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列國志】喬漢王朝

2021-02-07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喬漢王朝

 

喬漢王朝(英語:Chauhandynasty),或譯兆漢、喬罕,也稱薩姆巴爾的喬漢人(Chauhans of Sambhar)、阿傑梅爾的喬漢人(Chauhans of Ajmer),是7-12世紀中印度的一個拉其普特人王朝,位於今天的拉賈斯坦邦,首都在薩姆巴爾,後遷阿傑梅爾。


1.歷史

喬漢人(Chauhan)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在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衰落後建立了獨立的喬漢王朝,同時期的還有本德爾坎德地區的昌德拉王朝、摩臘婆地區的帕拉瑪拉王朝。喬漢王朝信仰印度教,長期與周邊鄰國作戰。11世紀開始,來自阿富汗的伽色尼王朝屢屢侵邊劫掠,喬漢王朝首當其衝。公元1186年,穆罕默德·古爾建立古爾王朝,兵鋒直指北印度,喬漢軍隊奮起抵抗。1191年,著名的普裡色毗羅闍三世在第一次塔萊戰役中擊敗了穆罕默德·古爾,令其負傷遁逃。1192年,穆罕默德·古爾捲土重來,在第二次塔萊戰役中戰勝並俘虜了普裡色毗羅闍三世,喬漢王朝滅亡。


2.歷代君主

Chahamana,傳說中的君主

Vasudeva,約6世紀

Samantaraja,684-709年

Naradeva,709-721年

Ajayaraja I,721-734年

Vigraharaja I,734-759年

Chandraraja I,759-771年

Gopendraraja,771-784年

Durlabharaja I,784-809年

Govindaraja I,809-836年

Chandraraja II,836-863年

Govindaraja II,863-890年

Chandanaraja,890-917年

Vakpatiraja I,917-944年

Simharaja,944-971年

Vigraharaja II,971-998年

Durlabharaja II,998-1012年

Govindaraja III,1012-1026年

Vakpatiraja II,1026-1040年

Viryarama,1040年

Chamundaraja,1040-1065年

Durlabharaja III,1065-1070年

Vigraharaja III,1070-1090年

Prithviraja I,1090-1110年

Ajayaraja II,1110-1135年

Arnoraja,1135-1150年

Jagaddeva,1150年

Vigraharaja IV,1150-1164年

Aparagangeya,1164-1165年

Prithviraja II,1165-1169年

Someshvara,1169-1178年

普裡色毗羅闍三世,1178-1192年,又稱普裡色毗羅闍·喬漢。

Govindaraja IV,1192年

Hariraja,1193-1194年


3.毗訖羅訶羅闍四世

毗訖羅訶羅闍四世,12世紀中葉印度喬漢王朝(Chahamanasof Shakambhari,Chauhans of Sambhar)名王,曾戰敗託馬拉人(託馬拉王朝),奪取德裡等地擴大國土。

又提倡文學。本人也是詩人,曾編寫《迦梨與溼婆》劇。在他統治時,人們曾編劇歌頌他。這些劇本都銘刻在其都城阿傑米爾(Ajmer)的大理石碑上,流傳後世。


4.普利色毗羅闍三世

普利色毗羅闍三世(古吉拉特語:પૃથ્વીરાજચૌહાણ;梵語:भारतेश्वरःपृथ्वीराज;印地語:पृथ्वीराजचौहान;英語:PrithvirājaIII,約1178年-1192年在位),是印度拉其普特人的英雄、印度教抵抗外來侵略的代表人物。1191年,在第一次塔萊戰役中擊敗了古爾王朝的伊斯蘭教遜尼派穆罕默德·古爾,令其負傷遁逃。1192年,穆罕默德·古爾捲土重來,普利色毗羅闍三世在第二次塔萊戰役中犧牲。

普利陀毗羅闍三世(Prithvi-rajaIII),又譯作布裡陀毗羅闍三世,中古印度喬漢王朝(Chahamanas of Shakambhari,Chauhans of Sambhar)末代王,又名拉伊·比託羅(RaiPithora),繼毗訖羅訶羅闍四世(毗訖羅詞羅闍四世Vigraha-raja IV)之後,為勢力較強之王。

