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前兩天網上爭論著一個問題,釣大魚打窩量和打窩方法的問題!問題源於一位創作者的一個回復——一天打一百斤玉米,連續打一個月,保證你能釣到大魚!對於這個回復,釣友之間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釣大魚需打窩,這一點每位釣友都知道!不過,需要打多少窩?怎麼打窩更好?這就是需要研究的問題了。
通過一些網絡視頻,我們觀看大師們守釣大魚打窩時,都是一堆堆的往水裡扔。如此,大師們身上也出了一些外號,比如李大盆、化千斤。當然,給人起外號是不對的!但是這也恰恰說明了,他們釣大魚時的打窩量。
的確,通過打重窩、打大窩,大師們對於守釣大魚,也都有不錯的收穫,輕者單尾幾十斤,重者單尾過百斤!如此,也就給一些釣友,灌輸了釣大魚必須打重窩的思維,從而出現了開頭的爭議。
守釣大魚需打重窩,這種說法大部分情況下是正確的!畢竟野釣水域中的大魚,數量不多且食量較大,同時覓食時警惕性高。連續的打重窩誘魚,可以更快的使大魚進窩,並且大魚吃順窩料的同時,能降低它們覓食時的警惕心。
但是,在一些作釣季節、野釣水域中,守釣大魚打重窩,卻又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僅浪費了窩料,而且讓大魚更難釣!說到這兒,可能一些釣友就不理解了,甚至會提出反駁——你不打重窩試試!並不是我沒試過,就因為試過,我才這樣說。
對於一些大型水庫、湖泊,裡面大魚數量較多,打重窩守釣大魚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對於一些小型水域,或者大魚比較少的水域,連續的打重窩作釣,效果並不一定好,特別是在夏秋氣溫較高的時候!
比如本人今夏天,連續夜釣50多天的人工河。開放垂釣的人工河,雖然面積不小但是平均只有兩米深。受「電、網」等影響,河中大魚非常稀少,打窩守釣也只能以草魚為主。
在此作釣,哪個窩點連續打重了,那個窩點就成了「死窩」!只能每天十斤八斤或三五斤的堅持,連接五、六天後才開始出魚。
為什麼越打多了越「死窩」呢?這就和魚情、打窩量、季節有關了。大魚少、打窩多、氣溫高,前面打下的窩料魚還沒吃,後面又連續的補充大窩,導致窩中窩料積壓。長時間積壓的窩料受高溫影響,發酵變質產生臭味與沼氣,這樣大魚也就不會進窩了!
即使積壓的窩料,短時間內沒有發酵變質,大魚能夠進窩覓食,但是由於魚少窩料多,也增加了大魚吃中餌料的難度,降低了中魚機率。
總之,不是說守釣大魚不能打重窩,只是我們在打重窩的時候,先要考慮季節、魚情,然後再決定打窩量和打窩方法,如此才能更好的守釣大魚!而不是上來就打多少斤,然後連續打上多少天就可以保證的。適合季節、魚情的打窩量,才是最好的打重窩守大魚的方式!過了,不但事與願違,而且是在浪費糧食。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