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時期的權宦王甫、曹節,是如何崛起,又如何衰亡的?

2021-02-13 素萍說歷史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宦官當權,迫害士人。而這一點在漢靈帝時期尤其明顯。宦官依附於皇帝身上,對皇帝的忠誠度比較高,是維護皇權的得力工具。但是另一方面大部分宦官缺乏道德上的衡量以及治國才能,只會一味地布置黨羽、操控權柄、擭取利益、侵蝕國力。下面小編要聊的就是漢靈帝時期的兩個權宦+王甫、曹節,他們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衰亡的呢?

王甫、曹節在漢桓帝時期

王甫、曹節在漢桓帝時期就已經比較活躍。曹節在《後漢書·宦者列傳》中有個人傳記,來龍去脈比較清楚。曹節是荊州南陽郡新野人,家中本來很有力量,''世吏二千石'',不知道為什麼進入宮中成為宦官。在漢順帝時期,曹節成為小黃門,屬於宦者系統中的中級宦官。

漢順帝之後過了兩個沒有實權且在位時間短的皇帝——漢衝帝、漢質帝,然後就是比較有名的漢桓帝。漢桓帝藉助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宦官的力量消滅權臣梁冀,單超五人因功封為縣侯,世人謂之''五侯'',還有一些宦官被封為鄉侯,從此宦官勢力的氣焰開始囂張起來。曹節雖然沒有參與除掉梁冀、因公封侯的記載,但還是做到中常侍、奉車都尉。

王甫在《後漢書·宦者列傳》中沒有個人傳記,資料也不算詳細。他在漢桓帝時期也有表現,就是在第一次''黨錮之禍''中。第一次''黨錮之禍''的起因是因為宦官黨羽張成提前得知朝廷大赦,令子殺人,結果被司隸校尉李膺抓獲。李膺不顧赦令殺死張成之子,於是宦官集團讓張成的弟子牢修構陷李膺等名士與太學生結黨營私,以李膺為契機擴大打擊範圍。

有一個名士叫做範滂,因為正直嚴整得罪很多人,被構陷為''範黨'',與同郡袁忠也在打擊範圍之內,與其他士人被關入黃門北寺獄進行嚴刑拷打、審問。負責查案範滂等人的就是王甫,當時的身份為中常侍。王甫詰問範滂結黨營私、標榜推舉、排除異己,範滂不為所屈,言辭犀利,反而得到王甫的同情。當時範滂等人在脖子、手、腳上都有刑具,王甫特意解除手和腳上的刑具,緩解他們所受的痛苦。

因消滅竇武、陳蕃崛起

雖然在漢桓帝時期,王甫、曹節就比較活躍,還做到中常侍,但是他們真正崛起,在政治上佔據獨特地位的時候,則是在漢靈帝時期,消滅竇武、陳蕃等權臣、名士開始。

漢桓帝去世無子,在竇武等人的支持下,漢靈帝劉宏即位,竇武成為輔政大臣。漢桓帝時期經過第一次''黨錮之禍''之後,士人被嚴厲打壓。而漢桓帝去世之後,士人又獲得重新上位的機會,其中有一個人比較有分量,就是與竇武同為''三君''的陳蕃。

竇武、陳蕃決定消滅宦官勢力,竇武先誅殺中常侍管霸、蘇康,但是並不局限於此。竇武、陳蕃等人希望一舉將整個宦官勢力扳倒,於是竇武令親信宦官山冰作為黃門令,彈劾另外一個宦官鄭颯,從鄭颯身上挖掘到曹節、王甫,再以此為證據收捕曹節等人。

沒想到宦官對政治中樞滲透得太厲害,曹節等人已經對竇武的計劃了如指掌。曹節等人馬上以王甫為黃門令代替山冰,到黃門北寺獄救出鄭颯殺死山冰,然後收捕竇武。竇武拒不受詔,動用北軍五校與宦官抗衡。宦官手中也有禁兵,加上剛回到朝中被忽悠得暈頭轉向的張奐,軍事力量反而強於竇武。五營士兵紛紛倒向宦官,竇武、陳蕃都死於宦官勢力之手。

在消滅竇武、陳蕃之後,宦官勢力的權勢更加膨脹。從此曹節、王甫操縱權柄、威懾朝廷:

在建寧二年(即公元169年),山陽東部督郵張儉彈劾中常侍侯覽與侯覽結怨,侯覽構陷張儉及其同鄉二十四人為朋黨,曹節將戰火蔓延到李膺等名士身上,開始第二次''黨錮之禍''。

在熹平元年(即公元172年),竇太后去世。有人將竇太后之死指向王甫、曹節,王甫、曹節令司隸校尉劉猛追查此人,劉猛拖延時間,被依附宦官的名將段熲代替。段熲四處抓捕太學生,上千人被牽連。

