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國父,曼德拉經歷了哪些人生?最後如何擁有光輝歲月?

2020-12-26 戒奶的憨憨

2013年12月5日,南非黑人運動領袖,納爾遜·曼德拉在約翰尼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歲,南非為曼德拉舉行國葬,全國降半旗。

在他患上了膽結石和肺部感染期間,他的兩個女兒就因為曼德拉的財產問題,和別人打起了官司,當然這個事對曼德拉的形象,應該說帶來了很大的損害,這也印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這個事情也使很久以來已經淡出我們視線的納爾遜·曼德拉,重新又回到了公眾的視野當中,讓我們再度領略一下納爾遜·曼德拉,傳奇一生的不朽風採。

相信很多小夥伴不了解曼德拉,恐怕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來說,也稱得上那四個字「如雷貫耳」,我們可以說無數次地從各種各樣的媒體當中聽到這個名字。那麼今天我們說納爾遜·曼德拉要從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說起,這個歌曲是香港樂隊Beyond的主唱黃家駒寫的,名字叫做《光輝歲月》,我們可能很多小夥伴去卡拉OK都能聽到有人在唱這歌,這個歌點唱率很高,聽見裡面有人可能會聲嘶力竭在那唱,「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你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可是我估計不會有太多的小夥伴了解,這首歌其實是寫給納爾遜·曼德拉的。

55年前,44歲的曼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判處5年監禁,卻由此開始了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當時在國際輿論巨大的壓力下,南非當局沒有辦法,最後終於把納爾遜·曼德拉釋放了,後來在這個1994年5月份,納爾遜·曼德拉就任南非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這是個了不起的時刻。曼德拉自己說過,說他這一生是獻給了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他所謂的這種消除種族歧視,不是我們想像的,曼德拉是個黑人,那麼他就反對白人如何如何,曼德拉說我既反對白人專制,我也反對黑人專制,我的目的是讓白人和黑人在南非這塊大陸上,能夠和諧的生活在一塊,而曼德拉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黑人在受白人欺凌的時候,肯定有一種非常強的報復心理,可是曼德拉絕不是這種狹隘心理的擁有者,而是曼德拉在漫長的反種族歧視過程當中,他領悟到白人和黑人必須要和諧共處,而不是一方消滅一方,一方壓倒一方。

所以正是曼德拉在這種堅定信仰之下,並且為它付出一生的努力,而且這一生的實踐當中,他吃了很多苦,但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這種精神感染了世界上無數有正義感的人。曼德拉在他的實際生活當中,被無數明星所崇拜,體育界的明星,好像崇拜曼德拉的體育界人特別多,比如說貝克漢姆,當年特意把自己的辮子梳成非洲那種小辮子頭,然後來見納爾遜·曼德拉,包括C羅、拳王劉易斯;文藝界崇拜曼德拉的人更多,威爾·史密斯,還有像這個「辣妹」維多利亞,他們每個人以見曼德拉一面為終身的榮耀,所以曼德拉在體育界、文藝界擁有極高的聲譽。還記得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可以說如果沒有納爾遜·曼德拉,那一屆的世界盃會不會誕生80年以後,首次落戶到非洲這都很難說,可以說曼德拉,恐怕是南非申辦世界盃的最重要的一個形象大使。

曼德拉與貝克漢姆

2010年夏,萬眾矚目的南非世界盃開幕,80年來,世界盃第一次光顧非洲大陸。開幕式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球迷和政要,都期盼著一個人的到來,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的話,也許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只要曼德拉出現在開幕式上,就是南非世界盃的勝利。」但很遺憾,在這個世界盃開幕式之前,曼德拉的曾孫女出車禍了,按照原計劃,十幾個小時之後,她將陪伴著曾祖父出現在南非世界盃開幕式現場,年邁的非洲之子曼德拉,以迴避的方式,拒絕了開幕式的狂歡。7天後,曼德拉出現在澤納尼的葬禮上,面容憔悴的他,來和曾孫女做最後的道別。7月11日進行的閉幕式,曼德拉出現在場地裡面,這等於給南非世界盃,劃上個圓滿的句號。