與曲女城的加哈達瓦拉王朝(Gahadavaladynasty)賈伊金德王(Jayachandra)對抗,據說1175年曾劫走後者的女兒。

1182年曾戰敗本德爾汗德的金德拉王朝(Chandeladynasty),奪其都城馬霍巴(Mahoba)。

他肩負印度教國家抵抗古爾王朝的穆罕默德(穆儀茲丁·穆罕默德)侵略印度的重任,1191年曾於塔拉因重創敵人(塔拉因戰役)。他與曲女城公主的豔事及其英勇殺敵的戰績為其宮廷詩人金德巴達伊(Chand Bardai)寫成詩篇傳誦後世。

但1192年穆罕默德重組軍力再次入侵,在同一戰場上將他打敗殺死。詩中也敘述了其去世的情景。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古印度列國志】喀布爾-夏希王朝
    喀布爾-夏希王朝 夏希王朝(天城文:शाही),或稱沙希王朝、沙希亞王朝,是公元三世紀貴霜帝國衰落開始統治著喀布爾地區及健馱邏(今巴基斯坦北部
  • 【古印度列國志】笈多王朝(一):歷史
    笈多王朝的和平及富裕使得百姓可以在致力於科學及藝術的發展,在科技、工程、藝術、辯證法、文學、邏輯學、數學、天文學、宗教及哲學上都有許多的成就,這些也是印度教文化的重要成分。笈多王朝著名的國王有旃陀羅·笈多一世、海護王沙摩陀羅·笈多及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
  • 【古印度列國志】帕拉瓦王朝
    帕拉瓦王朝 帕拉瓦王朝(275年-897年),《舊唐書》譯作拔羅婆,是古代南印度的一個王朝,在宗主國百乘王朝衰退後逐漸崛起。首都是建志補羅(今甘吉布勒姆),統治泰盧固地區和北部泰米爾地區長達約600年。帕拉瓦王朝長期與北部巴達米地區的遮婁其人和南部的泰米爾人王國朱羅王朝、潘地亞王朝作戰。
  • 【古印度列國志】波羅王朝
    波羅王朝 波羅王朝又稱帕拉王朝(現代孟加拉語寫為 ),8世紀~12世紀時統治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重要王朝。其統治者的名稱均以帕拉為後綴,在古普拉克裡特諸語言意為「保護者」,他們是大乘佛教和密宗的信徒。其主要據點位於孟加拉和今印度比哈爾邦,包括巴連弗邑、蒙格埃爾、多摩梨帝國等當時的大城市。
  • 【古印度列國志】列國時代十六雄國(三):摩揭陀2
    列國時代十六雄國(三):摩揭陀2 (4)訶黎王朝訶黎王朝(Haryanka dynasty),亦被譯為「曷利昂伽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國在前
  • 【古印度列國志】孔雀王朝(三):阿育王1
    前232年),常被簡稱為阿育王(अशोक,Aśoka,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頻頭娑羅王之子。王朝的版圖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薩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及巴連弗邑。(1)即位之初根據佛教文獻記載,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與其兄蘇深摩爭奪王位取勝,並把王族政敵全部殺死,在統治初期被認為是一個暴君。
  • 【古印度列國志】笈多王朝(二):海護王
    笈多王朝(二):海護王 5.海護王海護王為印度笈多王朝第二任君主(335—380年在位),他向海上發展勢力,遠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爪哇等地
  • 【古印度列國志】印度-希臘王國(一):歷史
    於公元前180年到公元10年間,建立在古印度西北部和北部的諸多國家,起源於希臘-巴克特裡亞國王德米特裡一世在公元前二世紀初年入侵印度北部,之後巴克特裡亞王國的印度部分與王國分裂,建立許多鬆散的且不同王朝的小國,並統稱希臘-印度王國。
  • 【古印度列國志】西遮婁其王朝
    西遮婁其王朝 西遮婁其王朝(卡納達語: ,英語:WesternChalukyas)是南印度的遮婁其人王朝,在10至12世紀時統治大部分的西部德幹高原。也被稱為後遮婁其或第二遮婁其王朝,用來區別於6至8世紀的早遮婁其和文耆地區(Vengi)的東遮婁其王朝。
  • 【古印度列國志】德裡蘇丹國(一):奴隸王朝
