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爾幹獨角戲:巴爾幹半島是什麼?

2021-02-07 沙漠玫瑰Rose

       每一個愛旅行的人的心中,應該都有一個屬於巴爾幹的夢。

       巴爾幹半島是什麼?她是最初的歐洲,也是最後的歐洲。

       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是歐洲三大半島之一,這塊5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曾孕育出了最燦爛的愛琴文明,不但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也是歐洲最早接受農耕文化的地方。希臘人,波斯人,色雷斯人,古羅馬人,突厥人,斯拉夫人先後成為這裡的主人。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碰撞出火花,不同宗教在這裡匯合。這塊土地有太多令人回味的歷史,也有太多用鮮血染紅的故事。巴爾幹是昔日帝國落寞的背影,是遠去的共產主義,是歷史課本上的費迪南大公,是新聞裡的齊奧塞斯庫,是電影中的瓦爾特,是女生喜歡的玫瑰精油,是奧運會上的女子體操,更是甲A聯賽中的外教和外援。

       提到巴爾幹半島,就不得不提南斯拉夫和狄托,在父輩那一代人中可謂是如雷貫耳。南斯拉夫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在巴爾幹半島上數個國家的總稱,1963年正式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昔日社會主義陣營裡最重要的一員。狄托憑藉其一己之力抵抗前蘇聯的經濟制裁,將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幾個國家凝聚在一起,提出「建立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而在他逝世後,新政府再無凝聚力,南斯拉夫也走向了分裂。

       關於南斯拉夫的歷史,我不想再過多贅述,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等國家陸續獨立建國。從此,南斯拉夫只存在於歷史課本和「油膩」的中老年人的記憶之中了。

       2016年10月,我曾獨自在西巴爾幹旅行了半個月,走過了克羅埃西亞、波赫和黑山的大城小鎮,回來後,總感覺這塊土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吸引著我。於是,在這個秋天,我再次啟程,重回巴爾幹。

       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屬於東巴爾幹半島,相比較起近兩年開始火起來的克羅埃西亞、黑山等國,它們顯得更冷門一些。不僅來此的國人較少,就連歐美的旅行者也不多。依然會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來這裡」。我的回答除了重複那一句略顯自負的「歐洲大部分國家我都去了」之外,還告訴他們:我去年來過這裡,非常喜歡這塊神秘而又陌生的土地。這一次重返巴爾幹,我希望了解更多她的故事。

       只不過,相比較起去年的那次旅行,這一次變得更富於挑戰:三個國家,三種語言(文字),三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查閱的資料更少。更加艱難的是:在我出發前12小時遭遇的一場車禍,險些斷送了這次旅程。

       出發前那天中午,我騎車去姥姥家吃午飯,剛出門騎到立交橋下,就被進環島的一輛汽車撞了,還好車速不快,我從自行車上摔下來屁股著地,開車的女司機傻到居然連責任都分不清,跟警察說只能承擔一半責任,而事發當地沒有探頭,警察也只是「和稀泥」讓我們自己商量解決。萬幸的是女司機老公後來趕來,主動提出承擔全部責任,帶我去醫院拍片檢查,結果是尾骨輕微骨裂。醫生說必須靜養不能跑步不能坐硬的地方。一手是醫院的檢查報告,一手是當天晚上就要起飛的機票,我毅然拉起箱子登上了俄航前往貝爾格勒的飛機。

       14天,一人,一車,2236公裡,3個國家,10座城鎮。東巴爾幹半島上的故事,比我想像的還要精彩:塞爾維亞的修道院,保加利亞的蹈火舞,普羅夫迪夫的古劇場,矗立在山頂的「共產主義飛碟」,大特爾諾沃4D般的城堡,布加勒斯特的人民宮,派勒斯城堡的驚豔,布拉索夫的夜景,錫比烏偶遇中國「絲綢之路」自駕車隊,在藍色多瑙河畔沉浸在貝爾格勒玫瑰色的夕陽中……

塞爾維亞斯圖德尼察修道院

保加利亞蹈火舞表演

裡拉山

保加利亞布茲羅德扎(Buzludzha)紀念碑(共產主義飛碟)

