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
「 下午五點零三 」
「 臺北市 」
「 萬人等待發槍 」
「 是狂歡?是挑戰?」
「 21.0975KM 」
「 跑完自知 」
PUMA IGNITE TAIWAN
彪/馬/臺/北/熒/光/夜/跑
停訓3個月 從零開始
這是一場讓我找回初跑者感覺的比賽,已經停訓3個月了,除了測試跑鞋,基本沒有系統跑步訓練了,去年全馬跑出3小時42分後,本來想繼續進階突破3小時30分。但是,隨著能力的增強,好像對跑鞋的挑剔變得沒有那麼強烈了,我想找回初跑者對跑鞋的挑剔,想通過降低身體能力,從而找到初跑者的狀態,再一次從初跑者的感受出發認識跑鞋和跑者的關係。
螢光夜跑主舞臺
PUMA SPEED 500
這次比賽我選擇了PUMA SPEED 系列,Speed系列有Speed 100、300、500、600、1000共5款跑鞋,100為比較激進的競速跑鞋,1000則追求緩震和保護,500在Speed系列裡在中間位置,緩震和回饋做到一個比較平衡的感覺。作為一個回到初跑者感覺的人,這次不追求成績,只想安全的完成比賽,所以這也是選擇Speed 500的原因,300更輕回饋更好更適合PB時候穿著,600和1000則更適合平時訓練。
SPEED系列家族圖譜
半程馬拉松適合大眾跑者
結合這場比賽,我和大家來聊一聊這雙SPEED 500。PUMA螢光夜跑已經有11年了,是臺北比較有名的跑步賽事,每年都吸引上萬跑者在濱河公園來一場半程馬拉松,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半程馬拉松的運動量非常適合普通的跑者參與,相對於全程馬拉松需要跑者分配很多時間在馬拉松的訓練上,半程馬拉松所需要的訓練時間要少很多,而且跑一個半程除了完賽後的身體疲憊,很少會給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我這次比賽穿著的 PUMA SPEED 500
四月初的臺北
4月初的臺北還有一些涼意,尤其昨日還下了一整天的雨,氣溫大概是在15度左右,SPEED 500在靜止的情況下,由於鞋面是一個雙層設計,外層大網眼,內層材料細膩柔軟。這種設計在透氣的同時,並不會讓河風一下子吹透鞋面。大家要注意一個誤區,跑鞋透氣性很重要,但不是一定要像光腳穿著那麼通透。就像現在的汽車發動機艙,很多高級的汽車都會有一種叫主動隔柵設計,就是在汽車發動機還沒有達到正常工作溫度時,保持機艙內溫度。咱們的腳也一樣,在運動前保持一定的溫度,讓它更快的達到一個工作溫度也是很重要的。
來自北京的媒體老師們準備起跑 (我要像各位老師學習)
起跑的興奮
在熱烈的氣氛中鳴槍開跑,起跑的興奮,讓我的配速一度保持在5"00,這也充分讓我感覺到SPEED 500中底的設定,中底上層的IGNITE材料為全掌設計,能讓整個腳掌感受到IGNITE優秀的緩震和回彈。在5"00的配速跑了接近2公裡後,我意識到我該減速了。速度降到6"00左右,感受到鞋面的包裹感不錯,尤其是Evenfit技術,左右各兩根和中底相連的鎖定帶,配合鞋帶的繫緊,能讓鞋腳一體性提高。
氣溫稍涼,但是賽手們熱情讓比賽升溫
從清晰到模糊,又從模糊到清晰
從白天跑到晚上的感覺很有意思,從陽光明媚跑到華燈初上,看著臺北101塔,從清晰到模糊,又從模糊到清晰。在濱河公園裡沿河的露天籃球場很多,能感覺臺北的籃球文化氣息很濃,這次時間很緊,等我有時間一定要在臺北打場3v3。哈哈,好像有點跑題,還是繼續跑步吧。
遠遠的臺北101塔
臺北的包容
賽程過半,濱河公園內並沒有做全程封路,但是,在公園內散步的市民和比賽的跑者,都相處融洽。橫穿賽道的人們會耐心等待跑步隊伍出現大空檔才會快速通過,沒有聽到有人抱怨,沒有看到有人搶行。市民完全理解跑者的行為,不會因為上萬人的跑步活動而抱怨自己的某一天散步被打擾,互相理解尊重能夠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深度和這個城市的包容。
比賽中的螢光元素
我繼續向前,賽事每2.5公裡有一個補給站,我一般來說比賽都會自己帶能量膠,但是這次匆忙中忘到了書包裡,所以這次特別觀察了每一站的補給。5公裡的補給站出現了小紅薯,還挺好吃,缺點就是需要站住吃,這樣耽誤一些時間。之後每站都有小小的士力架,是普通士力架的1/4大小,非常容易下咽,這在比賽中很重要,這一點PUMA想的很用心。
十五公裡了
15公裡了,我的狀態還不錯保持著均勻的配速,SPEED 500鞋面並沒有因為雙層設計而影響透氣,整個過程腳沒有悶熱感,鞋內溫度控制的很好。由於前一天下雨有些路面還有一些積水,在不小心踩到積水路面時候,外底防滑性也不錯。
PUMA SPEED 500 外底
餓,每個跑者都會經歷
從這以後我速度又慢了一些,因為餓了,身體儲存的能量已經沒有了,像很多初跑者第一次跑半程一樣,15公裡後體力不支,我開始從前掌落地轉換成後跟落地滾動跑法,可以切換工作的肌肉群,讓步態更經濟,節省力量。SPEED 500是6mm的前後掌高差,所以前後掌落地跑,它都能勝任。
PS:小知識 0-4mm高差更適合前掌落地跑人群。6-8mm前後掌均可。8-12mm更適合後跟落地跑者。
KEEP APP的胡老師這次比賽選擇的 PUMA SPEED 300
最後三公裡
最後3公裡,用接近7分的配速並伴隨肌肉力量下降來感受這雙鞋在賽程最後階段帶給初跑者的表現,IGNITE的衰減很低,在體力下降嚴重低配速的最後階段,仍然能感受到出色的緩震性,能夠大大減緩關節由於體力下降而受到的衝擊。這最後3公裡,讓我找到了我第一次跑半程的感覺,對時間、成績、形象全都拋在腦後,只為跨過終點的喜悅。我完成了,找到了最初的那個感覺,在掛上獎牌那一刻,好像我穿越到了2012年。
「謝謝PUMA臺北螢光夜跑」
「這感覺真好,願我們明年相約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