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沒上過幼兒園,入小學後差距很明顯,園長的解釋令父母羞愧

2020-12-18 母嬰參考

6歲以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現在的家長最操心的就是孩子上學的事情,這不好多家長眼瞅著小孩到了上適齡入園年齡,就開始查看附近的幼兒園;

但還有一部分家長,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認為送去幼兒園不過是找個託兒所,還不如請保姆一對一照顧來得強。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小區有兩戶差不多大的孩子,本來應該都是上幼兒園的年紀,一戶家裡很早就開始著手挑選合適的幼兒園,攻略都做了幾個版本,只等娃年紀到了就往裡送。

還有一戶卻是堅決不讓娃上幼兒園的派別,家裡一致認為上幼兒園就是託兒所,花那麼多錢還是一個老師看好多孩子,遠不如請個高級點的保姆在家帶娃順便教點學前知識的好。

互相認為自己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為娃好的兩戶爸媽就這麼做了,結果讓人驚訝的是,僅僅一年,兩個孩子的之間就有了很明顯的差異,上幼兒園的小孩不僅活潑機靈,還經常幫助同學,是老師的好幫手,走出去真是誰見誰誇;

而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直在家「養尊處優」,在家被寵的像小皇帝,絲毫不懂得尊重人,出門也經常衝撞大人,欺負小孩,讓家長都發愁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的孩子,入小學後差別很明顯

資深園長解釋,一般情況下,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往往在進小學之後,其自理能力、適應能力甚至是大腦發育都比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更出色一些。

1、上幼兒園的真正用處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不過就是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在那唱歌跳舞,根本沒教什麼有用的東西,這樣一對比高昂的學費,似乎顯得有些划不來了,但讓孩子讓幼兒園真的只有這種用處嗎?

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在群體環境中,他才屬於「社會人」,人總是需要適應環境和群居事實,通過在家和父母或者保姆的溝通是不足以鍛鍊整個社會適應能力的。

而在幼兒園中孩子需要和老師、同學們保持交流和互動,完善自己的初始社會人格,增加對自己的理解與認知程度。

這類孩子上小學後往往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新同學和老師,但另一批適應得可能就會慢很多。

2、研究結果

在1972年的時候,美國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就做過一項「老鼠實驗」,他將三組相同的老鼠分別放入不同的自然條件籠子中,結果顯示在數月之後,自然條件好的那一組老鼠明顯更為機靈活潑,而條件差的那組老鼠就比較呆愣。

通過解剖發現,自然環境良好的那一組老鼠的大腦皮層厚度、蛋白質含量等多方面都更為優越。

也正是這個實驗,後來被廣泛運用於兒童教育領域,而腦科學專家稱:和小白鼠原理類似,哪怕是資質相同的孩子,如果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其大腦的發育結果也非常具有差異化。

而在兒童發展的規律中,6歲以前是他們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外界的刺激能夠幫助他們大腦突觸的形成,組成豐富的神經網絡,為大腦的信息處理中心奠定基礎,而在幼兒園中接觸的人物會使得孩子大腦刺激增加,信息量廣泛,加速大腦的發育。

這樣的小孩上小學後可能會更容易理解課本的知識和內容。

3、上不上幼兒園的差距

因此這也是孩子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的最大差距之一,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會把自己當成一個相對「獨立」的人,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性、學習能力和動手沒能力都更好。而且孩子一般會對老師有天然的敬畏心理,比起父母的說教,他們更聽得進去老師的教導。

此外,年紀小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好勝心和勝負欲,比如幼兒園的「小紅花」,還有之前網友們戲稱堪比北京申奧成功的興奮度的流動紅旗爭奪賽,這種一種從小培養的積極向上,和集體榮譽感,一直在家由父母和保姆帶著的孩子,很難找到這種感情,更多的是在家裡受寵。

延伸閱讀:給孩子挑選幼兒園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1、師生比例:專家認為,最良好的比例是在1:5,但由於現實原因,也可以放寬至1:10,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能夠被照顧到。

