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許可直播歌曲侵權,邁出規範音樂版權第一步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京法網事」消息,4月2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侵害智慧財產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確定損害賠償的指導意見及法定賠償的裁判標準》正式發布。上述文件明確,主播人員未經許可在網絡直播中播放或演唱涉案音樂作品,根據主播人員的知名度、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數、直播間點讚及打賞量、平臺知名度等因素,比照在線播放、現場表演的基本賠償標準,酌情確定賠償數額。(4月23日澎湃新聞)

不可否認,這次北京法院發文明確,未經許可播放或演唱歌曲,網絡主播、平臺因涉嫌侵權將被判賠。這對消費者和網絡主播、直播平臺,均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比如,一些過去的「必點必唱」曲目,因擔心侵權,消費者再也聽不到了,勢必會影響到部分人在直播平臺消費的積極性,從而,也會影響到網絡主播、直播平臺的人氣和收益。然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規定未經許可播放或演唱歌曲侵權,是規範版權管理的一種「陣痛」,從長遠看,「陣痛」過後,對作品權利人、網絡主播和直播平臺、消費者及版權管理組織,均會帶來利好共贏的前景。

事實上,此前已有網絡平臺和主播,因為未經許可播放或演唱歌曲,被法院判賠的案例。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2019年11月21日作出的一份二審判決顯示,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曾因網絡主播未經許可播放演唱歌曲,被告上法院。一審判決鬥魚公司賠償音著協經濟損失2000元及合理支出2000元。後鬥魚公司不服提起上訴。2019年11月21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鬥魚公司上訴,維持原判。

可見,規定未經許可播放或演唱歌曲侵權,首先是對作品權利人的一種保護。同時,規定未經許可播放或演唱歌曲侵權,也是對網絡主播、直播平臺權利的一種保護。如果網絡主播、直播平臺不遵守此規定,將面臨著訴訟賠償的風險,會給自己的經營帶來損失。換言之,此規定既是依法行使集體管理職責,更是遵循司法規範,免除網絡主播、直播平臺法律風險的預防措施。

規定未經許可播放或演唱歌曲侵權,只是邁出規範音樂版權第一步。清理和規範曲庫、渠道肅清並規範後,音集協會不斷的將最新的正版、高質量會員作品最快捷、最直接提供給網絡主播、直播平臺,讓消費者享受最新最流行的正版帶來的愉悅和享受。同時在渠道上徹底杜絕曲庫使用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以促使更多的權利人入會。

