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深圳四十歲的生日。1980年8月26日,伴隨《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頒布,中央在深圳、珠海、汕頭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由此誕生,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源與踐行之地。
今天,是深圳四十歲的生日。1980年8月26日,伴隨《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頒布,中央在深圳、珠海、汕頭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由此誕生,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源與踐行之地。
一.回顧深圳特區40周年經濟騰飛史
四十年發展變化在深圳GDP上體現的淋漓盡致。1980年,深圳GDP僅為2.7億元,人均GDP835元;到了2019年,深圳GDP已高達26927億元,人均GDP突破20萬元。短短40年間,深圳特區GDP增長近10000倍,人均GDP升至全國城市之首。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快速推進和經濟的高速發展,過去四十年,深圳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在總體經濟中比重下降,工業快速發展,服務業穩步提升,三次產業結構由1980年的28.9:26.0:45.1調整為2019年的0.1:39.0:60.9。
科技創新是深圳發展的基因,特別是最近十年,深圳的創新引領定位更加明確,城市的創新發展能力領跑全國,在於創新方面的投入非常大。近些年,深圳的先進位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以及金融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在逐年增長。
企業是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群體。在深圳這片特殊土壤上,企業享受著深圳的經濟發展成果、法治發展成果、生態文明發展成果,也成為深圳這座城市創新發展的優質載體。過去四十年,深圳培育出了中興通訊(000063.SZ)、比亞迪(002594.SZ)、騰訊控股(00700.HK)、中國平安(02318.HK)、金融壹帳通(OCFT)等優質上市公司以及華為、大疆創新、華大基因等創新性企業。這些深圳本土企業在快速成長後對城市的反作用力也非常強,形成一種良性促進。
據資本邦統計,截至8月26日,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55家,廣泛分布於國內外主要資本市場,其中318家在境內A股上市,110家在港股上市,27家在國外資本市場上市。排除多地上市的企業數量後,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35家。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5.71萬億元,相當於2019年深圳GDP(26927.09億元)的約6倍。
值此深圳經濟特區慶祝40周年之際,資本邦將從深圳上市公司行業分布、市值狀況、股價表現、市盈率、財務狀況、研發投入、資本市場利用等角度全方位勾畫深圳上市公司群體的現狀和發展特徵。
二.A股深圳上市公司總體狀況
截至8月26日,A股市場3970家上市公司中,有318家深圳企業(以深圳證監局為準)。2019年,318家深圳A股上市企業實現總營收合計46646.68億元,營收平均值為146.69億元,實現盈利(以歸母淨利潤為主)合計4722.98億元,盈利平均值為14.85億元。
深圳經濟「科技+金融」雙輪驅動
從GICS行業分布情況來看,上述318家A股企業主要分布於11個不同的行業之中。其中,來自信息技術行業的企業數量達129家,佔比達40.57%。來自於工業行業的企業有81家,來自非日常生活消費品行業的企業有34家。
以8月25日總市值來看,上述318家A股企業總市值合計達到95432.58億元,市值平均值為300.10億元。8家金融行業企業合計市值33999.12億元,為行業總市值之首。其次為信息技術行業,總市值達到25065.47億元。工業行業總市值位列第三,為11692.54億元。
可以看出,作為第二產業的工業已經不再是深圳的龍頭產業。以信息技術、金融為主的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深圳新的產業支柱。信息技術、金融兩大行業的總市值合計達到59064.59億元,相當於深圳地區2019年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的2.19倍。
這充分反映了深圳經濟「科技+金融」雙輪驅動的顯著特徵。市值最大的兩家深圳上市公司分別是市值14089.06億元的中國平安(601318.SH)和9348.57億元的招商銀行(600036.SH),二者的市值之和佔A股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的24.56%。
研發投入集中於信息技術行業
