萬難,護送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屬衝破日軍封鎖線,從香港成功撤離,保護了中國的「文脈」和精英。「全程無一傷亡,全部安全送到祖國大後方,為祖國保留了一大批民族精英。」陳光標自豪地介紹。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朱德命令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指定代表至華南抗日縱隊東莞地區受降。這道命令,充分顯示了東江縱隊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地位。為了紀念歷史,緬懷英烈,教育後人,2005年9月3日,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在東莞市大嶺山鎮建成開放。十多年來,經過歷年來的大膽探索和精心打造,紀念館榮獲「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廣東省黨員教育基地」等多個榮譽稱號,成為珠三角和華南地區重要紅色旅遊熱點之一。「今年我們還將把整個紀念館進行升級改造,希望通過我們展覽,能夠讓大家不忘國恥,銘記歷史,展望未來。」館長王紅星表示。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