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有約|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2020-12-16 品質中國

Mandela:Long Walk to Freedom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於牆角。但是,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也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片名:《曼德拉》

導演:賈斯汀·查德維克

編劇:威廉姆·尼克爾森,納爾遜·曼德拉

主演:伊德裡斯·艾爾巴,娜奧米·哈裡斯,

託尼·戈羅奇......

類型:劇情,傳記

製片國家:英國,南非

劇情簡介:

曼德拉奉獻一生反抗種族隔離政策,他由革命戰士變成和平鬥士,把一個種族分裂的國家變成一個平等和諧國度,為全世界樹立榜樣,卻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曼德拉曾被控企圖推翻政府等罪名判處無期徒刑,不僅與妻子溫妮天各一方,還沒有機會陪伴自己的子孫成長。他在監禁27年後終於重獲自由,成為受人敬仰的總統,但卻失去了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長年的分離與政治迫害,將夫妻雙方的距離越拉越遠,當曼德拉在宣揚和平寬容的理念時,溫妮卻背負著仇恨宣戰。在人民的自由和所愛的女人之間,曼德拉做出了沉痛的抉擇···

南非總統曼德拉

1.用影像記錄「曼德拉」的一生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在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中被傳唱的原型人物就是南非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他為種族的自由和平所做出的努力,讓他的名字得以被世界所銘記。

影片《曼德拉》就定焦於曼德拉由少年成長為南非總統的跌宕起伏的一生,用鏡頭帶領我們翻開了那本厚重的曼德拉自傳——《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本片的製作人阿納特·辛格二十多年前就曾採訪過尚在監獄中的曼德拉,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籌備一部關於曼德拉的電影,中間歷經 15 年的歷史考察、訪談,修改劇本多達 55 次,為了真實描繪曼德拉的人生,還特地邀請了曼德拉的家人擔任電影顧問。

導演賈斯汀·查德維克

兩個多小時的影片中真實還原了曼德拉的一生,電影以一種如同紀錄片形式的視角來展現曼德拉自我的成長曆程,導演對節奏的把控和對觀眾情緒的調動讓本片變得非常生動,不僅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同樣也會犯錯也會迷茫的平凡的曼德拉,更看到了一個堅韌不拔、懷揣夢想並為之奮鬥的曼德拉。對於觀眾來說,這部傳記片更像是一本入門級的讀物,是觀眾了解曼德拉的一扇窗口,如果你對曼德拉並不熟悉,看完這部電影可以讓你對他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曼德拉》劇照

其實說起講述曼德拉生平的電影,還有很多,比如《再見巴法納》、《遊戲終點》、《成事在人》等等,而《曼德拉》則是第一部囊括曼德拉全部生平的影片。與其他影片不同之處在於,《曼德拉》全片採用旁觀者的姿態,詳實地還原了當時的大量真實歷史,反映了曼德拉在不同歷史環境下的狀況。很多了解曼德拉生平的人在觀看本片時都會對其中的很多故事情節感到熟悉,因此這部電影更像是用影像來敘述曼德拉一生的紀錄片。

當影片在倫敦首映時,曼德拉的兩個女兒也出席了,在電影放映過程中她們通過手機簡訊得知曼德拉去世的消息,但一直到電影結束後,她們才把這個消息告訴其他人,現場陷入了一分鐘的默哀。

2.影片主演

《曼德拉》劇照

伊德裡斯·艾爾巴

影片由英國男星伊德裡斯·艾爾巴來飾演主角曼德拉。1972年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他,曾參演了電影《普羅米修斯》、《環太平洋》等。當他出演影片《曼德拉》時,導演對伊德裡斯說到,「我不要你像曼德拉, 我要你成為曼德拉。」

因為要從曼德拉年輕時一直演到他七十多歲時,為了可以演出曼德拉的傲人風骨,伊德裡斯不遠千裡去到羅本島,在獨居的牢房中度過一夜,去深刻體會那種被判處無期徒刑後的身心煎熬。伊德裡斯曾說雖然他自己沒見過曼德拉,但他的父親是曼德拉的粉絲,「爸爸告訴我曼德拉的樣子,他的幽默,還有他走路時的獨特方式:優雅、堅定、如巖石般穩健。」因此為了揣摩中老年的曼德拉,伊德裡斯從父親那裡不斷地學習,最終他不僅模仿出曼德拉獨特的走路方式,還在形體語言上逐漸向曼德拉靠攏,很大程度上演活了曼德拉,難怪有人說在好幾個剎那,覺得那分明就是曼德拉,而不是伊德裡斯在演。

