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亞伯拉罕·諾頓(JoshuaAbrahamNorton,約1819年-1880年1月8日)又稱「諾頓一世陛下」,美國舊金山著名市民,1859年9月17日自封為「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墨西哥攝政王」。儘管他無職無權,也只有一些拿他開心的人承認他的「權威」,但是他還是在舊金山受到了優待,他發行的「貨幣」在他常光顧的店鋪被接收。
他曾給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寫信,而且在其逝世時,當地媒體和民眾對他尊稱「皇帝陛下」。雖然他一般被認為精神不正常,甚至瘋狂,但在19世紀中期,舊金山的居民們很以他的存在、幽默和行為為樂。
他最聲名遠播的行為是下令用武力解散美國國會(但指令被美國國會和美國軍隊忽略),並且屢次下旨要求修造橫跨舊金山灣的大橋。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是諾頓一世「統治」期間的其中一名「臣民」,據說馬克·吐溫其中一本著作《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國王角色是以諾頓一世為原型的。甚至有一些新宗教團體視他為聖人。
1859年9月17日自封為"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墨西哥攝政王"。他曾給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寫信,而且在其逝世時,當地人對他尊稱為"皇帝陛下"。
1880年1月8日晚上,約書亞·諾頓在前往科學院演講途中,於加利福尼亞街和杜邦街暈倒。他暈倒後立刻被一位市民注意並報警,之後,根據一張報紙所述:"警察快馬揚鞭地驅使馬車將他送到市立醫院。"然而諾頓一世在馬車到達之前"駕崩"。
1880年1月11日,舊金山天空因日全蝕而"黯然失色"。提醒舊金山人民一個美好王朝的終結。1934年6月30日,舊金山市政府將他的遺體移到林地陵墓,新立了一塊大理石墓碑,上書"諾頓一世,美國皇帝和墨西哥保護者"。
1934年,依然是舊金山市政府出錢,諾頓一世的遺骸被轉移到在戈馬輝煌的活羅倫公墓中。
諾頓一世被加州政府當作州元首對待,加州政府還曾經派諾頓一世到各地演講。另外,諾頓一世還是個反黑奴英雄。他曾領導過舊金山及其他加州人民組織過幾次很大規模的要求廢奴的遊行。
諾頓一世的舉動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當時的美國報紙紐約時報也大規模地報導這位美國皇帝諾頓一世的故事,從此美國人知道原來美國皇帝在舊金山。許多崇拜諾頓一世的美女不遠千裡驅車到舊金山找到他,說要嫁給他做他的皇后和妃子。然而,這位諾頓一世都以皇宮還沒有落成為由拒絕了這麼痴情的美女。
諾頓在自己隨身帶著皇帝的詔書上街,遇到了警察盤問,他就會拿出詔書,告訴這位警察,他是美國的皇帝,還說要提拔這位警察,搞得人們哭笑不得。諾頓一世,每天都會出街巡邏自己的國土,為了顯示自己的皇帝身份。
諾頓一世還會自己印製鈔票,他去舊金山的飯店吃飯的時候,付款給的就是自己印製的鈔票,寬容的舊金山人居然也接受了他的鈔票,雖然知道那是假幣,但是他們選擇了寬容這位破產的商人。當然,諾頓皇帝也是一位節約的皇帝,他並不因為自己的鈔票可以暢通無阻,就胡亂消費,他每天都是吃兩頓,並支付皇家鈔票。
諾頓一世
諾頓一世在英國出生,舊金山紀事報的諾頓一世訃文中表示:「根據最可靠的資訊來源」,即援引他棺材上的銀盤刻印,認為他是「年約65歲。」所以推出1814年為他的出生年。其他非主要來源則指他於1819年2月14日在 倫敦出生。
根據1820年移民紀錄表明,他兩歲時他的父母由 英國移居到 南非。南洲家譜學會表示他的父親是約翰·諾頓(卒於1848年8月) ,而他的母親是薩拉·諾丹。
薩拉是亞伯拉罕·諾丹的女兒,也是一位成功的猶太客商班傑明·諾丹的外甥女。班傑明曾經常起訴家庭成員,這讓人覺得他不太正常。這說法和羅拔·高雲(1923年)聲稱「 那個皇帝諾頓一世擁有 希伯來( 猶太)血統。」相吻合。
1849年,諾頓繼承父親的遺產後,變賣父親 莊園,得到四萬美元,從 南非移居了到 舊金山。據羅拔·高雲在1923年所說,在1853年以前,諾頓的財富積累了到二十五萬美元。
他最初的商業成功來自於 房地產投資。後來,由於 中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以至於禁止出口大米,米價在 舊金山由每磅4美元狂飆到每磅36美元(即一公斤9美元升到一公斤79美元)。他聽說有一艘從 秘魯來的船上載有20萬磅(100噸)米後就把它全部買下,希望哄抬米市。
