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芳構化行業的一家中型企業,山東高青眾益化工有限公司(下簡稱眾益化工)在2013年只開工沒幾個月的情況下,終於支撐不住,於2014年2月傳出倒閉的消息。" 芳構化工藝是中國採用的第一種液化氣深加工工藝,產出為芳烴汽油和民用氣。
金銀島消息 作為芳構化行業的一家中型企業,山東高青眾益化工有限公司(下簡稱眾益化工)在2013年只開工沒幾個月的情況下,終於支撐不住,於2014年2月傳出倒閉的消息。曾在眾益化工做過銷售經理的趙玉用濃厚的山東口音對筆者說:"除了公司內部管理問題以外,整個芳構化行業的不景氣,是廠子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芳構化工藝是中國採用的第一種液化氣深加工工藝,產出為芳烴汽油和民用氣。2009年在中國興起,兩年左右時間即在中國市場開展得如火如荼,速度之快令人驚訝。更讓人咋舌的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新興的朝陽產業,紅火了僅3年便掉頭走上了下坡路。2012年,芳構化裝置企業已步履維艱,到2014年,芳構化行業在中國已經哀鴻遍野,走到了沒落的邊緣。
芳構化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時間即由盛轉衰,繼而沒落,箇中原因值得推敲。
"大躍進"式興起
眾益化工成立於2010年,其時正是芳構化在中國瘋狂擴張的時期,趙玉介紹說,當時眾益化工的創辦人籌集了5000萬元的資金上馬了15萬噸級的芳構化設備,上馬後的頭一兩年裡,眾益化工收益頗豐,鼎盛時期的芳構化設備可以給企業帶來1600元/噸的利潤,毛利率接近50%。
2010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走高,國內的成品油市場隨之高漲,作為調油原料的芳烴汽油身價也跟著扶搖直上。彼時,為對應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於2009年推出四萬億方案,市場上熱錢流動,資本總是奔向高利潤行業,當時的芳構化裝置業就是資本所嗅到的行業盛宴之一。
資本的追逐,使得芳構化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一夜之間從地下長出來,芳構化產能迅速擴大。這種"大躍進"式的擴張從2009年開始,而由於中國的石油開採地大多在北方,因此中國北方地區短時間快速聚集大量芳構裝置企業。
眾益化工所在的山東省,一直都是中國地煉企業最集中的省份,作為煉廠的下遊企業,芳構化企業在這裡很自然地扎堆,東營、濰坊、淄博、濱州等傳統油化區域間資源往來密切,成為芳構化企業首選的落腳點。高毛利刺激下,山東的芳構化"躍進"的腳步片刻未停,2010年鼎盛期結束之後,山東省的芳構化產能已經達到275萬噸/年。到2012年,也就是芳構化行業開始走上下坡路的時候,整個山東的芳構化企業產能已經達到450萬噸/年,而在2011年,整個北方地區芳構產能也就在580萬噸/年左右。卓創資訊資料顯示,到了2012年,北方地區芳構總產能已經翻番至1211萬噸/年。
地煉大省山東的芳構化產能自是遙遙領先,其他地區在上馬芳構化裝置方面也是不甘落後。據媒體報導,早在2009年,東北遼寧省的同益集團就耗資73億元建設世界上首套40萬噸/年液化石油氣深加工聯合裝置,據金銀島測算,2013年東北地區的芳構化產能峰值最大時達到245萬噸/年左右;起步相對較晚的華北地區,產能數字也是在不斷刷新,從2011年的105萬噸/年到2013年的162萬噸/年。
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高毛利刺激下的"大躍進"所帶來的產能泡沫,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迅速破裂。