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麗江精選出50種綠化鄉土植物

2021-02-08 中國園林網

麗江鄉土植物五味子

中國園林網11月21日消息:雲南省麗江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自2009年起,開展「麗江城市園林綠化鄉土植物選擇研究」,目前已精選出50種鄉土植物,並對其選擇及利用提出建議。

據項目主持人和善程介紹,在歷時3年的研發中,按照適應性、觀賞性、生態功能和體現地域民族特色原則,在麗江市海拔1800米-2800米範圍內,選擇具有植被代表性的植物資源富集區,進行園林綠化鄉土植物調查,共選擇出82科145屬216種。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性繁殖和壓條、扦插、嫁接等無性繁殖種植到新的栽培區,選出100種適合麗江市立地條件的鄉土植物,最後精選出觀賞價值高、生長適應性強、生態功能性良好的50種鄉土植物為麗江市園林綠化首選植物。

其中,包括常綠喬木如麗江雲杉、麗江鐵杉、長苞冷杉,落葉喬木如滇楸、紅樺、君遷子,落葉小喬木如西南花楸、樺葉莢蒾,以及常綠灌木、常綠匍匐灌木、半常綠灌木、落葉灌木、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常綠草本和半常綠藤本、落葉藤本等。

推薦閱讀:

廣州30多鄉土樹種讓花城更飛花

昆明多種鄉土樹種 打造滇派園林

永春打造鄉土特色花卉基地 將培育花卉龍頭企業3至5家

昆明鄉土苗木應列入雲南發展規劃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相關焦點

  • 北京綠化新主力-82種鄉土植物大全
    82種。這是北京對深度開發鄉土植物近一年科研成果的一次梳理,是從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節約型園林角度篩選出的未來北京城鎮綠化的新主力。北京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王小平表示,儘管該市擁有豐富的鄉土植物資源,但城鄉綠化目前應用的鄉土樹種極少,集中在國槐、白蠟、欒樹等有限的幾個傳統樹種。
  • 北京將深度開發82種鄉土植物
    》(以下簡稱《名錄》),入選《名錄》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共82種。這是北京對深度開發鄉土植物近一年科研成果的一次梳理,是從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節約型園林角度篩選出的未來北京城鎮綠化的新主力。鄉土植物經過當地氣候及土壤條件的長期考驗,已完全與當地環境融為一體,應用鄉土植物綠化城鄉不僅景觀效果好、成本低、管養方便,而且利於保持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 桔梗、落新婦等北京鄉土花卉引入綠化 草橋地鐵站「花卉魔方」吸睛
    桔梗、落新婦、藍刺頭,這些北京土生土長的鄉土花卉,在近日舉行的一場中國杯花藝大賽上亮相頻繁。而在花藝之外,鄉土花卉在園林和城市綠化中的使用更是越來越多。從原先的鮮有問津,到如今成為花藝師和園藝師的新寵,北京的鄉土花卉上演了一出完美的「翻身記」。
  • 昆明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推薦優良綠化樹種『光蠟樹』
    光臘樹在昆明街頭綠地種植的景觀效果記者在該報告中看到,『光蠟樹』是木樨科梣屬半落葉喬木植物,又名白雞油或稱臺灣白蠟樹。產於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省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和印度也有分布。報告中明確,『光蠟樹』在昆明地區園林綠化應用,無論作為行道樹和庭院樹長勢均良好,樹形優美,觀賞價值高,因此將『光蠟樹』列入昆明市城市園林植物重點推薦名錄,推薦在昆明地區綠地中使用。
  • 鄉土植物|長得像錦雞一樣華麗的花你見過嗎?
    其實,植物界中也有被稱為「錦雞」的類群,那就是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鄉土植物——錦雞兒。據2002年國內的一項針對錦雞兒屬14個種的染色體核型研究表明,錦雞兒為三倍體。三倍體生物由於難以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因此常常不育。雖然《中國植物志》裡給出了錦雞兒的莢果的形態描述,但真正能夠結果的錦雞兒,恐怕是難得一見了。
  • 麗江高山植物園的前世今生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孕育了麗江豐富的物種資源,據統計,光麗江玉龍雪山就約有藻類植物31科72屬 196 種, 地衣植物17科20餘種,在苔蘚植物中有苔類45種、蘚類130種,蕨類植物約有220多種,種子植物2815種,有中國特有種38種,其中很多是享譽世界的名花、名藥材和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這裡是研究和保護中國植物資源特別是高山亞高山植物資源不可多得的地區。
  • 雲南麗江旅遊必去的景點,雲南麗江旅遊攻略自由行攻略
    麗江旅遊去哪兒玩,這10個景點就夠了!Top1:玉龍雪山到麗江一定要來玉龍雪山打卡絕美的雪山,大自然贈予的美景~門票:280(推薦冰川索道120/人)地址:麗江市龍玉縣麗江古城以北15公裡處建議遊玩:3-4小時
  • 在雲南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科技傳真 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近日,西南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聯合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上分別發表文章,描述植物新種大圍山梧桐和豆科植物新種元江木藍。
  • 大理、麗江、香格裡拉、西雙版納,雲南哪個地方最適合定居?
    說到雲南的這個地方,每個人都非常嚮往。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讓你沉醉其中,無法自拔。古人用」彩雲南現」來遙指這片神秘的雲嶺高原。因此,每個旅行者心中都有一個雲南夢。那麼,雲南哪個地方最適合定居呢?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