同年王甫因與勃海王劉悝不合,與曹節以及段熲構陷劉悝以及與劉悝交往密切的宦官鄭颯、董騰,劉悝被誣告自殺,妻子百人死於獄中。曹節、王甫因平復''叛亂''再次被封侯進爵,父子兄弟也受到蔭庇,''公卿列校、牧守令長,布滿天下。''

後來王甫擔憂宋皇后的威脅(勃海王妃宋氏是靈帝宋皇后的姑姑),構陷宋皇后在後宮使用左道祝詛之術,導致宋皇后被廢死於暴室。

在光和元年(即公元178年)漢靈帝因各種災異向蔡邕、楊賜詢問對策,二人上書中涉及權貴,被曹節發露。蔡邕因此受到攻擊被流放朔方,楊賜則因為漢靈帝老師的身份沒有受到迫害。

王甫、曹節的衰亡

雖然王甫、曹節炙手可熱,但是他們還是走向衰亡。王甫死於刑殺,時間在光和二年(即公元179年)。

王甫令門生王翹在地方搜刮官物七千多萬,被京兆尹楊彪得到證據。楊彪就是上文提到的楊賜的兒子。楊彪將證據提交到陽球之手,這個時候王甫正好在私宅休假而非宮中,王甫馬上奏請收押王甫、王萌、王吉父子以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中黃門劉毅、小黃門龐訓、朱禹、齊盛等宦官,以及在地方作為郡守、縣令的宦官黨羽。陽球親自拷問王甫,其實就是使用各種殘酷刑罰洩憤,在獄中打死王甫父子,又將王甫碎屍顯露天下。與曹節、王甫同謀的段熲也被收押入獄,服毒自殺。

雖然王甫被誅殺,但是在曹節的幹涉之下,陽球從司隸校尉遷為衛尉,失去京師的察舉權。王甫的死似乎讓士大夫看到曙光,司徒張郃、永樂少府陳球、步兵校尉劉納與陽球商議消滅宦官的計劃,打算再度表請陽球為司隸校尉,然後針對曹節等人下手。

陳球的妾室是的女兒,程璜本為宦官,又受到曹節等人的拉攏和脅迫,於是將陳球等人的計劃告發給曹節。曹節先下手為強,向漢靈帝彈劾陳球、劉納、劉郃、陽球等人,都被宦官所殺。兩年之後曹節也去世,曹節、王甫操控權柄的時代結束,不過張讓、趙忠等宦官接替了曹節、王甫等人的位置,繼續作威作福,一直持續到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才被袁紹等人盡數消滅。

