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0年之前,網絡上曾流傳過一個知名的梗,叫做「德州三大錯覺」,即「馬刺很老、小牛很弱、火箭很強」。
當年加起來超過90歲的GDP帶著「鮑文接班人」把載著一群新人與二輪秀的馬刺拉進總決賽;小牛則在前一年沒能殺入季後賽的情況下重返季後賽,與當年冠軍馬刺鏖戰7場,場場需要速效救心丸;而火箭則引進了第一中鋒霍華德,指望他與哈登構成新版姚麥組合,卻磨合得磕磕絆絆,倒在了利拉德的0.9秒穿心箭下。
時光飛逝,10年後的NBA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刺這座永動的老爺車似乎終於要停下來頤養天年,尋找自己新一世代的鄧肯;小牛變成了獨行俠,歐洲金童東契奇從老司機手中接過了權杖,以歷史性的二年級表現帶領球隊打入季後賽;火箭陷入了連綿不斷的休賽期肥皂劇,帶著哈登的肥肚子、沃爾未知是否癒合的膝蓋和趕鴨子上架一般走馬上任的新管理層與新教練走向了新的一年。
到了2020-21賽季,曾經的德州三大錯覺早已不再適用,成為了一代人青春的記憶。取而代之的是「馬刺很弱、獨行俠很強、火箭很亂」——這是賽季開始之前諸多專家和媒體對於三支球隊的預測的總結。然而隨著賽季進行了一個多月之後,這些成為了新一代的德州三大錯覺。
「馬刺很弱」
在賽季開始前,所有人對馬刺的預測無非就是和雷霆爭奪西部副班長-交易德羅贊和阿爾德裡奇換選秀權和資產-為2021年選秀大年努力輸球的三部曲,而賽季至今,他們12勝10負,西部第8。這輛看似垂垂老矣的老爺車已經成功地把那蒼老的外表變成了錯覺,內在替換上了年輕的血液與有待發育的新苗。馬刺之所以給人垂垂老矣的印象無非是隊中最有球星牌面的德羅贊與阿爾德裡奇都已年過三旬,但這支球隊的平均年齡實際上只有26.8歲。先發陣容除了雙德兩人,德章泰-穆雷、朗尼-沃克與凱爾登-詹森都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這麼大面積的使用菜鳥參與到比賽中是波波維奇此前從未有過的,即使放眼聯盟中那些所謂重建練兵的球隊中,帶著三名不到24歲的球員的首發陣容也非常罕見。
一邊期待新人成長,一邊享受衝擊季後賽的興奮成為了今年馬刺與馬刺球迷共同的快樂。馬刺的新人農場不比各個手握高位熱門新秀的重建隊,低調的一如他們那石頭顏色的銀灰球衣。從入門伊始就受到球隊重視的德章泰-穆雷一年一個腳印,今年場均14.6分7.2籃板5.3助攻,已經把當初」不適合打控衛「的質疑隨著後場搭檔朗尼-沃克的盆栽頭一同留在了過去。沃克從新秀賽季場均2.6分,到上賽季6.4分,再到本賽季的11分,在德羅贊缺陣時連續砍下20+足以讓人為他在馬刺的未來預留一個位置。如果說幾位後衛的成長是一年一個腳印,那麼本賽季異軍突起的先發4號位凱爾登-詹森就是最大的驚喜之一。前一年僅僅出場17次,場均9.1分3.4籃板的詹森,在本賽季已經成長為14.6分7.3籃板2.2助攻的球隊第二得分點,身高只有1米96的詹森有著強悍的籃筐突擊能力、兇猛的籃板(30分鐘內有1.8個前場籃板)與對抗,打湖人一戰對飈詹姆斯更是讓馬刺球迷為他默默發下一份未來核心的許諾。
另一個驚喜來自今年的新秀瓦塞爾,賽季至今39.2%的三分球與17分鐘內1.1次搶斷已經顯示出一個優秀3D的框架,這份數據換算到36分鐘2.3次搶斷可以排到聯盟11,優秀的防守嗅覺讓他可以穩穩進入輪換,成為馬刺防守體系中重要的一環。為凱爾登、沃克、瓦塞爾們保駕護航的德羅贊在31歲依然迎來了新一輪進化——雖然這一趨勢在過去兩年已有預兆,但都不如實在的數據能說話:場均6.6次助攻生涯新高,1.7次失誤一年級以來最低,命中率49.1%生涯第三高,三分球35.1%生涯新高,罰球命中率88.1%生涯新高,這樣的數據足以打破曾經的德羅贊給人的刻板印象。
