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石能源佔比25%,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更加明確

2020-12-23 今日中國

  20201212日,在《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國際社會為了提振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與雄心,舉辦了2020氣候雄心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三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四項新舉措,這意味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加明確。 

 

  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化治理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正因如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的氣候治理。從《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到《哥本哈根協議》,再到《巴黎協定》,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1997年擬定的《京都議定書》是全球第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文件,於2005年生效。中國政府在19985月籤署並於20028月核准了該《議定書》。 

  《議定書》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規定了發達國家有強制減排溫室氣體的義務。儘管在《議定書》中,發展中國家並沒有這一強制義務,但是中國政府早已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並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制定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等。中國的主動作為為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當然,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也遭遇了坎坷。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會,由於一些發達國家的抵制,因此相關文件的效力受到削弱。《哥本哈根協議》雖再次闡明全人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卻沒有了法律約束力。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後就明確了2020年減排方案,承諾將在2020年前實現碳強度相比於2005年水平降低40%45%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綠色發展理念得以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全面貫徹,中國由此採取了更為嚴格的碳減排政策。2015年,由英國外交部發起,中國、美國、英國和印度4國科學家聯合完成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指出,經過一系列努力,中國碳排放量增速延續了2005年之後的下降趨勢。截至2014年底,中國碳排放量增速已接近於零,碳強度相比於2005年下降了33%。報告對中國的減排成效予以了積極評價。 

  201512月,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的《巴黎協定》再次讓人們看到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曙光。這份在全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於2016114日正式生效。中國在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將於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為此,中國在「十三五」期間全面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並確定了生態環境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20191127日,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累計下降45.8%,保持了持續下降」。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對此表示,這個數字已經提前達到了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際承諾。而從目前進展情況看,到2020年年底,「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將全面完成。 

  應對氣候變化的路徑更加明確 

  中國是全球環境治理的堅定支持者,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早在20209月,中國已經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次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高度評價稱,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擺脫全球氣候治理困境指明了出路,有力提升了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與雄心,更有力凝聚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與團結。 

  趙英民表示,此次中國進一步闡述了實現2030年和2060年目標願景的具體細化措施,使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路徑更加清晰明確,必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強勁動力。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中國承諾努力爭取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和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充分彰顯了中國全面落實《巴黎協定》的大國擔當。而四條新舉措為完善國際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方案,其中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無疑是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和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2019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增量佔到一次能源消費增量的40%,較「十二五」期間上升14個百分點。中國的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低碳化。 

  在林伯強看來,儘管中國的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已達15.3%,但如果對標25%的目標,中國必須要以更大力度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一方面,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合理控制煤電發展規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光伏產業的發展。 

  25%的目標如何實現 

  在三峽集團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中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已經穩定運行了5個月,累計發電1300萬千瓦時。這臺機組於20207月成功併網發電,是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中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新紀錄。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與火電相比,該機組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4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75萬噸。 

 

夕照中的風電城 

  而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這裡有全國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發電基地——達拉特光伏發電基地。該基地規劃總規模200萬千瓦,基地一期規劃50萬千瓦項目於20181210日實現一次性全容量併網,二期規劃50萬千瓦項目於20191012日開工建設,目前項目已具備併網發電條件,正在加緊推進電力送出工程。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發電量達40億度,實現產值超15億元。同時,可有效治沙12萬畝,年減排二氧化碳320萬噸、粉塵70萬噸。 

  這些只是中國推動非化石能源發展的縮影。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連續五年超過1000億美元,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約佔全球的30%。這為未來1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25%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林伯強認為,在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中,水電的發展潛力有限;核電則是建設周期長、安全係數要求高;因此,大力發展風能和光伏產業將是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的重要舉措。 

  以光伏產業為例,截至2019年底,中國光伏電網裝機累計達204.3GW,連續五年居全球首位。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光伏市場仍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達到了11.5GW,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產業規模還在持續增長。 

  「雖然中國光伏市場在過去10年實現了高速發展,但是風電光伏發電量在全國總發電量當中佔比仍然較低,僅佔3.9%,還有較大上升空間。」林伯強說。 

  與此同時,全球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而中國處於光伏產能製造業的前端,已經形成全球最完善的光伏產業鏈,佔全球光伏供應能力的80%以上。根據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顯示,隨著成本持續下降,光伏將成為未來電力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林伯強建議,國家要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風能和光伏產業發展,同時,各地方和企業要繼續將風能和光伏產業鏈做大做強。中國需從「十四五」規劃開始布局,在未來40年的各個五年規劃中提出階段性的減排目標,並配以相應的政策支持。 

  事實上,中國已將「推動綠色發展」作為「十四五」規劃的主要內容之一,並提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等建議。 

  相關部門已經有所行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將提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實,並強化監督考核。同時,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持續實施。 

  「中國未來40年內達到『碳中和』,對經濟發展來說是挑戰和機遇並存。而推動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是加快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需要,更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林伯強說。 

相關焦點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更加明確
    2020年12月12日,在《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國際社會為了提振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與雄心,舉辦了2020氣候雄心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三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四項新舉措。這意味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加明確。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達到25%」目標意味著什麼?
    ,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而此前的9月22日,領導人在七十五屆聯大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應該說,12月12日這次講話是對9月22日講話的進一步闡述,使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減排的目標更加量化、更加清晰。形勢已經再明朗不過:到2030年,我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見頂,也就是說我國的化石能源消費量將「達峰」。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在行動
    央視網消息: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5年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有目共睹。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中國提出的新舉措包括,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宣布,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在2020年12月12日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應對氣候變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
    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更加明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路徑。2013年,中國發布第一部專門針對適應全球氣候變化的戰略規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提高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綜合能力。以強化職能實現統籌。
  • 中國明確非化石能源佔比目標,為各經濟部門全面低碳化奠定基礎
    據新華社12月12日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在講話中,習近平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是認真的!聯合國:中國已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領軍...
    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國際社會正凝心聚力,切實應對氣候變化。而中國作為《巴黎協定》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始終堅持多邊主義,並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譜寫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篇章。  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國際社會正凝心聚力,切實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在2009年紐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胡錦濤同志再一次向全球宣布:今後,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和音)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 人民日報和音: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 世界地球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互為促進
    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專家、國家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李俊峰認為,中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徵求意見稿明確了能源發展要跟上清潔化、低碳化、數位化的時代潮流,尤其強調的低碳化,正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分界洲島,潛水人員查勘珊瑚長勢。
  • 人民日報和音: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 多彩貴州網 - 貴州評論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 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 2020年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銳財經)本報記者 李 婕《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23日 第 03 版)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縣城的木魚島公園,如今成為當地生態旅遊的重要景點
  • 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會上介紹,目前「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超額圓滿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提前超額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習近平展現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三點倡議,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接受記者採訪的學者說,在以「雄心」為關鍵詞的峰會上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具有紀念意義和現實意義。「應對氣候變化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
  • 中國明確非化石能源佔比目標 光伏市場化大周期開啟(附股)
    據新華社報導,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中國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000591,股吧)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另據媒體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12日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將重回《巴黎協定》,我們將團結全世界,推動取得更大更快的進展,直面氣候危機。
  • 陳新光:中國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世界典範
    五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長期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以內,通過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
  • 聯播+丨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在這次峰會上,著眼於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提出三大倡議,並進一步宣布了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