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傳媒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高校培養了大批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畢業生,導致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如何讓學生適應人工智慧時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使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更科學、更規範、更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是我們目前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這些年,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傳媒業的共識,技術的革新、大數據的運用、雲計算的推廣的出現,「融媒體」開始向「智媒體」方向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傳媒領域開闢了一條道路,人工智慧能否取代播音員主持人?高校傳媒專業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該何去何從?這些都是目前我們所面臨、所要思考的問題。
為此,藉由2014「明日之星」音樂DJ大賽舉辦之際,記者陳楚華採訪了湖北廣播電視臺副主任伍江暢。伍江暢說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轉變思想,培養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人才,這既要保留傳統教學模式的精髓,又要追隨時代的發展變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德才兼備、務實創新、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由湖北廣播電視臺主辦,江漢大學人文學院人文學院和楚天音樂廣播、湖北經典音樂廣播共同承辦的明日之星DJ選拔賽就是一次論業界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目前主持人管理體制的基礎上,以選拔模式革新為突破口,進行的一次成功而有效的探索,為未來湖北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的選拔提供了具有實踐價值的經驗。作為大賽主委員成員,伍江暢及其它廣播電視圈的專家,學者,教授共同制定了比賽的體系和評價標準,以一個面向全國以選拔優秀的年輕播音員的專業賽事,為行業挑選出「德才兼備、務實創新、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優秀選手可籤約湖北廣播電視臺音樂主播。伍江暢在選拔賽評估手段上也進行了創新。選拔活動引入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才測評和培養機制,在突出主持人選拔活動專業性的基礎上強化了人才選拔的科學含量,突破了以往主持人選拔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單一思路,初步確立了主持人選拔的綜合評價指標。
伍江暢對選手們說到電視臺在選拔人才時,不僅要直觀地考核選手的基本業務素質,還必須分析他們深層次的勝任力特徵,運用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工具和技術,發掘他們的發展潛力和人格特質,避免由於挑選失誤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而對播音主持人員的培養,則應基於勝任力特徵分析,針對崗位要求結合現有人員的素質狀況,量身訂做培訓計劃,有的放矢,突出培訓的重點,以達到「投入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效果。
明日之星DJ選拔賽每輪比賽均會邀請專家對晉級選手進行指導培訓,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從比賽中收穫成長,不刻意放大比賽的殘酷性。但同時,這也是一場可看性非常強的比賽,分賽區的設置安排及總決賽晉級名額限制,既保證了總決賽選手的質量又能體現出地域代表性比賽。經過模擬主持、才藝表演、綜合展示三輪激烈的角逐,6位優秀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人文學院以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師生為主,在比賽中與主持人互動,為選手加油,營造了既緊張激烈又活潑熱鬧的賽場氣氛。賽後,湖北廣播電負責人伍江暢及主創人員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參賽選手和送選學校深入交流,希望加強聯繫,密切合作,培養後備人才,共同構建廣電和高校人才培養、廣播事業發展的新機制,為播主專業發展提供平臺,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在比賽的開幕演講上伍江暢說播音員、主持人既是媒體形象的代言人,又是媒體品牌的塑造者和傳達者,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是電視媒體迅速樹立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對播音員、主持人的選拔和培養要站在管理決策層的高度,將其看做特殊的人力資源群體,從選拔機制開始,逐步確立培養、管理模式,進而形成獨立全面的運營體系,以確保管理效應的充分發揮。
目前,國內對播音員、主持人人力資源還沒有建立起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電視臺在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我國電視節目的水準。因此加快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隊伍的建設,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已成為我國電視傳媒人力資源管理中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伍江暢表示提升青少年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為高等藝術院校選拔推薦優秀新生,發掘年輕一代意見領袖,發現和培養新一代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應用型主持人。「明日之星」音樂DJ大賽該賽事已成長為極具品牌含金量、綜合影響力的專業大賽,比賽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得到普遍肯定。
通過這次選拔活動,湖北廣播電視臺有效實現了人事部門和節目部門合作選拔人才的模式。同時以賽代練、以賽促學。伍江暢說道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需要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與訓練來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因此,要組織學生主持校內外大型活動、參加校內外學科競賽,用「以賽代練、以賽促學」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生們在比賽過程中不僅可以展現專業知識,還可以鍛鍊心理素質和颱風,幫助他們全方位發展。雖然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給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就業帶來一定影響,但全國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院校眾多,每一所院校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只要從招生選拔、教學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不斷創新,就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與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推動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持續發展」,伍江暢分析到。(記者:陳楚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