羅馬尼亞吸血鬼城堡

貝爾格勒卡萊梅格丹城堡

       塞爾維亞應該是最正宗的巴爾幹半島國家之一,位於巴爾幹半島中部,首都貝爾格勒也是昔日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南聯盟解體後它獨立出來,南面與阿爾巴尼亞、馬其頓接壤,西面與黑山、克羅埃西亞接壤,北面是匈牙利,東面則是東歐的兩個大國,也是前社會主義陣營的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內陸國家。

貝爾格勒狄托墓

       作為80後一代,我們關於塞爾維亞最深刻的記憶,應該就是上世紀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戰爭,科索沃境內的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力量為了爭取獨立,與塞爾維亞開戰,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插手幹預,空襲了貝爾格勒,炸毀了中國駐前南使館,三名記者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不幸遇難。那時80後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卻在懵懂間親身經歷了一次「愛國」的熱潮。2016年習主席的塞爾維亞之行,讓中塞的友誼恢復到了數十年前的光榮年代,經濟處於起步階段的塞爾維亞,適時地接了中國伸出的橄欖枝,成為了第一個對中國因私護照開放免籤的國家。也就是說,只要有護照,隨時可以「說走就走」。

北約空襲遺蹟

       保加利亞,是東歐劇變的橋頭堡,作為巴爾幹半島上最東端的國家,有著三千年的歷史,使用西裡爾文字,就是今天俄文的始祖。卻「不幸」地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錯了隊伍,從此一蹶不振。後又一直依附於前蘇聯,幾十年的閉關鎖國,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外開放。但保加利亞卻是這三個國家中我最喜歡的,既有上世紀巴黎風格的建築,又有前蘇聯時代的龐然大物,更有古羅馬時代的遺址,錯落分布於青山綠水中,展現出一種原始而又倔強的美。

       大特爾諾沃

       羅馬尼亞的名聲,應該是被流竄於歐洲的吉普賽小偷毀了,其實吉普賽人是世界對於起源於印度的羅姆人的蔑稱,而他們的英文恰恰是「Roma」,就有人誤將他們與羅馬尼亞人混為一談。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達契亞人,公元前70年就在此建國,公元106年被當時的羅馬帝國徵服後,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個省,達契亞人與古羅馬人逐漸融合,就成為了後來的羅馬尼亞民族。由於經濟發展緩慢,大部分地區尚未開發,卻因禍得福,保留了最傳統的中世紀風貌。

       東巴爾幹地區旅遊業起步不久,但他們仍然向這個世界敞開懷抱,不僅塞爾維亞對中國免籤,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互相承認對方籤證(也就是說,申請其中一國的籤證就可以去這兩個國家),持有一張申根多次C類籤證,也同樣可以在這裡暢通無阻。

       去年西巴爾幹自駕就已經「領教」了山路的崎嶇,當時幸虧租的車好,但這次我就吃了不少苦頭,因為我的車是從塞爾維亞提的,很多車行不允許車輛跨境,更不允許好車跨境,我可選擇的餘地就少了很多,租的大眾Polo跑山路動力不足,尤其是在保加利亞境內,「共產主義飛碟」坐落於海拔1500米的山頭,十餘個180度的發卡彎開上去,感覺腿都要斷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回來間隔時間有點久了,還是去年的西巴爾幹之行過於精彩,總感覺東巴爾幹三國之行波瀾不驚。但當我靜下心來,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眼前浮現出的是旅途中那一個個片段:索菲亞加油站的小哥對我說國安是中國最好的球隊;裡拉山裡的民宿老闆問我「Cheers(乾杯)」的中文怎麼說;在「保共飛碟」的山頂偶遇來自天津的一行三人,約著一起去看2018年世界盃;羅馬尼亞境內放過我超速的警察;貝爾格勒紅星隊空蕩蕩的主場卻依然有狂熱的死忠球迷;米哈伊大公街上對我說「毛主席好」的阿爾巴尼亞老人……

       哪裡是旅途不夠精彩,分明是歸來的生活太過於忙碌瑣碎。然而這些美好的瞬間,都會在午夜夢回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對於巴爾幹半島,我想說的是:這是塊神奇的土地,你值得去看看。