現在的德羅贊不再是以前那個游離在體系外的單打手,而是馬刺體系運行的重要一環——在波波維奇的安排下,他的低位單吃與籃下得分嗅覺特性可以時不時充當一個迷你內線的角色,而這又與打法大後鋒化的阿爾德裡奇那手39.4%命中率的弧頂三分和凱爾登-詹森積極的拼搶相得益彰。「看著這年輕的一代球員,這些19歲、20歲、21歲、22歲的傢伙們,對我而言既是一個挑戰,但見證他們成長卻又是極富滿足感的。這不僅是他們籃球技藝的進化,還有他們在場上的意識,乃至於在他們的世界裡,在賽場以外的變化和經歷。」
等待、希望與成長,是本賽季馬刺的主題,卻又是馬刺長久以來的隊魂所在——就像當年的鄧肯與波波維奇正是如此看著馬努和帕克,看著卡瓦伊-萊納德與丹尼-格林們成長起來一樣,如今,馬刺的駕駛座,正在波波維奇的守望下,交到新一代年輕人的手中。
「獨行俠很強」
最近遭遇一波7戰6負的獨行俠已經跌到了西部第14,直與森林狼比肩。去年在東契奇打出歷史級的二年級賽季,帶領球隊在高手林立的西部突入季後賽,並打出一樣歷史級的季後賽新人表現後,今年不論是球隊內部還是專家球迷都對獨行俠投去了期待的小眼光,甚至對東契奇的MVP獎盃與球隊晉級上半區產生信心滿滿的錯覺。真相則是殘酷的:跌到西部第14的獨行俠進攻只有中遊水平,防守倒數,全隊三分球水平以老大東契奇為首與去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東契奇自己雖在多項數據上位居聯盟前五,足以競爭MVP,結合球隊戰績卻無法給人驚喜。最近多次在比賽中抱怨裁判,賽後發脾氣,還公開指責全隊不想贏球則讓不少球評記者按耐不住手中的鍵盤,把這位從來是人生贏家的歐洲金童送上了輿論的浪尖。
而本是歐洲雙子星中的另一核波爾津吉斯因為傷病打打停停,狀態遲遲得不到回復,成為了口誅筆伐中的主力對象;花高薪籤下的克勒貝爾和鮑威爾同樣因為場上的作用有限,讓當初的豪邁變得越發刺眼起來。東契奇華麗數據下效率的下降,與他最近多次賽後發脾氣公開指責全隊的言論,也讓更多人把目光投到了他本人的缺陷上——大包大攬的持球大核打法, 「底角抽菸」式無球表現,不足3成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比號稱勇士鳳雛的烏布雷好點),讓不少人對他的能力產生質疑,總結以「能不配位」、「只是球權帶來的數據」。不過比起責怪東契奇作為持球大核的打法,亦或是責怪波爾津吉斯們能力配不上合同,或許真正應該責怪的是獨行俠的管理層與教練組的協作失誤。
自從兩年前布登霍爾澤調教出聯盟第一的雄鹿後,NBA開始逐漸流行起堆積持球點,以多個持球人輪流支撐比賽的建隊方式,這兩年打出好成績的猛龍、凱爾特人、熱火與掘金,亦是以類似的打法搭建球隊體系。各個管理層逐漸意識到,比起勉強自家球星當爹又當媽,不如構建一隻「一超多強「,既有大核心,也有各種能在比賽不同階段發揮作用的輔助核心的優秀團隊。湖人今年正是敏銳的嗅到了這個趨勢才引入了施洛德這樣的持球型後衛;76人今年引援的成功也是因為引入了塞斯-庫裡這樣一個可以投射、可以持球的」自走炮「,讓球隊的持球人資源豐富起來。對照這兩隻球隊就能看出今年獨行俠引援上的失誤:在巴裡亞退役的大背景下,球隊還放走了塞斯-庫裡,這讓球隊的持球人資源變得捉襟見肘,為東契奇帶來了額外的負擔——雖然在壓力之下東契奇成功提升了自己的比賽水平,卻是以更低效的投籃與更多勉強進球作為代價。如果說進攻還能通過促使東契奇進化來解決的話,防守端缺乏真正可以防守對方後衛的球員就是獨行俠最近接連敗戰的另一大原因:理察森復出後狀態低迷,而即使是滿血的他雖有3D之美名,卻因本身屬於側翼球員,防後衛是天生錯位,進而效果平平。與勇士一戰,他們被對手轟出147分的超高得分,定睛一看全是理察森被庫裡穿花蝴蝶般的無球跑位繞成木樁的細節。
東契奇巨大的體型在防守端是個鋒線,因此他必然需要一位可以與對手後衛對位的後場搭檔——管理層卻白送小庫裡;當今NBA的版本需要更多的持球人資源——管理層放走持球人、引入藍領側翼,更不必說卡萊爾本人最擅長多後衛戰術如今沒什麼後衛可用。如果說東契奇的脾氣可以用經驗與成熟來收斂,內線群可以等待波神與鮑威爾狀態回復,那麼管理層與教練溝通不當,操作逆潮流導致如今陣容缺乏可能性與變化,則是更深層次,也更難短期解決的難題。
「火箭很亂」