值得一提的是,憑藉影片《曼德拉》,男主角伊德裡斯·艾爾巴在2014年獲得了第71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影片中女主角溫妮的飾演者娜奧米·哈裡斯,於1976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最初是通過出演電視劇《白牙》而被觀眾所熟悉,2006年,她分別在《加勒比海盜2:亡靈寶藏》以及《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中飾演女巫一角,令人印象深刻。憑藉影片《曼德拉》中的精彩表現,娜奧米獲得了2014年第34屆倫敦影評人協會年度女配角獎提名以及年度英國/愛爾蘭女演員獎提名。

有趣的是,片中扮演夫妻的伊德裡斯·艾爾巴與娜奧米·哈裡斯雖然相差四歲,但卻有著相同的生日,都是9月6日。

本期《佳片有約》周日影評版中主持人蔣小涵將與影評人索亞斌,電影學者王田,《人民日報》非洲中心分社記者王欲然,一起走進南非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的一生。

END

相關焦點

  • 曼德拉與那首《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今天,聯合國官方微博置頂了這樣一條消息:20多年前,在香江之畔,一位年輕人寫下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向當時仍在獄中的曼德拉致敬。「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今天,這位95歲的老人在為爭取自由而奮鬥一生後離我們遠去,讓我們向他表達敬意,謝謝!
  • 曼德拉真的聽過黃家駒的光輝歲月嗎?
    曼德拉聽過beyond「光輝歲月」的疑點 一 : 是誰給曼德拉聽這歌曲 ? 疑點二 : 時間 ? 地點 ?疑點三,為何當年沒有相應的國際行新聞媒體記者記錄和報導?疑點四 :當年推薦給曼德拉聽光輝歲月歌曲的出發重點是什麼意義,或許有些歌迷朋友會認為說這首歌是朗誦他本人的,就有人翻譯過來給他聽,這個說法也可以成立,但是要拿出相應的證據是誰翻譯哪一個翻譯是華人翻譯還是非洲人翻譯(我個人認為肯定他們不是要介紹或推薦beyond樂隊給曼德拉認識) ?
  • 曼德拉聽了Beyond的光輝歲月潸然淚下的背後故事
    回到中國香港以後,Beyond主唱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個人感覺搖滾樂隊一直有關注愛與和平、歌頌自由的的精神。
  • 光輝歲月:黃家駒和南非國父曼德拉的感人故事
    Beyond樂隊經典歌曲《光輝歲月》,濃縮了黃家駒與南非國父曼德拉之間的精神友誼。1990年,黃家駒赴巴布亞紐幾內亞演出,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遭受的苦難生活。回到香港以後,他又在報紙上讀到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
  • 南非|曼德拉的光輝歲月,給南非帶來了什麼?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裡仿佛帶點唏噓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 膚色鬥爭中一首經典老歌,光輝歲月,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但是你知道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嗎?回到香港以後,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這首經典歌曲《光輝歲月》。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便是南非首任黑人總統,「南非國父」,反種族隔離鬥士 —— 曼德拉。
  • 有故事的經典老歌——光輝歲月
    在黃家駒看來,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光輝歲月》這首歌曲。 在曼德拉逝世後,這首歌曲更顯得彌足珍貴。《光輝歲月》不僅濃縮了曼德拉一生的坎坷,同時也表達出曼德拉所希望達到的自由平等 。
  • 風雨中抱緊自由:讓南非國父曼德拉當場落淚的《光輝歲月》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納爾遜·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世界最著名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也是20世紀最傳奇的自由鬥士。
  • 《光輝歲月》,這就是有大愛之人的惺惺相惜吧!
    香港樂隊Beyond的主音歌手黃家駒,當年受到囚禁黑牢中27年的曼德拉啟發,在1990年為曼德拉寫了一首詞,最後譜成經典名曲《光輝歲月》,向曼德拉偉大燦爛的一生致敬。歌詞開首:「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 在他生命裡 彷佛帶點唏噓」一個祝福1990年,曼德拉出獄,黃家駒創作《光輝歲月》的歌詞,他當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很佩服曼德拉,20多年的牢獄,不知他怎樣耐過這段孤獨歲月,但我知道一定有堅強的信念支撐他。
  • 南非國父,曼德拉經歷了哪些人生?最後如何擁有光輝歲月?
    那麼今天我們說納爾遜·曼德拉要從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說起,這個歌曲是香港樂隊Beyond的主唱黃家駒寫的,名字叫做《光輝歲月》,我們可能很多小夥伴去卡拉OK都能聽到有人在唱這歌,這個歌點唱率很高,聽見裡面有人可能會聲嘶力竭在那唱,「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你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可是我估計不會有太多的小夥伴了解,
  • 南非人民的微笑大使,一生光輝歲月
    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光輝歲月》是Beyond樂隊黃家駒創作的歌曲。 回到中國香港以後,Beyond主唱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
