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國寶大熊貓,相信很多讀者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它那憨態可掬、圓圓囔囔的萌獸造型了。熊貓作為我國四川的特產,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享有國寶的美譽。而最近,筆者在網上看到有關它的視頻,經常會發現有網友在下方留言評論,熊貓曾是蚩尤坐騎的「梗」,在幾千年前,它更是有著「食鐵獸」的威名。筆者看到這裡,也不禁下意識地去翻閱了一些資料,那麼,熊貓是食鐵獸嗎?幾千年前,它又真的是蚩尤的坐騎嗎?
在眾多古籍中,有關熊貓的記載,據相關學者考證,最早地居然可以追溯到《山海經》。熊貓在古代也有很多別名,在《山海經》中,它就有一個名字——狛(bo)。依據晉朝文學家郭璞的註解:
「山有九折坂,出狛,狛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也。」
似熊,帶有黑白斑紋,居於深山。
依據這些特徵,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在《山海經》中記載的「狛」,應該就是今天的熊貓。
這裡,可能會有讀者提問,古書中還說狛食鐵呢,那熊貓食鐵嗎?
答案是熊貓的確食鐵!熊貓雖然主食竹子,但說到底,熊貓依然是屬於雜食性熊類。在很多書中,都詳細記載著熊貓食鐵的事跡。甚至今天,在四川熊貓生態保護園,飼養員如果在熊貓進食時稍不留意,那麼很有可能鐵盆都會被熊貓吃下去。
如此一看,熊貓的「食鐵獸」大名應屬於名不虛傳!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四川省當地記載的《北川縣誌》中,就曾把野生熊貓稱為「食鐵獸」。漢代東方朔在其著作《神異經》中有如下記載:
「南方有獸,名曰齧鐵。似熊、小頭、痺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
而這不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大熊貓嗎!?既然熊貓已經有了「食鐵獸」之名,那麼,第二個問題:熊貓又是否真的是蚩尤的坐騎?
提及蚩尤,就不得不提到他與我們華夏始祖黃帝的那一場生死決戰——涿鹿之戰。據網上一些網友的說法,在涿鹿之戰中,黃帝的坐騎是黃龍,而他的對手蚩尤的坐騎便是食鐵獸。
想像一下,一代驍勇善戰、兇猛無敵的兵神,騎著今天看起來很蠢萌的熊貓參戰,這會是一個什麼畫面啊。強烈的反差感足以萌化每一個網友的心!
事實上,在筆者找到的很多史料中,有關涿鹿之戰的記載,都沒有提到過蚩尤的坐騎是食鐵獸這一說法!甚至壓根就沒有提到過蚩尤的坐騎!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也只是記載了黃帝為了戰勝蚩尤,而訓練了很多猛獸參戰。今天,也有很多學者質疑,這裡的猛獸極有可能是當時的某些部落的圖騰。黃帝通過結交很多其他的部落,最後一同打敗了蚩尤。所以,說蚩尤的坐騎是食鐵獸這一說法著實查無所據啊!
其實,在筆者看來,民間流傳的食鐵獸是蚩尤的坐騎這一說法,可能更多地是為了烘託蚩尤這一人物特點。因為古籍中記載的蚩尤,性情兇殘,食山吞鐵,在涿鹿之戰中呼風喚雨。與其說蚩尤是真實存在的黃帝的對手,我更願意相信這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個神話人物。
如果黃帝作為我們華夏人文始祖,具備了古代勞動人民所寄予的一切美好的道德品格,甚至智慧。那麼,他的對手蚩尤,就需要有足夠的負面特徵來反襯黃帝。而這樣的人物,如果給他配上特徵相符的坐騎,那麼,同樣以銅鐵為食的「食鐵獸」自然是不二首選!
最後,筆者總結一下,熊貓就是古人口中的「食鐵獸」,這一說法應是有據可考的。至於一定要把熊貓和歷史上的蚩尤綁定在一起,就顯得有一點唐突了。當然了,如果在這裡,僅僅把蚩尤作為一個華夏文明的神話人物看待的話,那麼,說熊貓是蚩尤的坐騎,完全可以理解為今人對神話的再加工,並以此來豐富蚩尤這一神話人物的形象,則是可取的。畢竟,熊貓的主人存不存在都完全是另一說了,不過博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