不幸的是,之後一船接著一船的大米自 秘魯運抵 舊金山,米價大幅回落。結果他和他的財政夥伴在1853年和1857年提起訴訟。雖然諾頓在低級法院獲得一次勝利,但他最終在最高法院敗訴。1858年,諾頓宣布了破產。
皇帝的駕崩
在諾頓一世的「皇朝」末期,有很多關於他的謠言和猜想。一個普遍的故事傳聞是,他實際上是 法國皇帝 拿破崙三世的兒子,自稱來自 南非是為了防止被迫害。(要真是 拿破崙三世的私生子,拿破崙三世必須三歲時就生了他;實際上,拿破崙三世的獨子歐仁·波拿巴,於1879年在 祖魯戰爭中死去。)
其他普遍的傳言中,諾頓一世計劃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結婚。這當然完全沒有事實基礎,但他確實曾和女王通過幾次信。而且據報導他曾接見過真正的皇帝:巴西皇帝 佩德羅二世。
最後一個謠言是,諾頓一世實際上是非常富裕,由於小氣所以看起來貧窮。
除謠言之外,一部分的「旨令」也多半是偽造的。有人將偽造的旨令送到報社並複印。甚至有至少幾次,懷疑是報紙編輯自己起草虛擬旨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舊金山博物館擁有所有相信是真正旨令的列表。
在1880年1月8日晚上,約書亞·諾頓在前往科學院演講途中,於加利福尼亞街和杜邦街( 格蘭特大道)的 交口暈倒。他暈倒後立刻被一位市民注意並報警,之後,根據一張報紙所述:「警察快馬揚鞭地驅使馬車將他送到市立醫院。」然而諾頓一世在馬車到達之前「 駕崩」。
第二天,舊金山紀事報出版了他的訃文,訃文首頁標題印上Le Roi est Mort(皇帝 駕崩了)。在文中語氣充滿悲傷,文章恭敬地報導:「在曲折的路上,月隱雨飄的黑夜中,諾頓一世,承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 墨西哥 攝政王,魂歸天國。」另外一家 舊金山的主流報紙晨間通訊,在頭版文章發表了一篇文章使用幾乎相同的標題:「諾頓一世,承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 墨西哥 攝政王,魂歸天國。」
最初準備喪禮時,人們用窮人使用的紅杉木製簡單棺材來作諾頓一世的永眠之所。但是, 太平洋 俱樂部(一 個舊 金山商人的協會)的成員認為這種安排完全不能接受。迅速地籌集到葬禮資金以後,該 俱樂部的成員購買一個豪華的 玫瑰木 棺材,並為諾頓一世安排了一個體面的告別儀式。報告表明「……從資本家到窮人、從神職人員到扒手、從穿著體面的富人到那些被社會拋棄的人的社會各階層」都對他表示敬意。
諾頓一世的葬禮被認為是一次莊嚴﹑悲哀的大事件。一些報導認為有多達三萬人排列在街道兩旁作最後致敬,並且送葬禮行列長達兩英哩(三公裡)。 舊金山市政府出錢把他埋葬在舊金山市共濟會的墓地。在他的葬禮的第二天,1880年1月11日, 舊金山天空因全日蝕而「黯然失色」。提醒 舊金山人民一個美好王朝的終結。1934年6月30日, 舊金山市政府將他的遺體移到林地陵墓,新立了一塊大理石墓碑,上書"諾頓一世, 美國皇帝和墨西哥保護者"。
被人銘記
1934年,依然是 舊金山市政府出錢,諾頓一世的遺骸被轉移到在 戈馬輝煌的活 羅倫公墓中。他的故事在他的死亡以後被逐漸遺忘,他永眠的地方只有一塊小石頭標記;但是,他的傳 奇在1960年代期間重新變得廣為人知。
在他的當前的墓碑刻上「諾頓一世,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墨西哥 攝政王,約書亞·A·諾頓,1819-1880」(見圖)。政治活動家扮裝 皇后何塞·莎麗亞自稱「她」是「偉大的 舊金山女皇何塞一世,諾頓一世的遺孀」,並且每年一次為死去多年的「丈夫」在歐式早餐之前舉行紀念活動,以使他的傳奇重新在世人當中家喻戶曉。
同時她敦促霍羅倫公墓出錢提供一塊更加堅固的墓碑。於1980年1月7日午餐時間, 舊金山舉辦了許多紀念活動,紀念它的唯一皇帝 駕崩100周年。
在2004年12月14日星期二,諾頓一世為早期促進在 舊金山和奧克蘭之間建一座橋梁的努力被承認。舊金山市議會批准要求將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新橋以諾頓命名的動議。
以上就是本期精彩內容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轉發、評論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