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的成功可以複製

2021-02-13 資治通鑑讀史悟道

【材料】《資治通鑑》漢紀 太祖高皇帝七年 前200年

春,二月,上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上說。

【譯文】春天,二月,皇上從并州回到長安。蕭何正在建造未央宮,皇上見未央宮雄壯華麗,很生氣,對蕭何說:「天下動蕩,苦戰數年,成敗還未可知,為什麼要過度建造宮室!」

蕭何回答說:「天下還沒有平定,因此正好可以利用即將解甲的士兵來建造宮室。況且天子富有四海,宮室不建壯麗點展示不出威嚴,而且建好未央宮以後,後世子孫也就不用在加建宮室了。」皇上龍顏大悅。

【解析】聽話要聽音,看新聞別看人家說了什麼,而要看人家沒說什麼。高手說話,點到為止,常常是一切盡在不言中,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如果沒有一定的閱歷,又沒有通過學習掌握權謀思維,往往如墜雲中霧裡,搞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搞不懂其他人的意思,雖有影響,但也不致命,只會是白白多走了許多彎路,白白錯過了許多機會,等到回過神來,就只有邊拍大腿邊哭嚎的份了。

如果搞不懂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領導的意思,那情況就很糟糕了。輕則不受重用,當一個邊緣人;重則有滅頂之災。

說到揣摩上意,蕭何可是箇中高手,話到位了,領導就開心,領導一開心,就開始栽培你;已經栽培了的,就開始重用;已經重用了的,就繼續加強重用。為什麼?因為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蕭何懂劉邦啊。

從劉邦的角度看,我們來看看他是幾個意思:

蕭何治未央宮,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天下動蕩,苦戰數年,成敗還未可知,為什麼要過度建造宮室!」

劉邦什麼意思?劉邦生氣是因為未央宮建造得太壯麗豪華嗎?並不是。

劉邦生氣的是,在天下動蕩不安的時候把宮室建造得過度豪華。

換一句話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劉邦也想大建特建,但是礙於形勢,不得不生氣。

為什麼劉邦覺得當前形勢不適合大建特建?

還不是因為這個時候大家都苦哈哈的,大傢伙條件都不是很好,如果建好了未央宮,就是劉邦一個人享受,這不是搞特殊,脫離群眾嗎?

當初造反時候,說好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現在倒好,你劉老三撇開老弟兄們,自己先過上了小康生活。手下的功臣元老們嘴上不說,心裡會怎麼想?

那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給兄弟們一人建一座豪華氣派的大宅子呢?條件不允許啊,真一人建一套豪宅,那就真成了過度建造宮室了。

大興土木,秦朝就是這麼玩崩的,歷歷在目,劉邦也不傻。

可是劉邦現在都56歲了,在古代這已經是高齡,掰著手指頭算算,很可能沒幾年光景了,真像劉邦說的那樣,等天下完全平定了再建宮室,等也要時間,建也要時間,到時候別說搬進去住,恐怕老頭子看都看不到了。

到時候墳頭草已三尺高,塵歸塵,土歸土,那時就算未央宮建的跟天上宮闕似的,對於劉邦來講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在世,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升鬥小民,誰不想趁時光未盡,置辦點家業,過幾天舒服安逸的好日子呢?

所以說,劉邦生氣,並不是真生氣,而是在給手下弟兄們表態,在撇清關係:不是我建的,我不知道,不關我的事,都是蕭何這老東西自作主張。我很生氣,已經嚴厲的批評了他,大家要以蕭何為鑑,建宅子時要一切從簡,切莫鋪張浪費,過度使用民力,步前秦後塵。

就好比做行政的,給領導安排了晚餐,訂好了酒店。領導走近餐桌一看,好傢夥一桌的高檔菜,這時領導就開始批評行政人員了:

這個XX,鋪張浪費,一桌子菜,價格還這麼貴,太不注意影響,下次注意!