2、衛生情況:幼兒園都是抵抗力差的小朋友,尤其是在這種敏感時期,更需要注意衛生條件,以免出現傳染,影響孩子健康。

3、環保評測:尤其新建的幼兒園,必須要注意室內甲醛的含量,避免孩子出現健康問題。

相關焦點

  • 上公立和上私立幼兒園的孩子,有什麼區別?上小學後差距明顯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幼兒園是孩子開始離開父母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站,一個好的幼兒園能夠讓孩子受益匪淺。在幼兒園的選擇上,有些人更偏向於公立幼兒園,但有些人則更認可私立幼兒園。所以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後,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就是父母比較苦惱的問題。
  • 上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的孩子,進入小學後,這些差距很明顯
    我們都知道,目前幼兒園分為公立和私立,簡單來說,公立由相關部門管理,而私立是私營辦的學校,兩者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學費、教學內容也會存在差距。因此有些家長就糾結了,到底送孩子去哪種幼兒園好呢?其實,上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的孩子將來會存在一些差距,小學後就可以看出。
  • 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和上私立幼兒園的孩子,小學以後差距明顯
    黃麗有一對雙胞胎兒子,雖說是兩兄弟,但是黃麗為孩子擇校的時候還是有了一定的區別,因為她不希望孩子一直待在一起,希望他們能夠各自有自己的成長範圍,因此從幼兒園開始,在替孩子擇校的問題上,她就把孩子分開了。弟弟去公立學校讀,哥哥去私立學校,黃麗心想,自己的經濟能力也有限,所以就把兩個孩子分開,本以為沒什麼區別,直到後來孩子上了小學才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真是太不負責任了。
  • 孩子要不要上幼兒園?小學班主任:上不上的孩子,入學後差距明顯
    這樣的情況讓小張百思不得其解,不就是在幼兒園嗎?有什麼樣的神奇魔力讓孩子之間有了這樣明顯的區別。 其實,上不上幼兒園差別真的很大,有個家長曾經問過他們大娃的小學班主任,說自己家的二娃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要不要也要去幼兒園。
  • 因家庭作業太無釐頭,寶媽責怪老師存心刁難,老師的解釋令她羞愧
    很多父母都以為只要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自己就能解放了。至少能夠暫時的解放。但是父母沒有想到的是,現在孩子去上幼兒園就有家庭作業,而且很多家庭作業都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覺得幼兒園布置的家庭作家對於孩子學習成長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是在浪費家長的時間。
  • 幼兒園並不是越早上越好,超前教育只會影響孩子,小學後差距拉開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一部電影叫《看上去很美》?裡面講的的是一名小男孩,還沒到上幼兒園的年紀,就被父母送去上幼兒園,強迫孩子適應群體生活。由於年齡太小,甚至還不會自己穿衣服,還會經常的尿床,不僅得不到老師的小紅花,甚至還被其他小朋友嫌棄,慢慢的在性格上變得自卑和叛逆。
  • 倆同齡孩子,一個上公立一個上私立幼兒園,上小學後差距越來越大
    說起現在的幼兒園,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收費很低的公立幼兒園,裡面孩子寥寥無幾,招生困難。 而那些收費不菲的私立幼兒園,特別是一些名字上帶「國際」的私立幼兒園,家長們卻擠破頭也要把孩子送進去。
  • 學前教育沒必要?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直升小學的孩子,差別很大
    幼兒園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多數孩子在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就會被父母送去幼兒園。可現在卻有一些家長對於這事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 上幼兒園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強,沒上幼兒園的孩子相對而言要差一些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需要培養的,而幼兒園時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讓孩子上幼兒園的話,孩子平時的社交活動就會減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會非常糟糕。
  • 幼兒園六月開學,大班孩子返園,家長要配合做好三件事關係上小學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昨日重慶教委官宣幼兒園開學後,我的朋友圈也是幼教圈就熱鬧了起來。不管民辦還是公辦園的教師和園長們,都變得忙碌了。
  • 超前教育「拖後腿」,上幼兒園不是越早越好,二年級以後差距明顯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很多「雞娃」父母的至理名言,總是想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抓住「先機」,這樣能讓孩子在時間上領先一步,這樣做真對孩子好嗎?前段時間,糖媽看一部叫《看上去很美》的電影,裡面的小男孩方槍槍,還沒到上幼兒園的年紀,卻被爸爸送到了幼兒園,強制適應集體生活。