然而,必須正視的是,各地徵收的音樂作品版權費去向成謎,版權的利益分配也是一筆糊塗帳。著作權保護屬於公益性質,多數費用理應流進作品權利人的口袋。因此,作為版權監管機構,音集協僅能收取少數運營費用,並定期向社會公布帳目,接受社會監督。同時,網絡主播、直播平臺等經營者,應當對收費標準的制定有參與權,對收取費用的分配有知情權、監管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網絡視聽作品版權大變革,主播未經許可播放歌曲也屬於侵權?
    《指導意見》明確了網際網路傳播過程中音樂作品、視頻類作品、文字作品等的一些版權問題。其中包括:主播人員未經許可在網絡直播中播放或演唱涉案音樂作品,根據主播人員的知名度、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數、直播間點讚及打賞量、平臺知名度等因素,酌情確定賠償數額;對於視頻類作品、製品,被告未經許可在線播放涉案視頻類作品
  • 直播「想唱就唱」,版權規範何時等來最佳答案
    (4月25日 《經濟日報》)《指導意見》明確,被告未經許可將涉案音樂作品非免費現場表演,根據主播人員的知名度,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數、點讚及打賞量,平臺知名度等因素,酌情確定賠償數額,每首音樂作品將賠償不少於3000元。這意味著,倘若網絡主播、直播平臺不遵此規定,將面臨著訴訟賠償的風險,給自身經營帶來損失。
  • 直播中播放音樂涉嫌侵權,平臺是否需要像KTV一樣購買版權?
    不過,隨著主播數量的急速增長,網絡直播平臺中的音樂版權問題,也隨之爆發。在很多人的觀念裡,直播中翻唱歌曲或者播放背景音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事實上,這樣的行為已經涉嫌侵權。警惕:直播中播放音樂涉嫌侵權此前,因為鬥魚主播馮提莫在直播中播放了歌曲《戀人心》1分10秒(歌曲全長3分28秒),該場直播視頻還被鬥魚平臺保存上傳,用戶可隨時回看、分享。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認為鬥魚平臺侵害了其對歌曲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將鬥魚訴至法院。最終鬥魚敗訴。
  • Twitch大量視頻因侵權被下架,直播平臺的音樂版權問題如何規範
    Twitch因音樂版權問題陷入大麻煩上個月,那些在Twitch擁有大量粉絲的用戶收到了音樂版權侵權通知,稱其頻道上發布的視頻片段中使用的音樂未經許可,正面臨終止帳戶的風險。這一事件給平臺的內容創作者帶來了很大壓力,由於許多受影響的視頻和片段都是很多年前上傳的,創作者們擔心他們不得不花費數小時手動搜索所有的視頻和片段,以檢查是否有未經授權的音樂。最讓平臺創作者擔心的是,如果他們不小心漏掉了含有侵權音樂的舊視頻未刪除,其頻道將面臨嚴重後果。
  • 未經許可播放音樂作品 酷我音樂被訴侵權!
    楊某稱其創作的歌曲《夏夜如煙》和《sahala》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網站上提供在線播放服務,侵犯其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楊某訴稱,其是歌曲《夏夜如煙》和《sahala》的詞曲作者,依法享有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及相關著作權。
  • 《聲臨其境3》嘉賓未經授權翻唱歌曲,湖南衛視再陷版權糾紛
    然而,在綜藝節目受到追捧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未經版權人許可擅自改編翻唱他人音樂作品的行為,由此產生的侵權糾紛為節目蒙上了一層陰影。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小莉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綜藝節目製作方只有具備足夠的版權意識及相關法律知識,並採取積極的事先獲權措施,才能有效防範侵權風險。同時,全社會也應提升版權意識,各方共同努力促進音樂市場良性發展。
  • e案快訊|未經許可播放音樂作品 酷我音樂被訴侵權
    楊某稱其創作的歌曲《夏夜如煙》和《sahala》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網站上提供在線播放服務,侵犯其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基本案情原告:原創歌曲未經許可在酷我平臺播放楊某訴稱,其是歌曲《夏夜如煙》和《sahala》的詞曲作者,依法享有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及相關著作權。
  • 未經許可直播間轉播賽事受關注體育賽事版權規範迎契機
    4月8日,《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提出「研究加強體育賽事轉播智慧財產權保護」後的「未經許可直播間內轉播足球賽事的知識版權案」一審宣判。  這是中國體育賽事直播版權規範裡程碑式的前進。一直以來,賽事版權侵權盜版現象嚴重。據PP體育透露,僅2019年監測盜播連結高達27.89萬條、已提起訴訟224件。
  • 未經許可直播間轉播賽事受關注,體育賽事版權規範迎契機
    4月8日,《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提出「研究加強體育賽事轉播智慧財產權保護」後的 「未經許可直播間內轉播足球賽事的知識版權案」一審宣判。這是中國體育賽事直播版權規範裡程碑式的前進。一直以來,賽事版權侵權盜版現象嚴重。
  • 法治課|直播中未獲授權能不能播放或演唱他人歌曲?或侵權