這時候,如果你是這個行政後勤,該怎麼回話呢?

咱們來看看蕭何是怎麼回答劉邦的。

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上說。​

蕭何回答說:「天下還沒有平定,因此正好可以利用即將解甲的士兵來建造宮室。況且天子富有四海,宮室不建壯麗點展示不出威嚴,而且建好未央宮以後,後世子孫也就不用在加建宮室了。」皇上龍顏大悅。

首先,蕭何承認了把未央宮建得這麼豪華,但劉邦不知情這個事實,雖然沒有說「是的,這事皇上不知情」,但給劉邦解釋這個事,本身就是在暗示別人,劉邦不知情。知情者何須解釋?劉邦是真的不知情嗎?誰知道呢,可能吧。

其次,蕭何給劉邦填平了濫用民力的大坑,解決掉了政治上的錯誤,這事不是專門徵調民力做的,而是利用空閒勞動力順便做的,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正好讓小夥子們鍛鍊鍛鍊身體,別閒出毛病來,是吧。

再次,蕭何當眾強調了劉邦的特殊性,天子富有四海,非壯麗無以重威。啥意思呢,這話是說給劉邦聽的嗎?不全是,主要是說給那些功臣們聽的。意思就是:老大只有一個,你們不一樣,別想著向老大看齊了,老大能調用空閒軍隊建宮殿,你們能嗎?活膩了吧?這話劉邦能說出口嗎?肯定不能說,這就是幫劉邦說不方便說的話了。

最後,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啥意思?字面意思就是咱們這一次一勞永逸,我承擔點惡名也是值得的,免得以後的皇帝又要大興土木,長痛不如短痛。

 可聽話要聽音,蕭何說這話僅僅是字面意思嗎?不是啊,沒抓準關鍵詞是很難聽明白的。

那麼,蕭何說:「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到底是個什麼目的呢?有什麼弦外之音呢?為什麼劉邦聽完樂了呢?

說明說到心窩裡了啊,留給大家分析吧。

兩個問題:

1.如果你是行政人員,怎麼回答領導。

2.蕭何說的:無令後世以有加也,有啥弦外之音。

建未央宮這麼大的事,蕭何不敢做主,可建多大?用什麼材料?如果劉邦沒有明說,也沒有讓蕭何上交非常具體的方案,那就等於把這些細節上的決定權授權給蕭何了。

劉邦當然沒讓蕭何上交具體方案,如果劉邦有敲定的詳細方案的話,蕭何不按照方案做,肯定是活膩了。劉邦哪裡還會跟蕭何多說半句話。所以說,在這件事情上,細節部分,劉邦應該是授權給蕭何了。

這個時候,劉邦只要稍微的,似有似無的暗示一下自己的傾向,善於察顏觀色的下屬,如果揣摩到了意思,就可以放開手幹了,這種能聽懂領導的弦外之音的下屬,往往爬得最快。因為有些事,領導想做,但又不方便說,說出來要承擔責任的,所以領導需要一個懂自己的人,一個一點就通的人。

看看後世的丞相,大多數鐵打的相位流水的相國,長則數年,短則數月,皇帝不好伺候啊,所以說,凡是能在這個位置呆個十年八載的人,別小看他,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啊,蕭何能夠爬上相位,穩穩的坐在相位上那麼多年,成功並非偶然,他的成功可以複製。