    德裡蘇丹國(一):奴隸王朝 德裡蘇丹國(1206年-1526年),是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48—1215年)於1175年後佔領和徵服納爾默達河以北的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之後的德裡總督於1206年自立建立的伊斯蘭王朝。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法蒂瑪王朝
    法蒂瑪王朝 法蒂瑪王朝( al-Fātimiyyūn909年~1171年),北非伊斯蘭王朝,又譯法提馬王朝,中國史籍稱之為綠衣大食,西方文獻又名南薩拉森帝國。以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得名。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穆瓦希德王朝
    穆瓦希德王朝 穆瓦希德王朝(Muwahhidun),中世紀柏柏爾人在北非及西班牙南部建立的伊斯蘭教王朝(1147~1269)。西班牙語稱「阿爾摩哈德王朝」(Almohades)。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摩洛哥馬林王朝
    摩洛哥馬林王朝 馬林王朝 (柏柏爾語:Imrinen,阿拉伯語:Marīniyūn),1244年–1465年柏柏爾人的後裔統治摩洛哥的王朝。 1244年馬林王朝取代的穆瓦希德王朝控制摩洛哥,在十四世紀中葉開始短暫地控制整個馬格里布。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摩洛哥薩阿德王朝
    摩洛哥薩阿德王朝 薩阿德王朝(阿拉伯語: ,拉丁化為BaniZaydan),1554年–1659年阿拉伯人的後裔統治摩洛哥的王朝。 從1509年到1554年,薩阿德王朝統治摩洛哥的南方。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伊德裡斯王朝
    伊德裡斯王朝 伊德裡斯王朝是中世紀北非阿拉伯人建立的第一個伊斯蘭什葉派王朝,創始人穆萊·伊德裡斯——什葉派伊瑪目哈桑的曾孫,公元785年因在麥地那參加阿里黨暴動,遭阿拔斯王朝鎮壓,率部分追隨者經埃及逃到這裡,788年創建伊德裡斯王朝,793年被阿拔斯王朝派來的奸細毒死。
  • 【古印度列國志】莫臥兒帝國(八):沙•賈汗
    (2)愛好藝術印度莫臥兒王朝早期的統治者都像他們的帖木兒人祖先一樣,愛好藝術並且熱情地提倡和贊助文學藝術。賈漢吉爾(1569~1627年),這位莫臥兒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不唯如此,他還是個傑出的鑑賞家和藝術批評家以及畫家。
  • 古印度文明概述
    另外三支登陸古印度大陸的中國人,印度河入海口登陸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哈拉帕文明,但哈拉帕文明是一個局部獨立發展的文明,並沒有對整個古印度大陸產生影響。蘇拉特和蘇倫德拉兩個分支很可能在後來的文明發展中融入到了孔雀王朝之中。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摩洛哥阿拉維王朝
    摩洛哥阿拉維王朝 阿拉維王朝(SulalaAlawiyya):摩洛哥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封建王朝(1666年~今)。亦稱謝裡夫王朝、塔菲拉勒王朝。
  • 古印度|一個掩藏在寥寥史料下的璀璨文明
    到了公元前4世紀,也就是列國時代的後期,古印度的一位語言學家波你尼對於這種雅利安人的語言文字進行了系統整理,形成了後來的印度梵語。梵語在經過相應地改造之後,逐漸成為了當時印度社會流行的一種語言文字系統。
  • 【古印度列國志】莫臥兒帝國(十):巴哈都爾•沙一世
    生於印度中部的巴哈都爾·沙於1707年-1712年統治印度次大陸,王朝規模約遍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1643年,穆阿扎姆出生。父親奧朗則布在位時,穆阿扎姆負責管理帝國的西北部包括旁遮普地區,與錫克教徒領袖關係良好。1707年3月14日,奧朗則布逝世,繼承王位的戰爭爆發。巴哈都爾·沙戰勝其弟阿扎姆·沙阿而繼承王位,當時他已經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