曼德拉出席南非世界盃閉幕式

就說曼德拉這樣一個人,他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一種最高象徵。而他的出現,往往能代表著這個社會出現了某種巨大的轉機,或者帶來了某種和諧的因子。那麼呢,在這個曼德拉漫長的一生當中,很多人都試圖把曼德拉的這些英雄事跡展示出來,曼德拉後來在自己自傳出版的時候,有人就問過他,假如你一生的事跡拍成電影,誰能來演你?曼德拉說出了一個名字,摩根·弗裡曼,我想這個名字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可能看過他好多的這個電影作品,比如說《肖申克救贖》裡面,他就有極為精彩的演繹,而且摩根·弗裡曼給人的感覺是那麼的可信,你見到他之後你覺得,這個人是值得你信賴的。後來摩根·弗裡曼在這個電影《成事在人》當中扮演了曼德拉,說的是納爾遜·曼德拉為了能夠實現種族和諧而奮鬥了,做出的奮鬥和努力,那麼在這裡邊,摩根·弗裡曼為了能演好納爾遜·曼德拉,在這個之前,他和曼德拉有過多次接觸,他也有意識地模仿曼德拉的一舉一動,摩根·弗裡曼有一句心得說得非常到位,他說能演好這個曼德拉,一定要區別曼德拉不是那種很強勢的領導人,也不是那種非常能煽動的領袖,他徵服世界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他堅定的信仰和不屈的信念。

那我們不妨結合曼德拉這一生,大家看看他的堅定的信仰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像曼德拉這種精神,在當今之世界成為了絕對的稀缺資源。

納爾遜·曼德拉

曼德拉是1918年生人,他原來的名字不叫納爾遜·曼德拉,而且他的老師覺得白人統治了整個南非,那麼你應該有一個跟白人社會相適應的名字,後來在他七歲的時候,給他改名為納爾遜·曼德拉,其實這不是個黑人名字,這是個白人的名字。後來小曼德拉一天天長大,接受了教育之後,他發現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尤其是白人和黑人之間,他開始決定自己這一生,要為消除這種種族歧視、種族隔離而奮鬥。1941年,23歲的曼德拉完成學業,來到約翰尼斯堡,在這裡,他全面地感受到南非黑人所遭受的歧視和不公,憤慨激發出他從小就好鬥的一面,很快他加入了非洲人國民大會,面對當時苛刻的種族隔離,曼德拉和一些激進分子決定發起抵抗運動,這活動像野火般燃遍南非,曼德拉的名字傳遍了全國。1952年底,曼德拉的行為被南非當局嚴格限制,政府不允許他發表演說,不準參加集會,不能同時與一個以上的人交談,甚至不能參加兒子的生日聚會,1960年,在沙佩維爾小鎮,警察向示威人群開槍,打死69人,打傷了240多人,這次事件,把南非黑人的抵抗運動推向了新的高潮,南非當局宣布,取締非洲人國民大會,並禁止一切示威和抵抗活動。曼德拉的活動轉入地下,他秘密組裝了非國大的武裝力量「民族之矛」,進行戰略性的抗爭行動,這些行為,更讓曼德拉成為當局的眼中釘。

1960年沙佩維爾小鎮

他那個時候的所作所為毫無疑問觸動了實行種族隔離的南非政府,在1962年10月份的時候,曼德拉就被弄到監獄去了,從1962年到1990年這二十七年間,曼德拉沒有離開監獄。在我們想像當中,一個人如果在監獄裡待了二十七年他會是什麼樣呢?咱們看《肖申克救贖》裡邊,有那個老布希那個人物,他就是在裡邊待的,已經完全被體質化了,就是離開了這個監獄,他簡直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他高度地依賴這個監獄。曼德拉不是說沒有經歷過這種困擾,他有過,甚至一度他想屈服了,可是曼德拉堅定的信仰,使他能夠出了監獄之後,依然還能保持那種昂揚的鬥爭狀態。在1962年他被關進監獄的時候,給他發了一身囚服、短褲、夾克,這是那個對待黑人典型的待遇,因為在南非當時的監獄認為,只有黑人才是真正的囚犯,曼德拉對這點特別反感,他拒絕穿短褲,我要穿長褲,結果當時監獄也同意他穿長褲,但代價是你不能跟其他犯人關在一塊,你得單獨關押,結果曼德拉這回遭罪了,他這個時候終於體會到真正可怕的是什麼,是孤獨,沒有人跟你交流,一天你在裡邊要關二十三個小時,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個小時出來放風,屋裡邊也不見陽光,只有一個燈泡一直那麼亮著,甚至覺得這裡邊有一隻蟑螂,我跟它交流一會兒都很好。