上述318家A股深圳企業中,有287家在2019年年報中披露了其研發費用,合計達到821.97億元,研發費用平均值約為2.86億元。其中,中興通訊2019年研發費用125.48億元,為研發費用最高的企業,也是唯一一家研發費用破百億的企業。此外,不包括中信通訊在內,研發破十億的企業有15家。
研發費用佔比來看,贏時勝(300377.SZ)2019年研發費用為2.89億元,但其研發費用佔總營收比例達到44.07%,為研發投入佔比最高的企業,也是唯一一家研發投入佔比超40%的企業。除去贏時勝,深圳地區企業有50家企業研發投入佔比超10%,其中超20%的企業有11家。
行業研發情況方面,信息技術行業2019年研發費用合計524.71億元,佔287家深圳企業總研發費用的63.84%,為行業第一。工業行業研發費用合計101.17億元,位居第二;非日常生活消費品行業研發費用合計79.17億元,為第三名。
深圳地區研發投入集中於信息技術行業,顯示深圳在信息技術產業上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有望將進一步增強。
融資助力優勢行業企業發展
此外,資本市場對深圳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8月25日,深圳地區有91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定增募資,募資淨額合計2946.84億元,募資淨額平均值約為32.38億元。
其中,募資淨額最高的為順豐控股(002352.SZ),募資淨額達到425.04億元,為募資淨額最高的企業。除去順豐控股,募資淨額超50億元的企業有13家,其中8家企業募資淨額超100億元。
行業募資情況來看,工業行業募資淨額最高為914億元,金融行業位居第二,募資534.21億元,信息技術行業以募資426.70億元的數額位居第三。
上述定增募資主要發生在深圳具備優勢的工業、金融、信息技術等行業的領軍企業,說明深圳龍頭上市公司正加快利用融資手段提升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地位。
三.港股深圳上市公司總體狀況
據資本邦統計,截至8月25日,深圳在香港上市企業共有110家,其中95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5家在創業板上市。2010年起,深圳赴港上市掀起熱潮,2010年至今10年多,共有72家企業赴港上市。房地產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是最早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距今已上市35年。
從行業分布來看,根據GICS行業分類,信息技術公司佔深圳企業在港上市總數的30%。位列第二的上市熱門行業為工業,佔深圳企業在港上市總數的17%。深圳材料及電信服務行業的企業在港上市佔比最少,都為1%。
從首發價格來看,除去5家公司未公布首發價格外,59%的在港上市企業首發價格在1-5港元之間,有25%的企業首發價格超5港元,其中A+H股上市公司中興通訊的首發價格最高,達22港元。
除5家公司未披露首發募集資金額外,其餘105家深圳在港上市企業的募集資金總額達約1746億港元。首發募集資金總額前三的企業為中廣核電力、招商銀行和中國平安。其中,中廣核電力首發上市募資最高達282億港元。
從市盈率來看,截至2020年8月25日收盤,已有78家企業市盈率為正。市盈率排名前三的企業為匯聯金融服務、金蝶國際和移卡,其中匯聯金融服務最高,達4991倍。
上市至今股價漲幅最高的十家企業為騰訊控股、寶德科技集團、金蝶國際、中國平安、思考樂教育、比亞迪股份、中國恆大、招商銀行、華潤電力和移卡。其中,騰訊控股目前股價較上市首日開盤價漲超10000%。
截至2020年8月25日收盤,110家上市企業總市值達約105310億港元,約佔2019年深圳GDP(按實時匯率計算為142628億港元)的74%。其中總市值前十的公司分別為騰訊控股、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中信證券、萬科企業、中國恆大、比亞迪股份、思摩爾國際、招商證券和中興通訊。其中,金融行業佔4家,穩坐高市值企業榜首。在總市值前十的企業中,騰訊控股的市值約佔前十企業總市值(96911億港元)的53.8%。
無論是從上市至今漲跌幅還是總市值來看,騰訊控股都是深圳在港上市的龍頭企業。資本邦獲悉,據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控股成立於1998年,於2004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騰訊旗下擁有包括產品微信、QQ、騰訊遊戲、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在內30餘個產品。
財報顯示,騰訊2019年全年營收為3772.89億元,同比上年增長21%。2020年上半年營收2229.48億元,同比增長28%,淨利潤572.32億元,同比增長29%。
騰訊控股近年來不斷和深圳政府加強合作,互惠互利。近日,深圳市民政局與騰訊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依託騰訊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在「智慧+民政服務」 「智慧+民政監管」「網際網路+智慧尋親」「網際網路+慈善」等方面深入合作。
除騰訊控股外,中國平安也是深圳在港上市企業中的佼佼者。截至8月25日,中國平安在深圳企業在港上市名單中總市值排名第二,達15783億港元,上市至今股價漲幅為714%。
