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小瑞士,斯洛維尼亞到底到發達到什麼程度?
斯洛維尼亞,是歐洲的一個發達國家,全稱為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為歐盟成員國、北約成員國、經合組織成員國、歐洲申根國,在2008年上半年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斯洛維尼亞在東南歐經濟轉型國家當中人均GDP名列第一。斯洛維尼亞也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斯洛維尼亞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南麓,西靠義大利。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屬於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獲得獨立,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2007年12月21日正式加入歐洲申根區。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今天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斯洛維尼亞獲選。
斯洛維尼亞國土面積20273平方公裡,人口大約206萬(2018)。,斯洛維尼亞國家森林覆蓋程度曾經在歐洲各國當中名列第三,排在芬蘭和瑞典之後。國內的很多原始森林依然存在。
斯洛維尼亞的歷史簡述
歷史上,1917年,奧匈帝國中的奧地利地區內的南斯拉夫代表在五月宣言(MAY DEKLARATION)中要求將在哈布斯堡家族下的斯洛維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統一成一個獨立的國家。是年,斯洛維尼亞政黨徵集了20萬個籤名,支持按照民族自決基本原則將斯洛維尼亞地區從奧地利中分離出來,建立一個包括斯洛維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的共同國家。
在1918年8月,所有斯洛維尼亞政黨的代表同意在盧布爾賈納建立一個在安東.克洛舍茨國民會議,以實現自決並建立一個南斯拉夫國家。10月31日,克羅塞奇任命盧布爾雅那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國民政府為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該政府此後在1918年12月1日和塞爾維亞王國合併。
1991年,經歷了和南斯拉夫10天激戰後和南聯盟崩潰後,斯洛維尼亞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為了彌補它在南聯盟市場經濟份額失去,超過三分之二的斯洛維尼亞產品轉向出口到了歐盟。
斯洛維尼亞大的國有公司幾乎全部分解了,不但工業產量下降,而且之前的高就業率變成了高失業率(一度達14%),國家經濟陷入蕭條狀態,尤其是罷工普遍性發生。隨著私有化進程的完成,國家的轉型期結束,經濟大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斯洛維尼亞在加入北約和歐盟後,目前經濟上已成為一個相對發達的國家。
斯洛維尼亞經濟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斯洛維尼亞2019年實現GDP為550億美元,約和人民幣3657億左右,相當於山東省淄博市的經濟總量。斯洛維尼亞2019年人均GDP為26502美元,折合人民幣17.3萬左右。
根據斯洛維尼亞《勞動報》2017年12月的報導:據斯國家統計局公共的之前的統計: 斯洛維尼亞的平均月收入(稅前), 從性別分:女士大致在1630歐元,男士在1732歐元左右,如果按即時匯率,相當於人民幣13500元左右,一年大約在16萬元人民幣左右(數據來自駐斯洛維尼亞經商參處)。
南聯盟在在解體之前,應該說屬於歐洲經濟發展很不錯的國家,在冷戰時期,南聯盟的經濟發展中都處於其最高水平,南斯拉夫不管在經濟,在收入,還是在生活消費等方面都已經趕上了發達國家。加上南斯拉夫工業比較強且完善,可自主生產大部分工業品,所以,南斯拉夫被稱為「巴爾幹猛虎」。
南聯盟解體前,聯盟內部的國家經濟幾乎都處在同一起跑線,各方麵條件都差不多。但南聯盟解體後,各國經濟出現兩極分化。大部分分離出去的國家經濟大多原地踏步,有的還陷入困境。唯獨斯洛維尼亞卻發展得越來越好,還成為了經濟相對發達國家,並且是解體後七國中唯一的發達國家,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斯洛維尼亞國土面積比較狹小,僅2萬多平方公裡,人口也僅200萬左右。但斯洛維尼亞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後,經濟獲得快速發展,國內工業快速跟西方接軌,經濟發展十分迅速。
尤其是人均GDP持續上升,斯洛維尼亞26500美元的人均GDP已靠近3萬美元,讓斯洛維尼亞開始躋身全球32個發達國家之隊伍,成為世界公認的發達經濟體,這個人均GDP基本上處於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是原來母國塞爾維亞的近5/6倍左右,疊加社會保障體系相對完善,成為南聯盟解體後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