曼德拉在監獄裡

所以當時納爾遜·曼德拉就面臨著這樣的困境,他幾乎都要瘋掉了,甚至最後他放棄了穿長褲,寧可穿短褲,也要跟其他囚犯在一塊。在這個過程當中,曼德拉反而把自己的意志力磨鍊得特別堅強。後來他在監獄裡幹嘛,別人讓他開礦採礦石,曼德拉的眼睛現在無法面對閃光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被那個石礦石的反射光刺傷了,他當時在監獄裡,他必須要有一種事情能夠讓他身與心,有一個相對輕鬆,所以他跟監獄長提出,要在監獄裡種一小塊菜地,後來監獄長同意了,結果他每天把這菜地裡的石頭都挖出來再種菜,後來呢,他來到羅本島監獄服刑的時候,申請了十六個大油桶,剖開以後三十二瓣,然后里面裝上土壤種菜。可能也恰恰是在和這種無聲的生命交流的過程當中,和植物交流的過程當中,納爾遜·曼德拉獲得了活下去的勇氣,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曼德拉在監獄裡都是個高度自律的人,他給自己制定禮拜一、禮拜二的早晨必須至少跑45分鐘,然後做100個伏地挺身,200個仰臥起坐,50個深蹲,這個習慣一直保留下來,每天早晨他都起來要鍛鍊。正是這樣,他的身體素質有了保證,他的精神世界也因此身體給他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能源,所以曼德拉堅強的意志力是在自己本身良好的生活習慣之下形成的,而在監獄裡這過程,曼德拉從來沒有放棄對外部世界的關注,他也始終像一個戰士一樣,隨時做好了準備,有朝一日我出了監獄,我就要投身我鍾愛的事業當中。

納爾遜·曼德拉

當然,曼德拉為了自己鍾愛的事業,他的付出是太過巨大了,比方說曼德拉的婚姻,他的頭一樁婚姻,第一個妻子就是因為曼德拉當時加入了非洲人國民大會,積極地參與各種消除種族歧視的這種活動,他的夫人給他生了三個孩子,就說你是要我要這個家,還是要你所謂的非國大,就是非洲人國民大會,而曼德拉選擇了後者,沒辦法和他這個老婆離婚了。到後來他碰上了很漂亮溫柔的溫妮,兩個人結婚了,這個溫妮後來對外叫溫妮·曼德拉,曼德拉在漫長的監獄生涯當中,溫妮·曼德拉從來都是不離不棄的,其實等於客觀上給曼德拉提供了一種精神支柱,可是後來曼德拉出了監獄之後,這個溫妮就有點變了,隨著她的地位一點點提高,她獨斷專橫、飛揚跋扈,而曼德拉覺得自己老婆在自己進監獄這麼些年,始終不離不棄,無論她犯了什麼錯,我都可以原諒她,但後來兩個人為什麼離婚了呢?因為曼德拉不能容忍在政治上,他的老婆和他分道揚鑣,後來兩個人在政治上分開了以後,曼德拉當時在1995年的時候,就和溫妮·曼德拉離了婚。離婚之後,曼德拉第三段婚姻很有意思,他第三段婚姻是跟一個叫格拉薩的女人結婚,格拉薩當時五十三歲,當時這是1998年,就是在曼德拉八十歲的時候,認識了五十三歲的格拉薩,當然以前他們見過面,我說的這一年是兩個人結婚了,這個格拉薩有個特殊身份,她是莫三比克前總統馬謝爾的遺孀,兩個人因為共同的政治追求走到了一塊。

曼德拉第二次婚姻
曼德拉與格薩拉

納爾遜·曼德拉,我們僅僅剛才通過對他在監獄生活當中和實際婚姻生活當中這些遭遇,我們就能看出,作為這樣一個領袖來說,他做出了何等巨大的犧牲,整個核心因素在於他有極為堅定的信仰,不會被任何的事情所動搖,他從來沒有改變自己心中最堅定的東西。

那麼可能有很多朋友會覺得,在世界政治史上,有很多的領導人和曼德拉有類似的經歷,比方說這個監獄生涯,咱們大家知道的,像印度的甘地,捷克的哈韋爾,包括緬甸的翁山蘇姬,他們都有在監獄裡服刑的經歷,那麼只有像有些人親身經歷了監獄裡那種極為苦悶的生活,他才知道為了堅定的信仰,付出自由的代價,這個代價有多麼的沉重。這種沉重來自於甘願奉獻的精神,就是我們前面說堅定的信仰帶給你行動的源泉。你看在這種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我就想起了捷克天鵝絨革命之前的這個總統哈韋爾,當時捷克政府採用高壓的方式,就要把這些知識分子抓進監獄,你總要有人站出來,來表示在這種高壓之下,我們的人民是不屈服的,我們不怕失去自由,為了我們心中的真理,為了這個國家更美好的明天,我願意犧牲我的自由,甚至我的生命。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曼德拉聽到這樣的歌詞,他就想到了自己的一生,那個時候呢,曼德拉已經是快九十歲的人了,所以我們從納爾遜·曼德拉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人擁有堅定的信仰,是多麼重要,而一個民族,如果它從來不缺乏堅定信仰,它就永遠有走向光明的一個基本途徑;它就永遠有走向美好明天的一個底氣。所以今天我們說的是曼德拉,其實我們最終會落到堅定的信仰上面。

