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列國志】朱羅

2021-02-09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朱羅

 

朱羅王朝(泰米爾語:சோழர்குலம், 寬式IPA:/'ʧoːɻə/)),又名注輦,是1世紀至13世紀時印度半島古國,其地在今泰米爾納德邦。朱羅王朝最早起源於高韋裡河流域,以歐賴宇爾(Urayur)為國都。朱羅王朝的統治者們曾經徵服印度半島南部,吞併斯裡蘭卡,並佔領了馬爾地夫,甚至還成功地入侵馬來群島的王國。在公元1010年至1200年期間,領土南到馬爾地夫群島,最北到安得拉邦的達戈達瓦裡河沿岸。朱羅王朝在13世紀進入衰退,隨著潘地亞王朝的崛起而最終滅亡。

1.早期歷史

早期朱羅的歷史來自泰米爾參淦(Sangam)文獻,兩位國王喀裡佧剌(Karikala)和克僧幹楠(Kocengannan)較有名。

7世紀初,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記》稱朱羅為珠利耶國:「周二千四五百裡。國大都城周十餘裡。土野空曠,藪澤荒蕪…城東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曾於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城西不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議之處。」

2.中世紀

9世紀中葉韋迦亞剌雅王(Vijayalaya在位848年-871年)奮起,奪取坦賈武爾(Thanjavur),設為國都,建立朱羅韋迦亞剌雅王朝。 985年羅茶羅乍(Raja Raja Chola I)登位,雄才大略,擴展朱羅疆域,南至錫蘭,北達羯陵迦(Kalinga),統一南印度。羅茶羅乍還徵服溜山國。

3.羅茶羅乍一世

羅茶羅乍一世(泰米爾語:ராஜராஜசோழன்),出生時姓名Arunmozhi Thevar[5](或稱Raja Kesari Varman Raja Raja Devar[6],敬稱Peruvudaiyar),一般叫大羅茶羅乍,印度淡米爾族的注輦國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在公元985年到1014年間御宇近30年。羅茶羅乍在徵服南印諸國之後,注輦國包含了南方的斯裡蘭卡,東北的羯陵伽。他和北邊的遮婁其王朝以及南邊的潘地亞交兵數次。

在徵服了位於哥達瓦裡河流域的文耆王國(Vengi)之後,羅茶羅乍遂得以奠定晚期朱羅王朝的基礎。羅茶羅乍入侵了斯裡蘭卡,並開始了對這個國家一個世紀的佔領。 通過將國家分割成若干地區,並系統化地丈量土地來標準化稅收,羅茶羅乍精簡了行政體制。作為溼婆的虔誠的信徒,羅茶羅乍在坦賈武爾興建了宏偉的布裡哈迪希瓦拉神廟並通過神廟向他的臣民分配財富。羅茶羅乍的成功使得繼任者拉真陀羅一世能再開疆拓土下去。

4.拉真陀羅一世

羅茶羅乍去世後,其子拉真陀羅繼位,他雄才大略,而且善於徵戰,將朱羅領土擴張到極致。他不但全取了斯裡蘭卡全島,攻佔了羯陵伽、南喬薩羅地區,還揮師北上戰勝孟加拉的帕拉王朝,佔領恆河下遊。他出動了眾多人力物力,用大象將恆河水運到了南印度的高韋裡三角洲,裝滿一個湖,並在此地建立新都恆伽孔達-朱羅普蘭。

1017年,三佛齊王國徵服爪哇後,開始借著壟斷東西海上貿易的地利,向來往商船徵收重稅,對朱羅王朝的東西方貿易帶來不小影響。拉真陀羅派遣使者向三佛齊交涉不果,又派出艦隊向三佛齊示威,但三佛齊拒不讓步。拉真陀羅一怒之下,派出艦隊跨海遠徵三佛齊,成功攻佔了馬來半島,攻克了三佛齊首都巨港,佔領了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一部分。朱羅王朝成功滅亡了南洋歷史上的首個強權--三佛齊,隨後將勢力範圍又進一步擴張到緬甸和柬埔寨海岸。

