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河戰役中,法軍20萬人傷亡,而原因竟是軍服顏色過於鮮豔

2020-12-22 左都御史

軍服的出現起初的目的是為了區分己方和敵方,以培養團隊或國家的榮譽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十年,歐洲的大多數國家才採取措施,以使軍服更具隱蔽性。在此之前,因為軍服而導致戰敗的事例數不勝數。法國人就曾為此吃過一次大虧。

18世紀和19世紀的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的最強大的國家,但軍隊所穿的帶有白色條紋的紅上衣,給狙擊手提供了射擊心臟的絕佳靶子;美國獨立戰爭中,黑森人頭盔上的銀色帽徽又成為射擊頭部的準星。在加利波利,英國用於夜間識別身份而佩戴的白袖章,幫助土耳其狙擊手將其一個個擊倒在海灘上。

一次次血的教訓,讓很多國家開始意識到,軍服必須要適應環境條件這一要求。在巴爾幹戰爭期間(1912-1913),法國國防部長阿道夫·梅西梅,看到了能與背景融合在一起的暗淡顏色軍服的優點。於是他作出決定:法國軍隊將來必須裝備這種軍服。

但是法國高層內部的反對意見極其強烈,梅西梅的這種做法被指控為讓士兵穿上「不光彩的土色」制服。梅西梅指出,他只是想挽救法國士兵的生命。至1914年,隨著來復槍射程的擴大,隱蔽性的軍服具有至高無上的意義。但是法國報紙對其建議進行辱罵攻擊,宣稱這種「土色」剝奪了士兵的榮光,是違背法國人的審美觀和軍隊職責的。

最終,梅西梅在輿論的壓力下被打敗了,他在日記中痛苦地寫道:「對最易被看到的所有顏色之盲目和愚蠢留戀都將產生嚴重的後果。法國人甚至堅持保留其軟頭盔,而嘲笑挽救了成千上萬德軍士兵的鋼盔。」

法國軍隊為了外表的英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1914年,在馬恩河戰役中,第246軍團不得不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白天,通過一片開闊地。在淡黃色的地面映襯之下,法國軍服如此醒目,以至於1500碼外的德國士兵幾乎看花了眼。

而且,法國人還打著一麵團旗,並讓軍樂隊奏樂前進,這使他們根本不可能隱蔽,這些註定了這個軍團幾乎全部被殲的後果。更雪上加霜的是,倖存者隨後又被己方炮火所傷。這個黑色的8月見證了梅西梅的警告是多么正確,法國人在這場戰役中,遭受了20多萬人的傷亡。

但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法國人仍然沒有接受教訓,很多步兵團和騎兵團精銳依然穿著特別鮮豔的軍服,給敵人提供了有效的目標。其他一些國家的軍隊也同樣愚蠢,比如1914年比利時騎兵身著綠色緊身上衣和紫紅色馬褲,而奧地利騎兵的馬褲是黃色的。

1914年,奧匈軍隊的軍官們由於其黃色飾帶和閃亮的劍鞘而非常容易被識別,結果他們成了塞爾維亞和俄羅斯來復槍手的主要靶子,以致在戰爭中的頭四個月就有3168名軍官被擊斃、7781名軍官受傷,佔到全部軍官的三分之一。

軍服的弊端不僅僅體現在顏色上,在舒適性方面同樣也很重要。18世紀時,軍隊的紀律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軍服的不實用卻仍舊沒有多少變化。士兵所穿的馬褲十分緊身,以至於他們不能彎腰,筆者的站姿、呆板的走路姿勢因此也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黑森兵團高高的、主教冠式的帽子經常被樹枝刮掉,同時也為敵方狙擊手提供了不可能擊不中的目標。還有18世紀普遍穿戴的寬衣領(皮製的領子),因為深深地嵌入頸部和下頜,雖然能使頭部直立,但卻極不舒適;綁腿上有多排的細小紐扣,因而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系好;頭髮被梳到腦後紮成辮子,有時扎得太緊,連閉上眼睛都很困難。

這些作為完美軍紀的軍服,對縫製細節的過分關注,可能在歐洲戰場上被證明是合理的,但是一旦將這些部隊運送到北美的原始森林中,這些軍服就顯露了十足的缺陷。法國軍隊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環境,但英國軍隊則緩慢得多,這為印第安人提供了絕佳的靶子。

鑑於戰爭上血的教訓,歐洲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紛紛拋棄了原先那些花花綠綠的裝扮,制定了新的軍服,「冬暖夏涼、經久耐穿、又不太引人注意」這些條件才成了新的標準。

