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去見父親,李淵:太子和齊王呢?李世民:殺了

2021-01-09 騰訊網

古語有云:「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意思是,想要成為一位仁君,首先對自己的親兄弟就應該做到不怨不怒、相親相愛,這是最基本的。

但令人嘆息的是,古往今來,無論中外,君主和兄弟之間,是很少做到能和睦相處的,更多的時候,都是兄弟相殘的局面。如吳王閭闔與夫概,如秦二世和扶蘇,如曹丕和曹植,更如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李世民和李建成,當年為奪皇位,李世民殺兄逼父,踩著親人的血肉之軀成功上位,留下一段殘酷的歷史。

李世民,公元598年出生於武功的李家別館(今陝西省武功縣),他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眾所周知,李家的來頭可不小,先祖李暠乃西涼開國君主,李虎乃西魏柱國、太尉,李淵的母親更是北周太保獨孤信的女兒獨孤氏,妻子又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孫女竇氏。出生於這樣的家庭,註定了李世民會擁有不平凡的人生。

果不其然,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4個兒子,均是文武雙全之輩,特別是長子李建成,無論是能力還是德行,都屬於佼佼者,《大唐創業起居注》上書:

太子(李建成)及王(秦王李世民)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然「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大家都懂,兄弟二人能力相當,可李建成比李世民早出生,佔了「先機」,父親李淵也早早將其立為太子,四弟李元吉也非常支持他,相比之下,僅僅是秦王的李世民,幾乎沒有爭奪帝位的機會,但很顯然,李世民並不想放棄。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如往常一樣,在幾乎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準備入朝和父親商討討伐突厥鬱射設。當然了,表面上看上去是攻打外敵,實際上是為了藉機調走李世民的兵力,便於日後行事。

聰慧如李世民怎會不知其中利弊,這一次他決定先下手,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之前,李世民便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等10餘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一切只等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入甕」。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才察覺到了不對,當即調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李世民怎會讓他們走?說時遲,那時快,李世民張弓搭箭,瞄準了哥哥李建成,只聽「唰」一聲,弓箭精準射中李建成,李建成當場死亡。李元吉見狀大驚,想要反擊李世民,但很顯然,他一人難敵對方眾人,最終李元吉也被射殺。

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很快得知太子身死,悲痛欲絕,立刻帶著東宮2000餘精銳兵馬衝向玄武門,要為太子和齊王報仇,但當他們看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後,頓失戰心,李世民方見狀,迅速反攻,將他們一一擊退,至此,秦王李世民獲得壓倒性勝利,史稱「玄武門之變」。

接下來的事情想必大家都頗為了解,太子死後,李世民自然有了十足的底氣,他帶著部下,昂首闊步來到父親李淵的寢宮,看到來者是李世民,高祖問道:「今日作亂的是何人?太子和齊王又在何處?」

李世民沒有直接回答父親的問題,只說作亂之人是太子和齊王。接著由尉遲恭、蕭瑀和陳叔達等人接話,表示作亂之人已被秦王聲討並誅殺。兩位愛子的去世,令李淵悲從中來,兄弟相殘,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然事已至此,他又能如何?

