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列國志】普西亞布蒂王朝

2020-12-27 騰訊網

普西亞布蒂王朝

普西亞布蒂王朝(印地語:पुष्यभूतिराजवंश,IAST:Puṣyabhūti-vaṃśa),也稱伐彈那王朝,為6至7世紀印度北部的一個王朝。其疆域在最後一位統治者曷利沙伐彈那治理下達到頂峰,佔據了印度北部及西北許多土地,向東延伸至迦摩縷波,向南拓展至了訥爾默達河。王朝統治中心起初位於坦尼沙城(今印度哈裡亞納邦塔內薩爾),但曷利沙將都城遷移至了曲女城(今北方邦卡瑙傑),並在此一直統治到公元647年。

1.名稱

根據宮廷詩人巴納所著的《赫夏查利陀》,王朝名為Puṣyabhūti或Puṣpabhūti。在《赫夏查利陀》手稿中,其寫法為後者,但喬治·比勒認為正確寫法應該為前者,後者為抄寫錯誤。現代學者多使用後者,但也有部分人使用前者。

也有一些現代書籍稱其為「伐彈那王朝」,因為其國王名字的後綴為「伐彈那」。但也有其他王朝的國王名字裡擁有相同後綴,故有可能造成混淆。

2.起源

王朝的起源已不可考。公元7世紀巴納所著的《赫夏查利陀》中對其起源的描述頗為傳奇,並稱普西亞布蒂為其建立者。普西亞布蒂定都於坦尼沙城,他是溼婆追隨者之一,因受到一位來自「南方」的老師Bhairavacharya影響,在一次儀式後皈依了怛特羅密教。之後一位女神為其灌頂加冕,並祈願王朝光輝偉大。

《赫夏查利陀》中的普西亞布蒂可能為虛構形象,因為這個名字在其他來源中未有提及。

3.歷史

普西亞布蒂王朝起初只統治著首都薩他泥溼伐羅周圍的一小片土地。阿底亞伐彈那娶了後笈多王朝統治者的妹妹,其繼任者——光增王波羅羯羅伐彈那通過武力擴張了領土,並將女兒曷邏闍室利嫁給穆克裡國王伽羅訶伐摩,此後普西亞布蒂王朝與穆克裡王國關係日漸緊密。

根據《赫夏查利陀》記載,光增王死後,摩臘婆國王在高達國王支持下進攻曲女城。穆克裡國王伽羅訶伐摩被殺害,王妃曷邏闍室利被囚於城內。巴納未提及其名字,但歷史學家推測他是後笈多王朝統治者提婆笈多。光憎王長子曷羅闍伐彈那將其擊敗,但遭到高達國王殺害。

《赫夏查利陀》又記載道,次子曷利沙伐彈那發誓要為兄長報仇,並消滅高達國王及其同盟。同樣,書中未記載高達國王的名字,但歷史學家認為他就是設賞伽。曷利沙還與迦摩縷波國王拘羅摩結成軍事同盟,東西兩面夾擊設賞伽,迫使其撤退。606年,曷利沙伐彈即位,是為戒日王。其統治了印度北部的廣大區域。

曷利沙伐彈那最終定都曲女城,612年,伐彈那王朝與穆克裡王國合併,是為戒日王朝。曷利沙伐彈那一直統治到647年,但他死後並無子嗣,導致王朝終結。

4.統治者

以下列出了普西亞布蒂王朝統治者的姓名及稱號:

普西亞布蒂(可能為傳說)

那羅伐彈那(約500年至525年)

曷羅闍伐彈那一世(約525年至555年)

阿底亞伐彈那(日增王,約550年至580年)

波羅羯羅伐彈那(光增王,約580年至605年)

曷羅闍伐彈那(王增王,約605年至606年)

曷利沙伐彈那(戒日王,約606年至647年)

