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4月24日,愛爾蘭舉行了『復活節起義』,這場起義被認為是愛爾蘭走向國家獨立道路上的重要裡程碑。作為紀念復活節起義100周年項目的一部分,愛爾蘭駐華大使館在4月20日舉行了豐富的紀念活動: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愛爾蘭研究中心、英國研究中心
紀念復活節起義100周年圖片展暨學術報告會
4月20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了紀念愛爾蘭復活節起義100周年的學術報告會。愛爾蘭駐華大使康寶樂、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閆國華、北外英語學院愛爾蘭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鵬以及來自愛爾蘭和中國各地的學生學者參加了本次報告會。
(左起:北外國際處處長柯靜,北外愛研中心副教授陳麗,北外副校長閆國華,愛爾蘭駐華大使康寶樂,北外愛研中心主任王展鵬、愛爾蘭使館一等秘書蘭海翔)
閆國華副校長和康寶樂大使首先在學術報告會上發言。隨後慶祝了北外愛爾蘭研究中心陳麗副教授著作《愛爾蘭文藝復興與民族身份塑造》新書首發: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一層的展廳內,參會來賓和同學們參觀了紀念復活節起義100周年圖片展:
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歷史系的教授Dermot Keogh隨後發表了題為『1916復活節起義及其對帝國的挑戰』的學術報告,討論了愛爾蘭復活節起義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北外愛爾蘭研究中心客座教授Jerusha MacCormack帶來的學術報告『勝利的死:郭沫若與特倫斯 麥克斯溫利』從獨特的視角將兩個相隔千裡的文學家、革命家相結合作對比研究,讓在場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天下午,來自中國各大院校愛爾蘭研究中心的學者們也分享了他們針對愛爾蘭1916復活節起義所做的學術研究報告: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傅浩研究員:葉芝的《1916年復活節》;
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李成堅院長:當代愛爾蘭戲劇中的歷史記憶與歷史敘述;
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愛文學研究中心』曹波主任:「At the GPO";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劉燕教授:喬伊斯與愛爾蘭文學慶典;
哈爾濱學院張豔威副教授:葉芝與1916復活節起義;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愛爾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韓冰:"Ashes of Time — Joyce and Easter Rising in 1916";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陳麗副教授:庫胡林與文化生產的政治性。
『1916: The Irish Rebellion' 觀影活動
4月20日晚上,在愛爾蘭駐華大使館舉行了愛爾蘭復活節起義100周年紀錄片《1916:The Irish Rebellion》觀影活動,現場觀眾在觀看了紀錄片後,對100年前這段愛爾蘭現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