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千芳的「英語無用論」,到浙大教授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的建議,學習英語的意義好像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拿出來討論一次。
熱門美劇《殺死伊芙》裡出現過一句臺詞:「Language mean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means everything.」(語言就是信息,而信息意味著一切。)
在國內某些生活場景裡,英語的作用可能沒有那麼明顯,而對於想要抓住機會的人來說,在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學好英語依然重要,甚至必要。
@Barry(化名) 35歲
坐標馬來西亞/上班族
01
說來有些慚愧,自從上了高中,英語幾乎就從我的世界裡消失了。
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現實中沒有使用英語的需求,更多是我有意而為之。
性格內向加上開智晚,初中才開始學英語的我,隱約感覺到自己可能真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單詞不會讀,語法聽不懂,有問題也不好意思向老師請教,我懵懵懂懂地度過了三年的英語啟蒙時間,最後中考考了26分。
都說方向比努力重要,嘗到英語苦頭的我轉而學習日語。就這樣,日語伴隨我度過了高中和大學時光,英語逐漸淡出了我的生活。
02
畢業後,我進了日企工作,本以為這輩子都不大會用到英語了,結果後來換了工作,我被公司派駐到馬來西亞的工廠,猝不及防地和英語撞了個滿懷。
去年七月份,我第一次坐飛機來馬來西亞。一下飛機,映入眼帘的儘是我十幾年都沒有看過的英語單詞,面對海關工作人員的提問,我只能回"Hello"、"Thank you"。
這其實都不算什麼,最尷尬的要數我在公司裡遇到的問題了。
來到馬來西亞工作後,下屬大多數是華人,我與他們的日常交流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遇到需要與當地員工溝通的情況,英語基礎基本為零的我好像回到了初中課堂,痛苦的記憶一下子湧上心頭。
痛苦歸痛苦,好不容易坐到今天這個位置,我自然不可能因為英語換一份工作。
而當我的身份由學生轉變成了職場人,我突然認識到,英語不僅是一個用來考研、考公務員或者考職稱的應試工具,更是連接我們與他人的橋梁。
當你憑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全世界暢通無阻時,學習過程中的痛苦自然不值一提。
於是,在躲避英語有十幾年之後,我決定直面這個敵人,開始了學渣逆襲之旅。
03
相較於我的學生時代,現在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可以說是翻了幾番,但對於我這種三十幾歲還是零基礎的人來說,重拾英語真有些困難。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流利說。
我先是買了懂你英語的體驗課,AI課程情景式教學、班級同學的相互扶持等對我的學習起到了幫助作用,一個月後,我又報名了小班課。
雖然班級裡不乏多年沒有學英語的同學,但我知道自己的基礎比不上人家,就給自己定了每天打卡的目標。
所以,加入流利說177天,我打了177天的卡。小班課我也在按時聽,偶爾有事耽擱了,晚些時候我再補上,絕不留到第二天。
在我看來,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打卡是在機場完成的。春節後我從國內出發去馬來西亞,因為疫情的原因,我不停地改籤航班,折騰了28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嘈雜的機場並不是理想的學習場所,但酩酊大醉、睡眼惺忪沒能阻止我打卡,舟車勞頓也不能。
在周圍人異樣的目光下,我硬是用蹩腳的英語完成了打卡。
這是曾經那個內向的我無法想像的,現在我想清楚了,我要用英語與這個世界痛快交流,我要走出去開闊視野,我要擁有更好的人生。
信念一點一點匯集起來,「堅持」就是順勢而為。
04
在TED演講《學習一門新語言的秘籍》裡,演講者通過觀察自己以及其他語言達人得出結論:外語沒有速成法,在這過程中找到樂趣很關鍵,此外就是有效率的方法、系統的學習和持之以恆的耐心。
流利說app裡闖關式的學習方法很有吸引力,為了拿到滿星,我會把一個句子反覆聽、反覆讀、反覆練,實在不行還會向馬來西亞的同事請教。
看著句子裡的單詞從紅色變成了綠色,我總會收穫打怪升級一般的快感。
我自己也總結出了一套學習方法。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但是對我來說,邊邊角角的時間適合用來記單詞,對於發音、語法等需要理解的內容,我更傾向於利用固定時間進行集中學習。
另外,當我剛學一個新單詞或知識點後,我會有意識地把它們運用到工作、生活當中,不但能檢驗我的用法是否正確,還加深了記憶。
至於持之以恆的耐心,除了自我驅動,小班課的同學和老師都對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之前的分組裡,我們組長是一個九零後的女孩,在學英語的同時,她還在備考會計師、研究生、稅務師,每天晚上都會學到很晚,刷新了我對九零後的認知。
為了堅持打卡,我還和Lizzy老師約定互相監督,每周都給對方發學習記錄,堅持也就沒那麼難了。
去年十一月看到劉先生用一年時間從Lv2學到Lv7的經歷後,我跟Lizzy老師說自己一年後也要上榜,沒想到這一天提前來了。
就這半年來的學習來說,我的英語水平確實有明顯的進步,不僅能在會議中大致理解當地人的意思,還能用英文在工作群中與同事交流。
與劉先生相比,我的進度有些緩慢,但就像竹子生長的前四年都在紮根一樣,終有一天,我也能厚積薄發。
回過頭去看小班課的這段日子,我還改編了一首小詩,就當是對自己的一個激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