相關焦點

  • 【古印度列國志】卡爾科塔王朝
    卡爾科塔王朝 卡爾科塔王朝(英語:KarkoṭaEmpire)是源於喀什米爾的印度王朝。拉利塔迭多·穆克塔毗達是卡爾科塔王朝最強勢的君王,在唐朝的幫助下徵服了旁遮普、阿富汗、中亞的部分地區。
  • 【古印度列國志】朱羅
    朱羅王朝的統治者們曾經徵服印度半島南部,吞併斯裡蘭卡,並佔領了馬爾地夫,甚至還成功地入侵馬來群島的王國。在公元1010年至1200年期間,領土南到馬爾地夫群島,最北到安得拉邦的達戈達瓦裡河沿岸。朱羅王朝在13世紀進入衰退,隨著潘地亞王朝的崛起而最終滅亡。
  • 【古印度列國志】喀布爾-夏希王朝
    喀布爾-夏希王朝 夏希王朝(天城文:शाही),或稱沙希王朝、沙希亞王朝,是公元三世紀貴霜帝國衰落開始統治著喀布爾地區及健馱邏(今巴基斯坦北部
  • 古印度文明概述
    另外三支登陸古印度大陸的中國人,印度河入海口登陸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哈拉帕文明,但哈拉帕文明是一個局部獨立發展的文明,並沒有對整個古印度大陸產生影響。蘇拉特和蘇倫德拉兩個分支很可能在後來的文明發展中融入到了孔雀王朝之中。
  • 【古印度列國志】笈多王朝(一):歷史
    笈多王朝的和平及富裕使得百姓可以在致力於科學及藝術的發展,在科技、工程、藝術、辯證法、文學、邏輯學、數學、天文學、宗教及哲學上都有許多的成就,這些也是印度教文化的重要成分。笈多王朝著名的國王有旃陀羅·笈多一世、海護王沙摩陀羅·笈多及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
  • 圖解古印度文明起源
    沿著「蘇」的痕跡我們發現蘇拉特和蘇倫德拉兩處產生的文明有向古印度大陸縱深轉移的跡象。蘇的痕跡:由孟加拉灣登陸,向東進入孟加拉國的博多河,沿河北上進入古印度的恆河,然後由恆河進入戈西河,一直向北到達恆河平原的蘇包爾(Supaul),也就是後來孔雀王朝的發源地比哈爾邦。
  • 略述古印度孔雀王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形成及其特點
    略述古印度孔雀王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形成及其特點羅桑開珠(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 古印度有個偉大發明,至今全世界都在用
    公元300年前後,印度歷史處於外族建立的貴霜王朝和古印度人建立的笈多王朝更替的時期。公元320年古印度人旃陀羅·笈多趁著貴霜王朝衰落,趁機登基稱王,以自己的姓氏定國號「笈多王朝」,史稱「笈多王朝」。公元7世紀前後,即公元600年前後,笈多王朝被外族建立的戒日王朝滅掉,自此古印度文明被多個外族文明取代,完全消失殆盡,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雖然古印度文明完全消亡,但是古印度人給世界歷史留下了一個偉大發明,就是阿拉伯數字,古印度文明雖然完全消亡,但阿拉伯數字幸運地被外族所繼承,而發明阿拉伯數字的人正是笈多王朝的數學家,名叫巴格達。
  • 【古印度列國志】孔雀王朝(三):阿育王1
    前232年),常被簡稱為阿育王(अशोक,Aśoka,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頻頭娑羅王之子。王朝的版圖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薩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及巴連弗邑。(1)即位之初根據佛教文獻記載,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與其兄蘇深摩爭奪王位取勝,並把王族政敵全部殺死,在統治初期被認為是一個暴君。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上):建立
    5.歷代君主由於過去歷史學家不能解讀佉盧文,而各國的史料的內容又有矛盾,所以,過去一直都未能就貴霜王朝的各個君主整理出一個有系統的列表出來。30年)丘就卻(30年—80年),首位貴霜皇帝(45年~77年)閻膏珍(80年—105年)「無名王」索特爾·麥格斯(意為「偉大的救世主」)閻珍(105年—127年)迦膩色伽一世(127年—147年)婆溼色伽(151年—155年)胡毗色伽(155年—187年)韋蘇提婆一世(191年—最少至230年),貴霜王朝最後一個君主
  •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文明因為什麼而出現了斷層?