  • 用鄉土植物修復秦嶺
    去年11月,秦草科研團隊經過實地調研,利用生態大數據分析,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理念,計劃通過人工幹預,啟發秦嶺生態的自愈能力,用秦嶺鄉土植物,修復秦嶺破損山體,將其恢復到原本的自然面貌。
  • 植物造景小區近景綠化
    這個地方的綠化要營造出豐滿旺盛的感覺,可選擇一些多枝生長茂盛的叢生灌木或喬木,例如:火炬樹、檉柳、雪柳、黃刺梅、珍珠梅、紅王子錦帶、連翹、花木蘭、玫瑰、水旬子、木香、天目瓊花、紫穗槐、珍珠繡線菊、溲疏等,以上品種要選擇大規格且多枝條的苗木。
  •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10285種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出發,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12月3日,「萬物生長、萬物和諧3354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從昆明集中採訪出發。「萬物生長、萬物和諧的——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由中共雲南省委員會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指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公司主辦。
  • 9個認定新品種、800餘個品種儲備,鄉土植物品種之路該這樣走
    基地在山裡,路邊滿是試驗種植、培育生產的鄉土植物品種。榮興苗木是2003年成立的。當時綠化需求量大,用周衛榮的話說:「怎麼種都賺錢」。但他沒有在「瘋狂」中被「麻痺」,理性分析、預判市場之後,公司很快確立了鄉土樹種品種化的路子。選擇已有植物中的變異株,馴化野生種質資源,這是榮興苗木實現鄉土品種研發的兩個主要路徑。路徑得以實現,還要依靠另一位周老闆:周衛榮的三弟周建榮。周建榮對植物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他都要閉關,江西、湖南、貴州的山窩窩,哪偏僻往哪走,有些地方沒有信號,與外界聯繫成問題。
  • 新植物來了!雲南發現植物新種紫唇姜
    12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發現一種姜屬植物新種:紫唇姜。近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Annales Botanici Fennici上。姜屬隸屬於姜科,現今記錄大概有150餘種,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亞洲區域。中國大概記錄有54種,是姜屬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姜屬植物以其具有喙狀的藥隔附屬體和葉枕兩個特徵而極易辨別。2018年,科研人員在雲南新平進行植物調查的過程中,採集到這個叢生的姜屬植物。通過詳細的標本比對、文獻查閱以及相似種的解剖考察。
  •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12月3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在昆明啟程。「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
  • 常見80種園林綠化植物圖片
    50、龜甲冬青       每天為您更新園林植物美圖、植保資訊、花卉花語、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園林綠化、植物景觀等經典文章,免費學習,歡迎您的加入!
  • 探尋雲南古建築:麗江古城
    過去這裡是雲南的主要商貿集散地,是茶馬古道各線的會聚中心,所以它的文化自古以來就是的開放的、包容性的。這裡的土著居民雖然是以納西族為主,但所有的外來民族都能夠和他們友好相處,共享古城的清幽,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 【微欣美圖】50種最有益於淨化空氣的室內植物之「元寶樹」(42)欣賞!
    該屬約9種,產於北溫帶。中國約7種,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東起山東東部,西北至甘肅南部、陝西海拔1500米以下,西至湖北、四川海拔1000米以下,西南至雲南、貴州,南至廣東、廣西。常綠闊葉喬木。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呈長橢圓形,近對生,全緣,革質有光澤。種球自基部萌發,如雞蛋般大小,革質肥厚,飽滿圓潤,富有光澤,宿存盆土表面,圓錐花序生於枝幹上,小花黃色,花期春夏。
  • 海南在植樹造林、園林綠化中推廣特色鄉土樹種 凸顯經濟和生態價值
    如果仔細觀察海南種下的樹木,就會發現,鄉土樹種是海南綠色主力軍。近年來,沉香、黃花梨、坡壘等珍稀鄉土樹種因適應性強、經濟效益好,被各市縣廣泛推廣種植。鄉土樹種體現了當地自然特色,承載著家園情懷。在植樹造林、園林綠化中合理推廣種植鄉土樹種,能有效降低生產和養護成本。
  •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 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宣傳周期間活動精彩紛呈,中央駐滇新聞媒體、省內主流新聞媒體組成「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將深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等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現場採訪。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採訪團參觀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種子博物館,了解了一粒種子收集後是如何處理、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