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嘯 青島報導
作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實驗室」)的工會主席,職工們眼中的潘克厚有著一些不同,他是一名學者型工會主席,主要研究方向為藻類生物學與生物工程、海洋生態學,現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課題項目等多項課題。對於工會工作,潘克厚有著自己的理解:「我們實驗室擁有一支由青年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組成的創新隊伍,80、90後青年職工也帶來了新思維、新想法、新活力,要做好新時代工會工作,就要展現工會的新作為。」
擔任工會主席近4年來,潘克厚始終帶領著實驗室工會在建設「新時代 新工會」的道路上持續奮進,努力營造具有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團隊精神氛圍,創建有利於產生新思想、激發創新活力的良好人才培養環境。他「以職工心為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潘克厚多次組織召開工會委員會專題會議,就人才公寓租賃、產權型住房購買等做專題政策說明及現場答疑。他強調人才為先、政策輔助,在組織召開會員代表擴大會議上,徵求員工代表的意見,重點解決群眾關注的勞動關係、權益保障、福利等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暢通員工訴求渠道,依法化解勞動關係矛盾。
他「後其身而身先」,聚焦職工之所急。潘克厚注重調動職工積極性,堅持聚焦人才服務保障。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管理等方面給予頂層設計和人才服務保障支撐。「我們建立了與獵聘、英國Perrett Laver等高端人才服務諮詢機構的合作,通過舊金山、布裡斯班等駐外使領館發布招聘公告、雲上招聘會等方式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加盟。」他愛才惜才,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全國上演「人才爭奪戰」的局勢中,他在解決人才住宿難方面上,為人才提供了產權型公寓和租賃型公寓,並安排專人管理服務;針對員工子女在藍谷入學難的棘手問題,他勇於擔當,多次召集會議部署專人專辦、親自帶隊協調多方部門,3年內幫助人才子女70餘人入讀藍谷優質學校。他始終將廣大科技工作者最為困難的後顧之憂擺在工作首位。「只有切實解決人才的需求才能成為引才留才進駐實驗室的動力源泉,從而保證實驗室各項科技工作的平穩高效開展。」
他「學而行,躬身踐行」,堅持創新工會文化內涵。潘克厚帶領員工回顧實驗室「問海二十年」的奮鬥歷程,增強員工建設海洋強國的責任感;舉辦多期國學培訓,引領員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堅定文化自信;注重員工理想信念和心理健康,為構建和諧實驗室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根基;實施「惠民利人」工程,建設高標準的愛心媽媽小屋、自助閱讀圖書室並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會」、為員工辦理優惠力度最大的加油優惠卡和嶗山登山年卡千餘張、舉辦攝影、瑜伽、花藝、烘焙培訓等,為員工素質能力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2019年夏天的時候,我聯繫安排市總工會來實驗室舉辦專業慰問演出,不僅為我們廣大員工送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更鼓舞了員工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幹勁。」實驗室員工總體具有平均學歷高、年輕人多的特點,潘克厚總是頗費心思,精心的去籌備,打造適合實驗室員工的文體生活。
「工會工作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這就要求工會在制定具體落實工作的方法時,大膽創新、勇於突破,為員工提供更精、更細、更實的優質服務,發揮好黨聯繫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潘克厚的帶領下,實驗室工會以慶「七一」、春節等節日為契機,組織開展實驗室評選先進個人活動,表彰樹立先進典型60餘人;組織6次參加市級、省級齊魯工匠、巾幗建功等評選工作,4人獲得市級榮譽稱號,單位、部門獲得市級榮譽獎牌8個,在實驗室內部掀起了學習先進模範典型、團結拼搏爭創一流的氛圍。
對於未來,潘克厚信心滿滿:「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更艱苦的鬥爭,我們將以雄健的精神創造更大的奇蹟,為激發員工探究海洋、經略海洋、保護海洋,凸顯海洋文化魅力而不斷奮進。」「見之不若學之,學之不若行之」,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克己復禮,厚德載物」潘克厚率先垂範,以無私的奉獻踐行工會事業的偉大使命,帶領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工會走在建設「新時代 新工會」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