相比原來的自家「兄弟」,波赫,馬其頓,塞爾維亞等國家的經濟發展,斯洛維尼亞算得上是一枝獨秀。因為某些前南聯盟國家,要麼處於戰亂之中,要麼相對窮困潦倒,比如科索沃和塞爾維亞等的矛盾。
為何南斯拉夫七國之中,斯洛維尼亞能成為唯一的發達國家呢?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斯洛維尼亞工業基礎相對完好。斯洛維尼亞在加入南斯拉夫之前,本身就是巴爾幹半島工業基礎最好的國家之一,即使在南斯拉夫時期,斯洛維尼亞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也高於其他加盟共和國,這成為後來經濟快速增長的最重要的基礎,一句話,工業底子厚實。因此,解體後,斯洛維尼亞在其強悍的工業基礎條件之上,經濟迅速「騰飛」。
其次經濟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扶持。斯洛維尼亞人跟西歐的法國,義大利關係都處理得非常的好,使得其經濟很早就快速融入西方經濟體系。
再加上南聯盟解體之後,西方對於斯洛維尼亞的經濟發展表現出支持的態度,讓斯洛維尼亞經濟發展「如虎添翼」,有力促進了斯洛維尼亞的經濟增長。
斯洛維尼亞和西方發達國家展開的貿易及投資,大幅提升及推進了斯洛維尼亞的工業及科技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最終成為發達國家。在整個巴爾幹半島地區,斯洛維尼亞是和西方融合最好的國家。
再次是處於社會穩定及和平環境。在南解體之後,許多國家仍然處於內戰或者內亂之中,比如波赫塞族和波族戰亂了十幾年,再比如科索沃和塞爾維亞,之前戰爭一直不斷。內亂不消停,勢必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
相比之下,斯洛維尼亞在獨立之後,始終堅持和平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一心一意發展經濟,使得斯洛維尼亞社會和諧,經濟富足,經濟發展超過前南其他國家不足為奇了。斯洛維尼亞成為解體後各國家中社會最穩定,經濟最繁榮的國家。
再來看一下斯洛維尼亞的教育及醫療等福利:
實施13年的義務教育:斯洛維尼亞實施的是13年義務教育,小學成為所有公民的必修課,需持續9年。9年級的小學生必須參加全國考試。小學和中學的分級系統是五分制。小學以後開始在普通中學或職業中學繼續學習。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畢業後,所有中學生必須考MATURA,也稱為高中畢業考試,和高考差不多。所以,沒有MATURA的中學生是不能申請大學學習的。
中學畢業後,學生們有三個選擇:一是高等職業教育;二是博洛尼亞系統的第一水平(3年本科);三是綜合碩士研究項目(5年本科和碩士)。
斯洛維尼亞優厚的福利:比如生育福利:孕婦擁有105天的產假,孩子父親享有高達90天的陪產假;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前均可使用;其中一名父母在產假結束後仍享受照顧子女假260天。
失業救濟金:如果是僱傭關係,那麼僱員強制參加失業保險,失業救濟金不得低於350歐元,不得超過892.50歐元,如果臨時不工作,還享有工資損失補償;
子女生病陪護假期:孩子生病父母享有7-15天的陪護假期;
學生教育津貼:學生從入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餐食費只需區區的2.5歐元。另外,斯洛維尼亞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學費都全免;
斯洛維尼亞的醫療:所有斯洛維尼亞人都強制進入公共醫療保險系統,包括持有永居身份以及他們的附屬親人。可以說,斯洛維尼亞的人口100%都有當地的保險覆蓋。
斯洛維尼亞的醫療保險由當地的醫療保險機構運營,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有效的醫療資金的分配。在斯洛維尼亞,每一個納稅人都會有一張電子健康保險卡,每次去醫院就醫時只要出示這張卡就可以免費就醫了。
總之,斯洛維尼亞實施的是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再加上優厚的福利,已經相對不錯了。
據斯洛維尼亞政府於2015年10月公布的《健康系統開支報告》顯示:2014年斯洛維尼亞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佔GDP比例為8.6%。
早在2007-2013年,斯洛維尼亞平均每1萬個人中就擁有醫生25人、護理和助產人員85人、牙醫6人和藥劑師6人。在2005-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46張。相比美國每萬人約29張的床位,加拿大每萬人27張床位,因此,斯洛維尼亞醫療條件已算非常優秀了。
英國《獨立報》早前刊登了一篇報導,據著名醫療期刊《柳葉刀》發布的報告顯示,斯洛維尼亞醫療水平在全球192個國家中,得分87,排名第18位,一度遠超歐洲大國德國。統計數字說明,斯洛維尼亞的醫生醫術還是相對不錯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公布的數據,2015年斯洛維尼亞人均壽命為79.3歲,位於世界第30位。男性平均壽命為76.93歲,女性平均壽命為83.13歲。到2030年,預測斯洛維尼亞的女性將成為預期壽命增長最多的群體之一。斯洛維尼亞也曾被國際組織評為最注重公民健康的國家之一。
斯洛維尼亞有什麼樣的支柱性產業?