相關焦點

  • 李子柒的成功可以複製嗎?
    她的成功,是她的必然,也是時代的偶然。她的成功之路可以複製嗎?我們先來看看她做到了什麼?一、深耕內容,做好產品李子柒的視頻注入了中華文化的靈魂,從中華美食切入,圍繞著農村的衣食住行出發。內容輸出後,在與粉絲的即時的交流中,可以透過粉絲的評論更加清楚明白他們想要什麼,進而根據粉絲的需求去優化內容或產品服務。三、打造有辨識度IP+孵化品牌在短視頻市場同質化競爭下,有特色的IP的潛力是巨大的,吸引過來的粉絲粘性會強些。
  • 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真是個識才的人,來看看這個故事多精彩?
    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真是個識才的人,來看看這個故事多精彩?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一開始他覺得在項羽那邊自己沒有得到重用,很氣憤。
  • 日本諾貝爾獎成功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一般來說,諾貝爾獎的成功與一個國家的教育尤其大學教育密切相關。在歐美國家,大部分的諾貝爾獎出自大學,獲獎人數最多的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日本大學的國際排名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根據2020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前50的日本大學僅有兩所,分別是第22位的東京大學和第33位京都大學,而中國有三所大學躋身前50名,清華大學更是打進了前20名。
  • 蕭何與韓信
    那原是魏國的土地,前年才被秦國攻佔的,改名叫碭郡。隔澤相對的,就是碭郡屬縣單父的一個附邑,現在駐紮著大量秦兵。沛縣百姓這麼熱鬧叫囂,可惜效果不大,澤那邊的秦兵看上去不為所動,他們像木雞一樣站在城樓上,連眼珠都不往這邊瞟一眼。百姓們越發起勁,有兩個無賴子甚至對著秦兵大罵起來:「來啊,來打老子啊!知道嗎,我們楚邦壯士前些天殺了你們幾十萬,把汝水都染紅了。」
  • 如果韓信臨死前,蕭何、韓信可以隔絕世人談話,兩人會說什麼
    韓信出生貧寒,在出場初期,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蹭吃蹭喝第一名,這可不是誇大啊。《史記》中有一句關於淮陰侯韓信的描述: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可以說韓信蕭何正式推薦以前,是充滿坎坷和落魄的。直到和蕭何進行了一番深層次的思想交流後,蕭何發現者韓信是人才。《史記》記載: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大意就是蕭何多次和韓信交流,認為韓信是一個人才。
  •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7月8日),漢朝丞相,政治家,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蕭何和劉邦是老鄉,都是沛縣豐邑人。劉邦所在的沛縣蕭何一早就做了官叫「蕭功曹,管人事的」,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前不是一個遵章守法之人,他曾多次犯法,都是被蕭何救下來(蕭何是一個熟悉秦代法律之人)。等到劉邦做了泗水亭長,蕭何對劉邦的關照就更多了。劉邦對蕭何還是很感激的。劉邦在豐西澤縱徒之後藏在芒碭山裡。當秦朝中央來沛縣考察基層幹部時,每次蕭何都是沛縣第一名,於是中央決定,提拔蕭何,可是讓人意外的是蕭何不走,找各種理由推辭。
  • 劉邦晚年懷疑蕭何,為何看到蕭何「貪汙」後,決定不殺他了
    蕭何可是大漢的丞相呀,他位高權重,尤其是在大漢擔任了十幾年的丞相。這樣的蕭何,可以說是深得民眾的愛戴的。 特別是關中的民眾,他們對蕭何的感情很深。不要忘記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的時候,就是蕭何在大後方,幫助劉邦治理漢中這裡,蕭何在漢中實行輕徭薄賦,深受漢中百姓的愛戴,劉邦對蕭何不能不防呀。
  • 為何說「約法三章」是劉邦成功的基礎?蕭何又為何改三章為九章?
    引讀:很多學者在研究劉邦的成功歷程時,都一致認為,劉邦對著百姓說出「約法三章」地承諾後,就註定了他之後的成功。但為何說「約法三章」是劉邦成功的基礎?之後蕭何又為何改三章為九章?
  • 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
    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時間:2020-12-16 19:30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
  • 張良、蕭何、韓信,為什麼死的是他?