相關焦點

  • 絕地逢生、觸底反彈,反敗為勝的經典案例「馬恩河戰役」
    絕境逢生,觸底反彈,「馬恩河戰役」是一戰中英法聯軍擊敗德國的裡程碑式戰役,在世界戰爭史上有重要地位。 馬恩河之前的戰爭局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後,德國就像常勝將軍,一路所向披靡。而英國法國基本沒有抵抗能力,一直節節敗退。
  • 為什麼德國會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失敗
    為什麼德國會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失敗? 馬恩的第一次戰役大約持續了九天,在9月的第一周,有跡象表明德國人已經開始厭倦,並且由於快速推進,指揮系統中存在一些混亂。
  • 馬恩河戰役,施裡芬計劃,對世界大戰的影響
    而法軍的進攻完全是一場災難,他們穿著儀仗隊般漂亮的軍裝,成排的列出閱兵式的陣容整齊地向前衝。一位英國軍官在回憶中說:每當法國步兵前進,整個戰線就立即被彈片所覆蓋,倒黴的士兵像野兔般地被打翻。他們都很勇敢,不斷冒著可怕的炮火衝鋒前進,但毫無用處。沒有一人能在向他們集中射擊的炮火中活下來。軍官們都是傑出的。
  • 讓德國失去勝利希望的戰役,馬恩河戰役幾乎決定了戰爭的走向
    9月,馬恩河戰役展開了序幕,法國把數個師團調到西部戰線去防衛巴黎。 二、你方唱罷我登場 德國人前進的步伐勢如破竹,全歐洲都覺得吞併法國只是時間問題,可誰也沒料到的是,無敵的德軍即將會嘗到失敗的滋味。法軍司令官約夫魯對他統帥的左翼危機發現得太遲,德軍已進攻到法國北部了。
  • 圖說:「第二次馬恩河戰役」德軍用俘虜坦克發起最後的攻勢
    德國將其稱之為「世界大戰」,暗示這次戰役如果成功將迫使協約國籤訂一系列有利於德國的和平條約。然而一天之後,進攻就被終止了。7月18日,法軍、英軍和美軍發起反擊,擊潰了進攻的德軍。8月6日,德軍甚至被遠遠反推到出發戰線之後。這次戰役,德軍損失16.8萬人,其中2.9萬人被俘。協約國方面損失約13.4萬人。
  • 解讀一戰:摧毀施裡芬計劃的馬恩河戰役
    那時正值9月上旬,大部分德軍已經渡過了馬恩河,向南推進到了巴黎以東48千米一帶。1914年9月5日,霞飛的反擊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協約國的反擊 馬恩河戰役是由若干場戰鬥組成的。英法軍隊在這場戰役中派出了約100萬人,而德國則投入了90萬兵力。9月5日至9月9日的馬恩河會戰中,莫努裡將軍首先對克盧克的右翼發動了進攻。
  • 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精寫好文)
    有的老鐵們可能會知道的確有馬恩河戰役,但是只有歷史高級裝逼犯才會知道還有第二次馬恩河戰役,那個時候威威再也笑不起來了。在實現歐洲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德國主動沒事發起的對英法戰爭,不過是英法發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沒什麼大不了,英法必將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化危為機,鬥出一片新天地!」,拍攝一系列美化戰爭片子,大肆宣揚英雄主義,把德國佬描繪為無惡不作的日耳曼野蠻人,愛面子的法國人讓法國教育部更是強制開設戰爭課程,強調自己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完全是出於正義而已。
  • 解放戰爭:48年三大戰役哪一場最慘烈?此戰我軍傷亡超13萬人!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傷亡人數在2萬人以上的戰役屈指可數,難度最大、傷亡最多的無疑就是48年的三大戰役。然而這三場大戰的慘烈程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哪一場我軍的傷亡人數最多呢?下面來了解一下。三大戰役期間,我軍損失最大的是華東戰場上的淮海戰役,傷亡最輕的則是華北戰場的平津戰役,而遼瀋戰役的戰損介於兩者之間。
  • 德軍破碎的勝利之夢,馬恩河戰役如何讓施裡芬計劃功虧一簣?
    1914年8月25日,法軍的情況已經是糟糕到了一個極點,法軍五個集團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方向發動的攻勢被徹底挫敗,只是勉強在南錫高地站穩了腳跟。而在德軍按照'施裡芬計劃'從比利時方向發動的攻勢面前,法軍脆弱的左翼被徹底擊潰,德軍已經逼近了巴黎方向,現在不僅僅是巴黎有被德軍吃掉的危險,連整個法國東部的法軍都有被德軍合圍消滅的可能。
  • 一戰彩色老照片:索姆河戰役真實景象 傷亡130萬人慘不忍睹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一戰索姆河戰役中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一戰索姆河戰役爆發於1916年7月1日,該戰役為英法聯軍為了突破德軍防線將德軍逼退至德法邊境線,進而發動的一場大規模進攻戰,但由於英法錯誤預估了德軍的抵抗信念,進而將戰鬥拉入了陣地戰。