    直播有風險,唱歌需謹慎,可能會侵權!網絡主播未經許可在直播中演唱他人音樂作品,司法如何判賠?4月2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侵害智慧財產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確定損害賠償的指導意見及法定賠償的裁判標準》(下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對賠償標準做出規定。
  • 網絡直播並非「想唱就唱」,網絡直播唱歌也侵權?侵權風險需防範!
    知得失說 近年來,網絡主播在直播間裡演唱歌曲已經成為了觀眾喜聞樂見的直播內容,但一些主播在演唱歌曲時並未獲得音樂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引起了諸多著作權糾紛。
  • 歌手未經許可翻唱《出現又離開》遭指責
    原標題:歌手未經許可翻唱《出現又離開》遭指責   近日,音樂唱作人梁博的經紀公司北京少城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少城時代)在微博發布聲明,稱歌手宇西未經授權翻唱梁博的歌曲《出現又離開》,其經濟公司南京極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極韻文化)以付費形式向公眾提供該歌曲,侵犯了梁博及少城時代的合法權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打擊侵權盜版 營造良好的網絡版權環境
    此次專項行動將聚焦網絡轉載、短視頻、動漫等領域侵權盜版多發態勢,重點規範網絡直播、知識分享、有聲讀物等平臺版權傳播秩序,深入鞏固網絡影視、網絡音樂、電子商務平臺、應用商店、網絡雲存儲空間等領域專項整治成果,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秩序,營造良好的網絡版權環境。
  • 從野狼disco不是抄襲,來說說中國音樂版權許可
    截至2019年二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提升至3100萬,同比增長33%。以上,無論是音樂創作者還是聽眾的版權保護意識都大大地提升了,但是為什麼抄襲、侵權糾紛仍然時常發生?且因音著協、音集協作為行業自律組織,非強制入會,因此,我們從一個組織拿到一首音樂作品版權很可能不是一首歌曲的全部權利。假如,我想要獲得一首歌曲的完整授權可能除了找音著協獲得授權,還需要嘗試與詞作者、曲作者、唱片公司、版權代理公司、音樂授權平臺等各方聯繫,才能確保拿到這首歌完整權利。
  • 為什麼這些綜藝還是侵權了?|版權觀察(更新)
    我們也就綜藝節目中的音樂侵權事件進行了分類梳理:音樂類綜藝節目翻唱、改編歌曲國內音樂選秀類節目的發展已經超過15個年頭,與此同時,《我是歌手》等一批主打歌曲改編的音樂人競演類節目的出現,層出不窮的翻唱演繹歌曲更是成為侵權「重災區」。
  • 法網e事 | 宅家看直播,網絡直播中的版權保護知多少?
    對於網絡主播翻唱歌曲、播放音樂是否侵犯著作權,以及侵犯著作權中哪項權利,目前還存在較大的爭議,有部分觀點認為網絡主播在直播中播放音樂應該屬於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行為。如果主播事先沒有經過音樂作品詞曲作者許可,就對相關音樂進行演唱或者播放,並且其行為不構成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免責事由,就可能侵犯著作權人的表演權,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短視頻帶火背景音樂 音樂人為何不買帳?版權費用該誰出?
    除了平臺流量紅利,直播打賞、帶貨,甚至短視頻中直接植入商業廣告,都會為短視頻製作者和平臺帶來巨大經濟利益。這其中,背景音樂功不可沒。但這些音樂的使用和發布過程中涉及的版權問題,卻一直沒有被重視。大量未經音樂著作權人授權的作品被濫用,涉嫌侵權行為。日前,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已出手維權,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調查取證,與各大短視頻平臺溝通交涉音樂版權問題。
  • 《聲臨其境》引發版權維權連續劇?
    然而,在綜藝節目受到追捧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未經版權人許可擅自改編翻唱他人音樂作品的行為,由此產生的侵權糾紛為節目蒙上了一層陰影。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小莉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綜藝節目製作方只有具備足夠的版權意識及相關法律知識,並採取積極的事先獲權措施,才能有效防範侵權風險。同時,全社會也應提升版權意識,各方共同努力促進音樂市場良性發展。
  • 抖音、快手的音樂版權爭奪戰
    TikTok用戶選擇曲庫裡的音樂進行創作的同時,也可以自行添加音樂進行創作,隨著用戶量的增多以及內容的豐富,TikTok必然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音樂版權問題。此前,TikTok引起了美國國家音樂出版商協會的注意,他們呼籲調查TikTok潛在的音樂版權侵權行為,因為TikTok依然存在使用未授權歌曲的情況。
  • 未經授權播放林俊傑作品 法院:蝦米音樂侵權
    遊走在各大音樂平臺,廣泛收聽自家愛豆演唱的歌曲,大概是粉絲可以自詡「真愛粉」的基本前提,畢竟要努力克服不同音樂平臺上,可能彈出「該歌曲未獲得授權」提醒的現實。「蝦米音樂」因未經授權播放林俊傑的歌曲《完美新世界》(下稱:涉案歌曲),被權利人要求其開發經營者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