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分期場景:監管趨向利好,中信銀行、金融壹帳通已切入

2020-12-27 和訊理財

  大浪淘沙後,在剩下為數不多的消費金融場景中,車險分期場景因為市場規模大、產品剛需屬性強、人們分期付款意願提升以及場景天然低的欺詐率,今年仍然被各類金融機構看好。

  有相關預測認為,2020年國內的車險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上下,按百分之十的金融滲透率,這也是一個千億市場。近年來,中信銀行(601998,股吧)、金融壹帳通都先後切入了這一場景。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2020年車險分期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但目前的市場規模還未達百億量級,整體上該細分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

  同時,場景的風險的博弈也在繼續。

  車險場景天然的低騙貸率並不能保證金融機構完全不會踩雷,以騙取保費返傭為目的的團夥,今年已導致多家車險分期機構虧損,不少市場玩家在向市場交付「學費」。

  資產荒時代,今天的車險分期,依然是備受歡迎、發掘優質消費金融資產的一條細分賽道。

  規模介於50億至100億區間,部分需求未真正流入市場

  「其實車險分期市場是蠻大的,但是其中有部分分期需求並非是公開市場化的。」車險分期平臺的資深從業者潘毅說道。

  例如,在保險公司或保險經紀公司的資源中,大客戶的車險分期需求已經被保險公司或保險經紀公司內部消化掉了;銀行也存在這樣的客戶需求,所以銀行也會提供一些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來維繫這類客戶的關係。

  這些客戶大多都是地方性的大型公司,領域主要集中在物流、運輸、旅遊、計程車及網約車等,這類企業名下有著大量商用運營車,都是非常優質的資源,所以他們的車險分期需求並未真正流入市場。

  「這種非透明的操作是客觀存在的,但這並沒有完全弱化整體車險分期市場的需求情況。」潘毅表示,很多公司都曾找到過其所在的分期機構了解和對接車險分期的產品。

  按照潘毅所觀察到的,目前車險分期機構按放款量可分為三個梯隊,頭部第一梯隊的年放款量大概在5億元上下,機構數量比較少;第二梯隊的年放款量介於6千萬元至3億元區間,大概有十多家;第三梯隊基本處於5千萬元以下的規模,這類地域性強,分布比較零散。

  在整體市場方面,他認為2020年的車險分期規模可能介於50億至100億之間,相較於每年萬億級的車險市場,這一金融滲透率還不足1%。

  造成金融低滲透的原因,除了部分需求未流進市場之外,還與龐大的C端市場需求仍處於「沉睡」階段有關。

  客觀看,私家車的車險保費每年可能在4千至5千元,而網約車的保費可能介於7千至1萬元,貨運物流車輛的則在2萬至3萬不等。

  在面對C端用戶逾期時,分期平臺雖然能夠用強行退保的方式提前止損,但是由於C端用戶的客單價很小,而風險相對B端會高很多,涉及的貸後運營工作會更加繁瑣,分期平臺在其中取得的綜合效益有限,所以參與度並不高。

  「市面上很少有做C端業務的,有的話也是針對個人商用車的那種(例如網約車司機、個人貨運客戶等),如果硬要說個比例的話,車險分期toB和toC大概是9:1。」有從業者表示。

  中信、壹帳通入場,京東數科、民生易貸離場

  近一年多時間以來,處在車險分期市場中的機構參與者也可謂是「來來往往」,該細分市場仍處在相對緩慢的發展階段。

  其中,最大的新晉參與者當屬中信銀行,2019年8月其推出普惠金融物流e貸車險分期項目,為物流企業提供商業車險的保費融資服務,貸款資金直接轉入行內的公司帳戶中。

  這類似於針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對於銀行而言既開通了企業帳戶,而且也響應了普惠金融服務小微的政策號召。

  然而在2020年8月,中信銀行的物流e貸車險分期發生迭代,直接與國壽財保險公司合作推出「國壽財保險直連—物流e貸車險分期」產品,開啟了銀保協同下車險分期貸款的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中信銀行可能是目前唯一一家參與到車險分期領域的股份制銀行。

  「除了股份制的中信銀行外,還有民營銀行和城農商行參與到這塊市場,但是總體上銀行資金量並不大。」某從業人員說道。

  同樣是在今年年中時期,有消息稱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壹帳通也推出車險分期產品,正式進入該市場,其現階段主要聚焦於B端市場。

