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
捷豹創始人威廉·裡昂斯(William Lyons)爵士曾為旗下產品提出「三ace」目標——優雅(grace)、空間(space)和速度(pace)。在過去幾十年裡,優雅絕倫的E-TYPE、反派座駕Mark 2、速度機器XJ220等產品用行動詮釋了捷豹品牌的三大價值。幾十年後的今天,當昔日榮光早已成為過去式,當汽車行業正大步邁向電動化,捷豹又將如何平衡傳統與未來的關係?
捷豹的選擇是擁抱未來,於2018年推出了旗下首款純電動量產車I-PACE。坦率地講,上市近兩年的I-PACE如今已經不能算新車了,被2019年一股腦湧入純電領域的德系豪華品牌搶去了不少風頭。好在競品多不一定是壞事,至少我們可以看出每款車擁有怎樣的性格,而性格差異恰恰是豪華基因的體現。
捷豹I-PACE以進口身份在國內銷售,全系共有4款車型,指導價區間為63.08-71.68萬元。本次試駕的車型為售價69.98萬元的2018款 EV400 HSE,是除首發限量版外的最高配。
駕控體驗很捷豹
由於電池布局和主減速器設定等原因,電動車更適合採用SUV或跨界車這類底盤較高的車身結構,再加上SUV近些年的市場熱度,不難理解為何許多品牌選擇SUV試水純電。捷豹I-PACE作為一款純電動中型SUV,車身尺寸大致介於捷豹E-PACE和F-PACE之間。可想而知,SUV的身形和兩噸多的體重對動態性能是個不小的挑戰,這不免讓人疑惑,捷豹I-PACE還能延續敏捷靈動的家族傳統嗎?
捷豹I-PACE基於全新研發的eDM電動汽車模塊化平臺打造,車身架構進行了全面革新。動力方面,該車搭載前後雙永磁同步電機,綜合最大功率達到了294kW(400Ps),峰值扭矩696Nm。官方數據顯示,I-PACE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4.8秒。
I-PACE帶有經濟、舒適和動態三種駕駛模式,無論使用哪一種,油門踏板標定都顯得頗為老道。它既擁有迅捷的油門響應,又能提供線性而稍顯粘滯的腳感,是典型的歐洲豪華車做派。
動力性能毋庸置疑,在任何時候都能給你直接而精準的輸出,這種能力是燃油車不具備的。相比之下,剎車腳感表現得不那麼完美,前三分之一的空行程需要稍稍適應。
在「我的電動車」菜單中可以對怠速前行和能量回收進行設置。如果您是初次接觸電動車,可以開啟怠速前行功能,並將能量回收調至低級別,這時的日常駕駛感受與燃油車幾乎沒有差別。
I-PACE的底盤保留了一絲倔強,路面上的短促顛簸能夠有效過濾,不過面對長波路會傳遞一定的起伏感,偏歐化的風格繼承了捷豹品牌的一貫特徵。I-PACE對電驅系統噪音有著良好的控制能力,風噪、路噪也是同級別的合理表現,如果再能強化下環境隔音就更好了。
I-PACE的車身採用鋼鋁混合材料,鋁的使用比例高達94%,是捷豹所有車型中最高的一款。鋁製材料的應用不僅保證了出色的車身剛性,還減輕了車身重量,對操控性有著積極的影響。
轉向阻尼和回正力矩偏大,隨速及隨角度變化線性細膩,凸顯運動性的同時還具備不俗的高級感。這款車的轉向比也不大,從左到右迴轉總圈數為2.5圈,在狹窄區域泊車時靈活性值得肯定。
電動車天生的低重心在山路中是明顯優勢,50:50的前後軸載荷和柔韌的底盤也有不小的幫助,駕駛者在攻彎時擁有很強的信心。電動四驅可在極短的時間內調整好前後動力分配,出彎加速時只管按想法踩下油門就好,絲毫不用擔心車子的招架能力。
在逐漸試探彎道極限的過程中,你會注意到I-PACE出色的瞬態響應,車頭能夠在第一時間作為反應,車尾動態也並不拖沓,完全不像一臺2.1噸重SUV的表現。
動態部分,捷豹I-PACE可以獲得很高的評價,電動車該做到的事它做到了,燃油車該做到的事它也做到了。這款車原原本本地繼承了捷豹家族基因,靈動的操控體驗讓人讚嘆不已。不得不說,電動化架構的應用已屬大破大立,在此基礎上還能保留家族味道,實屬難得。
當然,電池和續航也是不得不說的話題。I-PACE的鋰離子電池採用軟包電芯,容量達到了81kWh,NEDC工況綜合續航裡程為456公裡。使用7kW交流充電樁充滿電需11.4小時,若使用100kW充電樁每15分鐘最多能充入的電量可行駛100公裡。