公元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將軍隊和國家各項事務,統統交給李世民。2個月後,李淵宣布退位,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史稱唐太宗。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身為皇子的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命令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帶領秦王府的人馬,衝進皇宮,解除了皇帝身邊的禁軍,將皇帝李淵劫持,將皇帝李淵趕下皇位,淪為有名無權的「太上皇」。從表面上來看,是李世民不守人臣之道,犯上作亂。
  •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命,李世民如何善後?
    唐朝建立以後也避免不了這個問題,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之爭愈演愈烈,尤其是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他們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雙方都在做手腳,最後性格果敢的李世民先下了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前夜召集手下文官武將密謀政變一事,可惜的是史書並沒有記載密謀的內容,在我看來有兩點必不可少。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目標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父親李淵
    其實李淵本不想讓李世民一家獨大,為此培養過很多家族成員,比如李建成,太原起兵時和李世民平起平坐,分別擔任左右大都督—這也是李建成唯一拿得出手的軍功。進入長安後,李建成成了太子,但沒軍功就沒話語權,在亂世誰理你?又比如李元吉,15歲就留守太原,李淵希望他能成大器,結果劉武周南下時,李元吉扛不住,撒丫子跑回長安。
  • 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玄武門之變過程。其實,李建成對於唐王朝功績並不弱於李世民。自李淵617年起事開始,李建成一直在中央政權從事後勤與行政工作。李世民因長於軍事所以出徵在外。事實上,李建成擁有的力量並不遜色於李世民,否則,玄武門之變就不是李世民率先發動伏擊了。
  • 玄武門之變後,看看「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就知道李世民有多狠心
    於是李建成聯手李元吉,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還準備暗殺李世民。李世民被迫反擊,在玄武門擊殺李建成、李元吉,成功自保。但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毫無防備的:「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撥跋馬東歸宮府」,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已經進宮了,都到了臨湖殿,才發現不對勁,匆忙轉身,想打馬回府。但李世民恰好出現,阻止兩人離開。
  • 李世民在玄武門,只是殺了自己的兄弟麼?
    就在武德九年初夏,李元吉已謀劃將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和秦瓊一起拿到自己麾下。到此地步,你死我活了。玄武門之變前夜,房玄齡、杜如晦和尉遲恭是偷偷摸摸到秦王府的,於是策划動手了。別怪世民狠:奪儲之爭一開,就談不到兄弟,而是你死我活的較量了。李世民首告簡稱元吉與妃子私通亂倫,李淵答應說,六月初四審問此事。
  • 揭秘玄武門:李世民瞞天過海襲殺李建成,摧毀李淵強大衛隊的真相
    與此同時,全副武裝的尉遲敬德在宮內面見了唐高祖李淵,並請後者宣布讓所有軍隊聽從李世民的指揮。最終,隨著數百名秦王府猛將參戰,以及皇帝詔令和建成、元吉首級被出示,復仇大軍這才絕望散去。至此,玄武門事變勝利結束,李世民成為了最後贏家。
  • 孤獨的父親:玄武門血案後的李淵
    千百年來,人們從來都只關心他那位英雄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卻沒有多少人關注過,在玄武門之變後、日漸蒼老和衰竭的李淵,因為歷史從來都是: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今天,最愛君就要帶大家來看看一位孤獨的君王:李淵。看看他在玄武門之變後的痛苦和悲涼,以及孤獨落寞的晚年。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實過程,看這裡
    玄武門是太子與四弟必經之地,而且,絕對不許帶武裝衛隊進入玄武門。要是違反法律,這是死罪。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一入玄武門。抬頭看了一眼斜著照過來的陽光,感到四周有殺氣。可一轉身,後路已被李世民與十個迷弟包抄了。李建成還沒做好戰鬥準備,李世民已經一箭把他射殺了。接下來,是李世民與四弟李元吉單挑。
  • 玄武門之變,李淵的禁軍哪裡去了?消滅太子就奪權了嗎?
    李淵最初同意,但李建成李元吉看清楚李世民的計劃後苦苦哀求李淵,最終李淵聽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建議後否決了李世民的請求。 李建成李元吉不肯讓李世民去洛陽放虎歸山,等於逼著李世民狗急跳牆發動玄武門兵變。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奪位?
    本期我們就從玄武門之變為題走進李世民。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十分仇恨秦王李世民,原因很簡單,在唐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由於李建成乃是太子不能輕易出動,因此多半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勞。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李世民在戰爭中籠絡了大量人才和人心,天策府就是其中的代表,像長孫無忌、李靖等人都被李世民籠絡在帳下。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當天,李世民和10位心腹手下共同帶兵進宮面聖,並在玄武門上安排了伏兵,待不明就裡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前來時,驟然發動兵變,先是李世民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後李元吉被尉遲恭所殺。緊接著,李世民帶兵入宮,讓尉遲恭去給李淵擔當警衛,他則勸降了宿衛軍,頂住了太子黨軍隊的進攻,一起控制了大局。
  • 李世民殺兄娶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老爹李淵,不能殺、也不敢殺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越來越深,於是就發生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提起玄武門之變,很多人都會說李世民怎樣的牛,殺了皇兄李建成和皇弟李元吉。但是實際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我這裡沒有替李世民「脫罪」的意思,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依然很血腥和殘忍。但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完全屬於孤注一擲,因為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的境況是很差的。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原因很簡單
    可是,據史料記載,這位有為的君主在繼位之初就搶了自己親兄弟的妻子,將其收入後宮,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難道真實的李世民是一個不知廉恥的好色之徒?還是說李世民此舉別有用心?李世民自幼就很上進,有膽識、有謀略,年少時就入軍,跟隨父親為隋朝效力。後來,隋朝被推翻了,李淵在亂世的角逐中勝出,奪得了皇位,建立了榮耀的大唐王朝,而李世民因為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歷次戰爭中表現出色,所以被晉封為秦王。
  • 揭秘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原來都是被逼的
    根據正史記載,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9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 揭秘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李世民會殺害自己的手足?
    為什麼李世民會殺害自己的手足?說到李世民人們都會想到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也是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爭奪權位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並且也開創了貞觀盛世,同時他也造福了很多百姓,並且發展了唐朝的文化與經濟。所以在這種值得稱讚的事件下,也掩蓋了玄武門之戰這件事情。
  • 玄武門之變後,「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到底如何?你知道嗎?
    唐高祖李淵正和一眾大臣在太極宮悠閒的「泛舟海池」時,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伏並伏擊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同時也將李淵軟禁了起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這場宮變到底誰站在正義的一方,誰站在不義的一方,事情的真相如何,到如今已經無法考證。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光了10個侄子,那他的14個兒子下場如何呢
    眾所周知,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就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直奔皇位而去。然而老皇帝李淵卻表示:退位可以,但請求李世民必須放過他的侄子們。 於是在六月四日,秦王府的兩隊人馬朝東宮和齊王府飛馳而去,轉眼間十名皇族子弟在絕望的哭嚎中死去,史冊只留下了他們的名字,卻沒有記下年齡,但他們大的至多剛滿弱冠之年,小的可能還在牙牙學語
  • 李淵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聽到一個名字後,下命令全部誅殺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擅長騎射,在少年時期就從軍了,先後平定了當時的各大叛亂,然後還幫助父親李淵一起打下了天下。當時李淵答應立唐太宗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沒有做到,立了李建成為太子。再加上受到其他皇兄的排擠,又遇到一些事情後,唐太宗李世民認為當時打天下的時候是自己出了很大的功勞,這時候心理很不平衡,就起兵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然後當上了皇帝。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626年7月,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騎著駿馬,進入玄武門,準備向父親李淵解釋情況,證明自己與尹德妃、張婕妤是清白。誰知,秦王李世民已經帶著十餘位「凌煙閣勳臣」在玄武門等候多時,李建成、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有點不對勁,便往回走,準備回府邸。此時,李世民走出來,向兩人打招呼,李元吉心虛,直接射李世民三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