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國老齡協會在北京舉行老齡科研基地授牌儀式暨工作座談會。會上,在由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重點高校組成的共20家基地陣列中,作為唯一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入選特別令人矚目。
逆勢而上,打破思想藩籬深謀長遠發展
2016年,該校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這樣一個尚不被人知曉的專科專業。專業甫一開設便引起校內外多方質疑,認為存在三個令人費解:
一是作為公辦本科高校,根據政策要求應逐步壓縮專科招生規模及至取消專科設置,為何又要開設一個專科「新」專業?二是養老類專業在國內出現時間短,社會不認可,招生很困難,為何逆勢而為開設這樣一個「冷」專業?三是學校是青年政治院校,為何卻要開設這樣一個涉「老」專業?
「公辦院校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我們是青年政治院校,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從青年人做起」「我們是青年政治院校,養老問題事關社會和諧穩定,這就是責任,就是政治」。於是,專業在學校的高瞻遠矚和社會的將信將疑中緩慢探索。
據悉,該校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一直堅持第一志願招生,堅持不重數量重質量,不在眼前在長遠,要的是尊重考生的選擇,引導考生的選擇,最後再用時間和事實來證明考生的選擇。該專業最少的時候一年僅招生11人,形勢嚴峻,質疑聲四起。「要做就做精品,要引導和改變社會對養老事業和養老人才的偏見」。為此,該校堅持選配優質師資,堅持高規格投入軟硬體設施,堅持聘請業界學界專家作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產業教授,讓學生接受「研究生式」培養。
於是,不同於其他院校大多重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熟練程度,該校師生一起做課題、做活動或做項目,而更看重培養學生的康養活動設計組織能力、服務管理水平和運營管理素養,考慮的是為「未來的養老」和「養老的未來」去培養人才。因為這既是社會的「責任擔當」,也是學校的「戰略選擇」。
時至今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康養類專業辦學特色日益鮮明,效果逐步顯現,得到同行的一致認可。招生形勢年年好轉,如2019年一志願錄取89人;2020年又開設了健康服務與管理本科專業,當年本專科共錄取近200人,生源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
開放共享,跳出傳統思維搭建產教融合平臺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面向產業、研究產業、融入產業,需要立足產業鏈和創新鏈以重構人才鏈和教育鏈。早在2016年,該校就發起成立了山東長青藤養老產業研究院,這是一個在省民政廳註冊登記的社會服務機構,也是為康養人才培養而搭建的省級資源平臺。通過進行政策分析、組織調查研究、開展培訓評估等專業性活動,讓師生得以與行業一流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高管進行親密接觸,接受手把手的指導。2018年,該校整合了原分布於不同院系的老年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旅遊管理和酒店管理等專業,組建了現代服務管理學院。與傳統的學院不同,這是一所基於管理學科、面向老齡事業與旅遊發展的「產業型學院」。新學院的組建讓康養專業群發展駛入快車道,如與駐地街道、企業合作,共建華夏山青社區長者日間照料中心;建設了8200平方米、省內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服務管理實踐教學中心;獲批為省內第一家老年教育示範工程本科高校;獲批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老年照護項目,全省唯一獲批該項目的公辦本科高校);與康養企業和主流媒體合作,籌建國內第一家混合所有制康養產業學院。通過建立跨學科融合產業學院等方式,以期突破體制機制瓶頸,為培養地方領軍型人才開「配方」、施良策,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的全方位融合對接。
該校一直強調和遵循「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發展,不斷構建平臺共搭、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師資共培和資源共享的協同育人機制,以實現學科專業融合和產教融合,實現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及校校合作。2019年,學校明確提出要「著力打造以康養文旅為核心、各專業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專業集群,塑造學校發展新優勢」。目前,該校多個院系專業都在謀劃如何聚焦康養文旅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進行實踐課程的針對性設計,以實現「萬馬奔騰」「百川歸海」。
力爭上遊,對標日本拓寬康養領軍人才培養路徑
去年年底,中日韓要攜手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在養老、健康等領域的合作,共同努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並在會議發布了《中日韓積極健康老齡化合作聯合宣言》。這既為康養國際化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對該校多年的砥礪探索也是一種極大的鼓舞。
放眼全球,日本的老齡福祉事業產業發展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得到世界範圍的廣泛認可。近幾年來,國內紛紛赴日參觀考察培訓學習,引進了最先進的設施設備,籤署了大量產業合作協議,但開花的不多,結果的更少。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多為硬體設施的快餐化引進,缺少專業人才的精細化培養,重規模檔次,輕服務管理,似乎成了對日學習的「阿喀琉斯之踵」。
對此問題,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在大量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採取了「專業+日語」與「日語+專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等形式,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與日本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建設了多處海外實踐教學基地,在已連續十多年選派師生赴日進行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面向康養人才培養作專門設計,比如設立了「養老+日語」國際化項目班,採用「1+1+1」等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日本合作院校進行學分互認,選派師生赴日進行康養類專業實踐實習學習就業。在軟硬體設施方面,學校專門建設了日本情景教室、韓國情景教室,全面呈現異域學習真實情境,助力師生身臨其境學習研討。在金齡健康產業投資(山東)有限公司、師創教育科技集團等合作企業支持下,建設了1000餘平方米的「中日康養產業示範體驗中心」,該中心定位於具備國際標準、國內領先的康養實踐教學暨產業示範體驗中心,具備體驗教學、產業示範、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等多重功能,將成為對接日本養老資源的橋頭堡,智慧化養老產業展示空間、交流平臺與研創基地。這些條件不僅對標國際,硬體一流,並且通過與日本的深入交流合作,將精益求精的日本先進理念與研究、實踐、學校、企業與政府結合起來,為開展中日康養交流合作及人才培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2019年,該校作為省屬院校代表參加由省政府組織的赴日本康養代表團,與橫濱市健康福祉局籤署了康養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並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在山東省貿促會、山東省衛健委和山東省民政廳及日本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聯合發起成立了「山東-日本康養產業合作平臺」。2020年7月,在由山東省衛健委、山東省民政廳主辦的「對話山東-日本康養產業對接交流會」上,該校作為省內唯一院校代表與日本日中高齡福祉者協會籤署人才培養合作協議,並正式開展了課程研發、課題研究和康養人才培養合作項目。
在入選中國老齡協會老齡科研基地座談會上,與會的領導專家認為,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在康養人才培養方面有精準的定位和厚實的積累,尤其在對接康養產業發展方面有明顯優勢,與重點高校形成互補和錯位發展,既凸顯了該校作為應用型高校發展的鮮明特色與價值,也是在為康養人才培養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