  而金融壹帳通對接的資金很可能源於銀行資金,間接讓很多銀行參與其中。

  另外,據了解某東部民營銀行正與相關渠道服務商公司合作,將進軍車險分期領域。

  而中小型玩家深圳緯旭信息公司也於2019年底正式進入市場,其產品「保費e」最早專注C端(即商用運營車的個人用戶),現已將業務拓展至B端。

  其資金主要來源於保理牌照,通過一些方式將這類資產包裝成應收帳款的形式。

  此外,今年陸陸續續還有其他類型機構入場,整體上該市場的活躍度有逐步提高的跡象。

  但與上述不同類型的入場機構不同,也有巨頭悄然離場。

  據相關了解,京東數科已於今年初退出了B端車險分期市場,其原本為解決其一次性交付高額車險保費的車主易貸已消失在京東金融APP中,但目前京東仍保留C端車險分期產品——車險白條。

  潘毅表示,一些金融機構之所以於今年退出B端車險分期市場,可能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一來是因為疫情等宏觀因素,導致各類車隊客戶的貨運量(或出車量)減弱,而這類客戶公司的財務屬於資金高周轉類型,導致部分公司的逾期率上升,回款帳期普遍拉長;

  而如果車險分期是通過合作代理商渠道運營的,在上述情況下,渠道代理商也存在一定的B端風險。例如客戶會通過渠道代理商還款,但後者可能會挪用這部分還款金額,而代理商一旦未能按時補回資金,就意味著資金鍊斷裂,形成壞帳。

  由此來看,在發生疫情這類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渠道代理商模式面臨不可控因素加大的潛在隱患,並且該產品的總體利潤和規模較小,所以平臺方會選擇適時離場。

  而另外一個退出車險分期市場的是民生易貸,其於2016年踏入該細分領域,但也於去年離場。

  監管趨緊利好車險分期,騙返傭是場景一大痛點

  在盈利和模式方面,目前,資金方(如銀行、消金公司等機構)在車險分期中主要賺取利息收入,例如中信銀行車險分期產品的年化利率可能在7%上下。

  再加上渠道商收取的前置服務費,其產品的IRR年化利率可能介於10%-11%,這一價格在車險分期市場中屬於較低水平。

  但也存在賺取保費返傭的情況,當資金方與保險公司深度合作,產品設計為一對一的形式,資金方能夠在保費返傭中分潤。中信銀行和國壽財保險公司合作的「國壽財保險直連—物流e貸車險分期」產品就屬於這類模式。

  實際上,這就是資金方通過車險分期產品在給保險公司導流,所以保險公司在返傭政策上能夠給予資金方一定的傾斜。

  而車險分期平臺的利潤則主要來自於兩點,保費返傭和在資金方提供的資金使用成本上加價獲取利差。

  據了解,車險代理佣金一般在30%以上,具體返傭比例也與保險銷量有關。因此,車險分期平臺的利潤主要是來自保險公司或者保險經紀公司的佣金收入。

  在賺取利差上,以此前的京東車主易貸為例,「除資金成本之外,京東車主易貸會加收5%左右的服務費,而與其合作的代理商還將加收1-3個點的費用,最終的產品IRR年化利率可能在14%-16%。」潘毅表示。

  隨著今年不斷加強的行業監管環境和政策指導,整體消費金融行業的利潤很能將持續下行,這反過來提升了行業對車險分期場景的興趣。

  此外,保險分期屬於有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業務,由於免息的存在,可以和現金貸形成明顯隔離,因此政策風險較小。

  並且車險場景的騙貸概率較低,不管是支付保費還是退保,資金並不經過客戶的帳戶,從產品根源上降低了場景中的欺詐風險。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即便規避了騙取貸款本金的風險,但是騙取保費返傭的風險仍不可忽視。

  據潘毅透露,今年7月份的時候,出現了一群專注於騙返傭的團夥,活躍在雲貴川和寧夏等地。

  這類騙返傭團夥往往手上有大量豪車資源(如BBA品牌等),數量可能有2千至3千輛不等。

  他們在購車險的過程中,會要求免去保險折扣,設法將保費拉高,也會提高返傭的比例,並且會主動尋求車險分期相關服務。

  據潘毅了解,陷入這類騙局的分期機構至少在5家以上,騙返傭團夥在完成車險分期交易後會提出退保要求,而由於分期平臺此前已墊付全額保費,保險公司會扣除佣金費用再予以退保,這意味著分期平臺此前返傭給客戶的資金無法收回。

  「在踩雷的車險分期機構中,損失最多的可能在千萬元的量級。」潘毅表示。

  之所以出現這類漏洞,主要在於分期平臺的風控失當,前期未能發現這類以騙返傭為目的的投保人。

  不過,這也是該場景的一大難點,根據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投保人在猶豫期內享有退保的權利,並且不承擔損失。