5.羅闍帝羅闍、拉真陀羅二世和毗羅羅貞陀羅

1044年,在拉真陀羅去世後,其子羅闍帝羅闍·朱羅一世繼承了王位。他是一個非常出眾的戰士,是朱羅王朝最強大最勇敢的戰士之一,而其父拉真陀羅也非常注重軍事,因此早年獲得了父親的賞識,還在1018年就被立為共治皇帝。他協助父親南徵北討,經常身先士卒,如同項羽,但他處理內政的能力在兄弟當中相對較弱。因此他繼位後,就將自己的弟弟立為共治皇帝和繼承人,讓弟弟負責管理全國內政,自己則負責徵戰。但在1052年徵討遮婁其王朝的時候,身先士卒的羅闍帝羅闍不慎戰死沙場,其弟兼共治皇帝馬上繼位,是為拉真陀羅·朱羅二世,並馬上接過戰場指揮權,擊潰了敵人,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可見他不但善於內政治理,也是一個出色的統帥。

拉真陀羅·朱羅二世統治了不到12年,他穩定了朱羅的內政,同時他出眾的軍事才能也讓他多次擊退了強敵。但在其長子rajamahendra去世後,儘管他還有5個兒子,2個孫子,但還是決定把自己的弟弟——曾經擔任過錫蘭總督的毗羅羅貞陀羅立為繼承人。毗羅羅貞陀羅曾經擔任包括錫蘭總督在內的多個地方主官,內政治理經驗十分豐富,也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在他繼位後,也和自己的哥哥一樣穩定了內政,還北上出徵遮婁其王朝,攻克了其首都卡裡亞尼,扶持了維克拉瑪蒂亞六世為遮婁其皇帝。但他的統治只維持了不到7年的時間,就因為年邁而去世。

在毗羅羅貞陀羅去世後,朱羅王朝出現了王位繼承爭議,因為毗羅羅貞陀羅的兩個哥哥子女眾多(拉真陀羅二世有6個兒子,羅闍帝羅闍兒子數量甚至還更多),而毗羅羅貞陀羅制定的繼承人阿迭·拉金德拉被殺,引發了朱羅王朝的內亂。此時,錫蘭的僧伽羅人、南印度的潘地亞等地的復國勢力趁機作亂,西遮婁其王朝也趁機幹涉。最終,來自東遮婁其王朝的羅闍羅闍·納蘭德拉贏得了勝利,平定了潘地亞的亂軍,驅逐了西遮婁其帝國,登上王位,但錫蘭的朱羅駐軍並未阻止僧伽羅人統一全島,導致朱羅王朝失去錫蘭的控制權。

6.晚期歷史(公元1070-1279年)

公元1070年,毗羅·拉金德拉·朱羅(VirarajendraChola)的兒子阿迭·拉金德拉·朱羅(Athirajendra Chola)在內亂中被暗殺,庫羅通伽·朱羅(Kulothunga Chola)的兒子羅闍羅闍·納蘭德拉(Rajaraja Narendra)登上了王位,朱羅與東遮婁其王朝合併,又稱朱羅-遮婁其王國。朱羅王朝後期開始。

朱羅王朝的統治和領土完整,直到庫羅通伽·朱羅(KulothungaChola三世)之前都非常穩定。但到了1215年,在他的統治下朱羅王朝被1190年復國的潘地亞的摩羅伐摩·孫達羅(Maravarman Sundara Pandiyan II)所擊敗。隨後,朱羅王朝也失去了斯裡蘭卡的控制,被復興的僧伽羅人趕走。

此後,南方的潘地亞實力逐漸增強,並最終導致朱羅王朝於公元1279年滅亡。當時的潘地亞國王是查太伐摩·孫達羅(Jatavarman Sundara)。

7.歷代君主(1)早期朱羅 約前400年-200年

Ellalan

Kulakkottan

Ilamchetchenni

迦釐迦羅 Karikala 約190年

Nedunkilli

Nalankilli

Killivalavan

Kopperuncholan

Kochchenganan

Perunarkilli

(2)中期朱羅 約200年-848年

 維闍耶洛耶·朱羅 VijayalayaChola 848–891(?)