中國平安成立於1988年,於2004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中國平安旗下擁有中國平安保險、平安證券、陸金所、美股上市公司金融壹帳通等子公司。
財報顯示,中國平安2019年全年營收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9.7%;淨利潤1643.65億元,同比增長36.5%;截至2019年12月末,集團總資產8.22萬億元。
近年來,平安多次與深圳政府相關部門籤約,達成戰略合作。按照公開數據,深圳官方今年將完成「十三五」期間新增40萬套目標,到2035年計劃建設籌集公共住房不少於100萬套。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楊洪認為,大規模建設公共住房,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也需要社會資本的廣泛參與。
企業為政府出力的同時,政府政策也惠及企業。中國平安方面稱,將從協議生效起至2035年,持續投入資金參與深圳公共住房建設,由平安集團投資建設的公共住房以長期租賃為主,並優先滿足政府的租賃需求。
四.深圳境外上市公司總體狀況
截至8月26日,共有27家深圳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成功上市。
從上市地選擇來看,美股市場最受深圳企業的歡迎,其次是新加坡資本市場。據資本邦統計,上述27家中概股中,74%的企業選擇赴美上市(14家在納斯達克上市,6家在紐交所上市);5家企業選擇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另外還有2家企業分別選擇在巴黎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從行業分布來看,上述27家境外上市深企來自9大行業,按WIND一級分類來看,其中工業和信息技術行業是最容易誕生中概股的兩個熱門行業,約26%和22%的公司來自這兩大行業,包括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國光大水務」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金融壹帳通」;第二大熱門的行業是金融行業和可選消費行業,均產生了4家中概股,包括知名的網際網路券商富途控股、慧擇保險、互金公司小贏科技、騰訊音樂等公司均來自這兩大行業。此外,房地產、材料、能源、日常消費和醫療保健行業也分別培育了1-2家上市公司。
從上市時間來看,大部分深圳企業在2010年之後赴境外上市共有14家,其中2019年境外IPO數量最多達到5家,分別是金融壹帳通,富途控股,房多多,亞洲時代和醫美國際。此外,2000年(含)以前有4家深圳企業赴境外上市;2000-2010年,共有9家企業赴境外上市。
從募資情況來看,上述企業首發募資淨額合計超過20億美元(已篩除未公布募資淨額的部分企業),其中僅騰訊音樂一家的募資額度就超過10億美元,成為在境外上市的深圳企業中的「募資王」,其次是平安集團旗下子公司金融壹帳通,首發募資淨額約2.86億美元。其餘深圳企業的境外募資額度均不超過1億美元。
這種融資領域的「馬太效應」同樣反映在上述企業的市值排名中。截至8月25日收盤,深圳境外上市企業市值TOP3分別是騰訊音樂(263億美元),金融壹帳通(85億美元)和富途控股(45億美元),遠遠超過其他企業的市值總和。
據資本邦統計,超40%企業的最新市值不超過1億美元;40%企業的最新市值介於1-10億美元之間,僅4家公司的市值介於10-100億美元之間,而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僅有騰訊音樂1家。兩級分化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音樂和金融壹帳通分別背靠騰訊控股(00700.HK) 和中國平安(02318.HK)兩大巨頭,其最新總市值分別約為6732億美元和1996億美元。
從市盈率來看,上述企業中只有近35%的公司市盈率為正,其餘均為負。截至8月25日收盤,富途控股市盈率為75倍,騰訊音樂為48倍,醫美國際為23倍。墊底的慧擇保險的市盈率為-144倍。
從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來看,大部分深圳企業的境外上市「首秀」表現不錯。據資本邦統計,除去中國天然資源等5家未公布首發價格的企業,在餘下22家公司中,14家公司在上市首日迎來「開門紅」,佔比高達64%,其中中國光大水務以近90%的首日漲幅榮登新股榜首,其他漲幅不錯的股票還包括:500彩票網(54%),富途控股(27%)小贏科技(26%),騰訊音樂(7.6%);另有金融壹帳通、房多多和亞洲時代3家公司上市首日以平價收盤。除去以上公司,深圳企業境外上市首日破發率只有27%,包括慧擇保險,優克聯新等。
但從長期股價表現來看,情況出現反轉,上述公司中,僅有22%的公司股價較發行價有所上漲,分別是富途控股(175%),金融壹帳通(130%),廣深鐵路(50%),駭維金屬加工(37%)和騰訊音樂(20%);其餘深圳上市企業則一路下跌。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 :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PUBLIC_CHINAIPO_KEYWORD:
深圳40周年深圳特區深圳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