  • 雜菜說一戰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為何那麼大?
    這話也有道理,戰爭都要死人的,越是現代戰爭,武器越先進,傷亡就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亡就直線上升,直接從三千多萬總傷亡跳到近億,這一方面是二戰捲入大量平民,尤其是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殺戮了大量蘇聯和中國的平民,另外一方面還是戰爭武器的威力更大了,一戰後期最強的陸戰武器坦克到了二戰已經成為了常規武器,二戰的終極武器已經是一顆下去十幾萬人傷亡的原子彈了。雜菜齋這裡說一戰傷亡大呢?
  • 不起眼的馬恩河戰役,改變了一戰結局,讓天才軍事家施裡芬死不瞑目
    在一戰中,世界級的作戰計劃就是出於施裡芬之手,不得不佩服這位天才軍事家。當然,總的來說戰爭畢竟不是好的事物,拋除這些情感因素,他的施裡芬計劃是一個偉大的戰爭策劃,只可惜最終是功敗垂成,很不起眼的馬恩河戰役失敗之後,宣告了這個計劃的實施流產。
  • 索姆河戰役,人類首次使用坦克,交戰雙方傷亡134萬!
    文/滅霸他爸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非常慘烈的一次陣地消耗戰,這次戰役因坦克這種新問世的武器被投入戰場而被載入史冊,至今為軍迷所津津樂道。一戰爆發後,交戰雙方經過短暫的機動作戰,就進入以塹壕、鐵絲網和重機槍為主角的陣地消耗戰。
  • 志願軍全殲北極熊團,27軍兩個主力師被打殘,上萬人傷亡
    抗美援朝戰場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麥克阿瑟認為只是志願軍的小股部隊作戰,作戰目的也只是為了保護豐滿水電站,所以決定繼續向鴨綠江推進,希望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麥克阿瑟以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對志願軍發起了鉗形攻勢。
  • 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傷亡5萬人,那麼日軍傷亡多少呢?
    而臺兒莊大捷也是中國軍隊的著名戰役,在這場戰役之中,我軍傷亡5萬餘人,日軍傷亡多少呢?真相確實是殘酷的。1938年2月下旬,中國軍隊和日軍在臨沂交戰,中國軍隊戰鬥勝利之後,日軍卻心有不甘,不願敗退,於是乘機向南進軍攻佔了藤縣。
  • 二戰最慘烈的戰役,士兵平均活10分鐘,200天傷亡350萬人
    在這場戰爭當中,軍民傷亡共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也非常大,金額高達5億多美元。在這裡就要說說二戰當中最慘烈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蘇德戰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在這場戰役當中,所有參加戰爭的士兵平均只能夠活10分鐘,當時的兩軍打得非常的激烈,雙方都投入了很大的兵力,德國有200萬人,而蘇聯300萬,在雙方投入大量的彈藥轟炸下,整個戰役雙方都傷亡慘重,德國傷亡150萬人,而蘇聯傷亡200萬人,合計350萬人,足見當時戰役的殘酷。
  • 近代北美經典戰役之蓋茨堡戰役,羅伯特·李的「滑鐵盧」
    1863年5月,李將軍率所部在錢瑟勒斷維爾戰役中,以少勝多、擊敗北部波多馬克軍團,讓林肯感嘆「不足6萬饑寒交迫的叫花子把13萬精兵殺得丟盔棄甲」! 南軍雖然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獲勝,但李將軍失去了他手下最出色的將領斯通威爾·傑克遜,傑克遜是在和他的部下返回南軍防線的時候,被誤認為是北軍而被己方士兵誤射而傷重不治的,李將軍在聽聞噩耗後,嘆息道:「我右臂已斷。」
  • 1945年最為血腥的衝繩島戰役美軍傷亡高達7萬人
    1908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0期步兵科;位列第三。衝繩島上的地面戰鬥於1945年4月1日,在美軍集結了陸戰第3軍和陸軍第24軍,轄8個師,24萬人正式發起登島作戰,牛島滿本來有三師團加一個旅團兵力進行防禦,其最初制定的作戰方針就是殲敵於灘頭,但由於日本精銳的甲級第9師團後臺比較硬被人調走了,牛島滿意識到被坑之後只能選擇全面進行縱深防禦把百分之八十的兵力都部署在了衝繩島南部地區,這意味從美軍登陸那天衝繩島損的勝負就已經是註定了
  • 太原戰役為何打得最慘烈?歷時長達6個多月,我軍傷亡超4.5萬
    太原解放 從1948年10月5日開始,到1949年4月24日結束,太原戰役歷時長達6個多月,雙方均傷亡慘重(敵軍13.5萬人左右,我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