相關焦點

  • 風雨中抱緊自由:讓南非國父曼德拉當場落淚的《光輝歲月》
    膚色鬥爭中,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納爾遜·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世界最著名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也是20世紀最傳奇的自由鬥士。曼德拉在南非被尊稱為國父,他是南非乃至世界範圍內追求公正、公平和尊嚴的化身。在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中,始終追尋的是自由、平等、寬恕、博愛。
  • 光輝歲月:黃家駒和南非國父曼德拉的感人故事
    Beyond樂隊經典歌曲《光輝歲月》,濃縮了黃家駒與南非國父曼德拉之間的精神友誼。1990年,黃家駒赴巴布亞紐幾內亞演出,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遭受的苦難生活。回到香港以後,他又在報紙上讀到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
  • 南非|曼德拉的光輝歲月,給南非帶來了什麼?
    回到香港以後,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這首經典歌曲《光輝歲月》。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便是南非首任黑人總統,「南非國父」,反種族隔離鬥士 —— 曼德拉。
  • 「國父」曼德拉的沉浮錄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裡,仿佛帶點唏噓,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 膚色鬥爭中……」相信很多人了解到納爾遜·曼德拉,是因為這首Beyond樂隊家喻戶曉的《光輝歲月》。在南非總統官網上,最顯眼位置留給了曼德拉:「生命的意義不僅是活著,而是我們給別人的生命帶來了何種不同。這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意義。」正如這句話所言,曼德拉用自己漫長的一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 曼德拉與那首《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今天,聯合國官方微博置頂了這樣一條消息:20多年前,在香江之畔,一位年輕人寫下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向當時仍在獄中的曼德拉致敬。「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今天,這位95歲的老人在為爭取自由而奮鬥一生後離我們遠去,讓我們向他表達敬意,謝謝!
  • 曼德拉聽了Beyond的光輝歲月潸然淚下的背後故事
    回到中國香港以後,Beyond主唱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個人感覺搖滾樂隊一直有關注愛與和平、歌頌自由的的精神。
  • 南非人民的微笑大使,一生光輝歲月
    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光輝歲月》是Beyond樂隊黃家駒創作的歌曲。 回到中國香港以後,Beyond主唱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
  •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紀念南非國父曼德拉不為人知的多面人生
    哀悼南非之魂,黑人領袖曼德拉1918—2013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在於墜落之後總能再度升起!我欣賞這種有彈性的生命狀態。----曼德拉
  • 曼德拉真的聽過黃家駒的光輝歲月嗎?
    曼德拉聽過beyond「光輝歲月」的疑點 一 : 是誰給曼德拉聽這歌曲 ? 疑點二 : 時間 ? 地點 ?疑點三,為何當年沒有相應的國際行新聞媒體記者記錄和報導?疑點四 :當年推薦給曼德拉聽光輝歲月歌曲的出發重點是什麼意義,或許有些歌迷朋友會認為說這首歌是朗誦他本人的,就有人翻譯過來給他聽,這個說法也可以成立,但是要拿出相應的證據是誰翻譯哪一個翻譯是華人翻譯還是非洲人翻譯(我個人認為肯定他們不是要介紹或推薦beyond樂隊給曼德拉認識) ?
  • 非洲僅有的一個發達國家南非,被曼德拉帶向貧窮,他是如何做到的
    南非雖然處於非洲最南端,地理位置並不起眼,但是曾經在某些科技領域卻十分顯眼,南非是全球排名前十的軍火商之一,能自己生產大部分的現金武器。南非生產的「石茶隼」武裝直升機是發展中國家中,第一款武裝直升機。南非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擁有了生產核武器的能力,擁有自己的核武庫,但是後來全部放棄了。
  • 佳片有約|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類型:劇情,傳記製片國家:英國,南非劇情簡介:曼德拉奉獻一生反抗種族隔離政策,他由革命戰士變成和平鬥士,把一個種族分裂的國家變成一個平等和諧國度,為全世界樹立榜樣,卻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在人民的自由和所愛的女人之間,曼德拉做出了沉痛的抉擇···南非總統曼德拉1.用影像記錄「曼德拉」的一生「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在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中被傳唱的原型人物就是南非首位黑人總統
