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2021-03-01 近蘭寒舍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每年陽曆10月2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

鬥指戌,為霜降,氣肅露凝結而為霜矣。

初候 豺乃祭獸

孟秋鷹祭鳥,飛者形小而殺氣方萌,季秋豺祭獸,走者形大而殺氣乃盛也。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

二候 草木黃落

色黃而搖落也。 陽氣去也。 

三候 蜇蟲鹹俯

俯,蟄伏也。此時寒氣肅凜,蟲皆垂頭而不食矣。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

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

陸遊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

防秋燥

燥邪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

因此,秋季養生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慄子、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石榴、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應季水果。

防溼邪
秋季養生防溼主要應以祛溼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

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孝經緯》曰:「鬥指戌,為霜降,氣肅露凝結而為霜矣。故云『駟見而隕霜』。 【 駟,房星也。】 律無射,射者,出也,言陽氣上升,萬物收藏,無復出也。

然隨陽而終,當隨陰而起,無終已也。辰為戌,戌者,滅也,謂時物皆衰滅也。」《夏小正》曰:「九月納火。大火,心星也,故九月授衣。」《提要》曰:「九月為霜月、菊月、暮秋、末秋,暮商、季商、眇秋、霜辰、授衣。」

「是月也,天道南行,作事出行俱宜向南,吉。不宜用戌日,犯月建,不吉。」

《風土記》曰:「是月九日,採茱萸插頭鬢,避惡氣而禦初寒。」  

「是月二十日,宜齋戒沐浴,其日雞鳴時沐浴,令人闢兵。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光澤不老。天倉開,宜入山修道。」

《千金月令》曰:「宜進地黃湯。其法取地黃洗凈,以竹刀切薄曬乾。用時,火焙為末,碾細,沖湯服,煎如茶法。」  

《四時纂》曰:「取枸杞子浸酒飲,令人耐老。」

《病仙方》云:「修長生者,保命莫切於豨簽草,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治。方具五月條內。」
《聖惠方》曰:「甘菊花曬乾三升,入糯米一鬥,蒸熟,菊花搜拌,如常造酒法,多用細麵曲,候酒熟,飲一小杯,治頭風旋暈等疾。」

《雲笈七簽》曰:「是月採白朮,蒸曝九次,曬乾為末,日服三次,不飢,延年益壽。」
《食療本草》曰:「此月後宜食野鴨。多年小熱瘡不癒,食多即瘥。」
 「九日採甘菊、茯苓、松柏脂,丸服,令人不老。」

《纂要》曰:「是月宜合三勒漿,過此月則不佳矣。用訶梨勒、毘梨勒、庵摩勒三味和核,搗如麻豆大。用三兩,次用蜜一鬥,以新汲水二鬥調勻,傾甕中,即下三勒熟攪,密封三四日後開。又攪之,以乾凈布拭去汗,候發定密封,共三十日方成。味甚美,飲之消食下氣。」

      

《千金方》曰:「是月內於戌地開坎,深二三尺,埋炭五斤,土覆。戌為火之墓地,以禳火災。炭多可加。」
《真誥》曰:「十六日宜拔白,永不生。」

農曆九月事忌

《千金月令》曰:「是月勿食脾,季月土旺在脾也。」
《雲笈七簽》曰:「季秋節約生冷以防痢疾。勿食新薑,食之成痼疾。勿食小蒜,傷神損壽,魂魄不安。勿食蓼子。勿以豬肝同飴食,冬成嗽病,經年不瘥。勿食雉肉,損人神氣。勿多食雞,令人魂魄不安。九日勿起動床蓆,當修延算齋。」

《月忌》曰:「勿食犬肉,傷人神氣。勿食霜下瓜,冬發翻胃。勿食葵菜,令食不消化。」
《雲笈七簽》曰:「是月十八日忌遠行。」
《楊公忌》曰:「二十七日不宜問疾。」季秋之月,草木零落,眾物伏蟄,氣清,風暴為朗,無犯朗風,節約生冷,以防癘病。二十八日,陽氣未伏,陰氣既衰,宜進補養之藥以生氣。卦剝,剝,落也。陰道將旺,陽道衰弱,當固精斂神。生氣在申,坐臥宜向西南。孫真人曰:「是月陽氣已衰,陰氣大盛,暴風時起,切忌賊邪之風以傷孔隙。勿冒風邪,無恣醉飽。宜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養元和。」


本文轉自:少林藥局

編輯:近蘭茶舍

 

更多蘭舍文章,請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圖網霜降節氣海報,打開你的新思路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我們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霜降,這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從秋天到冬天的過渡節氣。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推薦幾款全新的霜降節氣海報模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創二十四節氣之霜降海報-圖片來源:我圖網「濃霜猛太陽」,溫度驟然下降,地面上和植物上凝結出了細微的冰針,有的形成了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鬆軟。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霜降是什麼意思 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養生
    十月二十三日  農曆九月初七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曆10月23左右。天氣漸寒始於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
  • 月令七十二候與二十四節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這是一首傳統版本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便於傳誦。    提到『月令七十二候』,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熟悉的很多了。
  • 2020年霜降幾月幾號幾點幾分 霜降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新華社天津10月21日電《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0月23日7時零分將迎來「霜降」節氣。此時節,秋天接近尾聲,秋意逐漸淡去。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霜降」為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節氣。
  • 霜降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霜降節氣優美句子短句大全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隨著「霜降」的到來,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進入了「千樹掃作一番黃」的晚秋,冬季的腳步聲在最後一縷秋風和一抹殘陽中漸行漸近,已隱隱可聞。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
  •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廿四節氣五言古詩句書法之霜降
    霜降殺百草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 「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霜降習俗【吃柿子】霜降時節吃紅柿子,可以禦寒保暖,補筋骨。泉州老人有說法云: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賞菊】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登高山,賞菊花,成為霜降這一節令雅事。「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 常識速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
  •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 二十四節氣在青島的風俗和趣事
    二十四節氣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舊時的老青島人(這裡所說的老青島人是指德佔青島前的青島人)是以農業為主兼顧漁業,二十四節氣就是他們勞作的行動指南。
  • 二十四節氣為何與中醫相聯繫?
    2016.11.30「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申遺成功,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根據太陽的位置,在一年的時間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點叫一個節氣。「五日一候,三候一氣」一年正好二十四節氣。
  • 華夏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與道教經典《淮南子》記載
    道教經典《淮南子》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農學指時體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節氣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到了秦漢時期而臻於完備。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就有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系統記載。
  • 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
    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在世界天文史上,中國是最早使用陰陽合曆的國家之一。
  • 時間之書:二十四節氣 氤氳的古典時光
    2017年剛剛開頭,學人餘世存和畫家老樹合出了一本《時間之書》——把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種種,一一細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大了之後還有不少人會背的「二十四節氣歌」,據說每個用過《新華字典》的孩子都讀到過。
  • 二十四節氣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分別為: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十二闢卦與二十四節氣
    接著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國古曆法將兩冬至之間的周期稱為歲,一歲分成十二等份,名為氣或中氣,是氣候變化的轉折點,一氣又兩分為一節、一氣,所以一年有十二中氣,十二節氣,這就是所謂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以太陽正照南回歸線的冬至中氣算起
  • 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從立春開始,單數節氣為「×月節、」「節氣」,偶數節氣叫做「中氣」,一個月中一個節氣,一個中氣。幹支歷不同於陰曆,每個月節氣日視為這個月的第一天,中氣則視為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