  而保險返傭的現象在市面上仍普遍存在,中介代理機構或是車險分期平臺等渠道環節的加入往往會在原有保險公司的佣金政策上增加返點的比例,以此獲取客戶。

  其實,謹慎對待B端客戶需求是目前車險分期平臺普遍持有的態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整體車險分期市場多年來發展相對緩慢的其中一個原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流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開放銀行帶來銀行新的爆發機遇 金融壹帳通談合作共贏之道
    金融壹帳通兩大利器幫助銀行安全高效開放顯然,構建合作資源體系無法一蹴而就,尤其對於實力較弱的區域銀行來說,參與到金融科技公司構建的平臺中去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選擇。金融壹帳通在服務眾多銀行零售轉型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銀行要提升客戶服務能力,需要從產品方案、場景流量和金融科技三個層面形成多樣化的資源工具箱。
  • WEMONEY日報:金融壹帳通一季報虧損4.15億元;地產類信託通道費大漲...
    5月6日,脫口秀演員王越池在微博上稱,中信銀行(601998,股吧)上海虹口支行未獲本人授權,將其個人帳戶流水提供給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屬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並表示已向警方報案,向銀保監會等進行投訴。
  • 金融中臺受熱捧,金融壹帳通提前卡位顯成效
    包括金融壹帳通在內的一眾金融科技企業,在現有針對銀行客戶的核心解決方案上,著重加碼了對「金融中臺」模塊的建設與投入。8月18日,金融壹帳通(OCFT.US)完成了1800萬股ADS的發行。加上270萬股的超額配售合計共發行2070萬股ADS,預計本次發行募資金額將超過3.5億美元。
  • 中國平安(02318)又多一張銀行牌照,金融壹帳通(OCFT.US)旗下虛擬...
    公司 中國平安(02318)又多一張銀行牌照,金融壹帳通(OCFT.US)旗下虛擬銀行試營業 2020年6月25日 16:37:12 券商中國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作者胡飛軍。6月24日,金融壹帳通(OCFT.US)旗下平安壹帳通銀行宣布,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下啟動試營業。
  • 科技驅動業務發展 香港平安壹帳通銀行開啟試營業
    6月24日,香港-平安壹帳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平安壹帳通銀行」)宣布,在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下啟動試營業。
  • 平安壹帳通虛擬銀行宣布試營業 香港虛擬銀行將密集開業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老盈盈6月24日,平安壹帳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平安壹帳通銀行」或「PAOB」)宣布,在香港金管局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下啟動試營業。試營業期間,平安壹帳通銀行邀請香港約200間特選貿易中小企業客戶及2,000位個人客戶參與,分別率先體驗該行中小企銀行與個人銀行服務。特選中小企客戶可享受快速便利的開戶服務,並不受最低餘額要求的限制。通過中小企銀行手機APP「PAOB SME」以及客戶經理的幫助,特選中小企客戶可以開立商業帳戶。
  • 金融壹帳通「重倉」科技人才 創造更大價值
    數載磨礪,徐國強已成長為金融壹帳通旗下Gamma Lab AI研究院的負責人,帶領Gamma Lab AI研究院在國際賽事上九次奪得世界第一。徐國強知道,平安集團的科技板塊正成為一所「黃埔軍校」,這裡良將如潮,更多的人紮根成長。
  • WEMONEY研究室對話技術官 | 區海鷹:金融壹帳通是「造車者」
    作為中國平安孵化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帳通成立於 2015年末,2019年12月13日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服務的客戶已涵蓋中國全部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99%的城商行和53%的保險公司。
  • 「非接觸銀行」引爆金融中臺需求 金融壹帳通布局銀行4.0時代
    原來該農商行與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帳通早有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對業務流程短期內實現線上化改造提出了需求,壹帳通為該農商行提供了智能OCR中臺產品。該產品支持通過API接口批量識別同類圖片內容信息,獲得定義好的輸出結果,實現線上化信息收錄功能,大幅度提升信息錄入效率,節省人力成本。
  • 金融壹帳通(OCFT.US)三個交易日上漲32% 管窺科技To B崛起
    金融科技曾經是一級市場最火的賽道之一,但真正跑出來的創業公司卻寥寥無幾,原因在於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做到場景與技術的結合。但壹帳通解決了這個障礙。在這方面,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雲服務平臺已做出表率。同時,正是壹帳通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和領先地位,使得公司是中國所有科技雲服務平臺中客戶數量最多的企業:截至2019年12月31日,壹帳通客戶涵蓋中國所有主流銀行(6大國有銀行及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險公司。