  • 光輝歲月,搖滾精神永垂不朽
    「1996年,我們鎮上有家快要倒閉的影像店,門口有很多箱子,箱子裡有很多個卡帶,一塊錢一個。當時隨便拿了幾盒。裡面有一盒就是beyond。一直聽到2007快要高考。那時候開始流行mp3。那個卡帶就再也找不到了。每次回想起來,都能看到自己七歲坐在樹下聽歌入神模糊的樣子。
  • 勵志,光輝歲月
    有一條路叫做《灰色軌跡》有一種奉獻叫做《光輝歲月》有一種不眠叫做《冷雨夜》有一種思念叫做《遙望》有一種等待叫做《早班火車》有一種情感叫做《喜歡你》有一種感恩叫做《真的愛你》有一種迷惘叫做《誰伴我闖蕩》有一種堅持叫做《永遠等待》有一種無奈叫做《情人》有一種境界叫做《海闊天空》有一種執著叫做
  • 黃家駒的光輝歲月
    例如歌曲《光輝歲月》:該曲是黃家駒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創作的一首作品。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也讓這首《光輝歲月》成為一直廣泛傳唱的經典。
  • 黃家駒《光輝歲月》,並非情歌,而是一首寫給黑人領袖的讚歌!
    這首《光輝歲月》,是BEYOND樂隊去非洲訪問黑人領袖曼德拉後,為歌頌了曼德拉偉大而輝煌的一生而寫的。回到香港以後,樂隊主唱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在獄中長達27年,備受摧殘和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的故事非常感動,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就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自己的樂隊這麼多年在香港艱苦打拼,是何等的相似啊!黃家駒由此在內心深處,對曼德拉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於是創作了這首《光輝歲月》。
  • 30年前一曲《光輝歲月》問世,BEYOND從此不再只屬於香港
    我看到有讀者在評論中說,應該有屬於BEYOND的一席呀。仔細一想,也是,作為華語樂壇殿堂級搖滾樂隊,BEYOND有不少作品就是屬於公益類型的,而且影響深遠,包括反戰反種族歧視的、關注貧困的、關注環保的等等,和平與愛始終是他們歌曲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 黃家駒與《光輝歲月》的幕後故事,南非前總統曾聽後潸然落淚
    Beyond樂隊的經典歌曲《光輝歲月》,很多人都聽過。但它歌詞的意義,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很多人卻未必知道。回到香港以後,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為了推翻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曼德拉進行了長達50年的艱苦鬥爭,並被迫害入獄,鐵窗面壁28年。最終,他從階下囚一躍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為新南非開創了一個新局面。
  • Beyond樂隊《光輝歲月》獻給一位黑人領袖
    有報導說這名警官和被他暴力執法致死的黑人此前曾共同在一家餐廳當保安,相識有17年之久。事情發生後,當地數百民眾走上街頭,要求為死者「伸張正義」。但遭到警察壓制,此舉令民眾更加憤怒。1999年6月16日,曼德拉正式離職。2004年後,曼德拉漸漸淡出公眾視野,開始"隱居生活",身體也開始每況日下。後於2013年12月5日去世,享年95歲。《光輝歲月》這首歌,是黃家駒在1990年寫的,當年Beyond遠赴肯亞,並親眼目睹了非洲人民因為戰爭和災荒而遭受的苦難生活。
  • 《光輝歲月》被改編成大學校歌,林夕歌詞卻被黃家駒原詞秒成渣?
    ··小編仔細拜讀了《大學問》,其中當然有精彩的句子,如「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生命不止堅毅與奮鬥/有夢想才是有意義的追求」。但是,很遺憾,精彩的部分並不多。1990年8月,黃家駒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親眼目睹了非洲人民因戰爭和災荒而遭受的苦難生活,然後,他又通過報紙讀到了關於曼德拉的傳奇故事,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同時,黃家駒也認為,曼德拉為自由而抗爭的精神,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境遇也何其相似?於是黃家駒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下了《光輝歲月》的歌詞並譜了曲。
  • 這首歌有何魔力,能讓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為之流淚?
    曾經有一支樂隊,他們把自由、理想、抗爭、平等、和平與愛、家國情懷等等主題融入流行歌曲,開創了香港流行歌曲的非情歌時代。樂隊主唱曾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因為戰爭和災荒,遭受的苦難。後來他又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的故事,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曲。
  • 光輝歲月粵語國語歌詞碰撞,誰能更勝一籌
    一首光輝歲月,道盡人心世事,(在前面文章中有寫)。自黃家駒逝世之後,又迎來了一波音樂紀元,各種類型的音樂爭相開放,一時燦爛。而人們卻永遠也沒有忘記他,這首光輝歲月,依舊在新時代的舞臺上。首先,粵語版光輝歲月,歌詞大義,深入人心,用平凡的話語,表達出不平凡的思想,一句: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願這土地裡,不分你我高低,更是表達了家駒內心美好的願望。而歌詞改動後的國語光輝歲月,詞境也談得上層次,一點一滴記錄了奮鬥的歷程和感想,「一生要走多遠的路程,經過多少年,才能走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