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企業,它服務的都是像張磊、田亮這樣精英人群,十四年來卻實現了客戶幾乎無差評;讓人驚訝的還不止於此,疫情讓很多企業叫苦不迭,這家高度依賴線下才能開展裝修業務的公司,卻實現了逆勢增長,近4個月產值同比增長50%。
這又是一家異常低調,創業14年,在全國13個城市開設分公司,連續5年在細分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一,年營業額超過第二、第三名的總和,它就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隱形冠軍——尚層裝飾。
創始人林雲松說,多年來他們只做了一件事。尚層究竟做對了什麼?
嚴峻挑戰下,逆勢增長50%
「網上簽約?你們是騙子公司吧?」位於尚層裝飾蘇州辦公室的設計師董自啟聽到這句話,心裡咯噔一下,格外委屈:明明自家公司是行業內的領頭羊,可畢竟客戶遠在千裡,並不足夠了解尚層。
於是2月16日,在國內疫情防護嚴峻的情況下,他戴上口罩,拿上自拍杆走進空無一人的辦公室,開始了尚層裝飾的「直播首秀」。
「這是我們的公司前臺,這是設計師工位,這是……」 董自啟不斷移動著攝像頭,向鏡頭前的客戶真誠地介紹。
聽著如此真誠的介紹,看到董自啟在初春季節裡額頭不斷滲出的汗水,客戶對尚層有了整體的全面了解。就是靠著這種死磕精神和一份「實在」,尚層最終實現了疫情期間的首單電子籤約!而過往客戶都要線下各種考察,才會放心,如今隔著屏幕在線就能下單,這是一次突破。
尚層以此為突破口,赤手空拳,開啟了每天線上的「內功修煉」。隨之而來的是,公司訂單逐步全面開花,每天1單、2單、幾單、幾十單……1-9月協議增長42%,產值6-9月增長50%,尚層實現了疫情期間的逆勢進步!
正是上半年的主動出擊,為後期的戰略性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糧草以及持續的動力,整個尚層今年將突破30億營收。
對客戶的需求全力以赴、不找理由、遇事找方法尋答案……這只是尚層14年發展過程中的日常片段。
越專注,越專業
尚層裝飾的官方網站上有幾個大大的字:尚層,為別墅而生。
差異化定位,聚焦專注別墅裝飾,這是尚層從上到下的共識,也是尚層發展至今最核心的基礎。
創業初期,林雲松深受一本書--《藍海戰略》的啟發:「與其在紅海廝殺,不如另闢蹊徑」。
當時北京家裝行業有「四小龍」、「十佳」,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大眾裝修已有很多的老牌企業,而自己服務高端人群的經驗豐富,於是林雲松給尚層做了差異化的定位:別墅裝飾。
這種堅守並不容易。
尤其是在這個風口來了、豬都能飛起來的時代,很多創業者喜歡機會一來就抓住,企業越做產業越多,早已迷失了方向。而尚層14年沒有增加任何第二產業。
如果說最初創業只是簡單為了解決生存和成長,但隨著企業越來越大,林雲松越發意識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性。很多人因相信而看見,尚層內部十年如一日持續討論並踐行「使命」,努力成為高端家居領域受人尊敬的領導者。
尚層內部常說一句話: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尚層發展迅猛,開始陸續有人勸說林雲松企業要上市,但他巋然不動。他本人最推崇烏龜精神,「烏龜在所有的動物中不是先天條件最好的,但卻是最能熬的」。他清晰地知道「要成為一家百年企業,尚層的路還很長,急不得。知道自己要什麼,有舍才有得。」
也有很多朋友,甚至部分公司的早期員工、管理層,慫恿勸林雲松抓住機會切入裝飾行業的中端市場,或者增加公裝、開發商精裝業務,他依然保持著克制和冷靜。至今,尚層是裝飾行業同等規模唯一一家只做別墅私宅裝飾業務的公司。
越專注,越專業。尚層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連續5年在別墅裝修這個細分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一,年營業額超過第二、第三名的總和,被《人民日報》評為別墅裝飾行業的「隱形冠軍」。
得益於管理機制
「一個大客戶找我們做設計,還是十年前的整班人馬服務,客戶特別受觸動!」說這句話的是尚層員工張萍,今年是她在尚層的第10個年頭。
來尚層之前,她是一家上市同行企業的優秀設計師,之所以選擇加入尚層,「看重的是尚層的純粹性和專業性」,而今她已是尚層的合伙人之一。
像張萍這樣在尚層工作十年的員工並不是少數,「每家分公司至少都有十幾個」。尚層有不少城市總經理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父母留在了北京,媳婦辭掉北京的工作帶著孩子一起來到新城市,他們在蘇州、在重慶一待就是七、八年。
吸引員工的是什麼?尚層有自己獨特的基因和管理機制。
1. 成就員工
公司如何對待員工,員工就會如何對待客戶——這是尚層的用人理念。
林雲松說自己最驕傲的事情是員工的變化和成長,不少人從懵懂的職場新手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甚至成為城市總經理。
「為員工搭建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赫然列為尚層企業使命的第一條,樸實而又被真實地實踐著。
尚層有順暢的合伙人等級晉升機制。高管以內部培養為主,業務層面沒有空降兵,設計中心在全國有150個經理,全部是實戰打出來的,從一線員工、客戶經理層面提拔而來。一波波尚層員工得以快速成長。
除了近3000名員工,尚層還有約4500個施工工地、2萬名工人,在薪資報酬上一直處於行業前列。用林雲松的話說,「這2萬名工人實際上是2萬個家庭,很多工人在我們一開始創業就來了,在尚層做了14 年,這是我很欣慰的。」
2. 規則與人情並存
實際上,尚層更願意把自己定位為服務而不是設計公司,設置了嚴苛的管理機制。林雲松和瞿濤也每天堅持打卡,習慣性地帶著工牌。
不同於很多焦慮的創業者,林雲松時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和極其自律的習慣,他從不發怒、不遲到,一直堅持跑步。他深知自己的起點,從農村走出來,當年的很多同學還在安徽農村繼續教書。
他理解所謂的創業者、老闆和員工最後只是分工不同,並沒有高低之分。
加之自己在其他企業做過設計師,林雲松更容易對員工有同理心,也更敢於給員工授權、在深層次上信任員工。他坦言自己會犯錯,也要允許別人犯錯。家裝行業特別依賴人,只有讓員工覺得被信任,有安全感才可能做好客戶服務,做好自己的事。
3. 濃厚的學習氛圍
提及在尚層的工作,不少員工反覆講到一句話「我是跟著公司一起成長的,我是公司氛圍的受益者」。
這是一家學習型企業,有獨特的企業文化——定期發書、讀書。一進總部辦公區,前臺旁邊就有一個整牆的書架,擺滿了管理和設計類書籍。林雲松至今保持著每天讀書的習慣;高管每個季度都要共讀一本書,並寫心得,這被納為管理標準的一部分。
不斷鼓勵員工走出舒適區,順應和引領行業的發展。
*本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