經歷了威少哈登離隊鬧劇,多名核心球員接連爆出不滿,新管理層和教練匆匆上任等一系列混亂後,隨著哈登交易塵埃落定,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火箭是一支「過氣球星與阿貓阿狗的縫合怪「——用兩年休戰養膝蓋的沃爾、剛從大傷中恢復又與前母隊步行者鬧出離隊矛盾的奧拉迪波、無法從活塞那裡拿到一份合同的落選秀伍德、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留在NBA的考辛斯,加上早已心生去意的塔克、戈登、豪斯。這樣的球隊按通常的邏輯推斷,多半是交易掉塔克等人換取有價值的未來資產,給沃爾和奧拉迪波恢復狀態再度轉手,給伍德更多的球權以繼續培養,等待下一個重建期後下一次的崛起。然而,在經過短暫的調整後,這支全新的火箭隊用一波六連勝,兩場單節狂轟48分的表現強勢回歸50%勝率與西部季後賽競爭者行列,讓先前的猜測又變成了不懂球的寫手和記者們的錯覺。
「德州小強「的靈魂為這隻火箭鑄下了第一個標籤:防守。自哈登交易後,火箭百回合防守效率以101.8高居全聯盟榜首,比湖人還要高2.7,在此之前火箭僅以110.6排名聯盟第21位。相比哈登和威少,如今球隊的兩位後場沃爾和奧拉迪波都是以防守能力聞名,雖然兩者近年都遭遇傷病,但與前二者相比,依舊是完全處於另一個等級。除了沃爾和奧拉迪波,今年的三名新援:傑肖恩-泰特,大衛-努瓦巴與伍德也成為如今火箭以無限換防與高速輪轉運行的防守策略中重要的一環。努瓦巴在防守正負值和防守勝利貢獻值等高階數據上表現出色(兩項數據分別排名聯盟第10與第6);新秀泰特作為1米93卻能勝任前鋒位置,能攻能守能策應,就像小號的追夢格林;從來因為「攻強守弱「被質疑以至於只拿到一千多萬年薪的伍德用聯盟前30的封蓋率與在場百回合只丟104分的防守效率證明了自己不是「刷子」。
火箭的防守策略其實沒有多少秘密:放中投,嚴控三分,控制禁區出手。賽季至今他們放掉了聯盟第8多的中距離投籃,從而可以嚴控對手投中現代籃球中最具威脅性的三分球(賽季至今火箭的對手場均投出31.2個三分球,聯盟第三少,並且只讓對手命中最少的10.8個三分球)。與嚴控內線出手放掉三分的雄鹿相比,火箭大量放掉中距離的做法如今每場依然能做到只讓對手命中50.4個二分球,聯盟第5少,與雄鹿(第4少)相差無幾,卻騰出經歷優化三分線防守,達成了賽季前無法想像的出色防守效果。有了防守作為立足之本,火箭下一個改變方向是傳球:塞拉斯手上本已有一批善於反擊與突破的持球人,加上場均22分、擁有外線式面框技巧的伍德,他只要推動球員們用傳球建立彼此的聯繫,便能釋放團隊進攻潛力。交易後火箭的百回合助攻從先前的第26已經回升到了22,隨著他們不斷打磨進攻體系,這些標誌著團隊進攻成熟度的數據相信也會不斷提升。
此外,火箭隊內的使用率分布也從哈登保羅/哈登威少時期的雙巨頭帶隊變成了全民皆兵:除了和同年的奧拉迪波使用率較高外,沃爾、伍德、戈登等人都能在這支球隊拿到20%左右的回合使用率,反映在基礎數據上,就是賽季至今火箭隊內有4位場均得分在18分或以上的球員,這在六連勝間兩度單節得分48分的超高火力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經歷隊內動亂後的火箭正在重拾他們的熱血與團結——那正是樂透三年的火箭,與勇士血戰三年的火箭身上最讓人喜愛,卻在今年的休賽期鬧劇中丟失了的東西。他們有太多需要用團結精誠來續寫的故事:沃爾的膝蓋、奧迪的未來、伍德的正名……何況火箭還在交易中喪失了今年的首輪籤。擺爛也好,放棄也好,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是不可能的——這或許就是老牌德州小強,火箭,真正的隊魂所在。
儘管本賽季才剛剛進行了1/3,未來會發生什麼還有很大的變數。但就現在而言,馬刺很弱、獨行俠很強、火箭很亂,確實已經成為了全新版本的德州三大錯覺。如果他們能將這樣的表現延續下去,西部的形勢會因他們變得更加狂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