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男案持續發酵,是因為他的秘書王勇也被紀檢部門帶走接受調查——其實王勇被「帶走」已有多日,但因為曝出他的「落馬」,「與劉鐵男嚴重違紀事件相關」,所以到了這幾天,關於「二號首長」的熱議,便在報網熱鬧起來。
「二號首長」,大概是因為一部官場小說,才成為了「秘書」的代指。「二號首長」本來不是什麼問題,秘書是一種職業、一個崗位,一個政權、一個機構要正常運轉,還真不能或缺這個被叫做「身邊人」的崗位。大多數的「身邊人」,勤勉於職守,自律於行止,默默無聞地做好「小人物」,這是應當公道以論的。
但是近年來,以當年河北「一秘」李真案為典型,一些高官的腐敗案中,「身邊」都出現了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他的秘書。這種「二號首長」,有的起了惡劣的作用,有的還成為東窗事發的「第一線索」,於是便成了一個公眾注目的「問題」。
「二號首長」是個什麼問題?固然有「二號」把「一號」拖下水的——有這樣的「身邊人」,為領導「牽線搭橋」,為首長「廣交朋友」,甚至代「一號」暗收利益、代為笑納的。說他是「身邊」的一支「腐蝕劑」,一點也不為過。
但「二號首長」更大的真問題,在於他的「權力來源」。從已經暴露的案件可以看到,秘書的腐敗行跡,莫不依仗著權勢,要麼是「奉旨出朝」,要麼是「狐假虎威」,有的乾脆就是為首長「辦事」,說他不好說的話,收他不便收的財。「二號首長」確也有背著領導自行其是的,但那只是個別,多數恐怕還是心照不宣。「二號首長」的腐敗,其實只是權力的異化,有的還只是權力的延伸——比如李真,明明已經不做「一秘」了,當了重要的國地稅局的局長,但他的 「蔭庇」仍在,他的「靠山」猶硬,「省委書記一秘」的「罩子」,成為他「出去」後大肆斂聚的「光環」。
就拿這個王勇來說,他似乎也不過是劉鐵男的一個「影子」而已。網上對於王勇,最指斥之事,是說劉鐵男被網絡實名舉報之後,能源局發言人出來放言,說那「純屬造謠污衊」,還要「訴諸法律」,而這個「放言」,就是王勇叫他說的。其實那時王勇跟著劉鐵男在俄羅斯,劉鐵男不叫他打電話,王勇會拿起這個話筒麼?他只是「奉命」而已呢,始作俑者,還是劉鐵男劉副主任!劉鐵男為官,素以「一個人說了算」著稱,他一支筆緊握審批關,下面不「做工作」絕不放行,其實是「釣魚執法」。他事發後兩個多月,一邊吊鹽水,一邊加緊「批」了50多個項目,忽又拿公權力來做「好人」。劉鐵男權傾一時,所以王勇的終於被「帶走」,恐怕也是在劫難逃。可見「二號首長」的落馬,毛病往往還是出在「一號首長」身上。
關於王勇,說他十年前本是劉鐵男當工業局局長時的一個小處長,十年尾隨左右,亦步亦趨,是個「身邊人」。於是人們就來講「二號首長」的來源問題,說不能老是把親信、心腹放在身邊,秘書也要公選。這當然很有道理,但這還是從「二號首長」自身來看問題。說到底,我們還是要從監督、限制「一號首長」的權力著眼,把權力真正「關進籠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那個「二號首長」問題——如果領導幹部不能在「眾目睽睽」的有效監督下「管好自己」,那又怎麼「管好身邊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