       東巴爾幹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2016年新浪V影響力峰會嘉賓,2017年新浪&優酷「享耀全世界」盛典嘉賓,2017騰訊旅遊核心團隊成員,騰訊企鵝優品首批入駐自媒體人,新浪微博籤約自媒體,微博旅行博主,螞蜂窩攻略作者&達人,窮遊精華作者&探路者,窮遊&途風體驗師,電臺嘉賓,秒拍籤約達人

相關焦點

  • 火藥桶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列強都想得到它
    巴爾幹半島是位於歐洲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在歷史上之所以鼎鼎大名主要在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巴爾幹半島在沙俄、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的包圍之下,同時由於與地中海聯結,這使得英國和法國也牽涉其中,列強都想控制巴爾幹半島以獲取利益。
  • 硝煙之外的巴爾幹半島
    學者們通常將巴爾幹半島視為一個地區,首選的可替代術語為『東南歐』。巴爾幹半島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保加利亞、科索沃、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和北馬其頓的所有領土,包括克羅埃西亞、希臘、義大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和土耳其的部分領土。
  • 巴爾幹半島 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那麼巴爾幹半島與南斯拉夫是什麼關係?籠統地說,巴爾幹半島就是前南斯拉夫。現在的巴爾幹半島,早已變身歐洲旅遊最佳去處!如果你對前南斯拉夫有特別的情感,如果你對巴爾幹半島不是很熟,但有點心動了。接下來的文字,將會有助於你完成巴爾幹半島的第一次旅行。
  • 深入解讀「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主要有挪威、瑞典、芬蘭三國,伊比利亞半島為西班牙、葡萄牙所據,亞平寧半島幾乎全部為義大利所有。跟以上三者相比,巴爾幹半島最為複雜:整個半島主要國家有11個,還有一小部分屬於義大利。希臘的北上歐洲火藥桶的名號,會讓人暫時忘記,巴爾幹半島是著名的希臘文明的發祥地,它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希臘半島,半島的主要海岸線位於希臘境內,海岸線圍起來的那片蔚藍的水面,就是著名的愛琴海。歷史昂,巴爾幹半島是歐洲最早接受農耕文化的地方。新石器時代,先進的農牧技術從兩河流域、尼羅河三角洲,經小亞細亞半島傳到這裡,並從以此為橋頭堡,向北傳播到歐洲腹地。
  • 巴爾幹半島出行攻略(領隊篇)
    從曾經的南聯盟,到現在的各特色小國,巴爾幹半島的文化古蹟,不會因為歷史的疤痕而變得暗淡,反而越來越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巴爾幹半島在哪裡?  巴爾幹半島地處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扮演著歐、亞、非三大陸的路橋,南鄰地中海、扼黑河咽喉,面積50.5 萬平方公裡。
  • 巴爾幹半島球員大集合!組一隊什麼水平?
    巴爾幹半島球員大集合!組一隊什麼水平? 今天,努爾基奇在ins曬出一張巴爾幹半島球員們的合影。
  • 義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巴爾幹半島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因為這裡有好些個民族長期混居,邊境線很難將各民族完全分開,而各民族又分別得到不同大國的支持,即使是小規模的衝突,都有可能引發大國之間的激烈對抗。▲巴爾幹半島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是爭奪巴爾幹最積極的大國,英法等西歐國家也通過支持希臘來插手巴爾幹事務。
  • 悍勇斯拉夫人六:巴爾幹半島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火藥桶
    二,巴爾幹半島成為歐洲火藥桶的三點原因。 (巴爾幹半島國家發展史。) a,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三面環海,東隔土耳其海峽與亞洲相望;北面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薩瓦河,與歐洲大陸相接處十分寬闊,沒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
  • 巴爾幹半島這陣容可以啊
    important}開拓者球員優素福-努爾基奇今日更新推特曬出了一張來自巴爾幹半島球員在迪士尼園區內聚餐的合影(見新聞配圖)。配文寫道:「一些來自巴爾幹半島的男孩攝影師 特裡-斯託茨」