    作為君王,劉邦能夠知人善任難能可貴,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但是千萬別忘了:「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如劉邦所言,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各有所長,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很難說他們三人之中誰的功勞最大。三人功高皆確定無疑、都足以震主;最終結局卻只有韓信招致殺身之禍。
  • 蕭何月下追韓信,草根逆襲有多難?
    從劉邦到了蜀地大規模人員流失的狀況,可以判斷出劉邦當時境遇的悲慘和前景的黯淡。韓信當時卻反其道而行之,放棄了花團錦簇似的的項羽,選擇了鳥不拉屎的劉邦,這證明了韓信自我期許之高。為什麼這樣說呢?結合四百年後劉家又一位大功臣諸葛亮就可以明白他的這種心理。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可不是無人問津的。哥哥諸葛瑾在孫權那深受重用,孫權不止一次地招攬這久負盛名的「臥龍」先生。
  • 古文閱讀-蕭何追韓信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認為韓信與眾不同。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逕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 【名人百科】榮立一等功的「後勤部長」——蕭何
    釋義:後指什麼地方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戀家鄉或個人小天地。劉邦經過數年徵戰終於完成統一大業。新都於公元前200年建成,劉邦見皇宮金碧輝煌非常生氣,蕭何見狀說:「皇上以四海為家,若是宮室莊嚴雄偉,就可以臣服四方。」孫犁《看護》:「我們是四海為家的,我們是以一切人民為兄弟姐妹的。」
  • 史上蕭何、韓信、張良怎麼死的?
    那麼歷史上的蕭何、韓信和張良怎麼死的呢?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由來及之後發生的事情
    蕭何月下追韓信,當年,韓信在劉邦手下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有些灰心喪氣,就跟著別的將領逃跑了。而蕭何平日在與韓信聊天的時候,已經看出他有大才,就去將他追了回來,並且在劉邦面前大力推薦韓信,說他是一位非常難得的軍事奇才,希望劉邦能夠重用他。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 蕭何,人傑出「少年」 | 劉三解
    至此,我們可以確認,蕭何的職務應為「主吏令史」或稱「吏曹令史」,而非在西漢才出現的「主吏掾」,更非孟康所理解的「功曹掾」。但是,考察劉邦、夏侯嬰、蕭何和曹參的在《史記》中的早期經歷記錄,我們可以發現,蕭何的「主吏令史」應該是與其他三人不同的「入仕職位」,否則,司馬遷完全沒有必要強調「文無害」的理由,直接像曹參一樣,「秦時為沛獄掾」即可。
  • 9 蕭何追韓信
    韓信經常跟丞相蕭何交流,蕭何很欣賞他。劉邦到南鄭時,諸將和士卒都想回到東部家鄉,逃跑的人很多。韓信估計蕭何已經跟劉邦推薦過自己幾次了,還沒有結果,心想劉邦也不會用他,於是也跑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匯報,起身就追。有人跟劉邦匯報說丞相跑了。劉邦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劉邦,劉邦又喜又怒,罵蕭何說:「你為什麼要逃跑?!」蕭何說:「臣不敢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 「蕭何月下追韓信」究竟是怎麼回事?
    韓信、蕭何聞之,馬上四處尋找。最終男女主互表心意,誤會解除。但卻在無意中發現了陳倉古道,漢軍東出爭奪天下的出路。於是便有了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但歷史不會穿越,歷史上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寶劍去投奔他,但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他歸入到項羽門下。
  • 「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句話不知道意思就別再瞎用了!
    許多人都知道"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句話,但往往用不對地方,造成一些尷尬誤會。要聊這句話,就不得不提起"漢初三傑"中的蕭何與韓信,此篇就用精煉的故事讓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吧。蕭何年輕時在沛縣任主吏掾。好學的他當時對律法方面已經頗有研究。
  • 張良、韓信、蕭何的後代子孫境遇如何?
    張良、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蕭何負責糧草輜重,安撫百姓;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韓信攻城略地,百戰百勝,這三個人對劉邦建立漢朝可謂立下了赫赫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