阿迭多·朱羅一世 AdityaChola I 891–907

婆蘭多迦·朱羅一世Parantaka Chola I 907–950

健陀羅阿迭多·朱羅Gandaraditya Chola 950–957

阿鄰闍耶·朱羅 ArinjayaChola 956–957

孫陀羅·朱羅 SundaraChola 957–970

優達摩·朱羅 UttamaChola 970–985

羅闍羅闍·朱羅一世 RajarajaChola I 985–1014

羅貞陀羅·朱羅一世 RajendraChola I 1012–1044

羅闍帝羅闍·朱羅一世Rajadhiraja Chola 1018–1054

羅貞陀羅·朱羅二世 RajendraChola II 1051–1063

毗羅羅貞陀羅·朱羅Virarajendra Chola 1063–1070

阿提羅貞陀羅·朱羅Athirajendra Chola 1067–1070

(3)晚期朱羅

俱盧同伽·朱羅一世Kulothunga Chola I 1070–1120

維羅摩·朱羅 VikramaChola 1118–1135

俱盧同伽·朱羅二世Kulothunga Chola II 1133–1150

羅闍羅闍·朱羅二世 RajarajaChola II 1146–1173

羅闍帝羅闍·朱羅二世Rajadhiraja Chola II 1166–1178

俱盧同伽·朱羅三世Kulothunga Chola III 1178–1218

羅闍羅闍·朱羅三世 RajarajaChola III 1216–1256

羅貞陀羅·朱羅三世 RajendraChola III 1246–1279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朱羅王朝現存的神廟—印度的歷史神跡!
    「朱羅王朝現存的神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坦賈武爾及周邊地區,共包括三座神廟:位於坦賈武爾的布裡哈迪斯瓦拉神廟、位於康凱康達秋裡斯瓦拉姆的布瑞哈迪斯瓦拉神廟和位於達拉蘇拉姆的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廟。
  • 壽屋女神裝置朱羅忍者再版
    作為壽屋女神裝置系列在人氣和品質均暴增的款式,朱羅忍者弓兵歷經換色數次卻依然熱銷,再加上各種衍生產物幾乎光朱羅系列都能單獨拉出來做成一條產品線了。因為如果不是因為之前基於朱羅忍者弓兵開發的天照和素盞鳴尊因為新規太多索性推倒全部重來的話,那麼在算上原色、蒼衣、影衣以及櫻鬼和九尾的話光朱羅忍者系列就能湊出差不多十款了,完全是無冕的系列看板娘。
  • 【古印度列國志】西遮婁其王朝
    南印度的兩個強權西遮婁其王朝和朱羅王朝為了肥沃的文耆地區數度交戰,當地的東遮婁其王朝是西遮婁其的遠親,但卻與朱羅同盟並聯姻,令局面更加複雜化。儘管遮婁其王朝多次動員大軍進攻文耆和朱羅王朝領土,但無一例外都被擊敗。而朱羅王朝則多次入侵遮婁其的領土,在1008年攻克遮婁其首都曼耶凱達,迫使遮婁其王朝把首都遷至遠離邊境的卡裡亞尼(巴薩瓦卡爾延)。
  • 古印度文明締造者,人口多達2億的印度達羅毗荼人為何被邊緣化?
    公元前1500年左右,自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族群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北部的恆河流域,在之後的數世紀中,雅利安人逐漸定居、從事農業活動,並漸漸消滅了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他們帶來的外來語言取代了當地語言,在文化上與當地人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為了區別本地土著和雅利安人,種姓制度慢慢開始在印度盛行。
  • 【古印度列國志】卡爾科塔王朝
  • 古印度文明概述
    另外三支登陸古印度大陸的中國人,印度河入海口登陸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哈拉帕文明,但哈拉帕文明是一個局部獨立發展的文明,並沒有對整個古印度大陸產生影響。蘇拉特和蘇倫德拉兩個分支很可能在後來的文明發展中融入到了孔雀王朝之中。
  • 【古印度列國志】波羅王朝
    於1021-23年,朱羅王朝君主羅貞陀羅入侵孟加拉。他努力的成果很快被來自南印的侵略者朱羅王朝所終止。摩醯波羅一世的兒子那耶波羅在奮力抵抗後擊敗了Kalachuri國王,兩國後來在佛教高僧阿底峽調和下簽訂和約。 約於1077-1130年在位的羅摩波羅是波羅王朝最後一位明君。他減輕稅收、推動農業,並建造了一些公共設施。
  • 【古印度列國志】帕拉瓦王朝
    帕拉瓦王朝長期與北部巴達米地區的遮婁其人和南部的泰米爾人王國朱羅王朝、潘地亞王朝作戰。最終在9世紀被朱羅擊敗。 帕拉瓦人以對建築的贊助而知名,最著名的是馬馬拉普拉姆的海濱廟(Shore Temple)。帕拉瓦人給後世留下了壯麗的建築與雕塑,是中世紀南印度建築藝術的基礎。他們還基於古蘭塔文發展出了帕拉瓦文,是東南亞諸文字的始祖。