  • 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的強悍民族,米洛舍維奇死後為何更團結?
    歷史 古代斯拉夫人進入巴爾幹半島後,在這裡建立很多斯拉夫國家,其中塞爾維亞就是其中一個。在古代,塞爾維亞是一個很強悍民族,當時可以說是靠打出來的民族。奧斯曼帝國強大後,塞爾維亞被迫受其統治。不過此後塞爾維亞人發生了變化,有部分人轉信了伊斯蘭教,但大部分塞爾維亞人依舊信奉東正教。
  • 巴爾幹半島的往事與中國不滅的傷痛
    ②風景秀麗的「大火藥桶」傳聞中的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同時半島的南部還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作為葡萄的重要產地,巴爾幹地區有著最為悠久的釀酒史,不過其真正聞名世界的還是其「大火藥桶」的響亮綽號。
  • 悍勇斯拉夫人八:巴爾幹半島的戰鬥民族塞爾維亞
    (著名維密超模——米蘭達·可兒有四分之一塞爾維亞人血統。)  一,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裡(含科索沃),人口約718萬(不含科索沃地區),2018年人均GDP約7234美元,首都貝爾格勒。
  • 尤物 巴爾幹半島的美麗佳人
  • 東契奇和約基奇參加了迪士尼樂園的巴爾幹半島老鄉會
    邁阿密熱火隊後衛戈蘭·德拉季奇在推特上說,這是一次巴爾幹半島的重聚。德拉季奇與來自巴爾幹半島的NBA傑出球員重聚。達拉斯小牛隊的東契奇和馬尼亞諾維奇,丹佛掘金隊的約基奇和維拉特科·坎薩爾,奧蘭多魔術隊的武切維奇加入了德拉季奇的隊伍。
  • 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塊地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談到巴爾幹半島,大多數人可能並不能馬上想到這一地理名詞在地圖上對應對應的位置,但如果將巴爾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繫起來的話,或許就會有人很快反應過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歷史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正是發生在被譽為「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上的貝爾格勒。
  • 巴爾幹半島全景之旅(畫冊之微信版)
    在不斷探尋的過程中,巴爾幹半島映入我的腦海,我對這個目的地既熟悉又陌生。直到2016年5月份的一天,從新聞中得知「瓦爾特」的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諾維奇這名演員離世的消息,使我有了去巴爾幹半島旅行、攝影的念頭。我找到了從事東歐旅遊業務的朋友齊琦,分享了我的想法:有一些攝影愛好者希望到巴爾幹半島一邊玩,一邊拍些片子。參加的人彼此認識,都是朋友,都喜歡攝影,有共同愛好。
  • 巴爾幹半島5國怎麼玩?最全路線+景點+交通攻略!
    在巴爾幹半島又名巴爾幹地區是位於歐洲南部的3個半島之一。通常,巴爾幹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科索沃,馬其頓,摩爾多瓦,黑山,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斯洛維尼亞。史上最全巴爾幹半島二日遊攻略,這樣安排時間能玩最多景點!巴爾幹半島5國怎麼玩?最全路線+景點+交通攻略!這些巴爾幹國家被東部的黑海,西部的亞得裡亞海和南部的地中海所吸引。
  • 德拉季奇曬與東契奇等球員合照: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德拉季奇寫道。圖片中的球員們都來自巴爾幹半島,其中從左到右分別為:博班-馬裡亞諾維奇,盧卡-東契奇,尼古拉-約基奇,弗拉特科-錢查爾,戈蘭-德拉季奇,尼古拉-武切維奇。
  • 巴爾幹半島再起硝煙!阿爾巴尼亞人捍衛主場
    眾所周知,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同處於巴爾幹半島,而巴爾幹半島又是著名的歐洲導火索,情況錯綜複雜。從兩隊所處的地理位置就可知一二了,兩隊有著很深的名族矛盾,詳情請看下面:▲巴爾幹半島是有名的「火藥桶」,兩個國家矛盾重重阿爾巴尼亞人廣泛分布於巴爾幹半島,主要集中於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塞爾維亞的科索沃是阿爾巴尼亞人的聚集地。
  • 巴爾幹半島球員聯誼曬合照,開心
    目前球員正在討論什麼時間恢復比賽。來自巴爾幹半島的球員們今天在一起出行「巴爾幹半島。」德拉季奇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