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提出「研究加強體育賽事轉播智慧財產權保護」後的 「未經許可直播間內轉播足球賽事的知識版權案」一審宣判。
這是中國體育賽事直播版權規範裡程碑式的前進。一直以來,賽事版權侵權盜版現象嚴重。據PP體育透露,僅2019年監測盜播連結高達27.89萬條、已提起訴訟224件。
近年來,不管是新浪與鳳凰中超案件,還是NBA訴愛奇藝案件,包括更早之前體奧動力訴風行網中超侵權案件,不同法院在體育賽事的性質認定上,基本傾向認定體育賽事直播不屬於作品,甚至從根本上否定了賽事作品的著作權權利屬性,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目前體育賽事直播盜播泛濫的現狀。
「體育賽事轉播類似電影製作,也有一定的獨創性,應該適用著作權保護。因為直播體育賽事時,雖然每臺攝像機的機位是固定的,但拍攝角度的選擇和畫面的切換,仍有攝影師及導播的創作在其中。但此前在司法實踐中,一些體育賽事轉播維權官司卻因被認定獨創性不夠高而敗訴。」PP體育法務中心智慧財產權部總監郭晨輝介紹說,在體育賽事轉播能否適用著作權保護上,此前一直存在爭議。
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袁秀挺便是另一派觀點的代表:「體育賽事轉播不存在完整的內容創作,目前還難以納入著作權法保護範疇,但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維權。如可以將侵權行為作為不正當競爭,來保護體育賽事轉播權。」
而此案中法院認定,足球賽事節目通過機位的設置、鏡頭的捕捉、切換和銜接,慢動作的回放、故事的塑造等,充分體現了創作者在其意志支配下對連續畫面的選擇、編輯和處理,彰顯了節目製作過程中的人格因素,屬於文學藝術領域的具有「獨創性的表達」,且符合固定性要求,可以作為著作權法規定的類電影作品加以保護。此案首次對體育賽事直播的作品性質作出突破性認定。
此前在體育賽事版權糾紛遭遇法律困境時,侵權盜版現象持續高發。根據PP體育數據,僅2019年PP體育監測到盜播連結高達27.89萬條,提起訴訟224件,被訴主體中不乏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平臺。
盜播對相關行業的影響已然不容小覷。官方數據顯示,盜播給英超俱樂部每場比賽至少帶來高達100萬鎊的損失,西甲官方認為盜播一年造成損失超過4億美元。我國目前雖未有相關數據披露,但一般來說,賽事直播/轉播權利收入佔到了相關賽事收入的40%以上。由於盜播,不但球迷體驗難以保證,付費購買版權的媒體平臺也會面臨巨大損失,商業價值很難兌現。媒體平臺的收益無法保障,也就無法為球迷提供健康高品質可持續的觀賽體驗。
對此,安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克峰表示:「希望更多的新技術不是被用來給盜版提供支撐,希望給予權利人適當的保護,讓權利人能有個更好的創新空間。」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充分發揮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綱要》提出的五個方面戰略任務中,將「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強體育市場監管等方面,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培育經濟轉型新動能」「從推動運動項目文化建設、豐富體育文化產品等方面,促進體育文化繁榮發展,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等內容提上重要位置。
體育產業良性健康可續持發展需要全行業共同推動,也需要關鍵力量率先發揮出關鍵作用。
在此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先企業開始了積極探索。以PP體育為例,2017年7月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其擁有英超、中超、歐冠、亞冠、德甲、意甲、法甲、歐聯、中國之隊、足總杯、 WWE、 UFC等超過50項重量級體育版權,因此也成為是目前行業中最為關注體育賽事直播版權保護的平臺之一,PP體育通過立法呼籲、發起智慧財產權論壇、不遺餘力對體育賽事盜播侵權行為進行訴訟和追責等一系列舉措在倡導推進「加強體育賽事轉播智慧財產權保護」。
正如眾多體育產業代表所言所行,共同推進體育賽事轉播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的提升,將有利於促進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
毫無疑問,一場始於當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行動,正關乎著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