    孔雀王朝這個統一王朝的出現標誌著古印度文明正式走向封建社會時期,同時也是古印度文明發展的黃金時期。印度教產生於古印度時期印度人民的自然生活,所以很多的這個宗教一開始就在古印度廣泛傳播開來。而且它也是古印度人民的精神支柱,以及畢生的信仰所在。
  • 【古印度列國志】波羅王朝
    波羅王朝 波羅王朝又稱帕拉王朝(現代孟加拉語寫為 ),8世紀~12世紀時統治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重要王朝。其統治者的名稱均以帕拉為後綴,在古普拉克裡特諸語言意為「保護者」,他們是大乘佛教和密宗的信徒。其主要據點位於孟加拉和今印度比哈爾邦,包括巴連弗邑、蒙格埃爾、多摩梨帝國等當時的大城市。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下):迦膩色伽一世2
    相對於曾經誕生過孔雀王朝的印度文化核心區,貴霜人所在的西北方在軍事技術上有著巨大優勢。 西域諸部自從西漢宣帝以來,就一直被納入漢朝的都護府之下,被視為兩漢王朝的直屬禁臠。雖然至東漢中期中原對西域的控制日漸鬆弛,但能取得至少是西域西部一些城邦國家的稱臣納貢。這裡同樣也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之路,對依靠貿易為重要收入手段的貴霜來說,意義重大。
  • 【古印度列國志】喬漢王朝
    )、阿傑梅爾的喬漢人(Chauhans of Ajmer),是7-12世紀中印度的一個拉其普特人王朝,位於今天的拉賈斯坦邦,首都在薩姆巴爾,後遷阿傑梅爾。1.歷史喬漢人(Chauhan)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在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衰落後建立了獨立的喬漢王朝,同時期的還有本德爾坎德地區的昌德拉王朝、摩臘婆地區的帕拉瑪拉王朝。喬漢王朝信仰印度教,長期與周邊鄰國作戰。11世紀開始,來自阿富汗的伽色尼王朝屢屢侵邊劫掠,喬漢王朝首當其衝。
  • 【古印度列國志】帕拉瓦王朝
    帕拉瓦王朝 帕拉瓦王朝(275年-897年),《舊唐書》譯作拔羅婆,是古代南印度的一個王朝,在宗主國百乘王朝衰退後逐漸崛起。首都是建志補羅(今甘吉布勒姆),統治泰盧固地區和北部泰米爾地區長達約600年。帕拉瓦王朝長期與北部巴達米地區的遮婁其人和南部的泰米爾人王國朱羅王朝、潘地亞王朝作戰。
  • 古印度文明,恆河永流傳
    無論是後期吠陀文獻、兩大梵文史詩,還是受古希臘文明影響的犍陀羅佛像,抑或是印度兩大早期帝國(比秦帝國版圖更大的孔雀帝國和文化藝術極盛的笈多帝國),都屬於古印度文明第二期——恆河文明的範疇。古印度最早的文明,誕生在南亞最長河流印度河的河谷。印度河主要流經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 (Indus)一詞,本義是「河流」,首先用來稱呼印度河,很晚才被用於稱呼印度這個國家。
  • 世界古代文明——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 中國七大經典歷史劇,康熙王朝排第二
    起叔在此說說自己心目中的七大經典歷史劇,諸位看是否認同,倘否,說出你以為的,尤其前三…- NO.7 -東周列國一部上映於20年前的電視劇,其劇情主要採自《東周列國志》這部歷史演義小說,分春秋、戰國兩篇…該劇的優點是較為完整地將先秦時期一些經典歷史故事搬諸熒幕,而由此,其也更像一部記錄片…此外,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這部小說也是值得一看的…- NO
  • 古印度脫胎於封建制度,以印度教為血脈的種姓制度
    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綿不斷的只有中國,而古印度這幾千年的時間內從來未真正實現過統一,不管是文化,還是語言,都長時間處於間接性,分割發展的狀態。所以古印度不管是文化,還是政治方面都和中國古代有很大的差別。這樣的制度不管是對千年前的古印度還是如今的印度,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制度沒有好壞,而是適不適合當下那個時代,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對古印度也起到過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此才能一直持續不斷三千年,成為古印度統治的血脈。
  • 追溯曾經的孔雀王朝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古代印度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