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 騰
5月13日上午,由濟南大學主辦,山東省音樂家協會、菏澤市群眾藝術館、山東省演出公司、山東省會大劇院協辦,濟南大學音樂學院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山東菏澤弦索樂表演人才培養》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藝術空間揭幕。啟動儀式由濟南大學副校長李光紅主持,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項目總顧問葉小綱,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張積強,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尹慧萍,菏澤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蘇本棟,濟南大學校長張士強在儀式上分别致辭。國家藝術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項目組專家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參加了啟動儀式。
搭建平臺,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採訪中,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山東菏澤弦索樂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融合了器樂、曲藝、戲曲等多種元素,是唯一活態傳承的 「北方風格」弦索樂。《山東菏澤弦索樂表演人才培養》項目是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的重要途徑。
項目總顧問葉小綱在致辭中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文聯對儀式的如期啟動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山東菏澤弦索樂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傳承意義,希望本次項目順利展開,能夠為「弦索樂」的傳承發展與表演人才隊伍建設打下基礎,深化和拓展山東特色音樂文化軟實力理論,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名家雲集,共建菏澤弦索樂人才培養體系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山東菏澤弦索樂表演人才培養》項目旨在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培養一批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高的文化修養、紮實的表演技能和學術基礎的菏澤弦索樂表演人才,為弦索樂事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推進國家藝術事業健康發展。
項目集結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內知名音樂學者、專家協同合作,採取專家講座、研討交流、採風考察和藝術實踐等多樣化授課方式,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音樂的形式與創作、菏澤弦索樂的傳統與傳承等理論課程和教學觀摩、曲目研習、樂器演奏技巧訓練等實踐課程,為創新傳承、建設弦索樂演奏人才梯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深入挖掘,釋放菏澤弦索樂時代新活力
項目負責人、濟南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鄭中表示,項目團隊正在籌備建設「山東菏澤弦索樂藝術研究中心」及資料庫,進一步記錄、出版、整理菏澤弦索傳統曲目,同時,啟動對蘇本棟、王振剛、胡化山等弦索樂藝術家的音響資料數位化轉換和「非遺傳承人口述史」的記錄與整理工作,為項目實施提供了曲目積累與理論史料支撐。
「《鄉音·鄉愁——山東菏澤弦索樂表演人才培養項目成果匯報音樂會》將首次探索弦索樂與古琴和民族管弦樂隊的融合與互動,對地域音樂風格有嶄新的詮釋,非常值得期待,音樂會擬於10月中旬舉行。」鄭中說。
濟南大學校長張士強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濟南大學對於此次項目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承諾該項目將整合校內外優勢資源,發揮在「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中的學科專業優勢,把項目實施好、建設好,為傳播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應有的力量,讓山東弦索樂重新放射出新時代的光芒。
啟動儀式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作曲教授葉小綱,以《民間音樂素材在中國交響音樂創作中的應用》為題,分享了自己進行音樂創作的經歷和經驗,他用音樂書寫「中國故事」,豐富的創作經驗、精彩的演講以及廣博的學識讓在場學員折服。
竭力傳承,煥發菏澤弦索樂時代新光彩
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尹慧萍表示,加強菏澤弦索樂表演藝術人才培養,對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人民共有精神家園,促進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推動整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菏澤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原菏澤市戲劇院院長、國家一級作曲蘇本棟牽頭組織成立了 「菏澤市琴箏清曲古樂社」。樂社團隊拯救挖掘、傳承恢復了一批傳統曲目,並創作改編了一批新曲目,先後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和全國首屆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等國家級大型藝術活動中獲得大獎,為菏澤弦索樂的傳承與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山東菏澤弦索樂表演藝術人才培養》培訓班的舉辦,標誌著菏澤弦索樂文化研究走上了凝聚學術合力的集約化發展之路,為菏澤弦索樂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也將培養出一批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紮實的表演技能和學術基礎的菏澤弦索樂表演藝術人才,為菏澤弦索樂事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使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得以發揚光大,更具時代風採。」尹慧萍說。
作為本項目授課教師,菏澤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蘇本棟表示,菏澤弦索樂有著較高的教學和學術研究價值,一些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均把其列為教材。
「相信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推動下、在專家學者的關注指導下、在這次培訓班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菏澤弦索樂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期待古老的菏澤弦索樂,重新綻放出藝術的青春。」蘇本棟說。
菏澤弦索樂傳承人王玉珍表示,作為弦索樂傳承人,能有這麼好的學習平臺,她感到非常幸運與激動。「我一定不負眾望,做好傳承工作,使菏澤弦索樂煥發時代新光彩。」王玉珍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