斯洛維尼亞號稱「東歐小瑞士」,雖然資源匱乏,但擁有非常不錯的的工業及科技底子。
斯洛維尼亞的經濟屬於高度外向型經濟,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受全球經濟,尤其是歐洲經濟的影響非常大。斯洛維尼亞的電子、木材加工、食品、非金屬礦產加工、有色金屬、印刷等工藝水平較高,化工、汽車、紡織、建築、製革、橡膠等工業也較發達。
斯洛維尼亞產業有一個優勢,就是勞動力素質比較高,因為就業人員中大約11%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勞動力的技術素質及熟練程度較高。斯洛維尼亞的平均生產率接近西歐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比西歐及北歐低廉很多,在歐洲處於中等水平。
斯洛維尼亞汽車工業歷史悠久。汽車工業是斯洛維尼亞製造業的一個重要部門,也是其重要的優勢產業。
汽車零部件供應是斯洛維尼亞的重點行業,比如Cimos是斯洛維尼亞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Cimos生產發動機部件、渦輪等汽車部件產品,專門供應福特、寶馬等全球著名汽車品牌。
斯洛維尼亞汽車主要出口市場為奧地利、克羅埃西亞、匈牙利、法國、德國、義大利、墨西哥、羅馬尼亞、西班牙、土耳其、英國、美國等。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奧迪、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福特、雷諾、標緻、菲亞特、雪鐵龍、豐田等全球著名汽車製造商均使用斯洛維尼亞生產的汽車產品。
斯洛維尼亞的汽車工業對於GDP的貢獻率佔比約為10%,其中80%的產品出口,佔斯洛維尼亞全部出口的21%。
據斯洛維尼亞《勞動報》排名,全國效益最好的20大企業中,汽車產業就佔4家,分別是:車燈生產商HellaSaturnus(第二名)、雷諾分廠Revoz(第六名)、房車生產商AdriaMobil(第十九名)和汽車零部件生產商Cimos(第二十名)。
斯洛維尼亞汽車企業對於研發投入大量資金,汽車企業往往將收入的5%用於研發,12%用於投資新技術。
斯洛維尼亞的旅遊業在國際上有著出色的成績。
據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Organization)預測,未來20年斯洛維尼亞旅遊業將以每年6%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長,遠遠超過原歐盟15國旅遊業年均3%的增長速度。
由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9年旅遊業競爭力報告》顯示,以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為對象的旅遊業競爭力總體評估中,斯洛維尼亞排名第36,這個成績在全球旅遊強國林立中確實不容易。
這個報告是以旅遊業四大關鍵類別中14個項目的競爭力研究結果為基礎。其中,斯洛維尼亞的環境可持續性全球排名最高,位列第8。在其他項目的排名成績也非常好:安全防範(第15)、地面和港口基礎設施(第20)、自然資源(第26)、旅遊服務基礎設施(第27)、旅遊業的優先程度(第33)。
斯洛維尼亞最有名的特產之一是蜂蜜。斯洛維尼亞僅有兩百萬人口,據統計,平均每一千人就有7個養蜂人。斯洛維尼亞人以養蜂為榮,不但給蜜蜂建立了一個蜂蜜博物館,甚至於還申請了國際蜜蜂節,並且大家一起慶祝「Bee Day」。
這裡的各種蜂蜜產品十分豐富,比如蜂蜜鬆餅和蜂蜜白蘭地。值得一提的是,斯洛維尼亞的養蜂博物館,讓很多人有機會了解到蜜蜂的重要性、養蜂技術的歷史衍變、蜜蜂與斯洛維尼亞人的關係,同時也讓全世界的人了解甜蜜、了解熱愛生活的斯洛維尼亞人。
盧布爾雅那是世界上最早在市區的街道上安裝供暖設備的城市,在冬天的街道上看不到冰雪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