  • 高管頻繁變動,累計虧損44.5億,金融壹帳通的科技夢還要做多久?
    但在形勢一片大好之下,總會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出現狀況: 近日,金融壹帳通發布公告,稱執行副總裁黃宇翔因個人原因辭職,將不再擔任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及營運長,該職務變更將於8月22日開始生效。 而此前不久,金融壹帳通公司聯席總經理邱寒曾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今年3月份,金融壹帳通首席風控官高帆、首席戰略官戴可也已離職。
  • 黃宇翔卸任金融壹帳通副總經理 晉昇平安科技總經理
    同時,金融壹帳通還宣布了另外兩項新的人事任命:金融壹帳通原總經理助理李捷將接替黃宇翔任首席技術官一職,聘任區海鷹擔任金融壹帳通總經理助理。近期,平安系公司頻頻發生高管變動,包括金融壹帳通CEO黃紹宇、金融壹帳通CRO高帆等,今年上半年至少有五名高管相繼離職。
  • 白騎士高管跳槽金融壹帳通致雙方對簿公堂:法院判決二者屬同業競爭...
    2018年4月,白騎士已向李昕支付競業限制補償費3萬元。白騎士從經營範圍、業務模式、經營產品、客戶群體、員工工作內容等5個方面證明上海壹帳通與白騎士系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尤其上海壹帳通也標榜「智能風控」業務,上海壹帳通微信公眾號文章載明:第三方以「智能風控」為大主題,以「銀行新金融風控」「反欺詐運用」「大數據風控建模」等為小專題,培訓客戶,這就相當於公開表明,其是以大數據為基礎,提供風險控制服務。此外,兩家公司的客戶行業類型完全一致,都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 金融壹帳通IPO的格局、風險和天花板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1、 一家投資未來的企業(本部分聚焦金融壹帳通營收、利潤兩項核心財務數據)與其80億美元估值相比,金融壹帳通當前的收入並不算高。招股書顯示:金融壹帳通營收自2017年的5.8億人民幣增至2018年的14.1億人民幣,增幅達143%。
  • 全國首筆區塊鏈無抵押貸款發放 金融壹帳通給中小企業送大禮包
    這個由金融壹帳通提供技術支持,將區塊鏈作為重要底層技術的平臺一經推出就收穫了巨大關注,它標誌著數字政府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意味著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這些世界性難題的解決有了「廣東模式」。省領導林克慶、陳良賢、張虎,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明哲,金融壹帳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省直有關部門、中直駐粵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相關金融機構及中小企業代表出席活動。
  • 金融壹帳通核心高管再變動:副總經理離職
    消費金融產業鏈監管小貸公司上半年貸款餘額8841億元 7月24日,央行官方公眾號發布文章稱,截至2020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333家。(央行)消金界點評:小貸公司數量已降至7年來最低。萬億上市城商行「70後」行長正式上任 7月24日晚間,南京市政府公布了一批人事任免,其中,林靜然獲任南京銀行行長。幾乎就在同時,南京銀行也發布公告,稱林靜然該行董事的任職資格獲核准。至此,所有任職流程已全部走完,南京銀行的新行長林靜然正式走馬上任。
  • 四大「武器」破解「抗疫」融資難 金融壹帳通推中小企業服務一體化...
    推出「中小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抗疫版」 金融壹帳通破解中小企業抗疫融資難面對一連串的難題,金融科技雲平臺金融壹帳通(NYSE:OCFT)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出「中小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抗疫版」,通過智能規劃、智能服務、智能產品和智能運營四大武器,連接銀企兩端,構建服務企業的整體智慧生態。
  • 對話技術官|金融壹帳通區海鷹:金融中臺落地輕型賦能銀行保險業
    作為昔日平安科技的一員大將,區海鷹如今在金融壹帳通執掌Gamma事業部,組建的針對開放金融中臺「Gamma O」對接著金融機構、技術提供平臺、業務場景、監管部門。其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科技」實力才是公司的核心價值。
  • 金融壹帳通宣布人事變動:黃宇翔調任平安科技總經理
    在金融壹帳通工作四年,見證了其成功上市,這段經歷進一步豐富了黃宇翔的人生。帶著在壹帳通積累的經驗,黃宇翔將開啟新的職業徵程。本次接任金融壹帳通首席技術官的李捷,2015年便加入金融壹帳通,全程參與了金融壹帳通金融科技的研發與團隊的創建。
  • 金融壹帳通宣布多項高管變動
    近期,美股金融科技上市公司金融壹帳通(NYSE:OCFT)頻繁的高管人員變動引得外界關注。7月27日,金融壹帳通宣布了新的人事變動。金融壹帳通常務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銀行雲CEO官黃宇翔其執行副總裁黃宇翔因個人原因辭職,將不再擔任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及營運長,該職務變更將於8月22日開始生效。而其首席技術官一職由金融壹帳通總經理助理兼零售及保險一帳通CTO李捷擔任。除此之外,來自平安智慧城的區海鷹調任金融壹帳通總經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