  • 圖解古印度文明起源
    蘇拉特(Surat)的地理位置自進入拉維河後方向改變,不是繼續向北,而是順著拉維河向東到達哈拉帕,由此產生了哈拉帕文明,也就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沿著「蘇」的痕跡我們發現蘇拉特和蘇倫德拉兩處產生的文明有向古印度大陸縱深轉移的跡象。
  • 想了解歷史,卻無法忍受史書的枯燥,不妨讀讀這部《東周列國志》
    有的,這本書叫做《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志》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東周列國志》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像「正史」,類似《三國志》這樣的名字,但其實這是一本講史小說,作者是明末的馮夢龍。當然,如今能看到的版本主體是乾隆時期蔡元放的修訂版,書名也從《列國志傳》更改為《東周列國志》,所以語言更為通俗,不用擔心有太多的閱讀障礙。《東周列國志》所講述的故事時間跨度非常大,從西周宣王晚年聽聞謠言捕殺應讖者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設立郡縣制終止,共五百餘年歷史。
  • 【古印度列國志】普西亞布蒂王朝
  • 古印度文明是如何消失的
    說起四大文明古國,大家都非常清楚:古埃及,古巴比倫(兩河文明),古印度,中國。
  • 東周列國 那理不清的歷史帳——走進《東周列國志》
    馮夢龍著作《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的。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上):建立
  • 東周列國志中寫有一聲炮響,是不是馮夢龍瞎編的?當時有大炮嗎?
    他的最具文學價值的作品,其實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而《東周列國志》只是他創作的一系列通俗歷史演義(小說)中的一部。請大家注意,與《三國志》不同,《東周列國志》不是史書,而是小說,類似於《三國演義》吧。通俗小說作家,在我國歷史上,一直不受重視。這個傳統,從漢代就開始了。
  • 已經被忘記了的古印度文化,再也沒有人想起來了
    在很多年以前,在這裡這塊土地上誕生了偉大的古印度文化,這是與中國相媲美的四大文化,它的範圍主要是以這兩條河為中心的印度次大陸的廣大地區,這個構成了古印度的地理概念。古印度還是非常大的,指的是整個印度次大陸,而不是印度次大陸,實在是太小了,還不夠一個大洲的大小,否則他就可以算作一個洲了。
  • 古印度脫胎於封建制度,以印度教為血脈的種姓制度
    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綿不斷的只有中國,而古印度這幾千年的時間內從來未真正實現過統一,不管是文化,還是語言,都長時間處於間接性,分割發展的狀態。所以古印度不管是文化,還是政治方面都和中國古代有很大的差別。這樣的制度不管是對千年前的古印度還是如今的印度,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制度沒有好壞,而是適不適合當下那個時代,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對古印度也起到過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此才能一直持續不斷三千年,成為古印度統治的血脈。
  • 古印度有個偉大發明,至今全世界都在用
    古印度文明事實上,古印度並非什麼都沒留下,古印度人有個偉大發明,可以說對世界歷史有偉大貢獻,至今全世界都還在使用這個偉大發明。這個偉大發明就是「阿拉伯數字」。公元320年古印度人旃陀羅·笈多趁著貴霜王朝衰落,趁機登基稱王,以自己的姓氏定國號「笈多王朝」,史稱「笈多王朝」。
  • 【怎樣讀經典】風雲多變英雄譜 ——走進《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便為我們繪就了這樣一幅形象鮮明的群雄譜。《東周列國志》帶領我們走進中國歷史上極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並力圖通過一些線索,幫助大家理清這段歷史的發展脈絡。 明末文學家馮夢龍本書作者馮夢龍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戲曲家。其作品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