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君
「我經常回想起自己坐在教室裡,聽老師在講臺上和我們講老年心理學,講老年活動策劃與組織的場景,這些實用性的課程,讓我在養老一線工作中受益匪淺……」
24歲的路巖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2016級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已在養老一線工作兩年,目前負責管理水發盛世(濟南)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的兩家日間照料中心。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備受重視。據統計,目前,全省有55所中高等院校開設了老年保健與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點58個,在校生6400餘人,院校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均居全國首位。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全省養老產業發展研究和人才培養的較早開拓者,開設康養類專業的初衷是什麼?在康養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又有哪些深入的思考與布局呢?1月8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近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現代服務管理學院進行了採訪。
初衷與布局:逆勢而上與順勢而為
在山青院,有兩個「康養類」專業,包括健康服務與管理本科專業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科專業。對於專業定位,他們也很明確,為我國健康養老產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成為會技能、精策劃、懂運營的管理者與專業人才。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在2016年開設並開始招生,是學校重點發展的特色專業。聊到這個專業的開設,山青院現代服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尹洪祿表示,「學校當初選擇開設這個專業,經過了充分研究和論證。學校在2010年升本後,作為一所本科院校,要以本科為主,要申報碩士點,並逐步壓縮、削減專科計劃,這是大的趨勢,也是省裡的要求。但在當時養老領域還沒有本科專業,我們下決定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這個專科專業,可以說是逆勢而上,同時也是順勢而為。」
的確,老齡化已經成為擺在政府和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答題。據山東省衛健委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325.21萬,佔總人口的23.09%,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88.07萬、佔15.77%。預計到2035年,全省老年人口佔比將達3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在尹洪祿看來,「未來老年人的需求,一定不是曬曬太陽、跳跳廣場舞、看看電視,他們的需求會更加多元化。作為一所公辦本科院校,我們在2019年又開設了健康服務與管理本科專業,就是面向未來的養老,引領社會的發展,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輸出應用型專業人才,助力老齡事業發展。這也是學校的一個戰略部署和戰略選擇。」
近年來,山青院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辦學定位,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健康服務與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社會工作、音樂舞蹈類、播音主持類、設計藝術類等專業在內的涉老專業群。
改變與希望:從11到200
作為山青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第一屆畢業生,路巖和他的同學中,約有九成仍工作在養老行業的第一線。
在養老行業,這是個令人驚喜的數字。
「平時,我們同學之間經常交流,一開始有點迷茫,經過這兩年的一線工作,一步步走過來,逐漸清晰了對自己的定位,也更堅定了從事養老行業的決心。」路巖透露,「當初報考學校這個專業,都是我們的第一志願。」
「之所以要求第一志願報考,不接受調劑,主要是想尊重學生的意願,這樣他們對這個行業才會更加認可。我們當時的壓力確實很大。以往養老專業的社會認可度低,生源緊缺是所有開設養老專業院校面臨的困境。」尹洪祿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最初我們每年只招一個小班,前幾年招生並不好,最少的時候只有11個學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去年加上本科專業共有200多個學生,而且都是第一志願,生源質量很好,這讓我們非常自豪,也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希望。」
山青院康養類專業開設的課程涉及面很廣,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拓展學習課和獨立實踐環節等。開設的許多課程都很有特色,如康養設施運營與管理、老年活動策劃與組織、老年社會工作、康養項目設計與評估、老年人口述史、藝術治療、中醫養生保健與治未病、生死觀與臨終關懷、老年運動保健等。通過一二三課堂體系設計,不斷提升學生的康養活動設計組織與管理能力,以適應未來養老的多層次需求。
山青院康養管理教研室主任陳越男表示,「我們很重視在思想上進行引導,讓學生對這個行業有更清晰的認識。我們一直在告訴學生,定位一定要高遠,但剛出校門一定是要從基層做起,要紮實打好基礎,讓他們有心理準備。現在的孩子都很有想法,他們會清楚地認識到,雖然現在這個專業社會認可度低,但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
難題與未來:政校企對接,搭建人才供需平臺
不可否認,由於薪資水平低、職業晉升難、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多方面原因,養老服務行業很難留住人。
「打鐵還需自身硬」,提升畢業生綜合能力是關鍵。為此,山青院積極實施校企合作,與國內外代表性養老機構、企業、社區建立了合作關係,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探索。如建設了功能完善的康養管理綜合實訓室,在學校駐地街道政府的支持下,在學校教職工住宅生活區建設了800餘平方米的社區長者日間照料中心,正在構建1000餘平方米的中日康養產業示範體驗中心,並聘請了業內專家進課堂或帶領學生做課題,全員全方位實施教學改革,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等,將教學與研究、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外、學校企業與政府緊密結合起來。
「養老+日語」國際化項目是山青院根據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積極響應國家與省市有關康養事業產業發展規劃要求,聚焦康養文旅辦學的重要舉措。該項目於2019年正式啟動,旨在整合運用國內外康養優質資源,培養國際化康養專業優秀人才。2020年12月17日,山青院2019級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國際班的學生順利到達日本,開啟在日留學之路。
2020年,山青院將康養產業學院建設作為「校長抓高質量發展突破項目」,與業內標杆企業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創建混合所有制「康養產業學院」,按照「共建、共營、共享、共榮」的原則,整合發揮各方資源,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方式,推動產教深度融合,並將從全日制學歷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針對老年群體的培訓教育等多方面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引領和服務康養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勇於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探索,山青院是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是山東首家老年教育試點工程本科高校。2020年7月,該校與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19所重點高校一起,獲批成為中國老齡協會老齡科研基地,作為地方性高校,進入了康養人才培養與研究的「國家隊」,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我們所做的,就是培養出更多養老產業需要的優秀人才,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更貼近生活的養老服務;也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看到,選擇在這裡學習,將來能有出路,有未來。」尹洪祿表示,作為一所公辦本科院校,我們希望能夠探索出康養人才培養的「山青模式」。眼下,他們正在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