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體育直播整體觀看指數下降,本周上榜的體育類型有足球、籃球、羽毛球、撞球,其中除了榜一榜二主播所屬企鵝直播,剩下3-8名皆為章魚直播,而本周的Top100主播佔比中,章魚直播大幅上漲,比上期新增30名上榜主播,超過企鵝直播48人。儘管榜單表現優秀,但資金鍊危機、版權生態、主播提現等問題依舊是壓在章魚直播的「大山」,具體情況請看本期的體育專題榜。
本周章魚TV雖然有多名上榜主播,但綜合章魚TV整體的直播狀況,可以看到一大致命問題越來越凸顯——賽事資源的極度緊缺。NBA版權被企鵝直播拿下,章魚TV一直寄希望於用足球賽事與其抗衡,但目前點開章魚TV的首頁,在其首頁上出現的比賽直播多為排球、羽毛球、撞球、棋牌等,足球賽事直播寥寥無幾。在章魚TV去年11月給出的賽事禁播名單中,可以看到,章魚TV所剩的能夠抓住眼球的賽事資源已經非常稀少,而重金續費的英超直播權,以及去年買入的2年中超賽事新媒體版權,2017-2020賽季4個賽季獨家版權的亞冠賽事,是其手中目前為數不多的重要王牌。但隨著2016-2017賽季英超賽事進入收官階段,章魚TV背後的樂視是否還能繼續續費,依然讓人存疑。目前在直播領域,樂視的重要版權資源令人擔憂,在小眾賽事的版權上還比較穩定。體育是個依託於比賽IP的行業,或許未來樂視體育的業務,會將更多精力放在重要賽事轉播上也未嘗不可。樂視新股東孫宏斌也直言樂視體育不買中超就挺好,或者其他的貴的就少買點:「一年有一萬場直播,沒有中超也沒關係。」
章魚TV禁播賽事公告(2016/11/10 ):
為加強版權保護,關於章魚現階段禁播賽事列表如下:(定期更新,請及時關注)
* 裡約奧運會賽事、往屆奧運賽事、含cctv5、cctv5+、CNTV臺標的所有內容
* 足球:亞冠、歐冠及資格賽、歐聯杯及資格賽、青年歐冠、西甲、德甲(央視選播的場次)、荷甲、俄超、俄甲、歐洲杯、英超/意甲/法甲樂體付費場次、國足十二強賽(中國男足場次)、世俱杯
* 籃球:NBA、CBA、美國男籃熱身賽、美國女籃熱身賽、2016男籃亞洲挑戰賽
* 撞球:斯諾克中國公開賽、斯諾克世錦賽、玉山斯諾克公開賽、喬氏中式八球國際大師賽、世界九球中國公開賽、斯諾克上海大師賽、保羅亨特精英賽、2017斯諾克大師賽
* 網球:澳網、美網、法網及其資格賽、ATP布裡斯班站、WTA賽事(除中國地區賽事外)
* 棒球:MLB除了http://mlb.lesports.com/這裡的場次外
* 羽毛球:尤伯杯、湯姆斯杯、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 桌球:澳洲公開賽、日本公開賽、韓國公開賽、朝鮮公開賽、中國公開賽、(國際乒聯賽事)
* 重競技:WWE、UFC
* 排球:中國男女排聯賽、土耳其排球聯賽(朱婷場次)
* 滑冰:ISU-滑冰賽事
重要說明:英超付費場次、意甲付費場次和德甲央視選播場次屬章魚明令禁止播出的比賽,如主播私自播出一經發現永久關閉直播間並取消直播資格,請各位主播珍惜自己的直播間。
關於章魚現階段禁播影視劇說明
* 章魚禁止播放包含淫穢色情信息的直播內容
以上賽事全部屬於嚴禁播出賽事,主播需嚴格遵守禁播管理規定,如發現主播私自播出第一次封禁直播間30天,第二次永久關閉直播間並取消直播資格,章魚將保留對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反觀企鵝直播,以NBA為核心IP,在中國直播榜榜單上企鵝直播平臺的TOP50主播,半數都為NBA主播,在賽事版權的多樣化上雖然不及章魚TV多樣化,但是對其核心幾大IP保護及使用的都很好。
下面先看榜單前100名主播的直播類別分析圖:
本周Top100主播佔比中,籃球主播有小幅下滑,撞球主播則從上周的29%滑落至22%,足球主播從25%滑落至22%,棋牌、網球主播數量有所上升,主要原因依舊是依託於賽事的IP,更加說明體育主播的工作是一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工作。
接下來看不同體育項目的收看粉絲數佔比圖:
本周的粉絲佔數比與上周變化不大,籃球與撞球的變化可以忽略不計,足球有一定下滑,下降了近4%左右,原因有可能是幾大核心賽事目前都已進入收官階段,棋牌類粉絲有小幅上升。
最後來看看國內體育直播平臺的對比:
由於目前國內體育直播平臺尚處在發展階段,根據中國直播榜數據抓取,前100名主播分別由章魚直播和企鵝直播組成,故而體育直播平臺對比在章魚直播和企鵝直播兩個平臺中進行。
本周體育榜Top100主播中,章魚直播主播在top100中佔比74%,企鵝直播主播佔比26%,相較於上期章魚平臺本期有30名主播新升至前100,並完全佔據了足球、羽毛球、網球、棋牌、排球五個體育項目的top100市場。
章魚直播是國內最早做體育直播的平臺之一,在體育直播興起時累計了主播和用戶資源,因此爆出樂視體育版權費拖欠時,憑藉足球、撞球版權和早期的積累,章魚直播反倒比上期數據面板更好。但體育直播的關鍵在於版權,此前由於母公司樂視接連爆出的資金危機,2017樂視體育能否繼續擁有中超新媒體版權還未可知,何況隨著眾多資本的進入,中國體育市場也在不斷壯大,萬達、阿里、騰訊、華人文化、蘇寧(PPTV)等巨頭都在布局體育產業,誰也不敢擔保能笑到最後,唯一能肯定的是,這將會是一場資本角力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