駕控體驗很捷豹 英倫風格的全新表達
全新電動車架構不僅賦予了捷豹I-PACE出眾的駕控性能,在設計方面也帶來了諸多新意。由於沒有了內燃機對空間布局的種種限制,I-PACE的外觀造型進行了大幅革新,「座艙前移」理念展現出家族設計語言的發展方向。
I-PACE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捷豹超跑概念車C-X75,擁有典型的家族特徵,讓人一眼就能辨認出其品牌身份。作為一款純電動車,I-PACE還展示了捷豹對未來設計方向的探索,車身比例有了較大改變。
I-PACE保留了標誌性的進氣格柵,格柵內帶有主動葉片,可在必要時打開來給電池系統降溫。
車尾造型極具力量感,大斜率的C柱營造出流暢動感的視覺效果,上窄下寬的車身讓人聯想起F-TYPE跑車。
車身尺寸方面,捷豹I-PACE的長/寬/高分別為4682/2011/1565mm(寬度含後視鏡),軸距為2900mm。除軸距外,其餘參數在中型SUV中並不佔優,這是由於電動平臺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的車身比例。車輪被儘可能安放到車身四角,車廂長度佔整車比例較大,乘坐空間並未因車身較短而受到太大影響。
隱藏式門把手在捷豹路虎的不少新車上都有出現,可謂儀式感滿滿。通過空氣動力學優化,I-PACE的風阻係數低至0.29Cd,對於SUV而言是個值得驕傲的成績。
輪胎規格為245/50 R20,扁平比設定考慮到舒適性與操控性雙方面需求。固特異EAGLE F1 SUV系列花紋在抓地力方面有不錯的表現,並且能提供較為清晰的路感。
捷豹I-PACE的車廂鋪陳同樣極具品牌特色,將品牌傳統與未來風尚合二為一。內飾觀感帶有濃厚的英倫氣質,真皮、鋁飾和鋼琴漆的組合應用塑造出不落俗套的豪華氛圍,與強調工業質感的德系競品形成了差異。
懸浮式中控臺採用非對稱設計,輔以三塊液晶屏的加持,科技感演繹同樣達到了較高水準。
12.3英寸全液晶儀錶盤為全系標配,界面採用扁平化設計,顯示信息豐富,與行駛相關的主要信息被擺在突出位置上,讀取便利性與傳統儀表無異。
10英寸中控屏採用觸控式操作,內置InControl信息娛樂系統,涵蓋了導航、多媒體、車載互聯和車輛信息等功能。無邊框設計科技感十足,美中不足的是系統邏輯稍顯複雜,初次上手需要時間適應。
空調面板由5英寸觸控屏和旋鈕組成,設計擁有較強的未來感,界面還進行了漢化。旋鈕的盲操便利性值得肯定,可以通過下按或上拉分別設定溫度、風量或座椅加熱。
全景天窗幾乎覆蓋了整個車頂,極大提升了車廂特別是後排的開揚感,遺憾的是天窗不能打開或翹起。
乘坐空間方面,各位讀者可參考之前I-PACE海外試駕的展示圖。身高172cm的體驗者在前後排擁有充足的空間餘量,由於全景天窗不帶有內襯,所以頭部空間優勢較為明顯。座椅填充物偏硬,支撐性和包裹性出色,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貼合較好,有著明確的運動取向。
捷豹I-PACE配有前後兩個行李廂。後行李廂標準狀態下的容積為656L,座椅靠背支持4/6比例放倒,最大可擴展至1453L。前機艙蓋下還設有一處容積為27L的儲物空間,用來放置背包或手提包等隨身物品比較合適。
編輯點評:殘酷的市場環境讓許多豪華品牌不得不作出妥協,或多或少地放棄了做自己。捷豹I-PACE的表現則讓人有些意外,實力出演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一邊是擁抱未來的電動車身份,另一邊是傳承數十年的品牌傳統,看似矛盾的兩種取向在I-PACE身上得到了融合,塑造出與眾不同的氣質。在電動平臺的加持下,I-PACE不僅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自己,還完美詮釋出捷豹品牌的核心價值,難怪它敢將「I」和「PACE」篆刻在名字中。
精彩內容回顧:
德系發力 盤點2019年豪華品牌純電動車
坐車變「躺」車 寶馬X7副駕零重力座椅
5G賦能V2X 沃爾沃決心將安全做到更好
重新詮釋英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