參考文獻:《後漢書》

相關焦點

  • 扶立漢靈帝的竇太后臨朝稱制後,卻被曹節等宦官欺凌,雖亡難安
    隨之,竇武又提及曹節、王甫等人也驕橫不法已久,應該予以誅殺。對此提議,竇太后沒有同意。因為,此時的竇太后已被中常侍曹節、王甫等宦官的諂媚迷惑了,已將他們視為心腹了。竇武聞訊逃入了步兵營,欲引兵抵抗,但被王甫假傳聖旨調派來的軍兵擊潰了。無奈之下,竇武自殺而亡。陳蕃驚聞宦官禍亂宮廷後,立即率領屬下八十餘人前往宮中,欲平息事端。結果,寡不敵眾,陳蕃被俘。在眾宦官的強烈要求下,曹節、王甫編造了漢靈帝的詔令,處死了陳蕃。接著,曹節、王甫命人收捕竇氏宗族。一時間,人頭滾滾,鮮血遍地。
  • 漢桓帝-漢靈帝:宦官、外戚與清流派的權力鬥爭
    宦官派有曹節、王甫等人,任用私人,敗壞朝綱。外戚派有竇武等人,相對清廉持重。靈帝登基第一年,外戚派竇武與清流派陳蕃商議,除掉大宦官曹節、王甫。五月正巧日食,竇武請求竇太后誅殺曹節、王甫,並先下手誅殺了宦官管霸、蘇康。
  • 簡述東漢靈帝時期二次謀誅宦豎的經過與光和二年劉郃謀反案的關係
    《謀誅宦豎》(中)文:小A史蒂芬發生在建寧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的辛亥政變,成了宦官延續漢桓帝時期權勢巔峰的基礎。使得宦官在漢靈帝時期同樣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宦官對士族士大夫階層的不斷迫害。
  • 靈帝時期以宗室劉郃為中心的第二次謀誅宦豎,敗於一個小妾真悲哀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袁紹(十二)外傳《宦者列傳》(九)酷吏陽球文:小A史蒂芬發生在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的九月辛亥政變結束之後,曹節、朱瑀、王甫等一幹宦官少不了封侯拜官。對於漢靈帝劉宏來說,大將軍竇武和陳蕃的死到底冤不冤都不重要。
  • 在《三國演義》中「蒙冤」的權宦蹇碩,其實與「十常侍」貌合神離
    士人向來鄙視宦官這個群體,東漢末年時期更是如此。原因可能有宦官這個群體比較特殊的緣故,但小編認為更多的還是政治上的緣故。宦官與皇帝非常親密,容易左右皇帝的意志,利用皇權給自己辦事。往大了說禍國殃民,作威作福;往小了說也擠佔了士人的政治資源。而東漢末年的宦官集團對士人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兩次「黨錮之禍」讓士人對東漢離心離德,野心滋生。
  • 漢靈帝-漢獻帝(上篇):東漢最後一次權力更替
    漢靈帝是中國歷史上排名前十的昏君,貪財好色,寵信宦官。漢靈帝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張讓是我爹,趙忠是我媽,寵信悖亂如此。除了宦官之禍,後宮也亂象叢生。宋皇后是漢靈帝的第一任皇后,功臣宋昌之後。但宋皇后不受寵,也未生育子嗣,多被其他寵妃詆毀。大宦官王甫誣陷逼死了渤海王及王妃,渤海王妃正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怕將來遭到報復,編造誣陷宋皇后行巫蠱詛咒,宋皇后被廢,憂鬱而死。
  • 扒一扒漢靈帝的淫亂生活
    漢靈帝劉宏的「靈」在諡法中解釋為:「亂而不損曰靈」,可見後人對這位皇帝評價的側重點在那裡了。原來在當時漢靈帝劉宏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只有一個靈了,可見漢靈帝真是一位追求淫慾的皇帝啊。  靈帝劉宏繼位後立宋氏為皇后,宋皇后因她性情平和,缺乏女人味而得不到靈帝的好感。又遭到後宮裡受到漢靈帝寵愛的嬪妃詆毀,再加上中常侍王甫聯合太中大夫程阿誣陷,最終漢靈帝藉此廢去宋皇后。
  • 從監察刺史到州牧,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是如何崛起的?
    那麼,這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各路諸侯又是如何崛起的?其實這一切,都要從漢武帝推行「推恩令」說起。丨漢武帝分設十三州刺史,西漢中後期刺史權力開始擴大漢武帝時期,為了徹底消除諸侯王的威脅,漢武帝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開始推行「推恩令」。
  • 漢靈帝猝死短壽,政策失誤加速東漢滅亡,一切或因誤信這本書
    連環畫《黃巾起義》中的漢靈帝和宦官們漢靈帝時名將蓋勳說:「吾數見上(指漢靈帝),上甚聰明,但擁蔽於左右耳。但蓋勳並未成功,漢靈帝還是更信宦官。漢靈帝曾登宮中高臺遠眺,宦官們怕皇帝發現他們的奢華私宅,便借讖緯書《春秋潛潭巴》中有「天子勿高臺榭」,嚇唬說:「皇帝喜登高,則天下百姓虛散。」漢靈帝從此不再登高。《後漢書》記此,是為證明漢靈帝「親小人」,但清代學者王夫之指出:漢靈帝忌登高,足證心中有百姓。漢靈帝在位22年(一說21年),大赦天下20次,格外頻繁。
  • 漢靈帝與宮女淫亂的花招多
    他即位後立了扶風宋氏為皇后,這位皇后姿色平平,漢靈帝也就對她沒愛好。這時,中常侍王甫枉殺了勃海王劉悝及他的王妃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怕宋皇后遷怒於他,就誣陷宋皇后在宮廷裡挾巫蠱詛咒天子。    這種罪名一般一告就靈,靈帝正看皇后不順眼,就藉此收回了她的璽綬。宋皇后不久憂慮而死,接著她的父親以及兄弟全部被殺。這般冤枉,宮中的人都很同情她。
  • 西漢權宦石顯,他是如何在朝堂上排除異己,實現大權獨攬?
    那麼在朝堂上一言九鼎的石顯還會幹出什麼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他又是如何蒙蔽聖聽做到一手遮天的,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一位小黃門去看看石大公公的威風。一言九鼎,排除異己。他借皇帝妹夫單獨召見的機會,向漢元帝陳奏稱中書令石顯是個奸邪小人,現在權傾朝野,連丞相和大司馬都對他畏懼三分,請求皇帝妹夫無論如何要疏遠罷黜這個權宦。沒等他說完漢元帝就火了:你說石顯不是好東西,人家舉薦你,你卻反咬一口。你又是什麼東西!
  • 關羽敗走麥城,只有王甫成功脫險,結局卻依然悲慘
    經歷過短短幾個月的輝煌時期之後,關羽開始被曹操和孫權兩人雙面夾擊,最終不得不敗走麥城。當時處於危機時刻的關羽在選擇向劉封、孟達求救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尋找自救措施,但是在兩大梟雄的夾擊之下,走下坡路的關羽顯然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