  • 《光輝歲月》,這就是有大愛之人的惺惺相惜吧!
    南非「國父」、前總統曼德拉如今已逝世6年整。這位南非鬥士一生充滿傳奇,用自己青春和壯年為代價抗爭種族隔離,奉獻自己一生,最終為南非人民,為自己迎接了光輝歲月。香港樂隊Beyond的主音歌手黃家駒,當年受到囚禁黑牢中27年的曼德拉啟發,在1990年為曼德拉寫了一首詞,最後譜成經典名曲《光輝歲月》,向曼德拉偉大燦爛的一生致敬。
  • 黃家駒與《光輝歲月》的幕後故事,南非前總統曾聽後潸然落淚
    Beyond樂隊的經典歌曲《光輝歲月》,很多人都聽過。但它歌詞的意義,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很多人卻未必知道。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裡/仿佛帶點唏噓/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 讓南非總統曼德拉失聲痛哭!
    而這首《光輝歲月》的出現讓人們不得不被眼前這位才華橫溢的音樂才子所折服。在1990年的8月,黃家駒隨著香港電臺到紐幾內亞探訪。在當年,黃家駒一行人到了南非,親眼目睹了當地戰爭帶給人們的殘酷場面,無數的無辜民眾因為戰爭導致流離失所,原本完整的家也被戰爭攪得支離破碎。戰火和飢餓瀰漫著整個國家。就在此時一個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他,這個人就是南非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
  • 曼德拉到底是不是南非的救星?他上臺前南非是發達國家,看看現在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部,地處南半球,被稱為「彩虹之國」。自古以來,它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故被稱為「西方海上生命線」。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經濟體,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各方面相對其他非洲國家來說,都比較發達。
  • 光輝歲月,搖滾精神永垂不朽
    令人難過的是,上帝選中了這個音樂才子,一次意外,世上再無黃家駒……但是曾經那些光輝歲月卻讓很多人牢記。這首光輝歲月是黃家駒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創作的一首作品,反對種族歧視,希望世界和平一直是黃家駒的心願。一九九零年,香港Beyond樂隊跟隨香港電臺「愛心第一旅」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親眼看到了當地人民因為戰爭和災荒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30年前一曲《光輝歲月》問世,BEYOND從此不再只屬於香港
    恰在此時,他從報紙上了解到關於南非曼德拉的故事。曼德拉作為南非黑人領袖,早年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黑人平等權利不懈鬥爭,卻讓自己身陷牢籠整整27年。直到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才重獲自由。家駒被曼德拉的傳奇經歷深深震撼。他很快寫下了《光輝歲月》這首歌。當時的他可能也想不到,這首歌會成為華語音樂史上的不朽名篇。
  • Beyond樂隊《光輝歲月》獻給一位黑人領袖
    最近的美國發生大暴亂,起因是一家餐廳報警稱一黑人用假幣支付費用,警察到現場後,一名白人警官將這名黑人平民跪壓在地7分鐘,期間,該男子哀求:「請放開我,我沒法呼吸」,但警官無動於衷,最後致其死亡。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獲釋,整整經歷了27年的牢獄之災。在經歷了無數次危險、磨難和漫長的監獄生涯後,在1994年5月,曼德拉在南非首次多種族大選中當選了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終於成功了,終於領導南非人民推翻了黑暗的種族主義統治,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新南非,實現了種族和解。
  • 曼德拉:南非的精神支柱,但不適合做總統,看看南非是怎麼毀掉的
    為自由平等而鬥爭的曼德拉,在中國如雷貫耳,不僅是在全球政治領域的影響力,要知道當年beyond的被無數人傳唱的「光輝歲月」,就是寫的曼德拉—在他生命裡/ 仿佛帶點唏噓/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 是一生奉獻 膚色鬥爭中/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 曼德拉幫助南非黑人站了起來,為何黑人卻普遍對他不滿?
    曼德拉的最大成就在於廢除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推翻南非被白人控制的局面,從階下囚躍升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為新南非開創了一個民主統一的局面,他被世人尊稱為「國父」,「全球總統」,可他也被黑人這樣評價:「黑人的英雄,南非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