  • 上海名校訪談⑮|歐頓錦繡幼兒園園長:能叫出九成孩子的名字
    上海歐頓錦繡幼兒園的園長王伊凡。為了能在幼兒園門口迎接每一個孩子,王伊凡出門總是很早。她是300個小朋友的園長媽媽,也是3個孩子的母親。她41歲,個子不高,精力充沛,仿佛隨身搭載「小太陽」,釋放用不完的能量。
  • 媽媽把孩子衣服標籤全剪掉,幼兒園老師難以接受,園長:請退園吧
    導語:在孩子到了三周歲左右之後,就會開始陸續的上幼兒園了,而幼兒園就跟小學中學一樣,都是有著屬於自己幼兒園的標誌園服,同時把孩子放到幼兒園裡面,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一些知識,還可以減輕家長的一些負擔,讓家長能夠更好的工作。
  • 3歲男童被砸斷手指,奇葩園長解釋:被砸是好事?以後能經歷大災難!
    然而,在社會中,有很多幼兒園都達不到師德標準,上至園長下至老師,其品德都非常讓人擔憂,媒體頻頻報導發生在幼兒園裡的各種事件,每一件無不都是讓家長們痛心疾首,更是憤怒難平,父母滿懷希望把最寶貴的孩子放在了幼兒園,沒想到孩子在人生起點就遭到了打罵和虐待,甚至還有受傷,這會給他們心理造成多大陰影啊!而最讓人氣憤的是,有些幼兒園在事後處理上,其做法更是讓人無法接受。
  • 幼兒園學雜費1400元,家長表示不理解,園長解釋:這是正常繳費
    家長估計都會有一種感覺,生孩子不難,養孩子才是最難的。從還沒出生,新手爸媽們就要做好準備,不只是心理上準備好迎接新生命,物質上也要奠定好充足的基礎,畢竟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已經不能與十年前同日而語了。不用提,現在家長最重視的就是教育問題了。
  • 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是一丁半點
    我們家3歲的孩子,已經按耐不住自己到處去玩了,我想也是該送去幼兒園的時候了,鄰居卻說現在送孩子去幼兒園還為時太早,這麼早送去幼兒園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孩子送去幼兒園,家長可以省省心了,畢竟這是第一次父母與孩子分離,但是幾歲送孩子去幼兒園是最佳時機呢?我國有一項關於幼兒園的規定:幼兒園是屬於三歲以上的教育機構。
  • 幼兒園讓孩子畫自家車標,兒子畫了個太陽,園長親自打電話來!哈哈哈哈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容不得半點馬虎!好的教育會為國家培養好的優秀人才和頂尖科學家!為我國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可如今現在的學堂似乎變了味,第一不能得罪幹部子弟,第二深入了解狀況,以便增強人脈圈,第三了解父母情況因材施教!
  • 孩子即將上小學,父母要提前做這4個準備,有助於他們更好適應!
    孩子即將上小學,父母要提前做這4個準備,有助於他們更好適應!陳曼的兒子晨晨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前幾天,班主任給陳曼打電話,告訴她晨晨在學校不斷地大哭,無論怎麼安撫都不行,讓陳曼最好能夠來學校一趟。沒辦法,陳曼放下手頭的工作,趕緊到了學校,一邊安撫兒子,一邊詢問兒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看到媽媽來了,晨晨的情緒也逐漸平復下來。他告訴媽媽說:自己不想在這麼上學了,要回到幼兒園裡,聽到兒子這樣說,陳曼哭笑不得,又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解釋。沒辦法,只有先安撫好兒子,陪了他一會,才試著將他送到班裡上課。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你可能都想像不到!如今,很多孩子在3歲左右就被家長送上了幼兒園,想讓孩子早點接受教育,這樣就能贏在起跑線上了,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3歲還比較小,正處於依賴期,想到了4歲再將其送到幼兒園中, 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孩子幾歲上幼兒園都一樣,其實則不然。
  • 幼兒園老師發現孩子口袋太鼓,翻出東西後心酸落淚,園長:已退園
    文字/迎迎編輯/迎迎孩子們在幼兒園裡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老師的心,關心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就是老師的責任。有一個老師就因為關心孩子,卻受到了嚴重的內心打擊。這個幼兒園老師在照顧自己班上的孩子時,無意間發現孩子的衣服口袋鼓囊囊的,還以為孩子是把好吃的揣在兜裡,怕孩子一會兒玩的時候掉出來,於是好心去勸孩子把東西放在小書包裡。但是這一掏,卻翻出來一件令她傷心的東西,老師看到這樣東西心酸落淚,不願忍受委屈而告訴了園長:憑什麼家長不相信我?
  • 幼小銜接做好三大「功課」,父母必須了解,孩子上小學後更輕鬆
    前幾年有學前班,算是正式的幼小銜接班,現在則是大班直升小學,沒有了所謂的學前班,那孩子入小學前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呢? 一位表弟家的孩子上了小學,感覺適應得比較慢,很多拼音不熟悉,字也識得不多,功課做起來比較費勁,還很慢,後悔幼兒園階段太放鬆了,現在只有慢慢補差距,迎頭趕上了。 如果我們在上小學之前做好各方面充分的準備工作,幼小銜接做足功課,孩子各方面就會比較輕鬆,從容自如。看看都應做好哪些幼小銜接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